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兵圍漁陽 文 / 北方三哥

    漁陽城內的田楷之軍,已經盡皆逃竄,而高飛透過隱隱的霧氣,往內城之中而去,正見到藏匿一處的哥舒玲瓏,這一晝夜在水中浸泡,雖然躲過了火勢,不過哥舒玲瓏的傷口倒是略有感染!傷患又重!

    按照高飛的本意,殺了田楷之後,應該速速離開漁陽之地,但是哥舒玲瓏現在難以成行,所以高飛只能陪著哥舒玲瓏留在此地,略作調養之後,再行上路!

    夜色已經逝,晨曦便來,等到太陽從平地之上升起的時候,這漁陽城內的霧氣已然消散,但是大火之跡難消,遍地殘垣,別是慘象!

    高飛把那個老伯給的藥材,用燒焦的砂鍋又給哥舒玲瓏煲了一份,喝下之後,這哥舒玲瓏倒是感覺頗好,而高飛亦有時間好好觀察手中的這把龍淵劍!

    龍淵劍相傳乃是戰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當年一共七把寶劍,被歐冶子分別贈送給後來戰國七雄的國主,而高飛手中的這把龍淵劍,正是當年秦王所有之物,後來輾轉流落,終於到了高飛手中!

    龍淵劍通體狹長,寬三指長三尺,劍身之上,附有龍紋,中國古代對龍的劃分倒是有不少的種類,如蛟龍、夔龍、蟠龍、青龍等等,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寓意,而高飛對中國的古典文化實在是知之甚少,所以他也瞅不出來這龍淵劍上的龍紋倒是什麼龍,不過這把劍的名字由來,高飛倒是略有瞭解。

    據傳說,當年歐冶子在茨山之地,偶然拾到一塊天石,也就是隕石,歐冶子以為奇,便融之鑄劍,為了不辜負這一塊天饋奇石,歐冶子鑿開茨山,放出山中之溪水,便在茨山之下,建築鑄劍爐,引山中溪水至於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而三年之後,寶劍得成,歐冶子俯視劍身,有如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似乎有巨龍盤臥,故名「龍淵」,或者「七星龍源」。

    高飛把玩著龍淵劍,喜歡非常,而高飛的身上亦有一道龍紋,似乎乃是應和天意,這把寶劍該在高飛手中!

    青龍幫的歷任龍頭大哥,後背之上都有一個青龍紋身,這也是青龍幫名字的由來,後來便成了一種規矩延續下去,直到高飛這一代,也不知道沒了他高飛的青龍幫會怎麼樣,不過念及此處的時候,高飛倒是啞然一笑,「泥菩薩過河,還有心思考慮其他!」。

    高飛只是略微調侃一下,不曾想竟然一語中的,此刻的情勢還真如泥菩薩過河一般……自身難保!

    漁陽城外,早就有數萬軍馬圍城,而軍中挑著一面旗幟,上書兩個大字「公孫」,而高飛屈身往城外看時,果然見到公孫瓚其人!

    「怎麼會如此,這公孫瓚怎麼會趕來?」,高飛疑心不已,難道是田楷事先就向公孫瓚邀功去了?

    高飛在心中暗罵一句,不過消息已然走漏了,現在公孫瓚乃至於幽州全境都知道他高飛和哥舒玲瓏二人在漁陽城內,想必想要逃出去,難比登天!

    果不其然,田楷在放火燒城之前,早就送信一封到右平城內的公孫瓚去處,言明漁陽其事,而田楷不等公孫瓚之令,早就屠城放火,公孫瓚亦知曉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便舉右平城內全城之兵,星夜趕來漁陽城,勢必要助田楷一臂之力,必殺高飛以洩新仇舊恨。

    田楷之秉性,公孫瓚亦有所瞭解,不過在抵達漁陽城之前,公孫瓚亦沒有想到田楷會用如此之法,而最讓公孫瓚氣憤的是,屠城焚城之計,竟然都沒有殺掉高飛,反而又折了自己一員大將!

    田楷之屍體,早就被人拽了出來,而公孫瓚視之,怒氣非常,「高飛欺我幽州無人乎?我公孫瓚今日必戮高飛!」。

    田楷的一萬兵馬,損失了一半左右,餘下的便都投於公孫瓚軍中,此次公孫瓚為了殺掉高飛,已然算是動了老本,右平城內三萬騎兵鐵騎,外加三千精銳「白馬義從」,還有步兵三萬,盡皆傾巢而出,而公孫瓚亦親自來戰高飛,殺子之恨,辱將之仇,公孫瓚積攢的怒氣縱使把高飛大卸八塊都不解恨!

    此時的漁陽城內就是一座死城,田楷小覷高飛其人,所以處處用險,而公孫瓚倒是不比田楷,他要穩紮穩打,誓殺高飛,所以公孫瓚用兵團團圍住漁陽城,力敵不行,他便要智取!

    高飛究竟有多少武力值,少有人知,不過縱使是溫侯呂布,亦不能以一人之力單挑六萬馬步軍,就算是對方一秒鐘秒殺一人,六萬人馬亦得殺上一天一夜,不說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就體力來論,也不可能有人做到這種程度,否則一騎當萬,還要軍隊做什麼?

    不過公孫瓚始終不敢用險,田楷之失,便是公孫瓚之鑒,所以他公孫瓚用的乃是圍城之法,圍而不打,先困上高飛些時日,來個消耗之戰,看誰能耗過誰!

    公孫瓚的這個辦法實在是太拙劣了,一點高明之處沒有,不過公孫瓚倒是自鳴得意,因為這幽州全境都是他的地盤,在自己的地盤之上跟對手打消耗戰,他公孫瓚自信的很!

    而漁陽城內高飛見到城外之狀況,亦心驚不已,這人山人海要是一起衝進城來,哪裡還有自己的好,不過萬幸的是,這公孫瓚顯然沒有攻入城中的意思,這下倒是輪到高飛露笑,「疑兵之計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別人琢磨不透,顯然現在這公孫瓚已然中計!倒是頗合我意!」。

    高飛身形一轉,便潛入了城中,附到哥舒玲瓏身邊,乃說道,「公孫瓚已然率兵來臨漁陽城,大事已經定下一半了,能不成事,還得再看三天!」。

    哥舒玲瓏的傷勢已經有所緩解,而後背之傷口也已經在癒合,對著高飛說道,「此招甚險,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看天意吧!」。

    高飛望著哥舒玲瓏的臉龐,乃問道,「讓你跟著我涉險,後不後悔?」。

    哥舒玲瓏的言辭突然堅定了起來,「不悔!玲瓏不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