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鬥戰三國

正文 四百零二、記過忘善公孫瓚 文 / 三國阿飛

    田豫還想再問,虞翻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下面尚有一人,似是這哨輕騎的首領,你若有興趣,自己下去問他吧!」

    虞翻別看對覃鈺時很恭敬,那是自家的主人,當然應該。可他畢竟是一位化境宗師,有自己的橫眉傲骨,田豫一時沒反應過來,自然要遭了白眼。

    「還有很多戰馬?」甘寧眼睛亮了起來。他雖然號稱錦帆賊,水戰十分了得,可是身為一個男人,骨子裡對上好戰馬誰沒有著別樣的深厚感情?

    尤其,除了少數雜交品種,南方完全沒有他看得上的戰馬。

    此刻一聽居然有數十匹突騎營的一流戰馬可供選擇,當即就跳了出來。

    「國讓兄,我跟你下山去看看。」

    「好,有勞興霸兄弟了!」田豫今天算是見識過了甘寧的凶殘,遠戰近戰鐵騎戰、神箭飛刀三叉戟,就沒有這哥們兒不會的。

    英雄惜英雄!田豫雖然自負弓馬也是北地的一號人物,但對甘寧卻是由衷地敬佩。

    二人跳上坐騎,結伴下山而去。

    童淵已經被虞翻趕走,覃鈺對他們的安全倒不怎麼太擔心。

    「鈺少,小蘭接到你的飛刀時,正在長沙附近交易。所以我就先行過來。她和何宗師,忙完長沙交易,恐怕還要晚一些。」

    覃鈺點點頭,黃天秘境的三大晨曦鶴,也就這頭黃豆豆修了一點虛空疊加的空間飛行秘術,其他兩頭年歲都還小,速度就跟不上了。

    「仲翔你來的正好,且休息片刻,稍後和我一起去一趟突騎營。」

    「哦?」虞翻略有疑惑。不過也沒追問,便即在旁邊找個地方冥思打坐,恢復精力。

    又過了一會兒,山下一片人喊馬嘶聲,覃鈺和趙嵩去到山口往下一瞧,好嘛。田豫和甘寧像兩個牧馬人,驅趕著一大群背負鞍韂、甚至還有刀槍的高頭大馬,一路吆喝,興高采烈地衝上山口。

    「發了,發了,這足足有上百匹上等戰馬啊,帶回去做種,過幾年咱們也能組建鐵騎兵了。」甘寧跳下馬來,哈哈大笑。

    「可惜。大部分都被打死了!」田豫跳下馬,微微歎息,瞟了虞翻一眼。

    下山一趟,田豫的臉色蒼白不少。

    他受了很大刺激。

    山下不僅倒臥著數百名袁軍突騎營的精卒,還有許多戰死的馬匹。

    許多時候,根本就是騎士腦袋上一個洞,胯下的戰馬頭上也是一個洞,都是被銳利之物直接摜腦而死。

    田豫開始不明白怎麼回事。後來甘寧跟他解釋了一下化境宗師體內的固態槍芒……田豫驚呆了,這位虞翻看起來質彬彬。想不到動手起來居然這麼狠辣了得!

    甘寧就跟他說了,其實我四弟手下,現在有八位化境追隨者,虞翻的實力,最多也就排在中流……他要是遇到我四弟的兩位師父,一個回合都接不下。

    這話當然略有誇張。不過甘寧也是看出趙嵩和覃鈺對田豫似乎都有點兒欣賞的意思,閒暇時順便就敲敲邊鼓了。

    甘寧一伸手,從旁邊一匹馬上扯下一個人來,甲冑齊全,就是頭盔不知道弄哪裡去了。腦袋上有幾根野草,半邊臉都跌破了,看起來頗為狼狽。

    「這是這次突騎營的首領校尉,名叫王門,被虞宗師打傷擒獲的。剛才國讓說,是剛剛從公孫將軍那邊叛逃來袁營的,原是白馬義從營中的小將。」甘寧斜睨著趴伏在地上無法動彈的王門,隨口跟覃鈺介紹兩句。

    「白馬義從?嗯,很好!」覃鈺蹲下身,向那被俘校尉說道,「王門校尉?」

    俘虜勉強抬起頭,臉雖然有點腫脹,看得出原本是個挺帥的小伙。

    「既然被你等抓住,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吧!」

    覃鈺一笑,還很嘴硬。

    「你率領那麼多精騎,圍追堵截我們幾個人,最後反而全軍覆滅,自己都落馬遭擒。你不感覺羞恥麼,有什麼值得驕傲強橫的地方呢?」

    要說覃鈺的嘴巴就是毒辣,幾句話說的那王門一張臉迅速變成了紫色。

    「休要多言,大丈夫可殺不可辱!」

    甘寧哼了一聲:「你這等背主不義之徒,本就是一個敗類,有什麼辱不辱的?」

    「你胡說!我……我不是叛徒!」王門忽然仰起頭來,悲憤大呼,「公孫瓚不仁,棄我等於死地,我不怕死,但我不想白死,我,為何不能另投明主?」

    幾人都吃了一驚,覃鈺和甘寧互相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田豫喝道:「既是被迫,為何還來伏擊舊日同僚?」

    王門轉頭看他,道:「各為其主,自當盡忠。國讓,王某這次是對你不起,但王某從來沒有不忠不義的行徑,你田國讓能否認嗎?」

    他的話語裡,忽然帶出幾分倨傲的氣息來。

    田豫一怔,張口便要反駁,忽然想起什麼,咬咬牙,低下頭去。

    「好吧!三哥你扶他起來。」覃鈺覺得有趣,叛將自稱忠良,而忠良卻默然不能駁斥,有點意思。

    那王門是被虞翻隨手封閉了後心氣血彙集的要穴,所以無法自主。甘寧震開他的穴位,他自己就能坐起來。

    「你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倒說說看,公孫瓚將軍如何不仁?」

    王門恨恨道:「我王門追隨公孫瓚多年,為他四處征戰,吞冰臥雪,本是理所應當。可是,自打他數次敗在麴義手下之後,便起了畏怯之心,自己在易縣修建了許多高大京塹,和一干白馬心腹躲在裡面不肯出來。我們這些外圍的白馬眾將便在下面的郡縣為他作戰,主力不戰,我們自然人單勢孤,多次被袁軍圍困,他也從來不曾救援,便連手下一兵一卒都不肯派遣出來。只是讓我們死戰,死戰!多少白馬營的兄弟因此含冤戰死。我不想繼續下去了,便反了他,那又如何?」

    覃鈺聽他聲音洪亮,理直氣壯,不覺皺眉。

    他也早知公孫瓚有記功忘善、驕矜昏饋的時候。沒想到現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如此不堪了。

    有點早了啊!

    覃鈺摸著自己的下巴,史載公孫瓚應該是建安四年春(199年3月)被袁紹徹底滅亡的,離現在還有一年多,他本來計劃是參加完升仙大戰的預賽之後,再找個機會過來,看情況吸收一些有用的人才和資源。

    現在看,公孫瓚已經眾叛親離,連田豫、王門這等骨幹將吏都生出二心。實在是意想不到。

    「田豫,公孫瓚明知你弓馬嫻熟,有大將才,為何還派你去小小的東州當縣令?那裡正當前沿風口,卻無多少兵馬,你就算躲過今日之劫,真的上任了,過不了兩個月。被袁軍圍住,也只是個死!」王門冷笑著。爆出**的秘料,「那是因為有心腹對他說,你生的太過雄壯貌美,帶在身側,會讓姬妾心動,主母不安的。」

    「姬妾心動……」甘寧看看田豫氣得黃黑交加的臉蛋子。大笑,「國讓兄果然一表人才,不知道那公孫將軍有多少姬妾啊?」

    「不計其數,都在他建的高樓之中。」王門繼續爆料,「他自己住的樓在高達十餘丈的土丘之上。除了他之外,不許任何七歲以上的男子入內,若有軍情,便讓姬妾中嗓音洪亮的在樓上高聲喊叫,遠遠傳達命令給屬下部將。」

    聽了這等八卦,不僅甘寧頓時無語,趙嵩輕搖其首,便連閉目養神的虞翻也驚奇地睜開了眼。

    太奇葩了吧?這就是號稱冀青幽並四州第一豪雄的易侯公孫瓚?

    田豫長歎一聲,忽然向覃鈺一抱拳:「覃公子,田某欲向公子求個情,放了這王門。」

    覃鈺揚揚眉,看看田豫,又看看王門。

    田豫忽然一俯身,雙膝跪倒:「今日得公子救命之恩,田豫無以為報,情願追隨公子,萬死不辭!」

    覃鈺急忙扶住,不讓他磕頭下去。

    「國讓兄,快快請起!有你助我,我十分歡欣。不過,我並非有意為難王校尉,可他……如今回去,恐怕也很為難!」

    「是啊……」說到現實問題,王門也是一臉蕭索,沒了爆料時的幾分莫名快感,「我率領突騎千人出來捉拿國讓,現在除了麴義的四百騎自動離開,其他八百餘人,盡皆喪命於此,唯余王某一人尚存。便是回去了,那童淵恨我沒能保護好他兒子,必無好話,軍法上也必定要給我按一個斬首的罪名。」

    田豫站起,看向覃鈺。

    「主公可有什麼法子,救救王校尉?」

    覃鈺一怔:「國讓兄叫我鈺少便是,毋須如此稱呼。」稱他為主公的,這田豫大概是第一個吧?

    田豫搖搖頭,卻不回答。

    甘寧忽道:「王門,我瞧你也是個人才,不然跟我們一起走吧。我四弟乃劉荊州之子,仁義過人,部下豪傑無數,斷不會像那袁紹公孫瓚一般,視爾等為無物。」

    「對啊!」田豫雙睛一亮,「王門,你善相良馬,能馴劣馬,跟隨我主,前程無憂。便跟我一起,跟隨主公吧?」

    「劉荊州麼?」王門聽到覃鈺來頭如此之大,心中大動,左看看右看看,最後喟歎一聲,伏地磕頭,「王門,願意永遠追隨主公,斬將搴旗,視死如歸。」

    「王門,你如今也算是含冤背屈,走投無路,我自然不會拒絕。我也不需要你去斬將搴旗,只需發揮自己所長即可。不過,你要記住,日後,若是再有通敵賣主之事,休怪我手下無情。」覃鈺冷冷看著他磕頭,卻不在意。

    他可記得這廝剛才大爆舊主的八卦,很是口齒了得呢……

    說心裡話,他很不喜歡此人。

    但是,怎麼也得給甘寧和田豫一個面子。

    「王門謹遵主公教誨!」王門滿臉通紅,連連磕頭。

    當他磕完第九個頭之後,覃鈺輕輕一伸手,制止了他。

    「行了,我對弟兄們一視同仁,王兄,以後就是咱們自己的兄弟了,毋須多禮。」

    田豫當先過去,把王門扶了起來,輕聲安慰。

    甘寧和趙嵩交換一個眼色,都點了點頭。

    丁奉此刻也悄悄走近,傳聲問甘寧:「老大,都是他的追隨者,老闆為啥這麼差別對待啊?」

    甘寧淡笑一聲:「一個忠臣,自願來投;一個叛將,被迫降順。你說為什麼能一樣的待遇?不如此,如何鼓舞忠義之士,唾棄叛主之徒呢?」

    「噢,這麼個意思啊,我還以為是因為田豫武功更高,相貌更俊呢!」

    「滾!」(……)

    ps:大y的……電腦壞了一上午,換了兩塊硬盤才好……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