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九十七章 四十七軍 文 / 虎籠山人

    聽了鄭衛國這番霸氣十足的話,段雙虎等幾個好惹事生非的傢伙紛紛叫好。有人還笑著喊道:「參座,就這麼發過去!」

    鄭衛國笑罵道:「看戲的不怕台高是吧!參謀長,你就按這個意思,措辭委婉一些發過去吧!」

    周參謀笑道:「好!」

    鄭衛國又回過頭來說:「剛才起哄的幾個今天訓練加倍!」眾人頓時慘叫連天,本是來賀喜討彩的,沒想到觸了個霉頭。

    部隊隨後在沁河兩岸展開了大規模的訓練。最開始照例是體能訓練,五公里的武裝越野。回來之後不給時間休息就直接拉到了模擬戰場。

    在這裡,戰士們要走平衡木,跑輪胎陣,翻高矮牆,爬鐵絲網。戰士們最痛恨地就是鐵絲網,看著是挺簡單,但比武裝越野還折磨人。

    在長長的鐵絲網下面一隊隊士兵正在艱難地爬行,充當教官的特務營軍官不時用長竹竿敲著他們的頭盔,還破口大罵道:「頭抬這麼高,找死是不是?」

    由於鐵絲網很低,不抬頭就只能把臉貼在地上向前挪動。大冷天的,這滋味兒可真不好受。一些教官還故意用竹竿敲打著鐵絲網,戰士們一不小心就會被鐵絲網給掛住,這些倒霉的士兵只能再爬一次。這還不算最過份的,有時候教官甚至架起機槍在他們頭頂掃射,戰士們嚇得爬在地上不敢動彈,恨不到把半拉身子都扎到土裡去。

    鄭衛國看著士兵們的熊樣,不禁想起了當年自己開始接受訓練的日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周參謀長也笑了,說:「這場面可別給新兵們看到了,不然他們非當逃兵不可。」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定然有幾場血戰,為了能夠及時補充兵力,鄭衛國特意下令在安澤縣城及附近豎旗招兵,目前已經有一個新兵營了。集團軍總部也從河南、陝西等地調了幾個連的壯丁過來。

    不過這些新兵幾乎從來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一切只能從頭開始。好在特務營現在成長起來了,可以幫鄭衛國分擔很多事情。

    除了這些基礎訓練,部隊還要演練班排進攻戰術和各技術兵種的專業訓練。衛立煌長官雖然派了不少技術軍官過來,但這些軍官並不像鄭衛國想像中的那樣經驗豐富。他們大多是從軍校才畢業的學生,以前從沒打過仗,甚至實彈演練的機會也很少。

    鄭衛國沒有辦法,只好撥出珍貴的彈藥讓他們先過一把癮。其中最讓他心痛的是蘇羅通高炮,這差不多是當時同口徑中最好的高炮了,炮彈也非常難得,只能從德國進口。戰士們倒是打得很開心,平she、高she打得不宜樂乎。隨著蘇羅通特有的轟轟轟的聲音響起,一串串火球飛上天空將幾隻風箏打得屍骨無存。

    周參謀長疑惑地說:「這練打風箏有用嗎?鬼子的飛機可不會停在空中讓他們打!」

    鄭衛國一攤手,苦笑道:「沒有靶機,只能先打打風箏和氣球了,練了總比沒練的強吧!看來防空還是大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傷亡就小不了!」

    部隊訓練了一個月之後,二戰區電令33師東出長治,配合李家鈺第47軍防守上黨地區。此時日軍已經攻佔了豫北的一系列國防工事,在晉東南的外緣形成了弧形的包圍圈,大戰即將爆發!

    第33師隨後開撥,並很快東進屯留,這裡有個路口可既以南下長治,也可以東進潞城。此時47軍指揮部設在長治,其178師在黎城東陽關一線佈防。按說部隊應該直接東進的,因為過了潞城,再過濁漳河就可以抵達黎城,從長治走的話要繞很大一段路。可33師的任務是配合第47軍作戰,雖未明確上下級關係,但不去見見總是不好。

    周參謀長猜到了鄭衛國的想法,說:「師座可是想去一趟長治?」

    鄭衛國點點頭,說:「於情於理都該去一趟的!只是軍情緊急我又不想讓部隊兜這麼大一個圈子。」

    周參謀長說:「不如由卑職陪師座去一趟長治,大部隊由段旅長率領直接東進,到時候與我們在潞城匯合!」

    鄭衛國對這個方案感到很滿意,說:「如此甚好!」

    部分隨後分兵,鄭衛國和周參謀長率特務營、騎兵營南下長治,並攜帶了大批物資,這是33師從自己的給養中擠出來的,準備用來支援第47軍。

    川軍在抗戰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已被後人所熟知。但在當時川軍是倍受岐視的,不但武器裝備得不到補充,後勤給養也常常不能供應。41軍搶晉綏軍倉庫,47軍搶東北遊擊縱隊,這些做做法雖然不對,但責任是在軍委會,在二戰區。特別是閻長官,這樣精明的一個人為什麼寧願讓物資落到日本人手裡,也不願意撥給川軍?天理昭昭,良心何在!

    難能可貴的是川軍在這種不受人待見的情況下還是堅持與日軍浴血奮戰,從正太路到邯長路,處處灑滿了川人的血。其愛國熱情和抗日決心足以羞死其他派系軍隊。

    鄭衛國他們雖然帶著大批物資,但是有大車隨行,屯留和長治之間交通狀況又比較好,所以很快趕到了長治。由於33師官兵都穿著迷彩裝,和其他**有著很大的差異。鄭衛國擔心與川軍發生誤會,就讓張長貴帶著幾名四川籍的士兵換上中央軍的軍服先去聯絡。

    第47軍是在37年12底趕到山西的,冰天雪地之中,戰士們身穿單衣甚至短袖,腳穿草鞋走上了抗日戰場。他們的裝備極差,每個團僅四門47毫米的川造迫擊炮,四挺老舊不堪的三十節重機槍。步槍大多是川造的單打一,這種步槍據說打個十幾發子彈後槍管就會發熱,然後子彈不等開火就會從前面掉出來。以至於少量的老套筒在47軍就算是好槍了,而這種槍連八路都看不上眼。

    衛長官還算厚道,給川軍兄弟們換上了冬裝,又給每個連補充了三挺捷克式輕機槍。閻長官則是一毛不拔。二戰區隨後將長治、長子、潞城、平順、黎城、襄垣、屯留、壺關八縣劃為四十七軍防守地區。表面上看起來是委以重任,實則有些欺負人,以四十七軍的兵力和裝備怎麼可能守住這麼大一片地區?

    到了三八年二月份,邯鄲地區的日軍頻繁調動,第四十七軍正面的壓力陡然增大。2月13ri,四十七軍軍長李家鈺赴臨汾,面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前敵總指揮衛立煌,要求撥給炮兵,但未得結果。兩手空空的李軍長只好又回到了長治城,繼續整軍備戰。李軍長有沒有怨恨不得而知,不過一直到44年戰死他一直是抗日最堅決的將領之一。

    張長貴他們剛到城門口就被駐防的104師官兵攔了一下來。不過張長貴身穿將校呢,配著中校銜,川軍士兵們並沒有為難他們。張長貴出示證件,並道明來意之後很快有47軍軍部的軍官將他們帶到了設在城中心十字街的司令部,並見到了李家鈺軍長。

    李軍長問道:「張團長此來不知有何貴幹?可是貴部要到長治來駐防?」二戰區電令33師協同第47軍作戰的消息他是知道的,閻長官甚至還用這個來搪塞他,說都給你調了一個師過來了,還要炮幹什麼?

    張長貴解釋說:「我部主力已經東出潞城,打算直接趕往黎城與貴軍之178師防守東陽關一線。同時為了協同作戰,師座帶了少部分兵力南下想與李長官一晤。只是我軍服飾與平常**大不相同,師座擔心發生誤會所以派卑職先趕來接洽!」

    李軍長奇道:「貴軍享受的是中央軍的待遇,服飾有何不同?」

    張長貴讓隨從拿過一件雪地迷彩服遞給李家鈺,說:「請李長官過目。」

    李軍長拿在手裡看了看,笑道:「確實有些古怪!」

    張長貴也感到比較好笑,說:「正是,所以還請李長官派員聯絡或者提前通知貴部屬,以免發生誤會。」

    李軍長擺擺手說:「不用這麼麻煩,既然是鄭師長蒞臨,我自當親自去迎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