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金鱗開

章 節目錄 一一三 黃旗入洛竟何祥(九) 文 / 美味羅宋湯

    「別怕,我們是倡義營的,不是官兵!」大嗓門的傳令兵騎著高頭大馬,在騷動的人群外圍打轉,不讓這些受到驚嚇的人們沖了軍陣。

    這是他入山以來每天都要做的事,先大聲穩住這些老弱婦孺——青壯早就逃進了山裡。然後挨家挨戶發些糧食,將營中秀才寫的安民告示背一遍。反正從他入營以來,還沒碰到過要抵抗的村鎮。若是有些村子屯堡守得嚴,多半是裡面有糧食,也不妨徵調一些。只要是給了糧食的屯堡,大軍也就不打了,否則必然要叫他們雞犬不留。

    這就是倡義營。

    也就是老百姓口裡的闖王軍。

    自從襄陽建制之後,原本的闖營就改稱倡義營,也是奉天倡義的意思。軍中也定下了軍法,不許濫殺擾民,只從官紳家中追贓。營中戰士多是無產之人,只要略一解說,輕易地就認定了天下富戶、權貴皆是不仁之人,家中所積皆是不義之財。有了這層認識,又不去殺戮貧民,讓他們頗有些劫富濟貧的優越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闖營吃糧已經成了一種體面的營生,就算是在家鄉也沒什麼見不得人的。哪裡像最早時候,就如同家裡出了強梁土匪一般丟人現眼,在村裡被三姑六婆指著脊樑骨罵。

    一騎探馬從山道上奔馳而來,因為他身上的鐵甲和毛色油亮的大馬,路過人群時又引起了些許小小的騷動。探馬看了一眼喊得甚是賣力的傳令兵,逕直穿了過去。傳令兵只得羨慕地看著鐵甲的背影,吞了口口水,強迫自己轉身繼續喊道:「我們是倡義營!是闖王的人!」

    探馬跑出老遠,還隱約聽到了兩聲呼喊。他沒有心思去想別人的事,眼前已經能夠看到帥標營的大旗,以及權將軍劉宗敏的將旗了。他還得將路上所見所聞在腦中想好了,一股腦說出來,否則便是誤報軍情之罪了。

    「將軍,前面是劉店村,村子裡還有五十來個弓手。」探馬回到營中本陣,亮出牌號,直衝中軍帳前。

    「劉店?」劉宗敏站了起來,身上鐵甲嘩啦啦響動。他略一沉吟,問道:「距離汝陽還有多遠?」

    「將軍,劉店已經是在汝陽縣境了。」探馬清楚記得自己見過縣境石碑,言之鑿鑿道。

    劉宗敏展開桌上的地圖,讓探馬上前,將現在的位置標識出來。那探馬曾經是宣府邊軍的夜不收,這些事做得得心應手,當即就上前標出了本營所在的位置,又略微校正道:「將軍,咱這兒離汝陽縣城還有四十里,到汝州城是七十里,這兩個一東一西,又相距七十里,都是一天之內就能到的。」

    「路好走麼?」劉宗敏問道。

    「好走,」探馬答道,「雖然這幾日下雨,但路沒沖壞。之前還有一隊官軍從汝州開去汝陽,大約一兩千人,都是步卒。」

    劉宗敏摸著腮邊的粗硬鬍鬚,大聲道:「傳令!廣派探馬,查探汝州虛實!」

    等候一旁的傳令兵連忙應聲而出。

    探馬心中暗道:看來是要打汝州了!

    汝州城可不好打,州城高達三丈有餘,比之一般的大城也不遑多讓。又是往來通衢之地,官道平整,官軍若是真的不顧眼前返回救援,恐怕自己這些人還不夠被大軍塞牙縫的。不過這種軍中大事也輪不到他一個小小的夜不收**心,自然有將軍們思量。

    劉宗敏這回來截糧道,刨去不能殺敵的輔兵民夫,真正的主力只有三千馬軍。這三千馬軍可是帥標親衛,倡義營中的精銳。只是用來攻城掠地卻有所不足,只能襲擾糧道。如果按照最先計劃的帶領一萬人繞過來,山雨之中又走不快,萬一耽誤了事可就難說了。

    「報將軍!」門外飛奔進來一人:「黑石溝派人送來了犒勞義軍的糧食酒肉!還有兩個官兵探馬,就被綁在外面。」

    「問清楚是哪一部的就殺掉。」劉宗敏毫不介意道,他現在掛心的如何讓這三千馬軍驚擾得孫傳庭坐立不安。他才不會擔心秦兵大舉回師,這樣正好讓義軍主力從後追殺,以官兵的軍紀,絕對會不戰自潰。

    報信的士兵沒有出去,只是道:「兒郎們問過了,那兩個官兵說是東宮侍衛營的人,就是保護皇帝兒子的人。」

    「東宮太子?」劉宗敏一雙細眼瞇成了縫:「東宮太子怎麼會來這地方?」

    「咱也不知道,但那兩個官兵跟尋常官兵不太一樣。」那報信的又道:「將軍,那黑石溝的人還說,官軍的糧草都屯在個叫白沙的地方,從他們村過了好幾次了。」

    劉宗敏頓時有些被天上掉下的酒肉砸中的幸福感。

    皇帝的兒子估計不會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不過既然說是東宮侍衛營,那統領他們的一定是個大官,說不定還是皇親國戚。這種人大多怕死,說不定自己率軍過去,嚇唬他們便能讓他們把城獻出來,孫老賊後院失火,必然是打不下去的。

    至於那個白沙,聽上去不像是個大縣,若真是孫賊的糧屯,過去放把火,前面自然也就不用打了。

    該打哪邊呢?

    劉宗敏心中就如有兩隻貓在抓撓一般,癢得渾身哆嗦。

    「再探!」劉宗敏喊道:「搞清楚白沙有多少人,還有汝州那個大官人到底是什麼來頭!」

    ……

    「再探!」

    朱慈烺也收到了探馬回報,說是汝陽縣發現有賊匪流竄,附近村落鄉鎮多有從賊的。不過對於賊兵的旗號和規模卻沒有個靠譜的說法,有說千伍佰的,也有說一兩萬的,不一而足。這就是根源於探馬的經驗閱歷,絕不是一兩個月能夠突擊出來的。

    陳德好奇地看著這些東宮侍衛,見他們的坐姿一模一樣,身上的胖襖似乎更加簡短束身,難免有些羨慕。他在表現了自己的強弓勁射之後,深得太子的青睞,非但獲准參加東宮侍衛營的軍議,更頒令陳德帶來的河南兵享受東宮侍衛營的待遇,一應糧餉支出都有東宮承擔。

    非但如此,太子還補足了這些河南兵的欠餉,讓這些兵卒深感慶幸。雖然手下的老成家丁提醒過陳德,這是太子收買人心想奪兵權的意思,但陳德卻不以為然。太子要是想奪兵權,祭出尚方劍就可以了,何必花這個錢?更何況身在後方,奪了兵權又如何?難道憑著三百來人就能上陣殺敵去了?還不是得靠前面的秦兵和毛兵打殺?

    說起來陳永福對自己兒子的安危還是很放在心上的,調派了三百老弱給兒子帶回汝州,同時也給了兒子五十個家丁。這些家丁都是軍中最為精銳的戰士,對將領忠心耿耿,雖然只是五十騎,卻也足以撐起門面了。

    太子要收買家丁,那成本可就太高了,但收買下面的毛兵有沒有用,故而陳德對於收買一說是完全不放在心上的。

    「陳游擊,你怎麼看?」朱慈烺意外地先讓陳德這位「客將」說話。

    陳德有些意外,將目光再次投入廳堂中間的沙盤上。說是沙盤,其實是太子找了捏泥人的手藝人用沙、泥、蜂蠟、染料做成的一個大大的地形圖。這地形圖從洛陽南郊一直到南陽北郊,每個縣城都有惟肖惟妙的造型,其中河流、山脈、道路,更是找了許多當地人和走熟了商旅加以矯正,力求精準。

    而且這還只是一個半成品,據說完成之後,是要將每個村子、鄉鎮,乃至茶肆酒鋪都放上去,讓人身臨其境。

    ——也真是天家手筆,想得出,做得到。

    陳德看著地形圖上的標識,一個參謀悄然無聲地走到他身邊,遞上一根四尺長的軟木鞭,低聲道:「可以用來指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