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金鱗開

正文 四二八 期以忠義酬明君(二) 文 / 美味羅宋湯

    「母后,皇兄癔症了!」坤興公主一路上都努力壓住自己的恐慌,直到進了周後的寢宮方才低聲說了出來。

    周後倒是沒有太過驚訝,只是拉住女兒嚇得冰涼的手,安撫道:「你皇兄那不是癔症,是有大事了。」

    坤興稍稍輕鬆了些,打了個冷顫,又道:「皇兄打仗從未輸過,這回是什麼大事?而且皇兄這回怎麼不親臨前線了?」

    「這些事不是你該問的。」周後仍舊拉著女兒的手,板起臉教訓道:「國家大事是你皇父和皇兄的事,後宮之中焉能議論!」

    坤興不滿地嘟起嘴,又道:「母后,那現在怎麼辦?皇兄已經坐在台階上好半天了。」

    「不用去管他,等他想通透了就好了。」周後嘴上這麼說,心裡卻也難免著急。

    這位皇長子誕生之後就處處與一般嬰兒不同,不哭不鬧,每次弄出點動靜都是確實需要人照理。那時候周後還是初為人母,只以為嬰兒都是如此,後來才知道這是「異象」、「祥瑞」。等他大些,卻發現這孩子時常會呆坐出神,有時候又會執迷一事不肯停歇,如同癔症。

    等再大些方才自愈,沒想到現在竟然又冒出來了。

    「母后,皇兄以前這麼坐著,是為了什麼事?」坤興小心翼翼問道。

    周後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崇禎八年鳳陽失陷,等兒子想通之後,就偷偷摸摸跑到了皇帝身邊,跟著便開始觀政;再有便是崇禎十一年的時候也有過一次,但那時候兒子的心事就已經不是她能看出來的了。

    「母后……」坤興輕輕搖了搖周後的手,見母后也怔怔出神,索性又偷偷跑了出去。

    等周後反應過來,坤興已經不見蹤影了。

    ……

    朱慈烺從沉思中回過神來,長吸了口氣,眼前卻是一雙漆黑明亮的大眼睛,正從自上盯著自己的臉。雖然談不上驚嚇。但的確有些意外。

    「坤興,何事?」朱慈烺往後讓了讓,示意妹妹不要這麼蹲在自己身前,有失雅馴。

    坤興轉而在朱慈烺身邊坐下,拉住皇兄的小臂:「皇兄,說與我聽聽吧。」

    「說什麼?」朱慈烺有些摸不著頭腦。

    「就說說皇兄到底在想什麼唄。」坤興仰視著朱慈烺:「皇兄,就說與媺娖聽聽吧!」

    「都是軍國之事,怕你聽著煩。」朱慈烺突然笑道:「你以前沒這麼頑皮,是從何處學會撒嬌的?」

    坤興神情中略顯驚慌,老實道:「是祁家小姐說的。只要這般。在大人面前定然無往不利。」

    「你真是個沒義氣的。這就把閨蜜供出來了!」朱慈烺大笑。

    「皇兄!」坤興登時眼中泛出淚花:「皇兄問我,我焉敢欺瞞!」

    「呵呵,玩笑而已,別哭。」朱慈烺輕笑道:「祁家小姐是誰人?」

    「她父親曾任右僉都御史……」

    「哦。祁彪佳呀。」朱慈烺點頭道:「他家世代書香,沒想到竟有個小女兒敢教壞我家公主。」

    坤興這回知道皇兄是在玩笑,破涕為笑,道:「皇兄好記性。呀,不對!被皇兄打了岔,快告訴我吧,皇兄在想什麼軍國大事。」

    朱慈烺伸手抹了一把臉,身後不遠處的內侍連忙上前地上熱巾。朱慈烺用熱手巾燙了燙眼睛,方才道:「是這。北面有二十二萬東虜要攻打天津,咱們的兵力有點少。」

    「那要緊麼?」坤興對於二十二萬還沒有概念,又對皇兄極有信心,聲調中不見絲毫緊張。

    「那邊倒還好,麻煩的是南邊。」朱慈烺緊緊握著手巾。眉頭都皺了起來。

    這下就連坤興都知道南邊肯定是出了大麻煩。

    「南邊左良玉拉了二十萬人,要打南京。」朱慈烺道。

    「啊!」坤興不由掩嘴。

    「嗯,就是這事比較麻煩。」朱慈烺道。

    「那如何是好?」

    「總有辦法解決,不過還是得等李、吳、孫三位老先生入宮一起商議。」朱慈烺就是在等三位閣老。

    「古人說兼聽則明,皇兄這般天縱之才還能虛懷若谷,果然父皇也說皇兄必能成一代賢君。」坤興由衷欽佩道。

    「你兄長不吃這套,養濟院和慈善會的事近來可還上心?」朱慈烺問道。

    坤興不禁笑道:「皇兄可要我匯報一二麼?我可天天都盼著呢。」她還沒等開始說,就見皇兄壓了壓手,示意有事要做了。

    坤興順著朱慈烺的目光望去,果然看道三位身穿大紅朝服的閣老隊列而來,走在最前的就是年過八十而一再被挽留的李遇知李老先生。

    坤興見狀,知道自己匯報工作的事又要順延了,遙遙朝三位閣老福了福身,對皇兄道:「皇兄先忙正事吧。坤興告退。」

    「你那兒也是正事,只是事有緩急。」朱慈烺讓坤興先走,自己已經降階迎了上去。

    四人在偏殿開會,朱慈烺只是坐在李遇知上首,與吳甡、孫傳庭相對。蓋因寶座高高在上,實在不適合與老年人對話。

    等內閣舍人坐好了位置,鋪紙排筆,那邊也已經結束了簡短的開場白,步入正題。

    朱慈烺經過剛才的思索,腦子裡已經有了個思路,只是政治上的反應到底如何,還得聽幾位閣老的意見。

    「左良玉是早該死了,但現在我又不敢讓他死。」朱慈烺不知道為何左良玉能夠拖延了性命,或許是因為青衫醫的出現拉高了大明的醫療水平,也或許是李自成沒有入湖廣,讓他的生活環境不至於太過惡化。

    不管怎麼說,左良玉這種行徑完全屬於花樣作死,真要弄死他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處理群龍無首的「左軍」。

    左良玉掛著平賊將軍印,好稱楚鎮。手下驕兵悍將只知左帥,不知朝廷。而左軍軍紀之差實在是明軍之恥,所謂「賊過如梳,兵過如篦」,說的就是左軍。如果左良玉死了,他的部曲多半仍舊會推左夢庚出來掌軍,但左夢庚非但沒有乃父之能,更無乃父之志。在原歷史時空中,他就帶著楚鎮大軍投降了滿清。

    後來降清又反清的金聲桓,正是出自楚鎮麾下。

    「左良玉一死,左夢庚壓不住手下諸將,這些人就會成為亂兵。」朱慈烺道:「一旦亂兵進入江南稅田之地,國家要恢復元氣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湖廣是天下糧倉,蘇松是天下布庫,整個江南就是天下財富匯聚的寶山。正是因為江南這樣的地位,朱慈烺當年才在山東設防,又定下先北後南的策略,正是希望將戰爭對江南的破壞降到最低點。

    否則以東宮當時的影響力和控制力,要想在江南站住腳,只有大殺四方,屠盡地方豪族勢家。那樣與流寇、東虜還有什麼區別?何況東虜、流賊這麼做毫無壓力,但對朱慈烺而言,那可都是大明的財富。

    「聽聞袁繼鹹已經去了左良玉營中,想來很快就會有消息傳回了吧。」李遇知碰上這種謀逆反叛之事,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看來這事對他的刺激的確不小。

    「若是袁繼鹹能夠說服左良玉罷兵,那是最好……」朱慈烺說著,突然見丁奧站在了偏殿門口,垂頭夾股,雙手緊按小腹,一副尿急模樣。

    「何事?」朱慈烺朝他望了過去。

    丁奧連忙上前,從袖中取出一個紅木小盒,雙手呈上道:「殿下,紅盒傳報。」

    朱慈烺接過紅木盒,檢查了一下封印,旋即打開,取出裡面的緊急密報。

    一看之下眉頭皺得更緊了。

    這封密報是田存善從南京發來的,正是提醒皇太子左良玉可能要興兵作亂。這當然並不能讓朱慈烺感到意外,因為在他前世的時空中,左良玉正是扯著「皇太子密詔」的幌子,要去南京「清君側」。

    因為這個成見,讓朱慈烺以為左良玉早就存了反心,看著自己身體不行,硬撐著要給兒子打下一片江山。

    「有人在南京說,受了皇父的衣帶詔,要召集勤王之兵共襄義舉。」朱慈烺沉聲道:「這不是左良玉自己想反,是有人在挑唆一場大亂。」

    「是何人!」吳甡和孫傳庭都是滿臉震驚,李遇知倒是穩如泰山。

    「故禮部侍郎錢謙益、原登萊巡撫、兵部尚書袁可立之子袁樞,恐牽扯其內。」朱慈烺將密報收入紅盒之中,繼續背道:「原提督太監高起潛、鳳陽監軍太監盧九德,難脫干係。」

    田存善其實還在密報中提到了福藩朱由崧參與其中,但是這個消息被朱慈烺隱了下來,並沒當場說出來。

    在場三人都是人中精華,簡稱人精。如果只是左良玉作亂,那無非是殺左良玉一家。現在突然送來了這份密報,必然是要釀成大案。而在這場大案之中,有心懷怨望的文臣,有提兵作亂的武將,有居中聯絡的太監,是不是還少了什麼?

    對!少了一面旗幟!

    這些人難道敢自立為王,乃至稱帝?既然有文士參與,想來他們也不至於如此愚昧。一旦那麼做,無疑就是闖逆、獻賊之流,為天下人所唾棄。

    如此一想,這面旗幟也就呼之欲出了。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今天的月票好冷清啊~~~說不定會被下面的追上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