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七十八章 失落的文明 文 / 虎籠山人

    對於祖訓,來老兒似有難言之隱。他苦笑著連連擺手,說:「此事不說也罷,不說也罷!鄭長官,不知你遠道而來有何見教?」

    對於他們族內之事鄭衛國並不想干涉,他直接道明瞭來意,說:「不瞞老族長,我此番進山是向貴村求援來了!」

    來老兒想了一下,說:「莫非是為了抗擊倭寇?」

    鄭衛國有些驚訝,說:「老族長居於深山之中也能知天下之事,在下真是佩服。」

    來老兒解釋說:「這沒什麼,其實我們跟外界還是有來往的,只是不多而已。不知鄭長官是此行是要徵糧、徵兵還是派餉呢?抗擊倭寇,我們明人村自當出一份力。糧餉都好說,只是人丁……」

    明人村人丁不旺,要徵兵的話來老兒肯定是不樂意的,好在鄭衛國也沒打算在這裡招人。他笑著說:「我此番來既不徵糧、也不招兵、更不派餉,只想跟貴村做一對好鄰居。」

    來老兒滿臉問號,說:「鄭長官是要率部遷移到此處?」

    鄭衛國解釋說:「如今倭寇猖獗,華北危如累卵。我部雖然小勝了幾場,但總體實力遠不如敵人。兵戰凶危,難免有失利的時候,所以我希望能將部分人員和物資搬到這附近的深山裡來,以策萬全。到時候免不了要給你們添麻煩。」

    目前看來,這裡就是最理想的兵工廠廠址。第一,足夠隱蔽,沒有人帶路很難找到;第二,路途較遠,即便被日軍發現了,兵工廠也有足夠的時間撤離。不過,為了安全和保密著想,兵工廠是不能設在村子裡面的。鄭衛國打算在這附近轉轉,看看有什麼合適的地形。

    來老兒略有所悟,說:「原來如此!兵法上說,未料勝先料敗。不知兵之害者,不知兵之利。鄭長官真乃知兵之人,有古名將之風。」

    鄭衛國有些不好意思,笑道:「老族長過獎了。」

    來老兒也笑了笑,說:「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請隨我來!」他把鄭衛國一行請到了一處小院歇息,並讓人奉上了幾杯清茶。

    鄭衛國輕咂了一口,讚道:「真是好茶!」

    來老兒笑道:「山中清苦,無以待客,也就這茶還拿得出手。」

    兩人就茶湯閒扯了幾句,鄭衛國對此道並不精通,只好重新繞到正題上來。

    來老兒說:「我雖居於深山之中,對外面的形勢還是略知一二的。說起來鄭長官跟我們祖上當年進山時的情形差不多,只不過我們祖輩是為了反清復明,而貴部是為抗擊東洋人。」

    鄭衛國說:「老族長說的不錯,同為華夏子民,如今國難當頭,當然要奮起抗擊外敵!」

    來老兒歎了一口氣,說:「是啊,又是國難當頭!自宋以後,華夏屢遭劫難。先是亡於蒙古,好不容易趕跑韃子建立了大明,又亡於滿清。民國志士歷經艱辛,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如今卻又來了東洋鬼。天不佑我華夏啊!」

    鄭衛國聽了十分佩服,說:「沒想到老先生居於深山也能洞悉世事,足見赤子情懷!」

    來老兒擺擺手說:「不過虛談而已。鄭長官,你跟東洋鬼子交過手,不知他們跟當年的滿清相比如何?」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凶殘不相上下,手段更加狠毒!」

    來老兒雙眉一挑,說:「哦,此話怎講?」

    鄭衛國解釋說:「滿清入關時殺人用的是刀箭,而日軍用的是槍炮。槍炮殺人的效率遠甚於刀箭。」

    來老兒說:「如此說來,此番劫難比之以往更加凶險了?」

    鄭衛國點點頭,說:「您說的很對,如今華夏確實到了生死存亡之秋,而且比之前幾次更加險惡。以前的五胡、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雖然也屠戳漢人,但最主要還是企圖奪我山河,奴役我族。日本人則不同,他們是存心想滅絕中華的!」

    來老兒似乎有些不信,說:「滅絕中華?恐怕做不到吧!想當年羯奴也是凶殘無比,甚至想殺光我漢人,可到頭來卻被漢人殺了個精光。」

    鄭衛國擺擺手,說:「時代不同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卻可以做到。」他把七三一部隊的事情給來老兒他們講了一下。大家聽了之後都十分震驚,必竟瘟疫的殺傷力是極為恐怖的,如果能人為控制釋放的話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來老兒聽了之後面色凝重,正準備說什麼。外面突然傳了一陣喧嘩聲,卻不知發生什麼事。

    他們忙走出去一看,只見一隊保安團的士兵正押著之前那個裝神弄鬼的巫婆。村民們看到這婆子都很憤怒,想要搶過去揍她。但戰士們沒有見到鄭衛國之前不願意放人,雙方正僵持不下。

    鄭衛國擔心發生不必要的衝突,忙上前幾步,問道:「怎麼回事?」

    張長貴忙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下。原來這巫婆一路向村外逃去,正好撞上在附近警戒的特務連戰士。戰士們見她形跡可疑,就將她拘捕起來審問。

    這巫婆想挑撥特務連和明人村之間的關係,滿嘴胡說八道,甚至說鄭衛國被村裡的人給殺害了。張長貴他們雖然不信,但也被嚇了一跳,忙趕到村裡來的一探究竟,結果因為這個巫婆的關係差點和村民衝突起來。

    鄭衛國聽了心頭大怒,說:「這賊婆著實可惡!給我拖下去斃了!」

    戰士們應了一聲就要將這賊婆子拖下去正法,嚇得這巫婆大叫起來。

    來老兒忙道:「且慢!鄭長官可否給個面子,交由我們來處理?」

    鄭衛國點點頭,說:「當然可以!」

    正待將人犯移交給村民的時候,來老兒突然說:「算了,還是由貴部處理吧!說起來我們都是鄭長官治下的百姓,動用私刑總是不妥。」

    鄭衛國愣了愣,說:「您真是深明大義。」如此一來,他也沒有了殺心,便吩咐戰士們先將這婆子看押起來,等回去後交由縣法院審判發落。

    當天中午,來老兒設宴款待了鄭衛國一行。說實話,飯菜都不錯,很多都是在山下難得一見的美味。只是不知村民們平日過得如何。

    飯後,來老兒和鄭衛國趁著散步的機會又聊了一會兒。總體上,來老兒對於多出一個鄰居來沒有什麼意見,但是有些細節方面還要講清楚。鄭衛國表示會派一個人專程過來與村民們詳談。

    兵工廠選址的事情敲定之後,鄭衛國感到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整個人都輕鬆起來。來老兒見他心情大好,就帶著他在村內各處轉了轉,並親自擔任導遊。

    在遊覽過程中,鄭衛國發現這裡的房屋有一個奇怪的規律。越老的房子建築工藝越高,新一點房子反而粗糙簡單一些。這實在不合常理,他忍不住向來老兒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來老兒歎了一口氣,說:「鄭長官真是心細如髮啊!實不相瞞,這些年我們明人村一直在走下坡路。即便丁口興旺,也難以恢復到全盛時期的景像了。」

    據來老兒所說,他們的祖上多為士人,不懂得勞作。明人村草創之初,由於環境惡劣,,村民們的日子一度十分艱難,甚至還有不少人餓死。不過後來村民們逐漸適應了山裡的環境,生活條件便好轉起來。在與大自然搏鬥的過程中,曾經五體不勤的士子們學會了紡紗織布,學會了開荒種田,學會了營造房屋。

    現在看到的那些頗有藝術價值的房屋就是明人村在全盛時期修建的。可惜好景不長,不知怎麼搞的,一些技藝漸漸就失去了傳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建築工藝,一位精通此道的先輩過世之後,村民們便只能修築簡易的土坯房了。

    鄭衛國想起先前那名少女,說:「那武藝呢?是愈發興旺,還是漸漸沒落呢?」

    來老兒想了一下,苦笑道:「這個不好說,有些方面是愈發興旺,有些方面卻早已沒落了!總的來說,應該不如剛進山那會了。」

    鄭衛國奇道:「這是為什麼呢?」

    來老兒解釋說剛進山的時候還有人懂得戰陣之術,有人精通搏擊之道,可三百年幾乎沒有碰到過外敵,這些東西漸漸就沒有人學了。雖然還有村民在堅持練武,但主要是為了強身或者方便打獵,單從武道上來看確實大不如以前。

    當然,在生活中一些有用的技藝得到了發展。比如說射箭,明人村的丁壯幾乎人人都有一手好箭術,she個兔子易如反掌。還有就是提縱術,也就是所謂的輕功,在追擊獵物時候也很有用,所以村民們都有練習。不過提縱術屬於高級貨,不是每個村民都能學有所成的,得看個人天賦。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我剛進村的時候看見一位姑娘三兩下就跑上了柴山,功夫真好,不知在貴村中算什麼水平?」

    來老兒笑了笑,說:「那是我孫女嬰寧。她天賦極高,不過身為女子體力方面很吃虧,在村中也就是個中下水平吧!」

    鄭衛國聽了震驚不已,心心中便多了一些想法。不過眼下還不是時候,得從長計議。

    來老兒大概很久沒有吐槽的機會,心中塊壘不吐不快,又絮絮叨叨講了很多明人村的事情。總的來說就是一部興衰史,從開創——發展——全盛,然後走向沒落。鄭衛國驚訝地發現這個村子竟然是全面倒退了,生活水平、生存技能、文化水平等等諸多方面都有明顯地下降。

    就拿文化水平來說,來老兒的爺爺是能夠做詩的,到他爸爸這一輩就只能寫寫對聯了,而來老兒自己已經不通音韻,只能寫寫普通的告示了。

    這種情況讓鄭衛國感慨萬分。看來,一個文明如果長期缺乏交流是得不到發展的,封閉自守只會走向沒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