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仙途野路

章 節目錄 第一百零四章 雄城國都(上) 文 / 敬恕和

    蕭紫陽想了想,對鍾會、周吉招了招手,將兩人叫道身前,一拍腰間儲物袋,拿出一本書來,這本書封面上寫《五虎斷門刀》五個大字,正是蕭紫**據武經的指點,所著改良過的《五虎斷門刀》刀譜

    蕭紫陽將刀譜交給鍾會後又諄諄教導兩人要痛改前非,從今以後不許濫殺無辜,學了武功後要行俠仗義,扶危濟困。

    看著鍾會將刀譜珍而重之的藏在懷中,蕭紫陽不理他望著自己的那堅定不移的目光,吩咐周吉帶著自己往馬車行而去。

    閉目斜靠在馬車中細細思量著自己今後打算,蕭紫陽早已將自己剛剛收服的兩個小賊拋在了腦後。

    他絕沒有想到自己今日一時興起的惡作劇竟然造就了一位來日譽滿江湖的鍾會鍾大俠。

    ***************************

    富安城位於九湖中最富足的青鴛湖畔。

    青鴛湖形似葫蘆,湖中盛產魚蝦,湖邊沃野千里,讓位於此湖南岸的安州成為了整個西涼帝國最富足的地方之一。

    作為西涼國第二大城,富安碼頭比襄安更加繁忙。

    蕭紫陽來到碼頭,輕車熟路的找到一家貨棧,定了一艘明早出發去西涼京城金安城的大龍艦。

    不知為何,他並沒有按照當日與宋南城的約定返回甘州。

    從安州府城富安城到金安城近五千里路程,蕭紫陽乘大龍艦順水而下用了整整一個月時間。

    蕭紫陽要了間上層的寬敞艙室,上船後便閉門不出,整日在心中臨摹道文,琢磨法術……

    蕭紫陽發現《紫玉生煙》送入他腦海中的那篇道文中,每一個道文在他仔細揣摩後,都能感覺到一種玄妙的意境。《五行道術初解》和《冥火決》中所錄的道文則中規中矩,缺少這種意境。

    在這三本道書中,有不少重複的道文,將這些同樣的道文放到一起比較,如果將《五行道術初解》和《冥火決》中的道文比作鄉下教書先生所寫的書法;那麼《紫玉生煙》中的道文便可以比作是書法大家創作的傳世之作。

    其筆畫之間,竟能將道文所代表的天地意境隱隱的透露出來,只是蕭紫陽所學淺薄,一時無法領悟罷了。

    在旅途中,蕭紫陽除了每天花兩個時辰修煉《清心煉神咒》,兩個時辰打坐練氣代替睡眠之外,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臨摹和揣摩道文練習法術。

    一個月後,蕭紫陽已將無形斬的施法時間壓縮到半息,將無形遁法的施放時間壓縮到了一息。勉強可以用到實戰中。

    至於靈甲術,其作為二級法術,由三十二個道文組成,其中還有五個筆畫如迷宮般的二階道文,蕭紫陽看著都眼暈,更別說練習了,再說,他目前法力也不夠施展此術。

    據《五行道術初解》中介紹,像蕭紫陽這種剛剛凝法成功的修士能發出二三十個像火彈術,金針術,木刺術,水刀術,土矛術,之類的一級法術便已經算得上法力雄厚了。蕭紫陽卻可以將無形斬這道法術一口氣可以放出五十多個。顯然他在同級修士中,已算法力強橫之輩。

    至於說靈劍術和靈盾術,要將法力盈滿丹田才可以嘗試凝聚,其複雜程度蕭紫陽連想都不願多想。

    靈劍術首先要將紫玉法力凝聚成一個半月形的法力飛劍。在凝聚過程中,需要分數次向這飛劍中打入共七百多個道文,而在這七百多個道文中,如同迷宮一樣的二階道文就有三十多個,這還不算,在這七百多個道文之外,竟然還要佈置六個二階法陣為骨架!

    如果將道文比作文字,那麼法陣便是繪畫,而且還是那種精細的要死的工筆畫。其複雜程度簡直無法想像。

    幸好,修士將神念融入法力當中後,在修煉提升法力的同時也會反過來提升神念,而提升神念的同時也會提升修士的智力,不然像法陣之類如此複雜的東西根本就不是凡人的智慧可以掌握的。

    靈盾術比靈劍術要簡單些,是以一個二階陣法為核心,三個一階陣法為輔助。作為紐帶的道文也比靈劍術要少的多,只有兩百枚一階道文和十枚二階道文。不過這仍然不是此時的蕭紫陽可以奢望掌握的。

    金安所在的雍州,面積為諸州中最小,只及楚州面積的一半左右。但是人口卻是諸州之冠,其富庶也是諸州之冠。

    雍州全境皆在九湖平原內,說沃野千里是一點也不過分。而且這千里沃野中幾乎全是上等的水田。其產糧之豐,不但行銷西涼各地,而且遠銷苦海沿岸各個國家。雍州平原甚至有太初山以西第一糧倉之稱。

    蕭紫陽所乘的這艘大龍艦名為望安號。艦上乘客中有不少也和蕭紫陽一樣第一次來金安城。所以今天一大早聽船員說午時便可到達金安,大家都出得艙門守在船頭希望能早早看見傳說中的天下第一雄城的風采。

    蕭紫陽也混在人群中,他也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這座在父親口中雄偉無比的西涼之都。

    首先映入蕭紫陽眼簾的是一座頗為奇怪的山峰,說它奇怪是因為這山幾乎不能稱之為山,因為這山的高度和廣度實在不成比例。其山腳寬度是其高度的十多倍。遠遠看去,你定會認為那不過是個小土包罷了。

    今日風和日麗,九曲江上的濃霧此時早已散盡,站在高高的大龍艦上,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遠處寬闊的九曲江北岸的陸地。若是將這百里寬闊的江面與剛才疑似的小土包對比一下,你就會吃驚的發現,那小土包山腳寬度竟然比江面還要寬了一半。

    稍懂算術之人便不難算出,那個看上去像個小土包的怪山,竟然是一處週四五百里,高萬米的巨大山峰。

    九曲江在即將入苦海時,江面漸漸收窄,水流也逐漸加速。

    大龍艦的行速也隨之加快。隨著大龍艦的前行,那座奇怪巨峰的真容漸漸的呈現在眾人眼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