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224 關中之戰.關東也起風雲 文 / e江月

    馬騰早就意識到,他的帳下缺乏為他出謀劃策的謀士,也曾試圖招攬過。

    可是西涼地處大漢西陲,遠離中原,在中原士人眼裡,這裡乃是與蠻荒未開化之地沒有什麼區別的偏僻之地,這裡的人,也就被他們冠之以粗鄙之人。

    別說馬騰試圖招攬,就是將他這個位置讓給中原士人,他們也都嫌麻煩。

    尤其是馬騰這樣出身西涼的武人,還多半有胡人血統,這個身份就更難招攬到謀士。

    唯一可行的,就是招攬西涼本地出身的士人,譬如董卓帳下的李儒,就是一例,可惜馬騰費了老大的勁,仍然一無所獲。

    今趟韓遂來信,馬騰聽的兒子馬超如此滿不在乎,心頭有氣,可旋即想到這豈非正是教導他的大好時機,當即在喝止之後,強抑怒氣,準備為他好好分說分說。

    可惜斟酌半天,馬騰自個兒也摸不清韓遂此舉到底是何深意,來回踱步後,對兒子馬超道:「韓遂這隻老狐狸,說的話還是有些道理,關中落在皇甫嵩手裡,雖然跟我們也不對路子,可好歹他也沒那個野心,想要仰攻西涼,相反,我們還可擇機東下關中,佔據八百里秦川這樣的富庶之地。可關中如若落入呂布的手中……」

    馬騰停下來,並非是有意在賣關子,而是很認真地在想,要是呂布全據關中,西涼,到底會發生何事。

    想來想去,他還是覺得,西涼高懸於關中的頭頂上,呂布全據關中,第一個要收服的,必定就是西涼,而非漢中,乃至蜀川。

    可是,難道果真如韓遂信中所言,為了防止此種情況的出現,他們兩個就該當冰釋前嫌,攜手出兵,相助皇甫嵩共抗呂布?

    馬騰搖了搖頭,心裡總覺得,以韓遂這隻老狐狸的心思,這樣的提議,興許並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另有所圖。

    可韓遂所圖的,不就是馬騰所圖的麼,都是想要了對方的命,成為名副其實的西涼王。

    這個所圖,與是否共同出兵關中,相助皇甫嵩,並沒有一丁點的聯繫,更別提能有利於二人心中所圖。

    「父親,既然如此,孩兒願率軍前往關中,呂布號稱武勇蓋世,孩兒一直想著跟他在戰場上好好地幹一仗!」

    就在馬騰沉思之際,突然聽到兒子馬超說得如此慷慨激昂,不由心頭無名火升騰而起,喝罵道:「糊塗,為將者,豈可一味自恃武勇,那與莽夫有何區別?」

    「可是,呂布……」

    馬騰瞪了馬超一眼,駭得馬超將到嘴邊的話給嚥了回去,直直地瞪了好片刻,才有些無奈地說:「呂布武勇,自不假,可觀他所為,以及如今帳下聚起的文武部屬,還有如今的地位聲望,即可知他並非是個只憑恃武勇的莽夫。」

    這番語重心長的話,馬騰見兒子馬超在那裡眨巴著眼睛,就知道他年歲尚幼,壓根就體會不到此中的深意。

    可馬騰也沒法可想,馬超此時聽不懂,聽不進去,他怎麼說,都沒什麼用,一切,都只能讓他自己去慢慢體會,慢慢琢磨。

    可是現在,天下風雲變幻,一切都像是瘋了一樣,令人目不暇接,時間,只怕是現在各路諸侯都在感慨急缺的東西了吧。

    如此議來議去,馬騰絲毫沒有意識到,他的所思所想,已經全然被韓遂用一封信給局囿住了,壓根就沒跳出韓遂想要他跳騰的範圍。

    最後,馬騰還是決定走一步看一步,先回信韓遂,看看他對出兵關中有何提議,然後再看接受與否。

    盛夏在一天天過去,天氣一天天清涼下來,關中的氣氛,卻是一ri比一ri火熱,一ri比一ri凝重,呂布不斷自轄下各處抽調兵力,齊聚風陵渡,就連原本駐守在河內的張燕部,都被抽調過來。

    兵力尚未完成聚集,呂布就親帥大軍,逼近數十里外的華yin,皇甫嵩不戰而退,將華yin拱手相讓。

    這些軍情,被各路有心人以各種快捷的方式,傳遞到各路諸侯案前。

    兗州牧劉岱,如今的齊王,一接獲呂布在關中吃了老將皇甫嵩大虧的消息,當即就啟動出兵的準備工作。

    其實,聚集大軍,做好出兵的準備工作,一直有在做,關中事變,只是讓劉岱覺得,出兵的時機已到,唯一可慮的,就是往哪個方向出兵。

    兗州也是個四戰之地,同時也就意味著,可南攻袁術的豫州;往東,則可往東南攻陶謙的徐州,東北攻向青州平原;往北,則可趁冀州袁紹忙著收拾幽州公孫瓚的時機,出兵河北;往西,則有呂布的河內,以及穿過河洛,夾擊正在關中聚結兵力的呂布。

    這麼多可選方向,劉岱自己都有些眼花繚亂,帳下得力部屬的意見,也都不一,今趟,獲知關中之戰已開始的軍情,他乾脆召集轄下諸郡太守國相,齊聚位於陳留的州牧府邸,如今的齊王府,商議此事。

    到場的,有東郡太守曹操曹孟德,陳留太守王肱,山陽太守劉洪,以及濟北國相陳珪,東平國相季瓚,任城國相劉儒,泰山太守應劭,濟yin太守張寵,再加上長史劉景宗,剛剛從太原贖回來的胞弟劉繇,劉岱帳下得力部屬,可說一個不拉,盡數齊聚於此。

    氣氛說不上有多融洽,劉岱開了個頭,眾人意見紛紜,更有人主張,聯合冀州袁紹,豫州袁術,共同出兵,自河內攻入并州。

    三家聯軍攻入并州太原後,到底要幹什麼,劉岱沒有問,也懶得去問,他在對外宣稱時,一直強調弘農王和何太后已死,故而呂布在太原擁立弘農王為帝,他在明面上,是不承認的,冀州袁紹,豫州袁術,以及其他人,其實也都是如此態度。

    如此先攻入呂布的大本營太原,到底是想要幹什麼,劉岱很是有些疑惑地看著提出這般建議的東平國相季瓚,心裡嘀咕著:你這傢伙意欲何為?

    「王上,屬下以為,該當主攻徐州才是!」

    眾人目光齊刷刷看向發話的泰山太守應劭,年前青州黃巾肆掠時,一部翻山越嶺,逕攻泰山,被應劭挨個兒給收拾了,逃竄的逃竄,降伏的降伏,如若主攻陶謙所在的徐州,就是從他所在的泰山郡出兵,攻入徐州琅邪。

    應劭話音一落,附和者也不少,其中還包括剛剛建言攻并州的東平國相季瓚,如此舉動,更讓劉岱很是納悶,如季瓚這樣的人,到底有沒有一個主見吶。

    眾人中,如今就只剩下東郡太守曹操沒有吭聲,他端坐在案桌後,緊皺著雙眉,劉岱好像到最後,才注意到他的存在,問道:「孟德,你意如何?」

    曹操微微欠身,對劉岱答道:「王上垂鑒,屬下以為,呂布如若如願奪得關中,其聲望兵勢,勢將再上台階,關東州郡,各自為政,如不及早壯大勢力,一旦呂布整固關中,平定西涼,注意力勢將越過河洛,直達關東,那時,關東州郡,何以抵擋?」

    劉岱微微皺眉,劉繇則頻頻點頭,示意曹操的這番言論,與他所見不謀而合。

    故而他的意見一直很明確,趁著呂布騰不出手來之前,趕緊先下手為強,擴大地盤,壯大勢力,以備來日與呂布相抗衡。

    而兗州周邊,最為理想的對手,莫過於青州孔融,以及徐州陶謙了。至於冀州袁紹,雖然現在還有幽州公孫瓚這個**煩沒有解決,但聲望實力在那裡擺著,此時不宜與他開戰,而豫州袁術,也是如此。

    劉岱問道:「孟德的意思是……」

    「王上該當以壯大實力為當前要務,青州孔融,徐州陶謙,皆為可取之處,屬下率一軍,北攻青州平原,徐州陶謙必會自琅邪出兵,為青州孔融解圍,王上可親率大軍,匿於泰山境內,靜待徐州陶謙自投羅網。而後,兩路夾擊,即可盡取青州,大軍再順勢而下,徐州亦可納入囊中。」

    「既然如此,何不主攻徐州琅邪,待青州孔融出兵相助時,王上再自濟北出擊?」

    泰山太守應劭雙眉一掀,有些不悅地看向曹操,問道。

    「如此當然亦可。」曹操面不改色,答道,「東郡,泰山,兩路大軍,虛實相濟,王上親率大軍在哪裡,那一路即為實打實的主攻。」

    「嗯!」

    劉岱以重重的鼻音,令還有疑問的眾人不便再出聲相詢,曹操的這個計劃,宏大大膽之處,實則已超出他此前的預期,但偏偏他認為,這是可行的,一旦他成功取得青、徐二州,實力當會急遽增長到一個驚人的地步。

    可應劭的話,也讓他心裡泛起幾絲疑慮來。

    轄下諸郡太守國相中,他一直心裡有所戒備的,其實就是東郡太守曹操,還有一個就是泰山太守應劭,此刻兩人都力主自率其中一路大軍,這其中,莫非是因為他們有著什麼異樣的心思?

    沉思之際,劉岱面上絲毫端倪都沒有顯露出來,過不多時,他環掃眾人一圈,沉聲道:「好,孟德所說,甚合孤意,至於兩路大軍,如何協進……」

    說到這裡,劉岱對方才心中剛剛下定的決心,又有了些動搖,沉吟起來,眼光也在曹操和應劭之間來回巡梭。

    餘下眾人,包括胞弟劉繇,則屏息靜氣,靜待齊王劉岱的決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