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亂清

章 節目錄 第八章 黃鵠號 文 / 青玉獅子

    曾紀澤的到來,是關卓凡在喜宴上見到的那位錢鼎銘,往江寧一行的成果,他替關卓凡帶去了給曾國藩的一封信。

    關卓凡在許庚身宣讀頒賞諭旨的第二天,所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給身在江寧的兩江總督、一等候曾國藩寫信。

    李鴻章調到安徽去做巡撫,表示湘淮系的勢力,幾乎被完全擠出了江蘇。既然目的已經達到,那麼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反過來修補與曾國藩的關係了。

    他還不能確定,現在曾國藩到底是怎樣看待他,甚至也不能確定,自己到底把曾國藩得罪到什麼樣的地步。

    不錯,自己確曾不顧「江湖規矩」,帶兵西進江寧,又下令水師炮擊北門,硬是搶了一份克復江寧的功勞。但是自己也把洪福瑱、李秀成等一干要犯交給了曾國荃,等於替他彌補了一個絕大的疏漏。因此這一層,應該算是揭過去了。

    再有就是,自己把曾國藩最得意的門生,李鴻章,擠出了江蘇,可這是因為自己所立的功勞蓋過了李鴻章,總不能說這也是罪過?至於屢次設局,坑過李鴻章,這是有的,但這都是利用了自己「先知者」的身份,巧妙佈局,不瞭解這一層的人,是絕不可能怪罪到自己頭上的。

    還有曾國荃送來的那一張禮單,上面蓋有「吉字中營」的大印,攥在自己手裡,便成為湘軍洗劫江寧城的鐵證。可是說到底,那是曾國荃自己送來的,又不是自己去搶來的,曾國藩即有戒備之意,也不能為這個事恨上自己吧?

    不對……

    關卓凡發了一會呆,忽然想明白了,這件事,自己做得還不夠漂亮。

    奏報江寧克復詳情的正式折子,曾國藩在其中極言軒軍的功勞。又請了自己來領銜,這是自己最終能夠擠走李鴻章,官拜江蘇巡撫,錫封三等候的關鍵。這固然是曾國藩為了酬庸自己捕獲李秀成等「逆酋」的功勞,卻也是為了替曾國荃結一個善緣。為那張禮單的事情彌縫。

    人家既然已經做完了應該做的。那麼自己仍然把這張禮單掐在手裡,就不大對頭了。

    光棍打九九,不打加一!這樣一想。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這禮單該交還回去了。

    至於這封信,也是考慮了良久,最後決定分做三個層面的意思來寫。

    第一層意思,是表示感謝。

    江蘇巡撫是兩江總督的下屬,於是以這一個身份,向曾國藩致謝,謝謝他的點撥和提拔。這些當然是言不由衷之舉,但在禮貌上,必得有此一筆。盡量寫得懇切就是了。

    第二層意思,是給錢。

    原來關卓凡在藩司任上,每月要撥付曾國藩的湘軍六萬兩軍餉,這筆錢,一直照常給付,從未拖欠。現在關卓凡又主動在信裡提出來。除了這六萬兩,還願意每月向入皖剿捻的淮軍,另提供六萬兩的「協餉」。

    信裡面的話,倒是說得很漂亮,說自己和李鴻章兩個。原為同僚,現在也是同在督帥帳下效命,自然謹供驅使。還有一個沒有說出來的意思,就是承認淮軍在打平江蘇的戰事上,亦有莫大的功勞。只是這一點,不必寫明,曾國藩和李鴻章自然能讀得懂——說到底,給錢就是最大的誠意。

    不過第三層意思,才是整封信的重點和核心——他向曾國藩要人,而且所要的不是別人,是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

    這是他反覆考慮之後,下出來的一招妙棋。

    曾紀澤是曾國藩的二兒子,因為老大幼年就夭折了,所以實際上是曾家的長子。曾國藩這個人,律己很嚴,對兒子們更是要求得極為嚴格,到現在,曾紀澤還只是一個三品蔭生,並沒有真正出仕做官,但學問和人品,都是一流,不但儒學的底子深厚,而且能說英文,對洋務的事,最感興趣。

    他出來做官,本來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曾國藩故舊滿天下,隨便在哪裡都能替他找一個位子,朝廷也一定會答應。可是曾國藩憂讒畏譏,認為把兒子交到老部下或者老朋友的手裡,不脫利益交通的路子,形跡彰顯,有損自己的清譽,因此不肯做這樣的事,一直把兒子留在自己幕中。

    他這一層心思,關卓凡揣摩的很透,向他要曾紀澤,恰好可以免去他這一層擔憂,因為人人都知道,關卓凡跟湘軍不是一脈,而且還是朝廷正統。曾紀澤到上海來做官,就變成很光明正大的一件事。

    在關卓凡來說,這樣的一個邀請,既是極有誠意的示好,又是設問——畢竟軒軍一系的興起,已成不爭的事實,現在問你曾督帥,是不是願意把從前那些若有若無的梁子,揭了過去?如果是,則軒系和湘系,未必不可以攜手,共同替國家做些事情,而以曾紀澤的身份,則可以隱隱視作是一種「政治聯姻」。

    他相信,以曾國藩的氣度和格局,這件事會有相當的成算。

    另有一點,他邀請曾紀澤來上海,亦有非常務實的打算——曾紀澤這個人,並不是普通的公子哥,虛好看,而是確有大才的人。上海辦洋務,本來就急缺這樣的人,因此他並沒有打算將曾紀澤當菩薩供起來,而是老老實實地在信裡向曾國藩說明,準備請曾紀澤以三品官員的身份,主持新辦的「廣方言館」。

    廣方言館,並不是指廣東方言,甚至與方言也沒有什麼關係,本質上就是另一個「同文館」,準備教授各國語言、近代科學和一些技術實務。考慮到恭王所辦的同文館在京中遇到的阻力,關卓凡玩了一個花巧,特意請教了人,定了這樣一個掩人耳目的名字。說起來,泱泱中華,視外國為番邦,則把洋鬼子的話當成「方言」,似乎也說得過去。

    這是洋務中極重要的一塊,襯得起曾紀澤的身份,也足以讓他一展所長。至於到底能不能撞響曾國藩這口金鐘。能不能打動曾二公子的心,那就是「但盡人事,各憑天命」了。關卓凡把這封信,和那張曾國荃的禮單,密密打了封包。交由曾國藩的舊相識。現在被自己延攬在幕中的太倉人錢鼎銘,拳拳囑托,請他帶去江寧。面交曾督帥。

    誰知金鐘一撞,洪亮異常,曾國藩不僅對他的請求慨然應允,而且答應讓曾紀澤另帶二人,以為辦理洋務的襄助。不僅如此,在回信裡頭,還特意說了這樣一句話:「今視洋務,有事有權,權則操之總署。事則不離口岸,而口岸之中,則又以上海為重。」話裡的意思,跟關卓凡所想的完全一樣——京城不是辦事的好地方,真正推動洋務的發展,還要靠地方上的自強。

    老吏謀國。一誠如斯,關卓凡不能沒有感慨。現在於瓢潑大雨之中,終於接到了曾紀澤三人,這一番苦心,算是落到了實處。

    先請他們三個到側屋換了乾衣。然後才在花廳正式見禮。曾紀澤是跟關卓凡同歲,隨他一同來的兩個人,也是朝氣蓬勃的樣子,自己報名,給關卓凡請了安。

    關卓凡客氣得很,一一扶起來,請他們入座。客氣的原因,是這兩個人都來自於曾國藩的安慶軍械所,不是等閒之輩,在後世得享大名,為關卓凡所熟知。

    叫做華蘅芳的一個,年紀略長,長於數學和英語,未來會是有清一代數得上的數學大家。

    叫做徐建寅的一個,則要年輕一些,未來亦會成為一名造詣極深的科學家。

    「曾世兄,江寧一晤,匆匆數月,不意今天在這裡又能相見。」關卓凡的心情極好,頗有「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自喜,「江上一路奔波,辛苦了。」

    「不敢當,請軒帥還是叫我劼剛好了。」曾紀澤欠了欠身子,笑著說道,「不瞞軒帥說,我們坐的『黃鵠號』,行駛極穩,倒是沒受什麼奔波之苦。」

    「哦?黃鵠號?」關卓凡的眼中放出光來,身子向前一傾,「可是曾大人在安慶所制的那艘火輪麼?」

    在關卓凡來說,這是明知故問。黃鵠號蒸汽輪船,算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機明輪船,完全沒有讓洋人參與。而設計者,則是徐建寅的父親,徐壽。

    「正是,全靠徐壽徐老叔的大力,並不要一個洋人參與!」曾紀澤的話裡,亦有一份欣喜和自豪,「仲虎就是徐老叔的兒子,這次我奉父親的命令,把他也帶給軒帥。」

    「好得很,有其父必有其子,正要借助仲虎的大才!」

    仲虎是徐建寅的字,父子兩個,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人。

    談完了這只黃鵠號,便轉而談廣方言館的事務。宗旨是在關卓凡跟曾國藩的信函往返中,早已定好了的,現在所要商量的,是如何著手具體進行。

    「劼兄,不用急,今天你們都累了,先歇息一晚。明天我先替你接風,再替你介紹兩個人,劉郇膏劉先生,利賓利先生。」關卓凡說道,「上海地方的情形和洋務的辦理,以他們兩個最熟,選地方,招教習,都能幫上你的忙。你們幾個一起,把章程拿出來,至於規費,就等趙藩司掏口袋了。」

    「那就要多多拜託竹公了!」曾紀澤向趙景賢拱手致謝。

    就這麼殷殷相談,聊了好一會,才送了三個人到行館休息。花廳裡剩下趙景賢,還有話說。

    「曾督帥不靠洋人,就在安慶造了汽輪出來,真是令人心馳神往!」趙景賢興奮地說,「軒帥,不知咱們上海,什麼時候也能造一條出來?」

    關卓凡一時沒有言聲,沉默半晌,忽然說出一句再也想不到的話來。

    「曾督帥的這條路子,走錯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