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32 李傕郭汜的反攻 文 / e江月

    來人竟然是白波軍統帥郭太。

    在郭太率軍向牛輔投降後,郭汜本就率軍在聞喜,李傕也曾趕過去,與呂布、郭太等人共醉過一會,是以一見面,就將郭太認了出來。

    郭太哈哈一笑,拱手一揖到地,態度非常謙遜恭敬,道:「太見過李將軍、郭將軍。」

    李傕和郭汜如今都不再是朝廷命官,與郭太一樣,是手握大軍的白身,郭太如此稱呼,自然是在突出二人手中的兵權。

    瞬息逐漸,李傕和郭汜即相互交換過眼神,都從對方眼裡看出濃濃的疑惑,鬧不清楚郭太為何會親身至此。

    郭汜還是抿著嘴,李傕出聲招呼郭太就座,寒暄幾句,即開門見山地問道:「郭兄來此,可是有何貴幹?」

    郭太神秘地一笑,伸手指指李傕和郭汜,而後又回指自己:「在下此番前來,是想與兩位將軍談談咱們的生死大事。」

    這一次,李傕和郭汜沒有交換眼神,就已捕捉到郭太話語中的深意,沉吟之際,郭太的聲音又已響起。

    「兩位將軍率大軍駐於此地,已有數日,可曾決定何去何從?」

    李傕長歎一聲,面露苦澀,答道:「還能何去何從,自然是準備返回西涼了。」

    「哦?!」

    郭太狀似頗為訝異,站起身來,拱手道:「既然如此,在下就在此恭祝兩位將軍一路平安,生死大事,兩位將軍已有決斷,在下再多說也屬無益,就此辭別」

    「且慢!」

    見郭太作勢欲走,李傕出聲阻止,同樣站起身來,拱手道:「郭兄有何高見,何不賜教?」

    郭太哈哈一笑,就勢坐下,一臉的坦然,對李傕和郭汜道:「實不相瞞,在下歸順朝廷時,本想從此在太尉麾下勤勉效力,一刀一槍博個前程出來,不曾想太尉遭此橫禍。此次率軍,正是奉司徒大人之召,要東去洛陽。」

    「郭兄的意思是?」

    郭太看向出聲的李傕,雖然郭汜一直未曾出聲,可他並未對郭汜有絲毫的忽視,每次說話,都是面向二人所說。

    「在下想,既然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際,兩位將軍何不與在下合兵一處,東去洛陽,穩定朝堂,為朝廷效力。」

    這句話,聽在李傕和郭汜耳裡,不吝於當頭棒喝。

    「穩定朝堂,為朝廷效力」云云,都是冠冕堂皇的話,郭太的話裡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既然如今洛陽兵力空虛,大家何不合兵一處,效太尉董卓之故事,謀求掌控朝堂。

    這條路,李傕和郭汜不是沒考慮過,可顧慮重重下,基本上將此當做備選,不然,他們早就在張濟聯合眾人上書時,就提議這麼幹了。

    當然那個時候,也有眾將各不相讓,不知該奉誰為主這個障礙。

    可是現在想起來,那時真是太傻了,與揮兵進入洛陽,掌控大漢朝堂這麼個大好處相比,奉誰為主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到時候,大家既保住了命,又都有好處可拿。

    如今見到郭太這位一介賊頭,都有入主洛陽的野心,讓李傕和郭汜在心底裡暗自佩服的同時,也大大地汗顏了一把。

    說到底,還是大傢伙被太尉董卓身死的消息給嚇懵了,而且膽識也太弱了些。

    正在二人沉思之際,郭太仍舊帶著一臉的笑意,侃侃而談:「當然,兩位將軍與在下合兵一處,並非是要兩位將軍聽令於在下,而是大家有勁往一處使,穩定朝堂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豈不快哉!」

    郭太的坦率,打消了李傕和郭汜心底裡的一大顧慮,別看他們曾經動過心思,是不是要倣傚牛輔,丟下部屬獨自逃命,可這個時候真要他們聽命於郭太,他們還是打心底裡不樂意。

    沉吟片刻,李傕皺眉問道:「洛陽城堅,又有徐榮率軍駐守函谷關,即使合兵一處,就能進入洛陽麼?」

    郭太哈哈一笑,見已說動李傕和郭汜,心底裡的高興,在臉上顯露無疑,答道:「這自然是可慮之處,不過兩位將軍請看,除開段煨將軍已與張濟將軍合兵西去,胡軫和楊定將軍仍舊屯駐弘農,樊稠將軍仍舊屯駐澠池,都是太尉故將,兩位將軍打出太尉的大旗,他們必會率軍加入,大軍至處,區區函谷關,又怎能擋得住。」

    說到這裡,郭太神神秘秘地往前傾身,壓低聲音道:「在下可是奉司徒之令率軍入洛陽,只要不走漏消息,兩位將軍可率軍在在下之後,當在下進入函谷關」

    「妙!」

    李傕聽得眉飛色舞,情不自禁地伸手一拍案桌,發出一聲大響。就連一直抿著嘴唇悶不做聲的郭汜,此刻也是雙眼泛起神采,臉上帶著頗為意動的神色。

    郭太的提議,可說將李傕和郭汜心底裡最後的一點疑慮徹底打消,揮軍攻入洛陽,白波軍和西涼軍任誰去,都不一定能討得了好,關鍵之處就在於徐榮鎮守的函谷關,以及洛陽城內的直屬衛士,包括虎賁中郎將麾下的虎賁、衛尉轄下的衛士等等。

    李傕和郭汜率軍東去,難過徐榮把守的函谷關這一關,雖然他同屬董卓帳下,以前可沒少受西涼諸將的排擠,如今他第一個投靠朝廷,當然不會再與李傕等人同流合污。郭太率軍東去,打著司徒王允徵召的旗號,過這一關倒大有可能,可想要進入洛陽,就難了。

    而如今兩軍各展所長,郭太負責打開函谷關,李傕和郭汜則可在兵臨洛陽城下時,說服李肅打開洛陽城門,謀求共掌朝政。

    疑慮盡去,三人彼此之間立時熟絡起來,就在中軍大帳中,低聲商議起行事細節來。

    首先,由李傕和郭汜再一次上書朝廷,請求赦免,沿途還可拉胡軫、楊定和範疇一起上書。此乃示弱之舉,目的是要麻痺朝廷,讓身在洛陽的一眾朝臣以為,西涼諸將已是惶惶不可終日,根本不足慮。

    然後,則是郭太率軍東去,待朝廷再次不赦免西涼諸將的旨意下達,擇機放出消息,說西涼諸將已遣散部屬,逃竄西涼,以混淆視聽。

    而實際上,李傕和郭汜率大軍緊隨郭太之後,沿途再將胡軫、楊定和樊稠拉上馬,一旦裡應外合攻下函谷關,即可大張旗鼓地往洛陽鼓噪而行。

    整整一個多時辰,三人對行事細節反覆斟酌,直到改無可改,所以能考慮到的方方面面都已考慮到,三人都大大地鬆了口氣,同時抬頭,相視而笑,而後驀然同時仰頭大笑。

    他們彷彿看到,洛陽城門在他們身前轟然洞開,原本不可一世的大漢朝臣,此刻匍匐在他們腳下,顫慄著,茫然不知所措。

    這種感覺,光是想一想,就不由得讓人血脈噴張,激動不已。到得那時,莫說司徒王允,就是堂堂的大漢天子又如何,還不是一樣得乖乖聽話,不然,想要坐穩皇位?沒門!

    如此美妙的前景,稍稍想一想,三人還是非常理智地回到現實中來,如今行事細節已經敲定,唯一欠缺的,就是三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問題。

    還是郭太腦袋瓜子轉得快,只是稍一沉吟,就有了計較,朝二人道:「今日太有幸與兩位將軍盟誓,何不效仿古人,舐血為盟,從今以後共進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兩位將軍意下如何?」

    「好!」

    李傕瞥了郭汜一眼,當即大叫一聲好,郭汜也在一旁肅容點頭,顯是對此提議甚為贊同。

    一聲令下,帳外親兵送來酒碗和美酒,李傕先倒上一碗酒,而後率先拿起小刀,左手握住,稍稍用力一拉,鮮血立時自掌緣處流出,匯聚成滴,滴落在碗中酒裡,猶如一朵朵盛開的血花,慢悠悠地飄散開來。

    郭太和郭汜也如法炮製,三人將手湊到一起,待鮮血滴得差不多,整碗酒已呈鮮紅色。

    李傕搶先一步端起酒碗,朝二人略為示意,舉碗齊眉,面色肅然,聲音低沉:「我,北地李傕,今日與郭汜、郭太舐血為盟,自今以後,共進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如有違此誓言,天誅地滅,五雷轟頂!」

    說完,他將血酒送至嘴邊,脖子一揚,咕嚕嚕連聲,連喝幾大口。

    郭太和郭汜同樣舉碗齊眉,非常嚴肅地說出同樣的話,再喝下血酒。

    至此,三人舐血為盟,密謀著要再次掀起大漢帝國的一場腥風血雨!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