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聽風錄

正文 第四百八十五節 大戰之前 文 / 疙瘩瓜

    「報!」

    隨著一聲拉長的聲音傳來,只見一個軍士跑了過來,見到了文聘慌忙對著文聘說道「將軍,那長沙軍來了!」

    聽到軍士之言,文聘還沒有反應,身後的蔡瑁和蒯良卻是對著不由一驚,剛剛他們在城樓下面喊長沙軍在後面,只不過是為了讓城上的眾人趕緊開門罷了,卻是從來不曾想過長沙軍會這麼快過來。

    畢竟那長沙軍剛剛打了勝仗,最起碼也得打掃戰場什麼的吧,這樣就會減慢速度,但是現在看來,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了,這長沙軍似乎根本就沒有受到剛剛大戰的影響一般。

    只見蔡瑁和文聘朝著城下看去,只見遠遠的已經出現了一條黑線,顯然那就是長沙軍的身影了,只不過距離文聘他們所在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所以才會看不清楚,不過能夠看到身影,說明距離已經是非常近了。

    「長沙軍來了,文族長趕緊讓軍士們都上來守城吧。」這時,見到文聘看著遠處的長沙軍似乎有些猶豫,蒯良不禁向著文聘提醒道。

    聽到蒯良之言,文聘彷彿剛剛醒悟過來一般,對著蒯良回應道:「這是自然!」

    雖然嘴上這樣說,不過此時文聘心中卻是在擔憂,畢竟看架勢這大公子是要攻城了,那自己這個戲還演不演了呢。

    忽然,文聘眼前一亮,頓時對著蔡瑁和蒯良說道:「二位,既然那長沙軍來勢洶洶,人數也不少,看起來定然會將我們團團圍定的。

    這城池有東南西北四門,那蔡大將軍和蒯長史不妨就守這北門,其餘三個門就交給在下吧!」

    聽到文聘之言,蔡瑁和蒯良卻是互相對視了一眼,既然文聘主動承擔了其它三個城門的守城任務,他們自然也是更加省心。

    「那文族長,這守城軍士」這時蒯良卻是對著文聘說道。

    聽到蒯良之言,文聘如何不知道蒯良是什麼意思,不由的笑著對著蒯良說道:「蒯長史的意思我懂,既然是守城,那麼蔡大將軍和蒯長史指揮麾下的將士自然是更加得心應手,我馬上就將荊州軍全部給二位派過來!」

    「那既然如此,我等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聽到文聘之言,這時蔡瑁和蒯良趕忙對著文聘說道,這一次蔡瑁卻是出奇的沒有給文聘不好的臉色。

    見到這個情景,文聘先是一愣,頓時心中明白了其中的關鍵,恐怕這蔡瑁和蒯良二人之前早就商量好了吧。

    「那既然如此,在下就先行一步。」說著,文聘對著二人說道,說罷轉身而去。

    而聽到文聘之言,蔡瑁和蒯良卻是開心的笑了,不過在二人沒有看到的地方,二人卻是沒有看到文聘嘴角的那一絲冷笑。

    卻說北方袁紹平定并州之後興兵,望官渡進發,夏侯惇發書告急,曹操起軍七萬,前往迎敵。

    袁紹兵臨發,田豐向袁紹勸諫道:「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利!」

    逢紀譖曰:「主公興仁義之師,田豐何得出此不祥之語!」

    袁紹聽罷大怒,欲斬田豐,眾官告免,袁紹恨道:「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遂催軍進發,旌旗遍野,刀劍如林,行至陽武,下定寨柵。

    沮授對著袁紹說道:「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

    袁紹大怒道:「田豐慢我軍心,吾回日必斬之,汝安敢又如此!」

    不過最終還是被眾人勸免,於是下令,將大軍七十萬,東西南北,周圍安營,連絡九十餘里。

    細作探知虛實,報至官渡,曹軍新到,聞之皆懼,曹操與眾謀士商議。

    荀攸此時對著曹操說道:「袁紹軍雖多,不足懼也,我軍俱精銳之士,無不一以當十,但利在急戰,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曹操聽罷說道:「所言正合吾意!」

    遂傳令軍將鼓噪而進,袁紹軍來迎,兩邊排成陣勢,審配撥弩手一萬,伏於兩翼;弓箭手五千,伏於門旗內:約炮響齊發。

    三通鼓罷,袁紹金盔金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左右排列著張郃、高覽、韓猛、淳於瓊等諸將,旌旗節鉞,甚是嚴整。

    曹陣上門旗開處,曹操出馬,夏侯惇、李典等,各持兵器,前後擁衛。

    曹操以鞭指袁紹道:「吾於天子之前,保奏你為大將軍,今何故謀反!」

    聽到曹操之言,袁紹不禁大怒道:「汝托名漢相,實為漢賊,罪惡彌天,甚於莽、卓,乃反誣人造反耶!」

    曹操道:「吾今奉詔討汝。」袁紹道:「吾奉衣帶詔討賊。」曹操大怒,使夏侯惇出戰。

    張邰躍馬來迎,二將斗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

    李典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殺,曹操令曹洪引三千軍,齊衝彼陣。

    審配見曹軍來衝陣,便令放起號炮:兩下萬弩並發,中軍內弓箭手一齊擁出陣前亂射,曹軍如何抵敵,望南急走。

    袁紹驅兵掩殺,曹軍大敗,盡退至官渡,袁紹移軍逼近官渡下寨。

    審配道:「今可撥兵十萬守官渡,就曹操寨前築起土山,令軍人下視寨中放箭,曹操若棄此而去,吾得此隘口,許昌可破矣!」

    袁紹聽從了審配的意見,於各寨內選精壯軍人,用鐵鍬土擔,齊來曹操寨邊,壘土成山。

    曹營內見袁軍堆築土山,欲待出去衝突,被審配弓弩手當住咽喉要路,不能前進。

    十日之內,築成土山五十餘座,上立高櫓,分撥弓弩手於其上射箭,曹軍大懼,皆頂著遮箭牌守禦。

    土山上一聲梆子響處,箭下如雨,曹軍皆蒙楯伏地,袁軍吶喊而笑。

    曹操見軍慌亂,集眾謀士問計,劉曄進言道:「可作發石車以破之!」

    曹操令劉曄進車式,連夜造發石車數百乘,分佈營牆內,正對著土山上雲梯。

    等候弓箭手射箭時,營內一齊拽動石車,炮石飛空,往上亂打,人無躲處,弓箭手死者無數,袁軍皆號其車為「霹靂車」,由是袁軍不敢登高射箭。

    審配又獻一計:令軍人用鐵鍬暗打地道,直透曹營內,號為「掘子軍」。

    曹兵望見袁軍於山後掘土坑,報知曹操,曹操又問計於劉曄,劉曄不禁說道:「此袁軍不能攻明而攻暗,發掘伏道,欲從地下透營而入耳!」

    曹操問道:「何以御之!」

    劉曄回答道:「可繞營掘長塹,則彼伏道無用也!」

    於是曹操連夜差軍掘塹,袁軍掘伏道到塹邊,果不能入,空費軍力。

    卻說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終,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意欲棄官渡退回兗州,遲疑未決,乃作書遣人赴兗州問荀彧。

    荀彧以略曰:「承尊命,使決進退之疑,愚以袁紹悉眾聚於官渡,欲與明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曹操得書大喜,令將士效力死守。

    袁紹軍約退三十餘里,曹操遣將出營巡哨,有夏侯惇部將史渙獲得袁軍細作,解見夏侯惇。

    夏侯惇問其軍中虛實,答道:「早晚大將韓猛運糧至軍前接濟,先令我等探路!」

    夏侯惇便將此事報知曹操,荀攸曰:「韓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輕騎數千,從半路擊之,斷其糧草,紹軍自亂!」

    曹操問道:「誰人可往。」荀攸說道:「即遣夏侯將軍可也!」

    曹操遂差夏侯惇將帶史渙並所部兵先出,後使樂進、李典引兵救應。

    當夜韓猛押糧車數千輛,解赴袁紹寨,正走之間,山谷內夏侯惇、史渙引軍截住去路。

    韓猛飛馬來戰,夏侯惇接住廝殺,史渙便殺散人夫,放火焚燒糧車。

    韓猛抵當不住,撥回馬走,夏侯惇催軍燒盡輜重。

    袁紹軍中,望見西北上火起,正驚疑間,敗軍投來:「糧草被劫!」

    袁紹急遣張邰、高覽去截大路,正遇徐夏侯惇燒糧而回,恰欲交鋒,背後李典、樂進軍到。

    兩下夾攻,殺散袁軍,四將合兵一處,回官渡寨中,曹操大喜,重加賞勞,又分軍於寨前結營,為掎角之勢。

    卻說韓猛敗軍還營,袁紹大怒,欲斬韓猛,眾官勸免,審配這時說道:「行軍以糧食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烏巢乃屯糧之處,必得重兵守之!」

    袁紹道:「吾籌策已定,汝可回鄴都監督糧草,休教缺乏!」

    審配領命而去,袁紹遣大將淳於瓊,部領督將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引二萬人馬,守烏巢。

    那淳於瓊性剛好酒,軍士多畏之;既至烏巢,終日與諸將聚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