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182 孫文台洛陽得寶 文 / e江月

    孫堅如此悲憤仰天長嚎,任誰聽了,都是潸然落淚。

    蛾賊之亂時,洛陽有八大關隘,固若金湯,哪怕張角率黃巾軍,在冀州、荊州、豫州、兗州、幽州等地,鬧騰得再厲害,天下人還是以為,洛陽不亂,大漢就不會亂。

    此後,董卓率軍進京,洛陽就開始了它的劫難,隨後,竟然是從未停歇過一樣。到了今天,終於在冬天的一把火裡,洛陽,徹底地完了。

    洛陽一完,大漢,即使名義上仍在,那也是個擺設,天下,則是亂世重臨。

    這麼個道理,哪怕是升斗小民,這個時候,也都清楚得很,明白得很。

    孫堅和朱俊更是明白,故而才如此失態,如此熱淚縱橫。

    不過,在仰天長嚎之後,孫堅當即下令,率大軍拔營,火速趕往洛陽。

    百餘里的路程,他只用了大半天的工夫,這還是他在保全兵卒體力的前提下,要是不顧惜兵卒體力下降,導致戰力下降,他完全可以更早一步趕到洛陽。

    只是趕到洛陽城,他卻無法率大軍入城。

    整個洛陽城裡城外,全是一片火海,面對如此洶湧大火,完全是人力所不能為,先一步抵達洛陽的韓暹和楊奉部,並未尾隨在李傕郭汜等人身後,往西而去,而是留在洛陽,試圖盡些人力。

    有孫堅和朱俊所率大軍加入,撲滅大火的工作,終於有些好轉,至少洛陽南郊的太學、靈台、辟庸和明堂幾處,還是成功地被保存下來,可是面對東、南、西城郭,以及洛陽城內,大軍別說滅火,就是想要進入,都不可能。

    更別提被大火完全吞沒的南北二宮。

    入夜,城東,孫堅大軍臨時設立的中軍大帳內,燈燭通明,朱俊,孫堅,程普,韓當,還有韓暹和楊奉,臉上都帶著煙火色,還有木然,疲累,相坐無語。

    韓暹和楊奉本是車騎將軍郭太部屬,如今二人得知郭太早李傕和郭汜一步,率軍西去,將他們拋下,根本無需商議,他們就決定不再奉郭太為主了。

    他們原本與孫堅大軍是敵對關係,如今,卻因為試圖撲滅洛陽的大火,而相安無事。

    良久之後,老將朱俊才長歎一聲,道:「明日,老夫將率本部人馬,往西追擊,不護得聖上萬安,不殺李傕郭汜,老夫死不瞑目!」

    孫堅尚在那裡沉吟,韓暹和楊奉對視一眼,雙雙拱手道:「老將軍忠義無雙,在下敬佩萬分,某願率部唯老將軍馬首是瞻,助老將軍一臂之力!」

    「好,好!」朱俊連聲道好,熱淚盈眶,對二人道,「不曾想草莽之中,尚有兩位這樣的忠義之士,好!」

    說完,朱俊轉向孫堅,問道:「文台,你呢,意欲何為?」

    孫堅面上的悲憤,一直未曾消解過,搖頭答道:「洛陽大火,大漢兩百年積蘊,毀於一旦,尚不知葬身火海者凡幾,堅擬在此盡些人力,待此間事了,再做打算。」

    朱俊聞言點頭答道:「嗯,如此也好!」

    商議既定,孫堅將隨軍攜帶的糧草輜重,撥給朱俊三人足夠份量,各自做好相應的準備,就此散去。

    孫堅躺在營帳內,久久難以入睡,耳邊傳來的,儘是熊熊大火中的辟里啪啦聲,還有時不時響起的轟然聲,那自是某一處高樓殿堂,被大火燒得坍塌所致。

    次日,朱俊率部西去,韓暹和楊奉率部協助,孫堅則率大軍兩萬,仍舊駐於洛陽,著手清理廢墟。

    首先清理的,是太學內的各式典籍,這裡離南城郭有一段距離,受火災最輕,房屋還大致保持完整,而立於太學的熹平石碑,則毫髮無損。

    然後則是明堂、辟庸、靈台等地,能夠帶走的,孫堅都一一封存好,準備隨大軍一起帶走。

    最後,則是火勢漸小的洛陽城裡城外。

    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孫堅自己也不知道,他為何堅持要在這裡清理這些廢墟,只不過,他真的不願率軍繼續西追,因為,那條路,多年前,他曾經走過,那時,他正是意氣風發得很,可最終留給他的,卻是不堪回首的記憶。

    如果,當時車騎將軍張溫,聽從他的建言,以怠慢軍機之罪,將時任中郎將的董卓軍法從事,問斬當場,那麼今天洛陽的這場浩劫,乃至大漢的這場浩劫,是否就能因此而得到消弭呢?

    孫堅沒有答案,可他也不願意率軍追上去,親眼見到大漢最後的一個象徵,當今天子,被眾人當做玩偶一樣,搶來奪去。

    清理從城外的城郭區,漸漸往城內延伸,其實如此大火之後,也沒有什麼好清理的,無非是在廢墟中到處扒拉扒拉,看看有沒有屍骨,有的話就集中在一處安葬。

    至於財物糧草,孫堅壓根就沒有往這方面想,有的兵卒頗為走運,能夠找到一些大火都燒不毀的玉器,或是燒融成一團的金疙瘩,孫堅也都放任其個人自行處置。

    清理城裡城外的廢墟,是個很折磨人的苦活兒,葬身火海的人看樣子不少,雖然如今是嚴冬,不虞屍臭難聞,可飄在洛陽城內外的那股肉香味,比之屍臭,要更令人難以忍受。

    如此足足近十天的工夫,孫堅所率的兩萬兵卒,才清理到南北兩宮內。只是這個時候,孫堅下了一道嚴令,所有兵卒發現的物品,均得上繳,但會給與足夠的補償。

    因為南北兩宮內發現的任何物品,就可能是當今天子所用之物,孫堅不容許兵卒自行處置。

    夜間,北風呼嘯,夜空清冷,群星璀璨,毫無要下雪的跡象,孫堅仍像往常一樣,獨自站立在營帳上,仰觀天象。

    過不多時,一陣喧鬧聲傳來,程普手捧一物,匆匆而來。

    「主公,請入帳,普有一物,要主公過目!」

    孫堅微微一驚,看向程普,見他一臉嚴肅,手中捧著個布包,看起來並不大,當下也不言語,邁步進帳。

    程普跟著進來,跪坐於孫堅案桌對面,鄭重其事地將布包放下,一層層地揭開,孫堅一見,立時倒吸一口涼氣,目光再也移不開。

    那是一枚玉璽,方圓約莫數寸,上扭交五龍,一角殘缺,以金補之,乃是以整塊玉雕制而成,渾然天成,古樸大方,就是這麼靜靜地置於案桌上,自有一股攝人心魂的威勢散發出來。

    「這是……」

    孫堅伸手輕輕撫上玉璽,不可置信地問道。

    程普面色凝重,伸手拿起玉璽,翻轉過來,將印面對準孫堅,道:「主公,請看!」

    印面上,分明刻著八個篆字,孫堅一看,即認了出來,正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這一刻,孫堅徹底驚呆在那裡,雙眼緊緊地盯著玉璽,嘴巴大張。

    程普小心翼翼地將玉璽放好,輕聲喚道:「主公,主公!」

    孫堅回過神來,猛地伸手拿起玉璽,翻轉過來,再細看印面,沒錯,的確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這個時候,他才強抑著內心的興奮,只覺口乾舌燥,輕輕放下玉璽,問道:「這是,傳國玉璽!」

    程普點頭,答道:「此乃辰時時分,有兵士稟報,甄宮中一井有五彩雲氣湧動,屬下以為是兵士看花眼,未曾放在心上,及至酉時,屬下路過此井,見兵士紛紛議論,遂令人下井,打撈起一投井自盡的宮女,頸脖上系一絹帛包裹的小匣,屬下打開看第一眼,即知不凡,當即好生勉勵兵士一番,收好小匣,拖延到此時,才來奉給主公。」

    孫堅沉吟不語,雙眼中,卻是神采閃爍。

    沉吟良久,孫堅才點頭道:「好,有勞德謀,茲體事大,一不能傳諸於眾,二須得令一眾兵士相信,此乃普通玉璽。」

    「那,清理洛陽廢墟,是否還要繼續?」

    孫堅看向程普,堅定地點頭應道:「當然要繼續,直至清理畢,才能收兵,回到豫州,我當向後將軍辭行,返回吳郡。」

    程普聞言大喜,站起身來,單膝著地,對孫堅道:「主公在上,屬下程普,願為主公馬前效力!」

    孫堅忙雙手扶起程普,眼含熱淚,連聲道:「好,好,如今天下亂世已現,能得德謀相助,堅何其幸!」

    在這之前,程普和韓當曾數次勸說孫堅,離開袁術,回長沙,或是回江東,自創一番基業,只是孫堅一直猶豫不決,如今見孫堅終於下定決心,程普心裡,當然是高興萬分。

    他隨著孫堅,在袁術帳下已久,對袁術一直沒有什麼好印象,可是,孫堅挑在這個時候,想要脫離袁術自立,任誰都會暗自猜測,是不是他得了什麼寶物,所以才如此急著離開。

    而以袁術那等猜忌之心,就更會如此。

    程普將他的這番擔心合盤托出,孫堅亦陷入沉默之中,良久之後,才拿起傳國玉璽,送到眼前細細端詳,態度甚是堅決,道:「如若後將軍果真會問起此事,堅就將此傳國玉璽獻上,換取兵馬糧草輜重!」

    對此,程普亦是無甚良計,想起的,卻是懷璧其罪的典故。

    既然有懷璧之罪,那更何況傳國玉璽這般的國之重器!

    一夜無話,次日卯時,孫堅依舊早起觀星,心境,卻與此前大不一樣。

    驀然,天上一顆火紅色的赤星自東向西,劃空而過,投止於西,孫堅心中一動,記得此天象,是預兆著西方有將星墜落。

    可旋即,孫堅又啞然失笑,他夜觀天像這麼多年,還從未有哪一次得到應驗,那今次,恐怕也是如此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