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聽風錄

章 節目錄 第三十三節 大亂紛起 文 / 疙瘩瓜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

    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

    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現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歎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於罪,放歸田里。

    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jiān,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

    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唸咒。

    次後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

    角遣其黨馬元義,暗繼金帛,結交中涓封諝,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諝。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諝等一干人下獄。

    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於眾曰:「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俊,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且不說這外面的天下亂成了一鍋粥,劉府之中的涼亭之中,三個身影正在悠閒的談論著。

    三人不是別人,正是劉琦、趙雲和徐晃三人。

    徐晃本來還在軍中做事,最近劉表動作頻頻。

    熟知歷史的劉琦知道,這是劉表想要準備動一下了。

    現在的劉表只是有著一個大方向,就是趁著黃巾起義的機會外放地方。

    但具體是什麼地方劉表暫時還沒有定下,熟知歷史的劉琦知道,等到現在的荊州刺史王叡一死,就是劉表接任之時。

    所以,劉琦早早就跟劉表說了一下,讓劉表將徐晃從軍中調了回來,以免將來劉表外任時沒有機會再將徐晃調回,造成遺憾。

    「徐大哥是不是對我父親將您調出軍中感到不平?」劉琦笑瞇瞇的問道。

    因為劉琦知道,徐晃是那種堅決服從命令的人,就算有所不滿,也不會表現出來。

    而且,徐晃是那種視參軍猶如生命的人,一下子讓他從軍隊中出來,讓徐晃還是一時有些接受不了的。

    「不敢,不敢。公明能有今天,全仗劉大人扶持,怎還敢埋怨呢!」徐晃趕忙說道。

    「實不相瞞公明大哥,是我讓父親將你從軍中外調出來的。」劉琦說道。

    「哦?子聰賢弟,不知你這樣做這樣做為何呢?」徐晃疑惑道。

    坐在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趙雲也是一臉迷惑,顯然不明白劉琦這樣做的原因。

    在劉府的這麼些年裡,趙雲也跟徐晃接觸過多次,也頗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通過這麼多次的接觸,趙雲也知道徐晃是一個視軍旅為生命的人。

    劉琦這樣做實在無異於是殺了徐晃一樣,但根據趙雲對劉琦的瞭解,劉琦對徐晃還是非常敬重的。

    而且趙雲也知道,劉琦不是一個無的放矢的人,劉琦這樣做一定必有深意。

    「公明大哥你要明白,子聰是不會害你的,子聰這恰恰是送你一份大機緣啊!」劉琦神秘的說道。

    「大機緣?」徐晃和趙雲都迷茫了,不知道劉琦意有何指。

    「這大機緣現在還看不到,等過一段時間就有了。」劉琦故作神秘道。

    「子聰,你快些說吧,我都有些等不及了!」趙雲埋怨道。

    趙雲畢竟還年輕,終究還有些小孩心性,相對於趙雲來說,徐晃沉穩了許多。

    徐晃雖然也非常急切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機緣,但還是忍住了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等著劉琦解釋。

    劉琦看著趙雲暗歎了一聲「還是有些稚嫩」,劉琦看著徐晃則是讚許的點了點頭。

    「不知道兩位哥哥對如今天下形式怎麼看?」劉琦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先引出了一個問題。

    「如今朝廷是多事之秋啊!」徐晃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似答非答的的感慨了一句。

    「朝廷上當今陛下被『十常侍』迷惑,整日不理朝政,造成賣官鬻爵猖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現在,一些百姓被妖道張角裹攜,跟著他對抗朝廷,聲勢甚為好大。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其心可誅啊!」趙雲這時不憤的說道。

    「公明大哥,我說的機緣正是如此啊!」劉琦讚許的看了趙雲一眼,接著笑著跟徐晃說道。

    「機緣正是如此?這又從何說起呢?」徐晃更加感到迷惑不已。

    「公明大哥不是想要建功立業嗎?現在黃巾之亂,功績就在眼前吶!」劉琦耐心解釋道。

    聽劉琦說完徐晃不由眼前一亮,不過馬上又黯淡下來。

    劉琦好像猜出了徐晃心中的想法,說道:

    「公明大哥不必擔心,子聰既然說要送你一份大機緣自然就會說到做到。」

    劉琦安慰著徐晃,徐晃馬上從失落中回過神來。

    「子聰,你快詳細給我說說,這個機緣怎麼就落在我身上了?」徐晃迫不及待的問道。

    「我說了你們可別說出去。我父親準備去荊州了,去了荊州一定很需要公明大哥這樣的將才。

    更重要的是,荊州包括荊州和荊州周邊的南陽、汝南、宛城等地可是黃巾流寇氾濫的重災區啊!公明大哥你說這不是送給你的天大的機緣嗎?」劉琦鼓動道。

    「對啊!這可是天大的機緣!子聰,哥哥我什麼都不說了,這份情誼哥哥我記下了。」徐晃反應過來後激動道。

    「子聰,那我呢?我是不是也能夠去平流寇建功立業?」趙雲一臉希冀的問道。

    「師兄,這好事兒師弟我還敢少了你的麼?」劉琦「無奈」的說道。

    「哈哈哈哈」

    說完三人對視一眼,同時大笑起來,不過眼神之中卻是充滿戰意和期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