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岔口 文 / 北方三哥

    紀靈戰許褚不過,混沌於軍中,而軍士又不敵高飛所部,眼見得大勢已去,便意欲脫身,但是許褚勇武,紀靈尋思避其鋒芒,便扯去了將軍鎧甲,頭髮打亂,混入了敗軍之中,意圖乘機而逃,卻不想被高飛一眼看穿!

    紀靈無言可辯,眉目低垂,說道,「紀靈拜見高大人!」。

    高飛哈哈大笑,「數日之間,兩番相見於將軍,莫大的緣分啊!」。

    周圍之降軍盡皆朝著紀靈投來目光,紀靈倒是不覺得自己丟臉,反而對高飛笑道,「莫大的緣分!莫大的緣分啊!」。

    高飛臉色突變,「恬不知恥!」。

    高飛喚來許褚,把這紀靈從眾人之中單獨拎出來,於軍帳之內密談!

    紀靈面見高飛,依舊舊事重談,「某願意追隨在高大人左右,請不吝收留!」。

    此時的高飛倒是不願意再與這紀靈糾纏,順手拔出了腰間的朴刀,抵在了紀靈的脖子上,厲聲喝道,「袁術命你前來究竟何事,若有半點虛言,定斬不赦!」。

    紀靈惶恐道,「袁術命我前來奪回公主!」。

    紀靈口中的公主便是袁術之女,袁翎兒,而高飛聽聞此言,更是怒不可遏,「你有沒有把我的傳給袁術?」。

    紀靈略有膽怯,「有稟……沒稟……有稟……」。

    高飛的手上使力,一刀劃過,刀鋒掠過紀靈的脖子,幾抹斷髮落了下來,而紀靈見此狀,連忙說道,「沒稟,沒稟!」。

    其實紀靈有沒有把當初高飛交代的話語傳達給袁術,不用他分說,高飛一眼便看的出來,如若紀靈說過的話,此時斷然不會有袁術派遣紀靈殺來,而紀靈之所以把袁翎兒的事情隱瞞不報,不過是隱藏其罪而已!

    既然紀靈已經把所有的事情都隱藏了下來,這袁術更不應該發兵而來,所以這其中,必然另有原因,高飛大聲問道,「袁術為何發兵於我?」。

    紀靈已然膽怯,只能是有一說一,「乃是袞州曹操給袁術去的信,說的是公主已在冀州高飛手裡,而且被高飛所傷,幾欲身死,袁術誠宜發兵報仇,倒時候他曹操意欲與袁術聯手,公破你高飛……是高大人!」。

    高飛聽聞此言,暗喝一聲,「曹操謗我!」。

    「既然是曹操欲你家主公袁術聯手,此番為何只有你的軍馬出現,而無曹操?」,高飛又問,而與此同時,軍帳之外有一人來報,「報主公,數十里之外,出現有萬餘人的軍隊!」。

    不言而喻,不是曹操沒有與袁術聯手,而是曹操出現的稍微晚了一些,不過曹操始終沒有料算到一件事情,那便是五萬人馬的紀靈會在一夜之間,全軍覆沒!

    高飛正欲斬殺了紀靈這個維諾的小人,不想此時軍情來報,高飛便顧不上這個紀靈之流,喝令把紀靈扣押而下,召集許褚將軍而至,商量退敵之策!

    曹操嫁禍於高飛,意欲引出袁術共同對付高飛,而曹操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高飛背後的獻帝,而獻帝本身的政治意義,諸侯之中,也只有他高飛和曹操二人看的通透,而徐州還有劉備,不過這劉備確實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被呂布設計奪得徐州之後,這劉備便不敢再有輕舉妄動!

    劉備失去徐州,也算是遂了曹操的些許心思,不過曹操對於劉備的記恨,可不是一點點,當初曹操舉兵犯徐州,卻被劉備撿了一個大便宜,空手套得徐州,所以曹操恨劉備幾乎入骨!

    劉備是真的老實了,還是在韜光養晦準備伺機而動?一切都不好說,不過此刻,高飛最大的敵人還是曹操其人,曹操覬覦獻帝已久,早就在準備半路截殺了,而高飛也料到了曹操必然會有所動作,不過高飛沒有料到一件事情,這曹操竟然會遠出袞州,前來截駕!

    如若沒有袁術參與其中的話,曹操是決計不會出袞州的,而曹操開赴廣平縣附近的時候,方才知道這紀靈的五萬軍馬已經傾覆,大怒道,「早就知道這袁術不堪用,沒有想到手底下的上將紀靈更不堪,五萬人馬,屁都沒放一個,就被人殺的片甲不留,壞吾大計啊!」。

    當時夏侯惇隨軍,立在曹操左右,說道,「前方之地,便是廣平縣,高飛定然身在其中!雖然袁術所部已經覆滅,但是以他高飛數千人馬,必然敵不過主公的鐵騎!」。

    曹操說道,「兵法有雲,兵貴神速,此戰更是如是,久戰不若速戰,不想此時沒了盟友,速戰恐難!」。

    夏侯惇自然瞭解曹操的深意,袞州的基底在鄆城之戰中損失頗大,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主公曹操斷然不會在以身犯險的,而此時曹操率領三萬人馬而來,旨在與袁術所部合兵,共戮高飛,而曹操最擔心的一件事情便是,後方有失!

    冀州與袞州,互相比鄰,冀州高飛只是率領許褚及虎威營一營之人,便身赴洛陽犯險,所謂富貴險中求,並不是沒有道理,所以這高飛便佔據了先機,以獻帝在手,歸去冀州,而曹操不比高飛,先在鄆城損失者大,再有袞州的根基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穩固,而高飛留下郭嘉及眾多武將把守冀州,自然無虞,而曹操的後方袞州,若是有人去犯,那曹操就真的是首尾不能相顧了,而曹操最怕的就是,一切都是高飛在搞鬼!

    收編了紀靈手下的五千人,加上原先的一千人,再減去損失的五六百,現在高飛的手底下也有五六千人,雖然人數並不佔優,不過以五千人對三萬人,還是有些餘地可以周旋的,而高飛也最忌諱打消耗戰,打持久戰,因為他沒有那麼多的軍糧來養活這一班軍士,而軍中無糧,也很容易生出嘩變,尤其是現在軍中以降兵為主,高飛不得不考慮一切!

    曹操想要速戰速決,高飛也想要一戰定勝負,不過這兩個人會如願嗎?難道此時的戰場之上,只是簡單的曹操和高飛兩方爭強嗎?

    卻說袁術身在壽春,聽聞紀靈全軍覆滅,大怒不已,正欲點兵再戰,這個時候將軍雷薄諫道,「陛下,這曹操與高飛二人在北方的實力實在不可小覷,正好借此時機讓這兩隻老虎互搏,不知誰勝誰負,或者又是兩敗俱傷,不論何種結果,對於陛下都是大大的有利益,正好坐山觀虎鬥,何樂而不為?」。

    袁術思慮片刻,說道,「那吾之上將紀靈奈何?此時卻是生死未知!」。

    雷薄苦笑道,「若是以紀靈一人之損失,可以剷除曹操或高飛其中一人,則功勞大矣!此亦是紀靈將軍之功勞!」。

    袁術又道,「依雷將軍之言,此時該當如何?」。

    雷薄諫道,「靜觀以待,伺機而動!」。

    袁術以為然,只是可惜了他的上將紀靈,早知如此,當初這曹操來信約戰的時候,他敷衍一下便可以了,緣何還要派出上將紀靈?

    雷薄拜別袁術,心裡暗中思慮道,「這紀靈素日便與我不合,以為攀上公主,便可以凌駕人上,看我這次不整死你!」。

    原來這雷薄對袁術也是信口胡言,他拖延袁術出兵也不過是為了確保這紀靈死的利索一點,而這雷薄與紀靈的恩怨也是日久,按理來說,雷薄與紀靈二人不相上下,功勞也不分伯仲,奈何這紀靈一雙好嘴皮子,頗得袁術喜愛,所以他紀靈為上將,雷薄只能屈為偏將,這種事情,雷薄哪裡能夠容忍,便處處與這紀靈暗中較勁,但是始終未佔上風,前番袁術欲人前去洛陽刺殺獻帝,而雷薄首當其衝推薦紀靈,而袁術思量片刻,也以為只有上將紀靈可以擔當此等重任,所以紀靈雖有推辭,亦得成形!

    當時這雷薄便在心中暗喜,這刺殺獻帝可並不是一個好差事,得手則罷,失手必然身死,而雷薄沒有料到,這紀靈雖然失手,卻還能全身而回,這一點倒是讓雷薄大吃一驚,而紀靈回歸壽春之地,對於洛陽之內的事情也是隻字未提,只是言說功敗垂成,只差一點!

    紀靈失手,全身而退,而袁術也並未怪罪,這倒是讓雷薄憤恨的不行,而三日之後,便有曹操來信,此時雷薄更是意欲慫恿紀靈出兵,他知道這高飛和曹操都不是容易對付的主,所以雷薄準備再一次把這紀靈往風口浪尖上推,但是奈何這次倒不用雷薄使勁了,因為紀靈已經自告奮勇,帶兵殺敵!

    紀靈在洛陽之事,雷薄自然不知,而紀靈之所以肯親自帶兵,實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殺了翎公主,因為紀靈害怕這公主再回壽春之後,便把當日在洛陽之事抖落出來,到時候他就真的身敗名裂了!

    於是乎在袁術的陣營之中,各有打算,各有鬼胎之人盡皆登場,袁術意欲救出愛女,紀靈謀算殺人滅口,而雷薄致力於落井下石,如此三岔口之事,倒是在袁術方面屢見不鮮,由此可見,袁術雖然稱帝,且聲勢浩大,但終究是難成氣候!殊不聞欲立天下,須得先立人心,這袁術一方,人心已散,敗局已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