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鷹犬

章 節目錄 第一百五十三章 刀俎與魚肉 文 / 生猛大章魚

    嚴嵩聽到這裡,終於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連嚴世蕃也冷笑了幾聲。

    笑聲中,嚴鴻繼續道:「若是鄭曉這老東西真氣死了,那右都御使空缺出來,不是正好讓舅公他老人家補缺麼?要論親近,舅公可比鄭老兒親近多了。因此孫兒想把鄭國器這孫子辦了。請祖父、父親指教。」

    嚴鴻所說的舅公,卻是他奶奶歐陽夫人的兄弟,嚴嵩的小舅子歐陽必進。歐陽必進資歷比鄭曉還深,乃是正德十二年的進士,當過總督、尚書,如今六十多歲,卻在南京混個閒職,位高無權,天天喝茶打盹。嚴鴻把這位舅公拉出來,其實隱隱有扯奶奶的大旗做虎皮的意思。

    他既然敢幹這個事,自然不是無有後手,他的後手就是自己的奶奶。歐陽氏年氏已高,而身邊親人無幾,關係最近的這個弟弟,卻長年在南京,這也是祖母的一塊心病。而嚴嵩又最愛自己的妻子,如今聽到能把小舅子弄回來,從此老妻的這個骨肉至親就能多多來往,他自然就會全力支持,至於能否收編都察院,反而倒不那麼重要了。

    果然,聽嚴鴻這麼說,老嚴嵩臉上的皺紋又舒展開了幾道。嚴世蕃卻眉毛一豎:「荒唐,實在荒唐!鴻兒,為父發現你自從墜馬之後,凡事有理無理,都能扯上一堆子丑寅卯,這倒是出息了啊。可是你壞了為父精心策劃的大事,卻是一千句巧言也挽不回的!」

    「東樓,罷了。」嚴嵩看嚴世藩不依不饒,在一旁發了話:「鴻兒說的,也不是全無道理。那鄭國器為了所謂仕途前程,連懷了自己骨肉的人都能殺。這般心狠手辣之輩,鴻兒如此整治他,他如何能不心懷怨恨?又如何肯乖乖被我們鉗制?真要放了他,恐怕他也會狗急跳牆,加害鴻兒。這樣的禍害,殺了也就殺了,落個乾淨。至於鄭曉,呵呵,出了這樣的事,我看他也在都察院待不住了。再說你舅舅回來,比什麼都好,比起一個都察院可要緊多了。」

    嚴世蕃何嘗不知老父的心思?他心裡另有想法,卻無法說出來而已。他總不能對爹說,我舅舅在御史這個崗位上就是個戰五渣,那不是誠心惹爹發作麼。見嚴嵩發了話,只得點頭道:「一切但依父親安排。」

    嚴嵩又道:「鴻兒,你這孩子樣樣都好,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肯信自己家裡人。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一家人有什麼事不能商量?那鄭曉再如何了得,爺爺卻也不怕了他,在朝堂上斗了這麼久,也沒見他佔了什麼上風去。他肯歸順自然是好,不肯歸順,就斷送了他,也沒什麼打緊。總之,鄭家不過是外人,你卻是爺爺的孫子。你如何認為,爺爺為了這外姓的朝臣,會置你於不顧?有此想法,不但大大不該,而且甚是危險。你今年尚不到二十,來日方長。若是事事當前,先把自家人來提防三分,單打獨鬥,終究也難成大器。爺爺今兒這番話,你恐怕一時未見明白。且回去好好想想。待想明白了,再來找爺爺。去。」

    嚴鴻心中明白,這也算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有驚無險,過了這一關。他連忙向爺爺、父親磕頭,口中道:「爺爺教誨的是,待孫兒細細反思,再來向爺爺討教。」

    待等嚴鴻離去之後,嚴世蕃開口剛想說什麼,嚴嵩卻已說道:「東樓,你想說的,我都知道。但你要相信為父。論見事明白,揣摩上意,我不如你,但是論看人,我比你准。鴻兒他一些做法確實和你不搭,但他絕不是咱們嚴家的奸細。至於鄭曉麼,既然不能為己用,那就不要留著他了。」

    嚴世藩露出個陰狠的笑容。說到官場鬥爭,他卻是駕輕就熟,也不假思索,便舀出了方略:「這個父親只管放心。孩兒原先一心想收服鄭曉,既然父親有話,那他就是咱的生死冤家,當然不用留了。孩兒看來,且讓這老賊空歡喜一夜,等明天不見放人,他心知上當,必然要出手,想保住鄭國器這顆狗頭。咱們先待他盡情跳梁一番,再收拾他。不是孩兒誇口,原本他執掌都察院,真要動起來還得忌憚三分。如今天幸有了鄭國器這活寶,孩兒要除掉鄭曉,易如反掌!」

    嚴嵩笑道:「如何,這般說來,鴻兒總歸還是立下一功的。只是鄭曉一滾之後,都察院這個缺,我們倒要找個有力的人塞進去才好。你舅父我也知道,雖然資歷是夠的,可他近年來忙於折騰些奇技淫巧的東西,對仕宦的興趣卻是不大……」於是一對父子權jiān,又在那裡對燈謀劃。稍後,嚴世藩更叫來嚴大,讓他速速安排,去辦若幹事項……

    再說都御使鄭曉,晚間厚著臉皮到嚴府,忍氣吞聲表了歸降之意後,便一臉苦逼地回家,告訴顧娘子,說此番孩兒的禍事估計是沒事了。自己既然已經拱手稱臣,依著官場規矩,嚴家斷不至於趕盡殺絕。

    言語之間,老鄭唏噓不已。想當年,自己就是因為秉著一腔忠君愛國熱忱,與嚴嵩對立,在吏部考功司郎中時,就敢反對嚴世蕃以官生身份擔任尚寶司少卿,從而遭到貶謫。這個事件雖然讓自己仕途受了挫折,但也正是靠這個經歷,自己賺了個滿滿的清流名聲。

    沒想到臨到老了,卻晚節不保。為了逆子,只能投靠jiān賊。這一番就算保住了犬子的性命,卻如何對士林同道,他日泉下,更如何與列祖列宗,及楊繼盛一般錚錚鐵骨的君子相見?鄭老夫子越說越感慨,真個唉聲歎息,愁雲慘淡。

    那顧娘子卻不管什麼清流名聲,老爺體面。只要能救的了自己的寶貝兒子出獄,她便一切都好。至於投靠嚴嵩,那又算的了什麼。因此老爺回來之後,她原本焦鎖的眉頭就舒展開些,不住寬慰老爺。

    本來夫妻二人盼著,這一表臣服之後,嚴府去給嚴鴻打個招呼,兒子就能回家。因此命手下老管家在門口張望著。誰知久侯不至,就又派了家僕前往錦衣衛衙門處探看消息。結果到了五更,人根本就沒放回來。

    顧娘子一見,又哭鬧了起來,「老殺才,我讓你去救兒子,結果我的兒子呢?還說什麼名聲、體面,我看就是你心疼銀錢。得罪了大小閣老,害我兒不能回家。一夜未歸,我看,我那可憐的四官,怕是已經不在人世了。」

    鄭曉還有幾分鎮定,勸慰娘子道:「錦衣衛另有規矩,或許得到天明。」可是等到天明,依然沒有動靜。鄭曉這下也急了。他先去西苑,找嚴嵩、嚴世藩。這二人卻避而不見。鄭曉又不好公然嚷嚷說放我兒子。他再去錦衣衛衙門打聽,卻得報陸大都督公務未歸,而嚴千戶前日被兇徒毆傷,醫囑不得見客。再到詔獄問是否有釋放鄭國器的消息,那詔獄攔門的錦衣衛竟說,鄭國器與人通姦,證據確焀,怎麼可能放出來?

    到下午,市井中「某權貴公子通姦殺人,國子監監生無辜被陷害」的流言更是紛紛傳送,鄭府的家人出去買菜,也給人攔著打聽八卦。

    這下子,把個鄭曉氣得面色發青,嘴唇顫抖。他萬萬沒想到,自個不惜低三下四,丟光了臉面去阿附嚴家,而嚴家本已答應放了自己的兒子,回頭居然說話不算!想到自個在嚴府陪著笑臉的做戲,卻被嚴嵩、嚴世藩這般擺佈,真個是怒火攻心。

    再看顧娘子呼天搶地,捶胸頓足的可憐樣,鄭老都堂怒髮衝冠,切齒道:「夫人你莫再嚎哭。嚴家敢害我兒,我也要他們好看!也罷!老夫豁出我這官不做了,也決不放過嚴家,我這就寫奏章!」

    顧娘子哀哀慼慼地拉著鄭曉道:「老爺,那嚴閣老的勢力,咱們鬥不過啊!以妾身看,還是再去求求嚴閣老。我聽說他家的二少還未婚配,欲聘陸炳之女而未得,要不,把咱閨女嫁給他們,我再補貼上幾萬兩銀子的嫁妝,拉上一層關係……」

    「婦人之見!」鄭曉原本就懊惱前一夜不該去服軟,不但丟了面子,還延誤了時間。這回他終於下定決心,哪怕是以卵擊石,也要濺嚴府一臉蛋花。此戰雖然可能有敗無勝,但為了尊嚴也不得不戰。當即,鄭老都堂鋪開紙,飽蘸濃墨,開始書寫奏章。

    鄭曉盛怒出手,不但自己親自衝鋒陷陣,他手下直接控制的三十餘名科道言官也自然追隨,彈章如雪片般直達君前。

    眾多彈章的核心思想是:法自有司出,廠衛不得侵。那恩蔭五品錦衣千戶嚴鴻,出身紈褲,素無軍功,多行不法,得封錦衣本就於禮法不合。今又欺凌文士,大興冤獄。國朝舉人鄭國器無罪而受執,強索入詔獄,以酷刑而迫供。如此風一開,則廠衛鷹犬可隨意凌虐士大夫,言路堵塞,綱紀廢弛,大明朝江山有傾頹之險。

    更有御史,索性大加發揮,彈劾嚴鴻依仗嚴閣老之勢,胡作非為,飛揚跋扈,橫行京師。請天子窮究其罪,並從此親賢臣、遠小人、勤朝政、禁方士,則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是啊,單純罵個五品千戶有什麼意思,完全不符合御史老爺們的身份麼,自然要把首輔加皇帝一勺燴進去,才能顯出清流言官不畏強權,錚錚鐵骨。

    鄭曉的本章更是擲地有聲,顯示了這個專業罵人的領袖的強大戰力,把事情牽扯到了錦衣衛仗勢凌虐士人的層面。

    「刑獄付三法司足矣,錦衣衛復橫擾之。昔漢光武尚名節,宋太祖刑法不加衣冠,其後忠義之徒爭死效節。夫士大夫有罪下刑曹,辱矣。有重罪,廢之、誅之可也,乃使官校眾執之,脫冠裳,就桎梏。朝列清班,暮幽犴獄,剛心壯氣,銷折殆盡。及覆案非罪,即冠帶立朝班,武夫捍卒指目之曰:『某,吾辱之,某,吾系執之。』小人無所忌憚,君子遂致易行。此豪傑所以興山林之思,而變故罕仗節之士也。願自今東廠赫與朝儀,錦衣衛赫典刑獄。士大夫罪謫廢誅,赫加笞杖鎖梏,以養廉恥,振人心,勵士節。」

    鄭曉不愧為都察院右都御史,言官首領,攻勢凌厲。這份奏折裡,完全不提自己兒子的罪過,卻直接從國家利益層面要否定錦衣衛存在的意義,更暗指對方是以笞杖鎖梏來對待自己的兒子,刑訊逼供,而且折辱的不是自己兒子一個人,而是士人這個集體。畢竟兒子已經是舉人,還是恩蔭舍人,折辱他完全可以算做折辱士大夫。自己兒子就算是死,也該由三法司議罪抓捕,輪不到錦衣衛干擾司法,這已經是要用自己的兒子和錦衣衛同歸於盡的派頭了。

    面對著鄭曉一派的拚命猛攻,嚴嵩一黨卻是按兵不動,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架勢。既沒有向鄭曉一派反擊,甚至連鄭國器的案子,也就那麼拖著,既不宣判,也不放人。五城兵馬司方面屢次去要人,都給陸炳頂了回來。

    唯一的信號是,馮孝先給釋放了。不過,他只是在幾個錦衣衛的保護下,回到安定門舊宅溜躂了一圈,也不知道做了些什麼事兒,就又回到詔獄去了。不過可以肯定,這次他不是作為罪犯去的。聽目睹的老百姓說,這馮生不但沒上綁繩,沒帶鐐銬。錦衣校尉和力士反而對他聽尊敬,一口一個「馮先生」。

    而這些事件,又進一步促使鄭曉麾下的御史們抽風般地猛攻。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