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三百二十二章 流觴曲水 文 / 北方三哥

    其實軍中劉都尉,之所以會陡然闖入華雄的帳門,倒不是因為這劉都尉乃是為主帥高飛傳話,說是要召見華雄將軍,本來這件差事是郭嘉干的,只見到郭嘉晃到華雄帳外不遠之處,便一直佇立不語,正好碰見劉都尉,那郭嘉眉眼一動,便叫住了劉都尉。

    劉都尉對郭嘉稱是,便問道,「軍師有事?」。

    郭嘉稱笑,乃言,「適才主公欲召見軍中的諸位將軍,有大事相商,你且去喚華雄將軍,奉孝倒還寫別的事情需要去忙!」。

    都尉之職,乃食俸祿兩千石,在軍中僅次於將軍、副將,按理來說,劉都尉的職位乃與郭嘉的軍師之職,不相上下,所以劉都尉不應該聽命於郭嘉,但是郭嘉此言既出,劉都尉倒是不好拒絕,便應聲大允下來,豈不知就是郭嘉的這句話,要了劉都尉的性命!

    其實在漢末之時,軍中少有軍師這個說法,而正統的稱謂乃是軍師祭酒,從六品,官職微乎其微,只是比普通的百夫長、千夫長之類,略微大一點而已,不過有識者,當然知曉這軍中軍師的重要之處,所以高飛便把軍師單獨列為官職,從三品,想來許褚等大將的將軍頭銜也不過就是從二品罷了!

    郭嘉見得劉都尉入得華雄大帳之時,便轉身而去,口中倒是輕念道,「劉都尉莫怪,有你一死,免掉軍中千萬

    兵士,也算是值得!」。

    卻說在高飛的主帥大帳裡,高飛把話鋒一轉,便揚言命華雄親自帶兵上雞嶺山,華雄身子一顫,倒是說道,「華雄……領命!」。

    高飛把一切安排待定,便道,「明日卯時,華雄發兵!」。

    軍令一下,諸位將軍倒是紛紛退下,華雄其人,亦緩身離去!

    當時高飛乃對郭嘉說道,「先生此計可行?」。

    郭嘉倒是非常自信的說道,「主公且放心,魚兒已下,魚兒已近,即刻上鉤!」。

    高飛聽聞郭嘉之言,倒是似乎吃了一顆定心丸一般!

    華雄歸於軍帳之內,見到劉都尉的屍體已經處理完畢,完全看不出破綻,便對張三說道,「劉都尉的屍體呢,被藏到何處了?」。

    張三一直待在華雄的大帳之內,沒有出去,而張三聽到華雄有此一問,便笑道,「將軍請往這看!」。

    華雄順著張三所指的方向,正見到地上,在張三的腳下之處,土壤有翻新的痕跡,便會意道,「你把劉都尉的屍體埋在這下面了?」。

    張三稱是,便說道,「費了好大的功夫,不過再踩上幾腳,便不會被人看出!」。

    華雄神色似乎不太好,卻被張三一眼看出,便相問原因,而華雄倒是把在主公大帳之內的事情一一說了出來,張三聞言大喜道,「如

    此最好,正可以將計就計!」。

    華雄啞然,「此乃死計,如何將計就計?」。

    張三倒是說道,「將軍糊塗,那高飛想要火燒雞嶺山,那我們便假意把火勢做大,讓這把火燒到彭城城下,到時候將軍已然與彭城主力盡皆葬生火海,高飛必然不會懷疑,舉大批兵馬來攻彭城,到時候,臧霸將軍只要在彭城之內,暗部疑兵,便等著高飛所部跳入甕中,還會有他的好?」。

    華雄明白張三之意,「你是話到時候,我與臧霸將軍的伏兵假意戰於雞嶺山,等到山下放火的時候,我便與臧霸所部,奔到彭城之中,到時候假意身死,便可瞞天過海!」。

    張三稱是,便附和道,「如此則高飛可敗矣!」。

    華雄便道,「既然如此,你快快傳信於臧霸將軍,說是我明天便要上雞嶺山!」。

    張三笑道,「不勞將軍憂心,張三自有辦法!」。

    卻說張三從華雄大帳的側邊走出,並沒有走正門,倒是避人耳目,而當時華雄亦走出營帳,對左右守帳的兩個軍士說道,「適才你們見到劉都尉來找本將軍了嗎?」。

    把兩個兵士略有疑色,恍惚片刻,方才答道,「我等未見什麼劉都尉!」。

    華雄笑意,「如此最好!」。

    話說兩邊,此時正值深秋之際,這徐州地界,卻是陽光

    好的很,只見到正午的時候,高飛營內的兵士盡皆低頭哈腰,似乎在躲避陽光,而張三一人,倒是無畏閒逛起來!

    營地之外,乃有一條小溪,水量不大,卻是清澈見底,而高飛軍中所飲用之水,盡皆取於此處,當時張三在閒逛之時,便假意提著一隻木桶,到小溪邊打水。

    昨夜之時,臧霸曾經言說於張三,說是休要再來彭城,防止被人盯上,而張三再想要與臧霸通信之時,只能用一種方法!

    雞嶺山之下,乃是一處鮮有人煙之地,若是用信鴿傳信的話,未免有點禿子頭上長虱子,太過於明顯,而張三所用的方法,倒是別有一番新意!

    中國古時候有流觴曲水的典故,說的乃是王羲之與一班文友,在蘭亭山上,附庸風雅,吟詩作文之事,當時這一干人等,便在蘭亭山上鑿開了一個水道,灌以流水流淌,蜿蜒曲折,一干文友各置一地,而在水流開始之處,乃放置一個酒杯,灌入清酒,這酒杯便在水流之下,沿著水道流淌,待到酒杯停在誰人面前,誰就要盡飲此杯,再賦詩一首,可謂是文人之趣!

    王羲之流觴曲水的故事,被記載在他的傳世名作《蘭亭序》裡,雖然這王羲之生活的歷史更在三國之後,不過這張三似乎更有先見之明!

    文人玩流觴曲水,俗人只能玩漂流瓶了,而這張

    三傳送消息便用的是此法,只見張三四處張望,確定周圍無人之時,方才從袖口裡拿出一封信,而袖口之後,更有一個小葫蘆!

    小葫蘆大概只有手掌大小,葫蘆口處,有個蓋子,張三把那葫蘆口的蓋子打開,便把那份信件裝了進去,繼而蓋上蓋子,確定沒有留下縫隙之後,張三隨手一甩,便把那小葫蘆扔在了溪水之中,而溪水流淌,一個眨眼的功夫,便把那小葫蘆帶走了!

    張三傳信的方法其實並沒有多麼巧妙,若是冠之以流觴曲水,實在勉強,不過這個張三如此傳信,倒是得有個前提,這溪水之流能把張三的這個小葫蘆待到彭城嗎?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高飛軍營旁邊的這條小溪,乃是從雞嶺山上發源而下,流過高飛軍營,更往遠處流淌,不過這條小溪倒是有個獨特的地方,因為它的盡頭就在雞嶺山後的彭城之內!

    卻說此時在彭城之內,臧霸早就命令數人在入城的一條小河邊張網,時時刻刻等待著張三的消息。

    一陣水流而過,小河裡的網子便動彈一下,岸邊的人聞聲來見,正看到一隻小葫蘆,便撈起往臧霸將軍處送去!

    時值未時,臧霸正在城中考慮如何對付高飛一眾,正好見到有人送來一隻小葫蘆,當即一喜,便拆開小葫蘆,取出其中之信,正是張三所寫!

    臧霸看信之時,張三已然在信中把一切言明,什麼華雄意欲誅殺高飛,又殺了軍中一個都尉,最好他的一句終結就是,華雄其人,絕對可以信任!

    張三的聰明伶俐,臧霸是早就知道的,要不然他也不能把籠絡華雄這麼大的事情完全交給張三去做,而從張三反饋而來的信息看,華雄其人確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一切都合乎情理,所以臧霸也對華雄打消了疑慮,而張三在信件之後,又把高飛的作戰計劃全盤說出,正合臧霸心意!

    臧霸確實是在雞嶺山上布下了伏兵,而且全是精銳之士,彭城之地的守軍的確不夠用來抵擋高飛之軍馬,不過有雞嶺山在前,臧霸倒是不用太擔心,有雞嶺山這道天然屏障,完全可以抵擋住一時半刻,而這些時間,完全夠用臧霸向呂布求兵!

    高飛攻打徐州的消息,確實是讓呂布一驚,因為呂布與高飛其人,遠日無怨,近日無仇,他高飛犯不上舉兵來犯,不過既然高飛已經下了戰書,呂布沒有理由不接下!

    按照當時高飛的行軍路線來看,呂布以為這高飛會先攻打徐州下邳成,所以呂布把大部精銳之士,已然佈置在下邳城內,不想這高飛行軍路線突變,既然轉到彭城方向,而這一點,連陳宮都沒有料到!

    雖然說四百年前,彭城曾經有過一場大戰,但那也是四

    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之勢,彭城的確算不上是軍事重鎮,高飛沒有理由會先取彭城,而且彭城之前有雞嶺山之險,想要強攻,亦非易事!

    兵者詭道,便是指著其中道理,高飛攻打彭城需要什麼理由嗎,似乎不太需要,因為高飛想要做的就是,出乎意料,所以在郭嘉的建議之下,高飛改變路線,不攻下邳,而先取彭城,目的就是為了讓呂布琢磨不透,先給徐州呂布來一個心裡震懾!

    臧霸收回神思,似有思慮,陡然間,便如柳暗花明一般,似乎已然見到了高飛在彭城之下的敗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