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家哥倆 文 / 北方三哥

    趙雲在運城之內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搗亂張濟的排兵佈陣,為高飛取下運城節省麻煩,而趙雲偶有發現,將軍楊奉的舊部,就在運城之內,而且多有向漢之心,所以曉之以情理,必能為高飛所用!

    與那個長鬚的漢子見面之後,趙雲已經瞭然,此人原先為楊奉手下的副將,後來張濟發難的時候,楊奉就囑意其潛伏在張濟身邊,以作驅馳,暗中保護獻帝,而趙雲以楊奉將軍之信物示意的時候,那長鬚漢子便把趙雲拉扯到一個僻靜的地方,暗呼道,「緊聽調譴!」。

    趙雲見狀,大喜,便與那長鬚漢子交代了一些東西,又往運城之外高飛那裡送去了消息,而高飛知道了趙雲已經在運城之內安排好一起的時候,便下令全軍,明日攻城!

    次日之時,高飛兵分兩路,一路由許褚帶兵,攻打獻帝所在的運城,另一路由高飛帶領,去攻張濟盤踞的鄆城,兩處軍馬,一時齊發,須臾便在城下,攻城架梯!

    高飛兵分兩路,張濟也在兩處抵擋,戰爭的規模並不算大,只是攻城戰而已,單以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來說,應該不分伯仲,但是高飛是攻城戰,所以艱難之處避免不了,不過張濟倒是小看了高飛帶領的部隊,久經沙場,訓練有素,所以張濟的這邊的形式已然露出了敗跡,而高飛一方,愈戰愈勇!

    情急之下,張濟便準備棄城而逃,而張濟不會丟下獻帝這張籌碼,所以就在鄆城即將被攻破的時候,張濟率領數千人往運城突圍而去,而張濟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得把獻帝拽上一起逃跑,這樣跑路的風險會小一點,畢竟高飛不會無視獻帝的安危!

    而張濟到運城的時候,早有趙雲領著楊奉副將埋伏在一邊,卻殺個張濟措手不及,張濟轉身把可以表識他身份的衣服套在另一人身上,早早跑的無影無蹤了,而趙雲哪裡肯放過張濟這個大敵,便去追擊,但是追上的時候才發現上當,繼而四處追尋張濟所在,而楊奉副將見趙雲追擊張濟而去,便指令手下幾百人的舊部,衝入城東之內,援救聖駕!

    此時運城之內已經亂作一團了,高飛軍馬在城外攻打的緊迫,而守城之人盡皆無能,壓根就抵抗不住,而羈押群臣的軍士也都被調到了城牆之上禦敵,所以楊奉和董承二人也逃竄了出來,繼而楊奉得遇其副將,一起去救獻帝了!

    獻帝見城內喊殺聲四起,不知道發生何事,不過運城大亂倒是肯定了,獻帝正想尋機逃走,突有一隊人馬殺了過來,掀翻了看守獻帝的兵士之後,便衝進了獻帝的居所!

    獻帝大驚,以為是張濟或者其他人要來殺他,而定睛一看,竟然發現了楊奉和董承,獻帝頓時喜淚交加,「愛卿可算是來救駕了!」。

    當時楊奉和董承二人也略有悲喜之色,不過情況緊急,片刻耽誤不得,便請聖駕出行,而獻帝問道城外乃是何人,楊奉答道,「城外乃是冀州刺史高飛,攻打張濟!」。

    「情況如何?」,獻帝對此時的形式很感興趣,而且也有知道的必要。

    楊奉答道,「張濟不能抵禦高飛的攻勢,敗局已定!」。

    獻帝又問,「冀州高飛,可信任否?」。

    楊奉不置可否,冀州高飛他並不瞭解,不過作為地方軍閥來說,鮮有忠貞之心,而楊奉思考片刻,答道,「高飛之人,不知可否信任,陛下此刻適宜逃出此地,東歸洛陽,切不可再倚重軍閥!」。

    獻帝以為有理,董卓之人,遍佈天下,或許後來者皆是更勝董卓,所以獻帝斷然不敢在引狼入室,隨即便跟隨在楊奉和董承之後,準備逃出險地!

    「可能安全的逃出此地?」,獻帝還是心有疑色,不過楊奉到對獻帝打起保票,「陛下務必擔心,冀州高飛從正東攻城,而城內也亂作一鍋粥,老臣舊部尚有近千的人馬,願意為陛下盡死盡忠,以保陛下無虞!」。

    得到楊奉的肯定回答,獻帝放才放心,而以楊奉和董承為首的一干人,皆護在獻帝左右,從運城西邊逃出!

    張濟已經逃竄不知所蹤,而兩處運城和鄆城的兵馬,盡不能抵禦高飛的軍隊,從始至終,堅持不到一個時辰,便繳械投降,攻破兩處城池之後,高飛入運城之內,尋覓趙雲和獻帝的身影,不過讓高飛意外的是,獻帝不見,趙雲亦不見!

    空得兩處無用的城池有什麼用,被張濟跑了,也被獻帝跑了,如此便算是高飛的大敗,所以高飛迫不及待的尋來郭嘉,詢問該如何是好!

    郭嘉言說,「張濟已經是窮弩之末,再無作勢的可能,而獻帝之所在,當在東都洛陽!」。

    之前趙雲曾經給高飛去信,說是運城之內,已經處理好一切,高飛有理由相信趙雲所說之話,便是指的獻帝和張濟二人,如今兩人具失,所以趙雲肯定是尋覓其中一個或者兩個一起,而高飛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張濟又一次的裹挾獻帝而去!

    清點運城之內情況的時候,高飛發現獻帝的追隨之臣,大都還在運城之內,唯獨少了楊奉和董承二人,而此時高飛倒是眉頭見笑,「若是楊奉和董承之人隨獻帝一起消失,那獻帝定然不會在張濟的手上!」,而省悟到這一點信息的時候,高飛才發覺郭嘉推斷之高妙,獻帝定然是趁亂出城,往東都洛陽去了。

    如果是張濟裹挾獻帝而走,那楊奉和董承二人肯定不會隨行的,事出緊急,張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而這也說明,張濟也壓根沒有裹挾獻帝的時間,而當他一入運城的時候,必然就被趙雲糾葛上了,以趙雲趙子龍的武力,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一招斃掉張濟的性命即可,由此可見這個張濟也是屬兔子的,跑的不慢,所以趙雲定然是追擊張濟而去了,這樣一切便都可以解釋的通了!

    運城離洛陽的距離還有幾百里地,而入洛陽,必然會經過曹操的地盤,所以此刻高飛最擔心的便是這獻帝剛出運城,就被曹操給擄去了,那他高飛可真就是為他人做嫁衣了,所以事不宜遲,高飛親自帶兵去追獻帝,希望可以攆上獻帝,避免其落入曹操的手裡!

    高飛率軍遠征張濟,冀州城內已然空虛,最怕此時有人伺機冀州,而郭嘉勸諫主公勿要親自帶兵,到時候若是與曹操的隊伍對峙上,未必會有好處!

    恰在此時,冀州方面傳來消息,說是河北袁紹又有動作,似乎意欲圖謀冀州,高飛神色為難,「這個袁紹,覬覦冀州已久,令我不能安心後方,早晚必圖之,以絕後患!」。

    高飛迫不得已,只能準備撤軍回冀州,以防冀州有失,而就在高飛準備般師而回的時候,趙雲匹馬而回,見到主公高飛,盡言之事。

    在運城之內,被張濟逃掉了,趙雲起身欲追,但是奔波數途之後,才發現中計了,那個人壓根就不是張濟,而張濟其人早就逃之夭夭,尋覓不到了,這趙雲只得匹馬而回,見主公備言其失!

    此事也不怪趙雲,張濟可是一隻老狐狸,不會那麼容易殺掉的,不過張濟這個人倒是被高飛記住了,早晚必死在他的手裡,高飛手中的拳頭握滿,高喝一聲,「班師回城」。

    袁紹這個人膽小怕事,不過在虎牢關的時候,他與高飛有仇,所以總是盯著冀州的破綻,準備乘虛而入,而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與高飛也是不共戴天,所以這主僕倆合在一起,整天就琢磨著大敗高飛,而之前袁紹曾經起兵兩次,攻打冀州,無奈皆狼狽而回,高飛的便宜是一點都沒佔到,反而折損不少兵馬。

    不過袁紹盤踞的河北之地,乃是天下糧倉,所以糧草兵力也恢復的快,所以這個袁紹便又打起了高飛的主意,而恰逢高飛此刻帶兵征討張濟,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而袁紹在田豐的慫恿下,意欲再圖冀州!

    袁紹的兵馬將帥已經點好,糧草輜重也準備就緒,正待兵發冀州,不想高飛此刻早就聽到了消息,早就帶兵回城了,而袁紹一見高飛回城,便立馬打了退堂鼓,休兵止戰!

    田豐大為懊惱。當即去勸諫主公,「高飛遠軍回城,疲勞不已,正是攻擊冀州的好時候啊!」。

    袁紹搖頭,只要高飛在冀州,他便不敢發兵,因為前兩次,他被高飛打的怕了,實在不敢與高飛正面為敵,田豐見主公如此不肯攻打冀州,也是無奈!

    就在田豐躊躇的時候,突然有壽春傳來的消息。

    這壽春乃是袁紹的大哥,袁術盤踞的地盤,而且這袁紹、袁術哥倆向來不合,所以這袁術安肯給袁紹送來消息,就在田豐疑惑的時候,袁紹讀完他大哥送來的信件之後,勃然大怒,「我袁紹乃是袁家正統,四世三公,名享海內,這袁術袁公路,只不過是比我早出生幾天而已,其母貧賤,其人更是不堪,安敢辱我袁家名聲?」。

    田豐見主公大怒,便問其何事,而袁紹只以信件遞給田豐,田豐掃眼而過,當時臉色便已經綠了,不知袁術信中所說者何,竟然能夠讓袁紹大怒、田豐變臉?且看下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