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鬥戰三國

章 節目錄 一百六十五、國士蒯良 文 / 三國阿飛

    說起這中廬蒯氏,來歷非凡。

    卻是傳自秦末楚漢相爭之時,著名的辯士蒯徹。

    蒯徹是漢初范陽(今河北定興北固城鎮)人。秦末陳勝起義後,派大將武臣進取趙地,蒯徹勸說范陽令徐公歸降,使武臣不戰而得趙地三十餘城。後來又說韓信襲取齊地,造成的後果是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被憤怒的齊王烹死。最狠的是他這時候就勸韓信背叛劉邦,自立為王。韓信不聽,終於被族滅。

    後來劉邦聽說此事,要烹殺他,他百般巧辯,最終過關,實為當時天下第一流的謀辯之士。

    蒯徹在劉邦面前驚險過關之後,跑去相國曹參府裡呆了一陣,年老後遷移到南郡,在中廬(今湖北南漳)隱居,他後悔少年時多言沽禍,所以立下遺命,要後世代代靜觀天下,等待時機,不得於盛世以才自售,獲享虛名。

    蒯氏家族因此靜默了三百多年。

    桓、靈二帝以來,黨錮之禍,黃巾紛起,四海動盪不安,蒯氏兄弟預感天下將變,開始消除隱伏狀態,漸漸活躍起來。

    蒯越曾入大將軍府,為何進幕僚東曹掾。但蒯越很快就看出何進乃粗鄙無腦之輩,又不肯聽從良言,絕非能成事的明主,乃求出為汝陽令,回歸荊襄。

    劉表初入荊州,看準大勢,單騎徑直到宜城(今湖北宜城縣南)去見蒯良蒯越兄弟,尋求荊襄的治理之道,其實就是要求和當地世家豪族共治荊州。

    這樣就有了劉表和蒯氏兄弟的著名答對(詳細見後文),蒯越跟隨劉表去了襄陽,蒯良暗中授意家族資助劉表,結果大獲成功。

    蒯良是一個陰柔性感的老頭子。他走路的姿態有一種陰性的美感,是那種世家大族特有的慢趨步。

    看著蒯良一步一步慢騰騰地趨步過來,覃鈺暗想:「沒想到化境宗師裡,也有這麼走路的。」

    其他宗師,多半速度極快,風姿瀟灑。大有不是顯擺的顯擺氣度。唯有這位蒯良,說一步一步走,就是真的一步一步走過來,連基本的足下懸空都不玩,太不耍帥了。

    覃鈺實在忍不住,乾脆自己迎上去。

    牛金和曹遵,則被他找個理由打發到後山去找劉安去了。

    覃鈺估摸著,雙方距離有一里地,自己至少走了三百米過去。倆人才正好可以相對而笑,拱手施禮。

    「子柔前輩!」

    「三公子!」

    二人各自稱呼,都是一怔。

    覃鈺是按武道規矩,敬蒯良武功精良,功力深厚,稱一聲前輩。蒯良隱居多年,壯年之後就不在江湖上行走廝混,估計已經很久沒聽到這種稱呼了。

    蒯良的三公子。則讓覃鈺猶疑不定:「老三?按……劉氏宗族班輩排的?為何如此?」

    然後,兩人都笑了起來。

    「子柔先生。你叫我小鈺便是,晚輩可當不起這個稱呼!」

    蒯良聽出覃鈺話語裡的含義,隱隱拒絕了對劉氏宗族的承認,微覺奇怪。

    「好吧,小鈺,你可知道。劉使君十分掛記你,希望你認祖歸宗?」

    「上次聽蒯琪先生說了,應該是這件事吧?」覃鈺也不隱瞞,「不過,暫時我不打算回去。」

    「卻是為何?」蒯良很有興趣地問道。劉表。那可不是一般的親爹,領荊州牧,鎮南將軍銜,天下間如劉表這樣帶甲十萬,割據一方的大軍閥可沒幾個,除了曹操、袁紹、公孫瓚等人,荊州現在的實力至少可以排在前五位。就算是建安小皇帝劉協,眼下被曹操控制在手裡,也遠不如劉表威風。

    「不殺滅門兇手,誓不歸宗。」覃鈺斬釘截鐵地說道。

    蒯良臉色一沉,隨即露出微笑:「少年意氣,甚是難得。老夫也聽說過你安保組的事跡,不過,擒殺宗師固然可圈可點,令人讚歎。但你也應知曉,蔡氏一族,根深蒂固,其勢之強,便連我蒯氏,也大有不如。你要靠一己之力復仇,實非易事。何不先歸了宗族,再謀大局?」

    「多謝前輩眷顧,晚輩感激不盡。不過,前輩既然知道晚輩一些情況,也知晚輩並非徒仗血氣之勇。」覃鈺微微一笑,「晚輩若不能自成一派,領袖群倫,上不能報父兄,下不能雪私恨,此刻回歸宗族,又有何益?」

    蒯良暗暗點頭。沉吟片刻,忽然問道:「小鈺,若你來治理荊州,當如何?」

    他忽然問出這麼一句,覃鈺心頭頓時一緊,察覺其中有異。

    這是他境界漸深之後形成的一個直覺,通常很準確。

    想了一想,覃鈺忽然笑了起來。

    「當年,聽說劉荊州曾單騎入宜城,向二位先生請教治理之道,子柔先生的回答被稱為『雍季之論』,令弟異度先生的回答被稱為『臼犯之謀』,可有此事?」

    「小鈺,你也知道這件事?」蒯良吃了一驚。

    奇怪,這孩子似乎自幼失怙,很小就沒了娘,又不在父親身邊,他舅舅舅母似乎也不是多有文化的人,怎麼會知道這件事?

    漢末那時候可不像現代這麼發達,內事不決直問百度,外事不決可查谷歌,信手搜來,不亦樂乎。

    不苦讀經書十餘載,就很難有一班知識界的朋友,也就很難知道七八年前的這樁士族「雅事」。

    「那小鈺,你覺得我們兄弟誰對誰錯?」蒯良興味大增,含笑問道。

    「亂世之中,適當的權謀是極其需要的,所謂兵不厭詐,從這個角度,異度先生之言是也!不過,治大國如烹小鮮,牽一髮而動全身,貪圖小利,必失大節。吳子曾說,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所以,異度先生是謀士,而子柔先生,則是國士!」覃鈺看一眼蒯良,「謀士千慮,可以謀一地;國士無雙,則能定天下。」

    「貪圖小利,必失大節!」蒯良大悅,「小鈺兄弟真知我者也!權謀固然能獲利一時,然必後患無窮。爾父一遭誘斬諸縣宗帥,竟達五十五人,卻只收得襄陽、江陵諸縣,餘眾分散四野,至今八年,猶有餘孽,始終死戰;而荊南四郡更是畏使君嚴苛而終不願降順,便是為此。謀士可以無德,使君不能食言!」

    覃鈺心想,你說我是你的知己,是因為國士無雙這句吧,嘿嘿。

    蒯良皺起眉:「小鈺,你當真要去武陵等地麼,夷夏之別,不可不慎。」

    「子柔前輩,你剛說了,荊南四郡,始終不降,不是麼?」覃鈺笑嘻嘻地說道。這時代的士大夫守正氣,對蠻夷有偏見,他也很瞭解,不過,以他現在的出身來歷,其實不難說服這樣的人。趙韙那種厚黑敗類和徐登這種只認利益的商賈,才最難談判。

    「難道你是想……」果然,蒯良的眼前驀然一亮。

    「正是。晚輩愧無所長,唯有設法降服四郡,再談認祖歸宗之事。」覃鈺面容堅定地說道。

    「難怪!」蒯良恍悟,對覃鈺這些日子的種種作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可知蠻夷凶頑,若察知你的心思,必定對你不利。」

    「我等欲行大事,自當不畏艱險,戮力而為!些許困難障礙,小鈺相信,我安保組有足夠的實力鎮壓之。」覃鈺雙目閃著金光,一身的浩然正氣。

    當然,他心知肚明,這身氣焰,還是因為有了安保組的強大實力為後盾。

    看來,如何繼續保持安保組核心成員的安定團結,是這幾日必須再深入琢磨的首要課題。覃鈺若有所思地想道。

    「壯哉,真偉丈夫也!」蒯良不禁動容,輕讚了一聲,「若小鈺你果然能鎮壓荊南四郡,你歸宗之事,包在我身上。」

    「多謝子柔前輩。」

    「我與你父以兄弟論交,你可以叫我一聲子柔叔。」

    「是,子柔叔叔!」覃鈺甜甜地叫了一聲,情真意切。

    蒯良寬慰一笑。

    「我來神農,不過軍中一客卿,一應軍務皆是蔡德珪自行主張,你要小心了!」

    「子柔叔叔放心,只要您不插手,量他區區千餘軍馬,小侄還應付得來。」

    蒯良大笑,便在此刻,他的聲音也依然是輕柔柔的,似乎毫無力道。

    「那你去吧,我要去雲木鎮見見段玥。」蒯良目視覃鈺,直言不諱。

    「段玥在雲木鎮?」覃鈺暗吃一驚,「如此,小侄告辭!」

    二人分手,各自前行,彷彿之前毫無交集。

    覃鈺知道,蒯良雖然對自己看好,但也提出了一道考題。

    那就是征服荊南四郡。

    自己若得了武陵長沙等四郡,力量在手,蒯良便會轉而力助自己爭奪荊州八郡的軍政實權。

    蒯良現在只是在荊州掛個別駕的名頭,其實並不任事,代表蒯氏出仕的是他的弟弟,著名智囊蒯越,他也是劉表的主要謀主之一。

    但那不代表蒯良缺乏實力。

    作為蒯氏一族之長,他和蒯越兄弟倆一在野,一在朝,才能保持家族最大的活力和影響力。

    今日一行,居然得到蒯良的遠期承諾,也算意外之喜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