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二百一十四章 馬集 失陷大夢未醒 文 / 虎籠山人

    馬集南,一名日軍少佐一路小跑過來,立正敬禮,說:「師團長閣下,前面就是馬集,請問是否發起攻擊!」

    土肥原狡猾的小眼睛滴溜溜一轉,說:「支那駐軍可曾發生變化?」

    這個傢伙是特務出身,對於情報工作非常重視,這也導致了日軍對**的兵力部署瞭如指掌,而**對日軍的瞭解卻基本停留在參謀的腦子裡。說的好聽點兒叫研判,其實就是靠蒙,很少弄到過確切的情報。

    唯一一次收穫,是河南省主席兼任20集團軍司令商震部的騎兵部隊在河南敵後打伏擊,擊毀了日軍一輛小汽車,並從車上一名少佐身上繳獲了一份日軍華北方面軍的攻擊命令。這份命令中包括日軍此次進攻部隊的番號,兵力,指揮官的姓名,以及日軍攻擊商丘的具體計劃。

    遺憾的是,由於日本第一軍跟第二軍爭功,土肥原並沒有去攻打商丘,而是向西直接撲向蘭封,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還不如不打那場伏擊呢,歷史真是讓哭笑不得。

    少佐說:「閣下,據我部偵察,當然之敵仍為支那中央軍第46師,師長李良榮,是支那元首的學生。」

    土肥原冷笑了一聲,眼睛冒出懾人的凶光。他瞇著眼朝馬集方向看了一會兒,突然揮揮手說:「按預定計劃發起攻擊!」

    少佐把頭一低,說:「哈依!」

    日軍的情報很準確。防守馬集的是國民革命軍第27軍46師,師長李良榮,黃埔一期。這支部隊的前身為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是**裝備最精良的一支部隊。可惜南京一役,由於唐生智和桂永清的瞎指揮和帶頭逃跑,導致部隊元氣大傷,已不復當年風采。

    27軍是剛到豫東的,46師駐防馬集的時間也很短。各連進入陣地後就開始搶修工事,但這一帶全是鹽鹼地,十分難挖。除了原有的蘭封國防工事以外。他們只修築了簡易的臥式掩體。

    要是八路的話。不說挖戰壕,至少會先挖一個散兵坑,很多歷史照片都可以證明這一點。要是日軍的話,多半會先挖散兵坑。再修交通壕。然後把交通壕改造成簡易掩體。時間充裕的話還會挖一到兩個備用的防炮洞。而**中除了那只狡猾的狐狸以外。好像沒有哪個重視土工作業。

    日軍前哨部隊推進馬集南面之後並沒有立即發起進攻,而是先構築前哨陣地,緊接著炮兵開始向試射。這一輪轟擊只是為了調整射擊目標諸元和試探**的火力配製。所以造成的破壞不大。

    在炮擊的同時,日軍陣地上突然升起來幾個系留氣球。要是別的**多半會從地上爬起來看熱鬧,但46師不會,他們中間有不少是中央軍校的學生,知道這玩藝兒是幹嘛的。要是等日軍的探空氣球完成了方位測定,日軍的重炮火力就會將這裡夷為平地!

    負責警戒的連長慌忙跑去向上級匯報,團長忙下令各部組織對空射擊。可惜日軍早有防備,他們把防空氣球安排在**重機槍射程之外,一番射擊根本沒有起到作用,反而暴露了目標。

    轟、轟、轟、轟……一陣炮彈突然向**的重機陣地猛砸了下來。這是配屬14師團的迫擊炮第五大隊,有36門94式90毫米迫擊炮。當然,日軍還要應對其它方向的**,馬集這裡就來了一個中隊,有12門迫擊炮。

    他們利用精確瞄準的方式,突然對**機槍陣地施以打擊,果然一舉奏效。**吃了個大虧,再也不敢輕易攻擊了。

    李良榮師長聞訊後也匆匆帶著參謀長趕到了前沿陣地。

    參謀長焦慮地說:「師座,要是等日軍的探空氣球完成方位測定,這裡就更難防守了。」

    高炮連長主動請戰說:「師座,要不讓我們上吧!」

    教導總隊有一個37mm高炮連和一個20mm的小炮連(即20毫米蘇羅通高平兩用機關炮),小炮連全折在南京了,高炮連幸運地躲過了南京之戰。另外,與46師合編時又得到後方倉庫的補充,新編了一個小炮連。就防空火力而言,在**還是非常不錯的。

    李良榮師長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就點頭同意,說:「好!你們小心點兒,幹掉日軍的氣球就撤回來。」

    由於射界問題(被自己的工事擋住了),高炮連只能運動到陣地前沿,不然根本打不到氣球。戰士們好不容易把高炮推上前沿陣地,日軍佈置在陣地前方的速射炮突然開火,把**的最前面的掩體炸得支離破碎。

    高炮連長見衝上去也是送死,只好率部又撤了回來。而這時,日軍的氣球部隊已經完成了任務,馬集陣地的方位數據迅速被傳到了日軍的重炮部隊。

    轟轟轟……首先開火的是野炮兵20聯隊的一個75毫米野炮大隊,一共有十二門95式野炮,威力很大,不過這只是一道開胃小菜面已。

    **還沒回過神來,日軍野戰重炮兵第2旅團(欠第5聯隊)、**野戰重炮兵第8聯隊也相繼開火。野戰重炮兵聯隊裝備的是16門100mm加農炮(實際上是105毫米的口徑,**一般把尾數去掉,稱十公厘加農炮),主要用來支援師團一級的作戰。**野戰重炮兵聯隊的任務更重一些,所以裝備的是24門150mm重榴彈炮。

    **的外圍陣地只有簡易的臥式掩體,連75毫米的野炮都扛不住,怎麼可能應對野戰重炮的轟擊?於是前沿各陣地很快潰退,只要能動彈的全部逃進了馬集的核心陣地。這裡是蘭封國防工事的一部分。從1936年就開始修築,所以有一定的防護能力。

    在探空氣球的指引下,日軍又開始延伸炮擊。炮火凶狠地砸在**的工事上,不時把木料、麻袋炸上了天。這道工事雖然修得時間較早,但缺乏鋼筋和水泥,只能算半永備工事,應付日軍的150毫米的重炮還是有些吃力。

    46師上上下下頓時陷入了慌亂之中,李良榮師長忙拿起電話向蘭封城內的桂永清軍長求援。由於炮火猛烈,電話裡面根本聽不清楚。

    桂永清拿起電話,大聲喊道:「喂。喂!你說什麼。大聲點兒,我聽不清……」電話裡面傳來嘟嘟的聲音,還沒說上兩句,電話線就被炸斷了。

    邱清泉忙道:「學長(桂永清一期。他二期)。出什麼事了?」

    桂永清陰沉著臉說:「良榮那裡出事了。日軍攻得很猛,你馬上帶著戰車營去接應一下。」

    邱清泉說:「好,我這就去!」

    話說邱瘋子這個時候還是有股子瘋勁兒的。帶著一個戰車連就上路了。為什麼不把戰車營都帶上呢?因為還有一個戰車連跟88師打儀封去了。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邱手上雖然名義上有一個戰車營和一個裝甲搜索營。但坦克只有二十幾輛,相當於兩個連,而且分為俄式t26、英式維克斯、意大利cv33等三種型號,除了俄式坦克比較耐用之外,另外兩種對養護要求較高,都比較容易出故障。

    裝甲搜索營只有十幾輛德式的sdf221,222混合連,屬於輪式裝甲車,其餘的都是輔助部隊,比如機槍排、工兵排、偵察排、保修連,只有一些卡車和摩托車。

    由於裝甲車生存能力低,在缺乏步兵掩護的情況下,邱瘋子就沒敢帶。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是非常正確的。

    他們從蘭封一路急馳,剛衝到馬集北面就遭到了一大股日軍的圍攻。原來46師外圍陣地全部丟失,日軍已經迂迴到馬集以北區域來了。

    小鬼子裝備了大量的94式速射炮,打薄皮坦克是一打一個準兒。可憐的戰車連還沒弄清楚什麼狀況就被趕掉了四輛坦克。

    「撤!撤!撤!」邱瘋子見這樣打下去肯定是全軍覆滅的下場,於是調頭就跑。他們這一跑,46師也是人心惶惶,李良榮師長只得下令撤退。本來說好了是交替掩護後撤的,但沒跑幾步就亂了套。

    這些潰兵一連好幾天都沒法收攏,桂永清曾說46師損失五千多人,已經盡力了。實際上這五千人中戰死、戰傷的並不多,絕大部分都是自個兒跑丟了。

    一路亡命,等部隊好不容易逃到蘭封縣城的時候,士兵已經潰散大半。桂永清軍長只好派部隊沿途去收容潰兵,但效果不好,歷史一直到蘭封失陷,46師都沒能完全集中起來。

    邱清泉心有餘悸地說:「幸虧日軍沒有追趕,不然損失就大了。」

    桂永清也感到面上無光,想當初大言不慚說要殲滅土肥原,這才開了個頭就被打得灰頭土臉。

    土肥原拿下佔領馬集以後,並沒有停步,也沒有趁勢進攻蘭封,而是繼續向西猛烈進攻。顯然,土肥原賢二的目的是繞過蘭封,佔領蘭封以西的黃河渡口陳留口。而桂永清部並沒有採取相應措施,反而全軍收縮,把蘭封外圍的國防工事全部拱手讓給了第十四師團。

    邱清泉猶豫了一下,說:「學長,國防工事一放棄,日軍要是繼續西進怎麼辦?」

    桂永清滿不在乎地說:「西面不是還有鍾松的61師嗎?我們還是守住蘭封要緊!」

    邱瘋子這個時候也不敢起刺了,他剛得到消滅,配屬88師的那個戰車連已經只剩一輛坦克。這才剛開始合圍日軍就丟了將近一半的坦克,以後這仗還打個屁呀呀!

    這些情況,坐鎮指揮的委員長並不知道,就連程潛和薛岳也未能切實掌握日軍的動向,還在做殲滅日軍一個師團的春秋大夢。

    他們並不知道**各部攻克內黃集、野雞崗、人和集、儀封、紅廟這些地方,根本就是日軍主動放棄的,負責防守的須弓雄大佐第59聯隊也沒有像**戰報中所稱的遭受重創。事實上,接下來的日子這支部隊還會讓**吃盡苦頭。

    委員長心情很好,甚至開玩笑說:「頌公,早知道就不用調97軍南下了!」當初委員長承諾只要97軍南下就會撥給他們一大批物資,現在局勢好轉,他便有些捨不得了。

    程潛尷尬地笑了笑,說:「全賴委座英明,指揮得當!」

    委員長故作謙遜地說:「不能這樣講,仗還是你們打滴!」

    薛岳突然問了一句:「頌公,97軍現在到了哪裡?雖然有些晚,調到我們一戰區做個預備隊也好啊!」

    程潛苦笑道:「前天那個鄭鬍子突然搞什麼無線電緘默,我現在也不知道他們到了哪裡。」

    薛岳正準備說話,戰區通訊參謀突然急匆匆地趕了過來,說:「報告!委座,程長官,薛長官,97軍軍長鄭衛國發來急電……」

    程潛忙道:「快,拿過來!」

    三個腦袋擠在一起看了一會兒,猛地分開,異口同聲地驚呼道:「新鄉!怎麼跑到那兒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