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29 賈詡的爭霸之策 文 / e江月

    儘管心裡著急,呂布面子上的工夫,還是做得十足十,親自送楊奉出大營,這才急急趕回中軍大帳,果然見到賈詡的信使已在帳中相候。

    「免禮免禮,河內形勢如何,主薄有何良策?」

    呂布雙手把住信使胳膊,讓他就座,一迭連聲地追問。

    信使自懷中掏摸出絹帛,恭敬遞給呂布,答道:「屬下不辱使命,臨行時,見主薄令張將軍率輕騎進駐野王,主薄的吩咐,盡在信中。」

    「哦,好!辛苦了,你且先下去好好歇息,此次長途跋涉,我記你一功。」

    「謝都尉!」

    信使很是高興,躬身行禮,退出大帳。

    呂布展開絹帛,先是快速粗看一遍,而後細看,再細看,仔細品咂賈詡信中所說,在眼前一片明朗的同時,對於賈詡的敬佩,越發地濃厚起來。

    說起來,賈詡的三策,與呂布擬定的三條出路,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之處在於,賈詡從地理大勢、時勢出發,詳加剖析,將三策分為上中下三等,供呂布決斷。

    揮軍入洛陽,掌控朝堂,這是呂布原本最為傾向的,被賈詡評為下策;全據河東,窺伺河洛,是呂布的次選,如今則是賈詡的中策;原本不為呂布看重的北上并州,反而是賈詡最為推崇的上策。

    這個順序,可以說跟呂布原本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可讀完賈詡的分析,呂布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認為他說的,的確是有理有據,的確是高屋建瓴。

    這份功力,呂布自承比起賈詡來,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如今的洛陽,就是個大漩渦,任誰進去,都討不了個好來。董卓,就是最好的例子。

    論兵力雄厚,論籌謀佈局,論麾下人才,論資歷深淺,論膽大心黑,呂布都自承不如董卓,可董卓這位梟雄,入主洛陽才不過兩個來月,就落得個身死下場。而呂布更知道,即使他躲過這趟,也沒多少時日可活,一樣是橫死的下場。

    「哼,董卓,算你死得快,不然,老子本要你死在老子的手下的!」

    呂布有些咬牙切齒地想著,這場變故,可以說一下子就將他的原本規劃完全推翻,正應了一句話:人算不如天算,計劃不如變化快。

    而進入洛陽,表面上看,是高收益,高風險,可呂布卻很清楚,這個收益,其實是表面上的,就算以董卓獨掌朝堂,可以一言決定皇位更替,決定太后和弘農王的生死,可又如何,到時關東諸侯還是可以一樣起來反抗他,征討他,根本不拿他把控的朝廷當回事。

    既然洛陽不能去,河東也是個不錯的地方,汾水河谷兩岸,儘是沃野,兼且人煙稠密,佔據河東,窺伺關中和河洛,豈不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可正是因為這件事太好了,所以在賈詡看來,一旦呂布盤踞河東,勢必會引起洛陽和關中勢力的猜忌和重點關注,老是被人惦記著的情況下,很多事情就玩不轉了。

    最佳策略,莫如北上并州。

    并州優劣勢都很明顯,地勢高,群山環繞,易守難攻,可人丁稀薄,基礎薄弱,並且還受北面鮮卑的壓力。

    可如此一來,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跳出洛陽這個大漩渦之外,又不會引起其他勢力的猜忌和關注,可以放開手腳地打好根基,為今後的爭霸做好準備。

    單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賈詡考慮得非常長遠,以致呂布甚至有些懷疑,賈詡不會也是穿越眾吧。

    旋即,他就將這個怪異的念頭逐出腦外,專心致志地盤衡起來。

    賈詡的整個爭霸策略,總結起來,就是「深挖洞,廣積糧,坐山觀虎鬥」,一旦群雄並起,爭霸開始,首先可對河東用兵,繼而以河東為跳板,入主關中,等在關中站穩腳跟,任憑中原爭鬥結局如何,都可穩坐釣魚台,佔據極大的優勢。

    不得不說,這個爭霸策略,簡直就是為呂布量身定制的,他的根基本就是并州,雖然沒有別人那樣好的出身,好的家世,可勝在瘦鳥先飛,一樣可以與天下群雄同場較技。

    將賈詡的爭霸策略融會貫通,再以自己的理解進行解讀一遍,呂布長長出了一口氣,再也沒有先前的迷茫,而是再次看清前路,再次充滿信心。

    如今他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從河東這裡攫取足夠多的好處。

    而攫取好處的最佳時機,莫過於李傕、郭汜、郭太等人率軍離開河東的時候。

    此時呂佈置身洛陽事外,對很多事,有了重新的認識。郭太想要率軍入洛陽,他原本想乘機陰他一把,從背後捅上一刀,如今看來,沒有這個必要,放他過去就是了;牛輔已經基本上廢了,他麾下可都是西涼軍的精銳,雖然不一定能全部吃下,可吃下一部分,也不錯;至於李傕和郭汜,這兩人只怕不會丟棄手下兵卒,不好下手。

    有此底氣,呂布對河東如今的僵局,更加地氣定神閒,無論是誰派來的信使打探消息,他都是將對楊奉說過的話,再說上一遍,說過幾次,大家也都以為他本就是如此打算。

    全力打探下,洛陽的消息每日都如流水般傳遞過來,從曹操辭官回鄉,到華雄官拜五官中郎將後,依舊率軍駐守虎牢關,呂布也就只比洛陽遲上四五天就能獲知,而其中最為重大的消息,莫過於司徒王允領銜上書居於永樂宮的何太后,要求撥亂反正,重立弘農王劉辯為帝。

    如此舉動,無異於是在向世人宣告,此前太尉董卓的廢立是亂來,不合規矩,如今該當改正過來才是。

    時隔不到三個月,再一次行廢立之事,即便這次的理由很正當,可還是有不少朝臣有異議,認為此舉會動搖國本。

    可在司徒王允、太傅袁隗、光祿勳李肅、郎中令何顒為首眾臣的堅持下,廢立之事終成定局,與此消息一起傳來的,則是新任天子劉辯下旨,不提赦免西涼諸將的事,而是要他們自行到洛陽請罪。

    這一連串的事,看得呂布連連搖頭。

    連續兩次的廢立,讓大漢皇權威嚴掃地,天下人現在都知道,只要有實力,就能決定誰能當皇帝,此事無疑極大地助長了那些野心家們的野心,讓他們看到,高高在上的皇位,也並非如此地遙不可及。

    而要西涼諸將自行到洛陽請罪,潛台詞無非就是在說,你們趕緊遣散兵卒,來洛陽受死吧。

    這麼**裸的威脅,西涼諸將只要稍微正常點,就會反其道而行之,千方百計地保有帳下兵卒,如此方能保命。

    果不其然,旋即就有張濟率軍往關中而去的消息傳來,緊接著,則是駐守安邑的李傕和郭汜也率軍南下,只是去向暫且不明。

    呂布知道,攫取好處的時機,終於讓他等到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