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第二十二章 石破天驚 文 / 青玉獅子
容閎一時不說話的原因,是撫台的這個問題,不大好回答.
以旗記鐵廠而論,若是按照他的規劃,建廠房,買機器,至少得有一年的工夫,才能開得起來。而開工之後,運轉磨合,教練人員,又得有一年工夫,才敢說能夠走上正軌。若說做出來東西的品質,想要跟洋貨並駕齊驅,那恐怕又不是三五年之間能夠做到的。
容閎一直受西式教育,又篤信**教,並不像中國官場上那些官僚一樣有好大喜功、浮誇成姓的毛病,因此雖然明知關撫台的這一問,意有所指,但沉吟片刻,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
「若說與洋貨相較,則七年之內,一定是比不上的。」
言下之意,是七年之後,或可與洋貨一爭短長。能不能做到,固然還未可知,不過這已經算是很實在的態度了。
「七年,倒也不算長,不過純甫兄想必知道,槍炮這樣的東西,不比尋常貨物,好不好都可以先湊合用著——槍炮是要用來裝備軍隊的!兩軍陣上見生死的時候,我能不能說,你們先不要打我們,等我們七年後換了容閎先生新造的槍炮,咱們再來比試呢?」
「這個……」容閎一時語塞,「想來是不能夠的。」
「好,那麼我再請問純甫兄,你打算用的機器,自然是從外洋買回來,與洋人所用的,一般無二,何以做出來的東西,卻不如洋貨呢?」
「這……」容閎想了想,答道:「機器雖然一樣,但工匠的技藝有高低,一應人員物料等調配,也不如洋人諳熟。」
關卓凡想,他這句話倒是說在點子上了——技術不如人,管理不如人,同樣的設備,就會生產出不一樣的產品來。
「說到底,缺乏這樣的人才,是不是呢?」
「撫台說得對極了,若是有同樣的人,東西自然可以像洋人做得一樣出色。」
「那麼,這些人該從哪裡來呢?」
「該從……」容閎恍然大悟,「撫台是說,要以旗記鐵廠,來作育這些人才?」
「也不是單靠一個旗記,不過這一兩年之內,只要你能練一批人出來,我保證他們有更好的地方可去。」關卓凡見他明白了,微笑著說道,「辦洋務,沒有錢不行,可是光有錢也不行!無論何時,總以人才為第一,只要有了人,你手裡那兩張紙上寫的東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容閎服了,這才是真正深謀遠慮之舉。他看著這位比自己還要小上十歲的關卓凡,心想這位年輕的撫台身居高位,得享大名,果然不是幸致!
「至於你說的煉鋼廠,誠然是一個國家的工業之本,不過煉鋼除了需要機器和技術,更得有鐵礦,有煤礦。鐵礦就說有吧,可是中國到現在為止,並無真正的煤礦,若說全靠從外洋採購,豈不是失去了自辦鋼鐵的本意?何況國力艱難之下,做事情不能不在成本上做一個打算,以煉鋼而言,不是說只要出了鋼,就是好的——出的少了,成本高昂,不合算,出的多了,又該銷給哪一個?你容純甫才大如海,這些事,只要想一想,必不難明白。」
「是。」容閎果然用心想了一會,才又開口,「撫台,以中國之大,斷然沒有找不到煤礦的道理,咱們這就可以開始聘請西洋技師來勘探。鋼料的事情,我也明白了……只是不知鐵路一項,撫台是怎樣打算的?」
「說得好!」關卓凡笑了,「勘探煤礦的事情,以後我也打算委給老兄。至於鐵路,說到點子上了,不過我到底只是江蘇巡撫,鐵路的事情,不能憑我一言而決,倒是煉鋼和鐵路之間,果然是相輔相成——我直說了吧,一句話:無鐵路,不煉鋼!」
容閎很受震動,一時沒有再出聲,細細琢磨著他話裡的意思,特別是那句「無鐵路,不煉鋼。
「純甫兄,你從美國回來的這幾年,想必也都看見了,中國貧瘠,沒有無限的金錢,可以虛擲在面子的事情上。」關卓凡的語氣,轉為鄭重,「錢就那麼多,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的,每花一兩銀子下去,就得有一兩銀子的效用。」
「好,我懂了,臥薪嘗膽,以求一逞。」容閎望著關卓凡,誠心誠意地說道,「不管是旗記還是廣方言館,我一定按照撫台的這個宗旨去做。另外撫台所委的探礦一事,我是不是現在就可以著手辦理?」
「先不急,」關卓凡搖了搖頭,目光炯炯地看著這個托籍異國的中國人,「純甫先生,我要委給你的,還不止是探礦這一件事。」
*
距離上京的曰子,還剩下三天了。
丁世傑、趙景賢、劉郇膏、楊坊、利賓這五人,再一次被召集到巡撫衙門,按關卓凡的說法,這是他離開上海以前的最後一次會議。
會議是常事,然而這一天走進來的關卓凡,彷彿是大戰之前進入中軍帳的主帥,臉上並無往時的笑容,意外的嚴肅。大家都感覺到了不尋常,於是撫衙側廳中的氣氛,一時也變得凝重起來。
關卓凡的面孔固然板得緊緊的,然而心中卻有一份別樣的緊張和激動,他即將宣佈開辦洋務以來,最重要的一項新政。
「諸位,」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開口了,「卓凡自到上海以來,軍政兩端,無不就手,實在是得托各位的大力。而自洋務開辦以來,諸事順遂,這也都是各位鼎力襄助的緣故。在卓凡而言,少一人則如損一臂,真是須臾不能或離。各位不僅是我的臂膀,也是參商大事,可共機密的朋友。」
這一頓米湯,灌得極是誠懇,但卻不算是違心的話。在座的幾人當中,丁世傑是共生死的軍中兄弟,趙景賢是他從李秀成手裡救回來的,劉郇膏是他簡拔於風塵俗吏之中,楊坊是早就暗通款曲的人,又是華爾的岳父,利賓更不用說了,是在京師城南紫春館中,便「已定終身」的人。
大家聽他這樣說,無不離座欠身,連道「不敢當」。這五個人,連丁世傑在內,都是心思縝密的人,情知爵帥必然是有大事要說了,個個都凝神靜聽。
「論新政,論洋務,咱們在蘇省所做的這一點事情,只怕朝廷上下,也多有不同之見,遑論中外之防,誰敢擅啟?然而——」
話說至此,略作停頓,特意加重了語氣,目光也變得銳利起來。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此誠非常之時,不能不為非常之舉,有一件事,我已決意要辦,今天就要跟大家,交一個底。」
這就是說,這件事不但重大,而且並不是來跟大家商量的。每個人都支起了耳朵,生怕聽漏了一個字。
「這是浦江西岸高昌廟一帶的草圖,也是旗記鐵廠擬搬入的地方。除了一座船塢之外,附近多是荒地和灘涂。竹兄,你的藩司衙門,即以旗記鐵廠為中心,沿浦江上下三里,各劃出一塊地來,長三寬二,分別叫做上高昌和下高昌。」
「成,我明天就著手去辦!」趙景賢也不問為什麼,一口答應。
「這兩塊地方,我是要拿來設立工廠之用。竹兄,我給一年時間,請你著人招募民伕,把平整土地和修築道路這兩件事,做完它。」
「成,交給我!」趙景賢依然回答得毫不猶豫,但是在心裡面,跟其他幾個人一樣,都是大吃一驚——什麼樣的工廠,要用這麼大的地方?
長三里,寬二里,這就是兩千畝還要多,上下高昌各一塊地,再加上旗記鐵廠,統共是將近五千畝了。
「啟翁,上下高昌一帶的地勢,你要會同江海關的分理,那個英國人斯凱林,親往考察。」關卓凡的目光,轉向楊坊,「特別是下高昌,一年之後,碼頭和道路之上,都要準備設立分海關。」
一片荒地,哪來的什麼碼頭?即便有碼頭,何以要設立海關?這都是不可解的疑問,然而楊坊卻也像趙景賢一樣,問也不問,沉穩地答了個「是」字。
「世傑,高昌廟左近,軒軍要設立營盤,拿一營兵輪流駐紮,以為防護。」
「庶!」丁世傑還是按軍中規矩,霍地起身承令。
關卓凡擺擺手,示意他坐下,接著從身上掏出一張紙來展開,捏在手裡,先環顧一圈。
「上高昌的地,先予空置。」他面無表情地念道,「下高昌的一塊地,劃線圈定,免征地租,准予西洋各國設立工廠!舉凡外洋載入物料,不逾線者,免征其入關關稅,舉凡製成外銷之貨物,免征其出關關稅!一切工廠,不征坐厘,不受官股!於圈定地塊之內,一應糾紛爭執,不違《大清律》者,交由中外招商局一體處置!」
石破天驚之下,誰能應答?座中諸人彼此以目光相顧,心中都起了同一個念頭。
這豈不是又劃了一個租界出來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