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132 洛陽的大事.李儒的不安 文 / e江月

    李儒此問,問得很是漫不經心,但實際上,卻大有深意在裡頭。

    陪在一旁的小統領,可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陪著小心,點頭哈腰地答道:「稟先生,這裡大火燒得甚是猛烈,一應屍首,都已燒成一堆焦炭,無可辨認。」

    李儒頗有些不耐,轉過身,看向小統領,再次問道:「屍骨呢?共計多少具?可能分辨男女?」

    小統領明顯一愣,顯是鬧不清楚這位驃騎將軍身前的紅人,為啥會對這麼個事情這麼感興趣,但臉上,他哪敢顯露出一絲一毫的不耐煩來,趕緊更加小心,陪笑答道:「屍骨未及細數,不過,先生吩咐過,所有屍首都要分開擺放,故而……」

    「屍骨在哪裡?帶我過去看看!」

    李儒打斷小統領的話,也不想再多聽他那囉囉嗦嗦的回答,不容拒絕地令道。

    小統領即使再蠢鈍,此時也聽出李儒話語中的不耐來,不敢再多言,應諾一聲,帶著李儒,往一旁行去。

    放置永安宮大火死者屍骨的地方,是一處臨時搭起來的碩大營帳,李儒只是遠遠地這麼一看,立即在心裡默估出來,這處營帳,當有百來步長,數十步寬。

    剛剛走近,一股混雜著肉香味的焦臭味就撲鼻而來,李儒驟不及防,全身一僵,心頭煩悶湧起,肚子裡立時有些翻江倒海,差點就將此前享用過的美酒佳餚,盡數噴吐出來。

    他反應也不慢,屏住呼吸,舉手掩住口鼻的同時,以比平素快捷數倍的身手,往後跳躥開來,直到再也憋不住氣,方才放下手掌,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幸好這裡已聞不到剛才那股氣味,不然,以李儒這種狀態,只怕會當場將隔夜飯都給嘔個乾乾淨淨。

    小統領臉色立時「唰」的變得慘白,心中的不安,可想而知,他在心裡不住自責:「怎麼就沒想到呢,怎麼就沒想到呢……」

    他確實是沒想到,帶著李儒往這邊走時,他陪著萬分小心,可就是忘了,這位先生,看起來身板也不錯,只比典型的西涼大漢要瘦弱些,可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弱書生,初次來此地時,除了那些整日價與屍首打交道的仵作,每個人都乾嘔不已,更別說這位文弱先生了。

    足足愣了好半響,小統領才醒覺過來,三步並作兩步,來到李儒身前,面帶恐惶,連連以手掌自摳臉面,顫聲道:「小的該死,小的該死,致令衝撞到了先生……」

    李儒此時已自覺大有好轉,肚子裡已不再翻江倒海,不耐煩地擺擺手,緊皺眉頭,道:「誰負責此事,去喚來!」

    小統領連忙答應一聲,轉身小快步奔進大帳,片刻工夫,即帶著一人,快步出來。

    李儒也不跟他們客氣,直截了當地將方纔的問題問出,小統領身後那名仵作上前一步,雙手叉前,恭敬答道:「那處偏殿共清理出屍骨十七具,從骨架上分辨,男六具,女五具,餘下六具,損傷太重,無法分辨。」

    仵作的這個回答,令李儒心裡的不安稍稍減淡了些,他記得很清楚,昨夜與并州牧呂布自偏殿退出來時,呂布的親兵稟報過,內侍七人,宮女八人,盡數被斬殺,如再加上太后和弘農王,剛剛好是十七具屍骨。

    可他還是有些不放心,追問道:「屍骨上,可有刀傷痕跡?」

    仵作不假思索地答道:「有,十二具屍骨有刀傷痕跡,多在頸骨處。」

    李儒沉吟片刻,自覺在這方面,他是比不過眼前的這位仵作的,再怎麼細問下去,也問不出個什麼來,臨轉身之際,他再問一句:「從屍骨上,可能分辨出太后和弘農王?」

    仵作大愣,支支吾吾半響,就是答不上來。

    李儒心下恍然,情知是怎麼回事,想來即使以太后和弘農王身份之尊崇,遭此火劫後,也就只剩下屍骨一具,與其他身份卑賤者一樣,並無什麼分別。

    正因此,眼前的仵作才這麼支支吾吾答不上來,他回答「是」吧,擺明了就是欺瞞,回答「否」吧,擺明就是對太后和弘農王大不敬。

    沉吟之際,李儒心頭一亮,擠出一絲笑意,點頭道:「嗯,不管你用什麼法子,最好能辨認出太后和弘農王來,不然……」

    這句話威脅味道十足,但聽在仵作耳裡,卻無異於是在提醒他,所謂不管用什麼法子,重點是辨認出太后和弘農王的屍骨來,至於真的是不是,那只有老天知道了。

    仵作也是屬於上不了檯面的胥吏,都是些奸猾老練之人,他方才只是沒想到李儒會如此問,驟不及防之下,一時失神,所以才支支吾吾不可答而已。

    當下連連點頭哈腰,應諾下來,直到李儒轉身,帶著小統領往他處去了,他才鬆了一口大氣,自覺額頭上出了一頭冷汗,伸手一摸,才醒覺那裡什麼都沒有。

    李儒帶著小統領,再一次回到偏殿,圍著那堆燒得焦黑的廢墟,足足繞了兩三圈,方才問道:「此處清理出來的各色物品呢?」

    小統領大驚,可很快就鎮定下來,答道:「也俱都收攏在一起。」

    「在哪裡?帶我去看看。」

    這一次倒沒走多遠,可是當李儒真個見到這些個物事時,不由大失所望。

    所有的物品,也有專人在清理辨認,為的,當然也是辨認太后和弘農王出來,對太后和弘農王佩戴的玉珮、玉玦等物,李儒只是看過一眼,便放在一邊,獨獨對融成一坨的金質疙瘩,頗有些興趣,指問道:「這個是?」

    「回稟先生,這是金酒壺,宮中甚多此物,那邊幾個,就是金酒樽。」

    李儒隨手拿起,左看右看,可任憑他如何翻看,就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頹然放下,隨口問道:「此種金酒壺,可有何特別之處?」

    「稟先生,這種金酒壺,乃宮中打造,外表看起來無異,內裡實則分為兩半,可盛放兩種不同的美酒,通過擰動壺蓋,可以分別倒出。」

    「嗯?!」

    李儒心頭一跳,抬起頭,目光炯炯地看向答話之人,心裡在不住盤思。

    如若果真如此,豈非說明,昨夜太后和弘農王所飲的酒,就可能並不是投放了毒藥的毒酒?

    再往下深想一層,他才醒覺,投放毒藥時,是呂布派親兵所為,避開了眾人,也就是說,如果那個親兵沒有把毒藥投放進去,他也並不知道。

    想到這裡,李儒心裡的不安再次升騰起來,忙又在小統領的帶領下,回到方才放置屍骨之處,喚來方纔的仵作,揮手令小統領走開,低沉著嗓音,問道:「偏殿屍首中,可有屍骨有中毒跡象?」

    仵作此時不敢隱瞞,連忙答道:「有,一男一女!」

    李儒雙眉緊皺,都快要擠到一塊兒去了,沉吟好半響,方在仵作的驚疑不安中,陰沉著臉,道:「中毒的,是否就是太后和弘農王?」

    這一次,仵作學精了,自李儒口氣中,聽出些許肯定來,念頭一轉,點頭很肯定地答道:「是!」

    果然,他見李儒面色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立時在心裡知道,他這個回答,賭對了。

    「滋事重大,切莫跟外人說,昨夜出入偏殿,護衛太后和弘農王的,正是征北將軍呂布,要是他知道……」

    李儒深諳說話神神秘秘的把戲,話說一半,就此打住,同時拿眼不住打量著眼前的仵作,神色間,似是在看著一個死人一樣。

    仵作自是大吃一驚,連聲道:「卑職不敢,卑職不敢。」

    他的吃驚,並非是假裝,而是從內到外,真真大吃一驚。他原本以為,今趟差事,會是個肥差事,那裡知道,竟然是這麼個動輒要人命的差事,早知如此,他有的是法子推托不來的。

    屍骨涉及到太后和弘農王,而中毒,竟然又牽涉到那位傳說殺人如麻的征北將軍呂布,這,這叫人如何安生。

    當他在驚恐之餘,見到李儒對他神秘一笑,才轉身離去時,不由大愣,按捺不住地在心裡暗自猜測:「他這是什麼意思……」

    任憑這位仵作如何人老成精,如何奸猾老練,他都猜不到此刻李儒心中所想,在原地愣了好半響,他心中的驚恐,才漸漸平息下來,轉身往營帳內走去時,下定了決心,今趟這事,對誰都不能說,哪怕城西的那個老相好,也不能透露分毫。

    一直忙碌到戌時,仵作方才忙完,與其他人一起,被一群凶悍的兵卒護送著,回到城西的衙門。眾人紛紛作別散去,仵作想了半響,沒有選擇回家,而是來到他的老相好那裡,準備好好地歇息一晚,收拾一下心情。

    灌下幾大碗溫得滾燙的醇酒,就著酒意與老相好折騰好半響,仵作才心滿意足地沉沉睡去,只是他卻不知道,他想要嚴密把守的秘密,卻在睡夢中,洩露了個乾乾淨淨。

    睡夢中,他喃喃自語,雖然聽起來甚是含糊,可還是能夠自行拼補起來:「太后,弘農王,中毒!」

    此後的三天,仵作一如既往地入城出城,直至將永安宮裡的屍骨盡數清理完畢,這事才算是了結,至於此後的事宜,就不是他的事了。

    可當他回到家裡,聽到妻室跟他嘮嘮叨叨時提到的一個傳言時,不由恐懼得全身發冷,不住顫抖起來。

    這個傳言很簡單,簡單到就只有一句話,可這句話裡蘊含的意思,卻是讓人稍微想一想,就頭暈目眩,依稀看到勾魂索命的小鬼,正在那裡向傳、聽此傳言的所有人招手獰笑。

    這個傳言就是:「征北將軍呂布毒殺太后弘農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