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金鱗開

正文 六六八 東鄰夜宴歌尚齊(3) 文 / 美味羅宋湯

    「如此說來,他們都是很不錯的武士啊。」毛利綱廣聽了益田氏的匯報,輕搖折扇,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怕。不過就是早上起來操練而已,也沒有展露出驚人的劍法,哪裡值得擔心?

    更何況明國與日本之間還隔著大海,明國就算佔領了朝鮮,也不可能渡過海峽,因為日本可是受神風庇佑的神國呢!

    就算讓明**隊僥倖渡海,他們也只會嘗到當年蒙古人的慘敗。

    如今最要緊的是獲得大筒,只要有了大筒,毛利家的城池才能固若金湯,才有希望推倒幕府,重新光復先祖的基業,甚至自己成為將軍!

    「主公,他們並不是武士啊。」益田元堯聽了兒子的回報,卻是十分擔心。無論明國以何種手段介入日本島,也不論成功與否,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親耳聽祖父講述過祿慶長之役的元堯,並不認為明國是個無力的巨人。當時日本方面以宇喜多秀家為總督,以小早川隆景、加籐清正、小西行長、宗義智、島津義弘、立花宗茂、毛利輝元……等等諸多吹捧得如同天上星宿的名將,竟然被明軍一支偏師就打得灰頭土臉,最終因為豐臣秀吉的病亡才得以撤兵。

    身為毛利家的永代家老,益田元堯也很清楚慶長祿之役的和談過程。可以說是一場國際間的大鬧劇,明國方面和小西行長竟然合謀偽造國書,串謀欺騙豐臣秀吉和明國皇帝。這種匪夷所思的事都能發生,只是因為明朝的官不願意看到武人立功,而日本的武將則是實在打不下去了。

    「放心吧,先去看看明國大筒是否真有傳說中的威力。」毛利綱廣將折扇在掌中一敲:「去城外吧。」

    在指月山城城外,有一段廢棄的城牆。當時建造它是為了應對亂世的兵戰,所以修築質量絕對屬於上乘。在就宣帶來明國邀請毛利家結盟的消息之後,為了一睹大筒的威力,毛利綱廣命人重新加固了這截城牆,當做靶標。

    龍福才的火炮組已經在一華里之外架好了火炮,清理炮膛。檢查炮彈炮藥,做好了演示準備。對於這五個經驗豐富的炮兵而言,在一華里的距離上打垮土石靶標,根本比日常訓練還輕鬆。

    他有些無聊地等了片刻,看到一個身穿華麗服飾的倭人大將騎在馬上,在眾人簇擁中緩步走來。

    「這就是毛利家的當代家主,快行禮。」通事低聲在龍福才身邊提醒道。

    龍福才斜眼看了那通事一眼,直到那倭將走到跟前,他和四個炮兵還是直挺挺站著。沒有主動行禮。

    通事已經跪了下去,見龍福才等人沒有半點行禮的意思,連忙拉了拉龍福才的衣擺,示意他跪下。

    龍福才沉聲道:「得他先敬禮,我才能回禮。」

    通事眼前一黑,頓時覺得自己的小命恐怕不保。

    現在難道還是汪直汪五峰在日本的時候麼?那時候汪直自稱宋王,在日本列島如同大名一般,許多小家族都以接待藩主、甚至天皇的規格來接待他。那時候的華商地位也十分高。根本不會被人欺負。

    現在幕府在形式上統一了日本,將軍的命令對華商一樣有效。否則華商就要擔心是否會和荷蘭人一樣被趕到小島上去了。

    「他說什麼?」毛利綱廣問道。

    華商通事額頭一陣冷汗:「他說恭賀明公得此利器,武運長久。」

    毛利綱廣大喜,也忽略了龍福才等人的禮節問題,只是道:「很好,讓他演示。」

    通事這才站起身,對龍福才好聲道:「軍爺。他說請諸位開始演示。」

    龍福才端起千里鏡看了看,道:「這面牆太長,一炮轟不倒,可以讓他們分成三段,依次轟擊。」

    通事這才鬆了口氣。將龍福才的建議轉給毛利。

    益田氏是毛利家的永代家老,但並不代表他們就不會受到其他家老在地位上的威脅。所以與明國結盟的事能否成功,決定了他們在毛利家未來地位和話語權。為了促成此事,益田元堯修飾了說辭,對毛利綱廣道:「主公,明國兵說可以在牆上標注記號,一一命中。」

    毛利綱廣費了這麼大勁出趟城,當然願意多看看,當然點頭應允。

    龍福才並不知道其中曲折,看到日方果然在靶標上塗上了不同的記號,輕車熟路地算取射擊諸元,旋即下令放炮。

    其他四個炮手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炮手,互相間配合默契,所有動作一氣呵成,足可謂賞心悅目。

    毛利綱廣只看這五個明軍的動作,就忍不住驚歎,正想作一首俳句,卻不想被驚天動地炮聲嚇了一跳,幾乎跌下馬來。若不是近侍小姓緊緊拉著轡頭,恐怕這匹以溫順著稱的好馬也會受驚而逃。

    龍福才端起千里鏡,看了一眼,道:「正中目標。清理炮膛,準備射擊。」

    在數學推廣之後,炮手們可以用數學公式計算射擊角度,對於炮表的依賴性大大下降。對於某些熟練和好悟性的炮手而言,甚至可以用微積分測定諸元,對移動目標進行打擊。

    很快,明軍的第二發、第三發炮彈接連發射,一一命中。

    「主公!全都命中了!全都命中了!」益田就宣自告奮勇前去檢查靶標,此刻興奮地跑了回來,高聲叫道:「主公,被大筒擊中的城牆,一炮就坍塌了一個大洞!這是攻城利器啊!」

    毛利綱廣一臉震驚,緊緊握著折扇,嘴唇蠕動。

    那個華商也是十分意外,沒想到多年不曾回國,大明竟然有了如此犀利

    的重器。有這等兵家利器在手,誰還能指摘明軍兵士無禮呢?

    「大筒……不,明國炮!」毛利綱廣為火炮在日本起了個新的名字。他又道:「竟然有如此威力!日後我毛利家豈不是所向無敵了!」

    「恭喜主公!」隨行的家臣們紛紛行禮祝賀。

    毛利綱廣興奮地仰頭看了看天,轉向益田就宣問道:「明國炮的價格是多少?」

    益田就宣並沒有太多機會直接與家主說話,受寵若驚地跪在地上:「臣下還沒有與明國方面討論價格,不過明國的一位將軍,要主公親自前往相島與他簽署密約。」

    毛利綱廣只覺得渾身熱血沸騰,折扇一指,道:「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吧,要我去相島也好,去大明也好,總之我們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明國炮和炮手!」

    「是!」益田就宣得到了這樣的差遣,也是興奮非常。

    ……

    「長官,軍情司密件。」參謀將密件交給魏雲,旋即退了出去。

    「什麼密件,追到這裡來了?」一旁陳德忍不住問道。

    兩人正在見島港口視察,身後的侍衛還背著釣竿,只等這邊工作結束之後去海上垂釣。

    魏雲撕開軍情司的密件,按照密鑰翻出正,笑道:「毛利家走私明國火炮的消息已經送到了江戶,只等條件成熟,就可以引起德川氏對毛利氏的征討。」

    「呵呵,」陳德乾笑一聲,「小小彈丸島國,竟然還整日征討來征討去。想來在日本打仗還真是一樁簡單的事。」

    「別小看日本,」魏雲收起了密報,「據說是徐福所帶五百童男童女與當地夷人的後代,恐怕血脈中還帶著秦俗,故而民風彪悍。」

    陳德不屑道:「他們能動員多少兵相抗天軍?」

    「當年蒙元攻打日本,日本起兵三十萬相抗,不過是虛數。」魏雲道:「壬辰倭亂,適其久戰之餘,在朝鮮還最少投入了十五萬人。」

    陳德被魏雲報出來的數字一噎,道:「當年遼鎮也就只有三四萬人吧?不照樣平了那幫倭寇?」

    「可當時是在朝鮮,深得朝鮮百姓之心。」魏雲道:「我主彼客,此是佔了大便宜。再者,當日不也還有朝鮮二十萬兵相隨麼?」

    陳德突然覺得有些頭痛,道:「別提朝鮮兵,真不如豬好用!不信你在城裡放十萬頭豬和十萬個朝鮮兵,肯定是豬給敵軍造成的麻煩更大些!」

    起碼豬不會給敵人開門,被殺前還要掙扎一番呢!

    陳德的官號是提督朝鮮軍務總兵官,可從國內分到的新兵少之又少,簡直就像是撿來的孩子。問都督府,督府回答也很絕,說:「不是給你就地徵兵的權力了麼?你看人家坦克師,看人家騎兵師……」

    人家坦克師、騎兵師就地徵兵征來的都是生女真、鄂倫春、錫伯、蒙古人……這些民族天生就會打仗好不好!

    朝鮮人征來有什麼用?身體弱、跑不動、膽子小,沒法結陣廝殺;腦子笨、語言差、手腳慢,火銃也用不好。

    除了讓他們種地運貨,其他真沒什麼用處了。

    陳德如今受命負責對日作戰,是真正的作戰!這也是他能否從深坑裡爬出來的最後一次機會,讓他恨不得自己親自去日本打探軍情。但想到自己手下的朝鮮兵,他真是頭痛無語,身心疲憊,深感如此煎熬還不如在遼南修路。(……)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