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箭傷人 文 / 北方三哥

    公孫瓚提攜五萬軍馬來戰高飛,而高飛倒是不想與公孫瓚正面交鋒,只是言說於哥舒玲瓏及熊大王二人閉城緊守!

    公孫瓚帳下單經及鄒丹二將,各自挺槍立於右平城門之下,而見高飛閉城不出,公孫瓚亦不下令攻城!

    戰爭從來不必等待雙方準備好,而公孫瓚倒是沒有強攻右平城的意思,因為他瞭解右平城的堅固程度,想要從外城攻進去,憑借他的五萬人馬,簡直微乎其微!

    攻城戰與平原戰絕對不一樣,必須要有特殊的攻城兵種,架雲梯,破城門,這不是靠蠻力可以做到的,而在幽州之內,公孫瓚鮮有這種準備,所以對於攻城戰,公孫瓚實在是沒有把握!

    避短就長乃是高飛之打算,在平地作戰,公孫瓚騎兵的戰鬥力相當強悍,所以高飛選擇閉門不出,企圖消耗公孫瓚一方!

    現在城外城內的兵力是五比二,而高飛仰仗著右平城的堅固程度,已然把敵我的軍力之比化為一比一,也就是說現在的情況是,高飛與公孫瓚平手,公孫瓚奈何不得高飛,而高飛亦奈何不得公孫瓚,這倒是一個微妙的關係,所以此時這雙方只能在右平城內外對峙,全無辦法!

    右平城雖然易守難攻,但是在公孫瓚率軍攻打右平城的時候,由於公孫瓚不在城內,而且並無兵馬,所以松贊干雲的攻城過程十分順利,當時的松贊干雲不能比擬現在的公孫瓚,所以公孫瓚在右平城下亦愁眉苦臉!

    公孫瓚的窘態不只是難以攻克右平城,他本身的狀況也不容樂觀,而公孫瓚甚至在考慮,他會不會步袁術的後塵!

    袁術的慘象,眾人皆知,不過公孫瓚還歹還過上了幾天皇帝的日子,相比於袁術,公孫瓚倒是有點憋屈,難道幽州大業,就要被毀在高飛手裡嗎?

    公孫瓚不禁捫心自問一句,繼而突然大笑不止!

    端坐於戰馬之上,這公孫瓚全身盡披鎧甲,不過他的身子倒是萎了許多,全無昔日馳騁馬背之上的英豪之氣,而公孫瓚在略顯空曠的鎧甲之下,稀鬆著面皮,眼神對著曾經自主的右平城,神色之中盡顯悲憤,如果這悲憤能殺人的話,他公孫瓚早就把高飛大卸八塊、五馬分屍了!

    但是事實上卻不能,所以公孫瓚的悲憤乃是無用的,只能倍顯其落寞!

    公孫瓚為什麼會起兵攻打右平城,其實理由很簡單,他想要以戰爭的消耗來彌補糧草的不足,而在公孫瓚的理解中,這右平城內並無多少糧食,所以高飛其人亦不會太好過,不過出乎公孫瓚意料的是,這高飛似乎並不急於速戰!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這算不上高明,所以高飛並不會去與公孫瓚其人硬碰硬,所謂「上戰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而公孫瓚確實是落了下乘,不過高飛卻不會以下制下!

    公孫瓚凌晨發兵,在右平城下僵持了半個日頭之後,這公孫瓚左右副將單經及鄒丹二將,盡皆焦急不已,乃問道主公,「高飛必然不出城,難道就這麼耗下去嗎?」。

    公孫瓚突然大笑了起來,對著左右副將及眾多軍士,大笑不止,就在眾人狐疑的時候,軍中突然奔來一匹快馬,其中一人下馬跪拜於公孫瓚,稱道,「稟告主公,公孫義將軍已然率領一萬兵馬從上谷城中趕來,不刻便可匯兵主公於右平城下,大破高飛!」。

    聽聞這個小兵之言,公孫瓚的笑聲更大,乃對著右平城喊道,「諒你高飛一人,如何能夠顛覆我幽州大局,不殺了你高飛,難平我公孫瓚之恨!」。

    正在這個時候,右平城城牆之上,乃有一人身披披風軍甲,橫劍在手,佇立在城牆的隘口之旁,大聲說道,「公孫瓚將軍別來無恙否?漁陽一別,高飛可是十分掛念啊!」。

    這個時候,公孫瓚在城下,暗中命令一名弓箭手,藉機放箭,他公孫瓚倒要先給這高飛身上戳個窟窿!

    公孫瓚立馬在前,弓箭手藏匿在軍旗之後,難被察覺,而公孫瓚為了吸引高飛之注意力,乃強聲說道,「漁陽一別,已有數日,不想兄弟卻是越發的容光煥發!」。

    高飛大笑道,「公孫大哥送我一座右平城,兄弟當然滿心歡喜,境由心生,倒是暢快的很啊!」。

    公孫瓚怒色驟起,而視之軍旗之後的弓箭手,乃佯裝笑意,「送給兄弟一座城池,也不知道兄弟有沒有福祿消受!」。

    高飛稱謝,「這個倒是不用哥哥這般關心,想當年那冀州牧韓馥把整個冀州送給俺,而現在的天下英雄只知道我冀州高飛,哪裡還有冀州韓馥啊?」。

    這個時候,公孫瓚一方的軍旗之後,那個弓箭手作瞄準之狀,陡然三指一鬆,一隻羽箭便破風而出,直指高飛命門心臟!

    「今日我再送高飛兄弟一個大禮,不知道你受不受得起!」,公孫瓚話語陡然一出,那軍旗之後的暗箭已然飛出!

    高飛聞之公孫瓚之聲,笑意堆上,「你肯送,我高飛便肯收!」。

    羽箭曳空,從高飛視線的下角之處射出,角度刁鑽,而且箭法亦十分精準,可見公孫瓚為殺高飛,已然作足了準備!

    羽箭到時,高飛猛然摀住了左胸心臟之處,箭身入手,高飛先做了一個吃痛之狀,繼而仰頭大笑,「就這種手段,還想要殺了我高飛嗎?」。

    當時公孫瓚見高飛無事,怒氣更甚,而此時,其弟公孫義亦領兵趕到!

    這公孫義乃領兵駐守在上谷城中,上谷城乃在幽州邊境,本是一處小城,但是由於與河北交界,與那袁紹倒是起了不少的糾紛,雖然事前這袁紹已經把上谷及四城許給了公孫瓚,但是公孫瓚卻並不放心,乃下令公孫義領兵一萬,駐守上谷,以防袁紹反悔!

    在上谷城中聽聞涿郡之事,這公孫義便即刻提兵往涿郡而去,支援自己的大哥公孫瓚,而公孫瓚亦給公孫義去信,相約匯聚於右平城下,他要借助公孫義的一萬兵馬,強行攻城!

    公孫瓚五萬人馬不敢攻城,而公孫義一萬軍馬一到,公孫瓚便有強攻之想法,實在是因為公孫義的這一萬人不一般,幽州與河北不可能永遠的和平,所以公孫瓚暗中訓練一支軍隊,應付中原之戰,而他的本意是對付袁紹的,不想此時卻先用在高飛身上!

    中原之地,城多牆厚,所以公孫義之眾,亦有不少的攻城之兵,這下公孫瓚倒是略微放心,似乎勝利的天平已然向他傾斜!

    就在高飛佇立在城牆上,見得公孫瓚身後有兵馬前來助陣的時候,突然眉頭一皺,繼而臉上原本的笑容便僵硬了起來,「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就在高飛拿下胸口之箭的時候,他的左手小拇指之處,陡然多了一個血點,乃被箭矢的鋒刃所傷,顯然公孫瓚為高飛準備的這一箭是有毒的,而高飛的身形晃動,突然難以自持!

    用風水輪流轉這句話來形容此時的高飛,倒是不知道有多少的貼合程度,不過高飛的情況不容樂觀,這一點倒是毋庸置疑!

    這個時候,倒是輪到公孫瓚在城下笑聲不止,只見他的神色突然如鬼附上一般,精神抖擻的很,乃說道,「今日若不殺了你高飛,我公孫瓚枉活一世!」。

    只見城上的高飛,忽然身子後倒,繼而神色慘白,當時城牆之上,乃有數位兵士,見得高飛異樣,便趨身攙扶,即刻下得城牆,入得內城而去!

    公孫瓚大喜道,「高飛已然身中毒箭,不刻即會殞命,爾等將士與我公孫瓚浴血殺敵,已有數年,今日城池被佔,安有不報奪城之恨之理,且看今日,諸軍與我共殺入右平城中,報仇雪恨啊!」。

    公孫瓚一聲大喝,全軍攻城之令便下,繼而公孫義的一萬兵馬先行,架雲梯,撞城門,喊聲震天,即刻公孫瓚所部隨後,團團圍住右平城,似有一場大戰!

    話說高飛被人抬離城牆的時候,本來緊閉的雙目突然一睜,似乎頗有笑意,而那數個攙扶之人是誰,體型纖細的乃是哥舒玲瓏,樣貌硬朗的乃是松贊干雲,而體大如熊的一位便是烏丸的熊大王!

    其實高飛的左手小拇指早就斷掉了,不過礙於觀瞻,高飛乃命人用質地微軟的桃木做成一根小拇指的樣子,再用細竹條固定於斷指之處,類似於戴上了一個戒指,而那桃木經過煙熏香烤之後,便與人的膚色一致,而高飛的手掌之處盡皆纏裹白布,所以視線一遠,便很難分辨出真指假指,而高飛正是憑藉著障眼之法,才騙過公孫瓚其人!

    在城下的時候,哥舒玲瓏不解的問道,「你怎麼知道公孫瓚會放暗箭,還會在箭矢之上荼毒?」。

    高飛笑意非常,「我從來不知道公孫瓚會幹出什麼事情,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放暗箭,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也可以說是公孫瓚的秉性使然,我只不過是碰上了運氣而已!」。

    松贊干雲亦笑道,「高大人神機妙算!實在是佩服不已!」。

    而熊大王倒是沒有這麼多的無用之話,只是問了一句,「騙到了公孫瓚,之後卻要做什麼?」。

    高飛笑稱,「請君入甕,關門打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