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老狐狸 文 / 北方三哥

    距離長安百餘里,乃是董卓藏嬌納垢的地方,喚作郿塢,一眾的好景色,又新建了許多的殿宇亭榭,富麗堂皇堪比皇宮,美女佳麗無數,酒池肉林遍地,正在鶯語燕歌的時候,長安城內卻傳來快報,董卓看完之後,臉色大驚。

    這董卓膝下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李儒,另一個嫁給了牛輔,這李儒坐鎮長安,牛輔卻陪在董卓身邊,此時卻看到了董卓的臉色,問道,「長安發生何事了?」。

    董卓一貫在眾人面前展示著一個暴虐無度的形象,而且少謀寡斷,而事實上的董卓卻一直在扮豬吃老虎,從西北荒涼之地,到挺進京畿洛陽,然後掌控朝綱,這些事情都不是一個莽漢能夠做出來的。

    董卓雖然掩藏自己的真正面目,卻並不對李儒和牛輔這兩個女婿有所隱藏,一來董卓膝下無子,所以董卓頗對這兩個女婿倚重,也是希望之後能夠獨當一面,文有李儒,武有牛輔,也可以看的出這個董卓在挑選女婿時候的心機,只不過溫侯實在太生猛,所以才把這個牛輔的名號給壓了下去。

    「長安出亂子了,李儒死在了高飛的手裡!」。

    牛輔大驚,「怎麼可能,那呂布可在長安城中,怎會發生此事?」。

    董卓面色陰晴不定,「若不是呂布也有份子,我婿李儒不會死掉!」。

    「相國大人,給我兩萬兵馬,我反攻回長安,為我連襟報仇!」,牛輔怒氣昂揚,一副要砍了呂布的樣子。

    「糊塗!」,董卓罵道牛輔,「你以為你可以殺了呂布嗎?而且這呂布休書一封,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在了高飛身上,也定然是這高飛的主意,看來長安之亂,始作俑者便是高飛!」。

    這牛輔在洛陽之時,也見過高飛幾面,倒是對其頗不為意,「這高飛卻是何時潛入長安之內,顛倒黑白,分明就是把矛頭對準岳父大人!」。

    牛輔的這句話倒是說對了,董卓倒是嗔怪起了李儒起來,「這個李儒枉自大意,壞了長安城的大局,引來高飛這個豺狼,死不足惜!」。

    其實呂布送來這麼一封書信所表達的信息也很簡單,其一是李儒已死,長安大局歸於呂布之手,其二是呂布對董卓還有忌憚,把李儒之死歸咎於高飛,而此封信的目的,無外乎營造了一個假象,就是對於董卓來說,呂布還是可以信任的!想要吸引董卓回城!

    董卓大笑,「這個高飛想要我董卓回城,我卻偏偏不上他的當,傳令郿塢之內所部,按兵不動,我要向呂布討要這高飛的人頭!且看他是給還是不給!」。

    當即也回書一封,命人快馬送給長安城裡的呂布。

    呂布招來高飛,拆開書信,董卓所言乃是,「吾兒奉先,吾之倚重,李儒之死乃是高飛所為,希望我兒能夠把高飛之頭送來與我,解我心頭之恨!」。

    呂布卻問高飛,「董卓要我斬殺於你,卻奈何?」。

    高飛大聲笑道,「溫侯切莫聽從這董卓之言,李儒之死,董卓豈會料想不到與侯爺的關係,而且董卓在城中的眼線眾多,說不定此刻他已經瞭然於胸了,卻傳書讓溫侯斬殺我高飛,獻上頭顱於郿塢,溫侯若是如此做了,提我之頭顱進獻給董卓,怕是剛剛入得郿塢,便被一眾弓弩手射成馬蜂窩了!董卓好詭計啊!」。

    呂布神色疑慮,卻道,「這董卓並不信我,為之奈何?」。

    高飛見呂布把對董卓的稱呼說出,而不提相國,心裡便明白了七八分,繼續說道,「溫侯,依我之看法,李儒的事情肯定是紙包不住火的,不如勸諫溫侯,起兵反了董卓,自立為大將軍,上應君詔,下應百姓,除了那董卓,以安天下,豈不是好事?」。

    呂布猶豫之色頓現,看來這個呂布也是有這種心思的,不過兩廂權衡似乎有所顧慮,高飛問道,「天下大勢,順勢而動,方為英雄之舉,且董卓何許人也,西北之虎狼,虎狼掌權,則天下皆為虎狼口中之食,且不管天下百姓受人魚肉,單是侯爺偌大的英雄人物,怎肯事於董卓之下?豈不埋沒?而且眼前如此大好的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侯爺!」。

    高飛看的出呂布已經動了大心思,卻並未繼續遊說,反而立在一旁不語,他在等待呂布自己說出口。

    「好!卻有何妙計能除掉董卓?」,呂布思慮良久之後,一掌拍在了桌子上。

    高飛大喜自己奸計得逞,笑曰,「即刻遣書信一封,便說冀州高飛已被斬殺,奈何屍首被毀,送不得給相國大人親看,獻帝念相國董卓功勞甚大,頒詔書一封,速速召喚大人回長安,獻帝欲傳位於董卓,以安天下!」,高飛又轉頭對呂布說道,「那董卓聞言必喜,待到返回長安之際,安排朝中老臣並溫侯一道,在覲見獻帝之時,將那董卓老兒斬殺,這天下豈不是都落在了溫侯手中?」。

    呂布大喜,當下按照高飛所說傳信。

    信件到了董卓的手裡,董卓卻哈哈大笑,「連具假冒的屍體都不給我送過來,便想引誘我回長安,癡人說夢!」。

    牛輔卻拿住了那封書信,也跟著笑道,「這獻帝要讓位於相國,豈不是好事,還耽誤什麼啊,趕緊回長安啊!」。

    董卓搖頭,這個牛輔沒有那李儒一半的智慧,而念及此處,董卓也不禁啞然,「縱然有謀略,此刻也不過是陰曹之鬼罷了!」。

    而董卓卻再也不想囉嗦了,大喝道,「牛輔聽命,引領三萬人馬奔赴長安城北,再傳李榷郭、汜徐、榮三人,各領三萬人馬奔赴長安城東面、南面、西面,我要把長安圍個水洩不通,圍而不打,記住千萬不要跟那呂布正面交戰,若是呂布出城索戰,盡皆以弓弩射之,不可大意!我要困死這幫王八犢子!」。

    可以說董卓的所有資本都被他轉移到了郿塢之內,不論是糧食還是兵馬,董卓已經把長安城掏空了,所以他知道長安裡的情況,知己知彼,準備憋死城內的所有人,包括在他看來,已經叛變的呂布。

    董卓收下呂布的那天起,就知道早晚會被這個人背叛,能殺義父丁原的人,也一定能夠殺他義父董卓,這一點,董卓早就看透了。

    九萬西北軍旋即而至,城內之人看到城外連天的軍馬,大嚇不已,紛紛哀嚎哭喪,長安城內未戰便已經先亂了。

    呂布尋來滿朝文武,共同商量,「董卓想要弒帝,如今已經把長安城包圍的水洩不通,我等身為漢臣,如何肯助紂為虐,現在卻如之奈何?」。

    其實呂布的這番說辭也是高飛慫恿的,無外乎就是煽動群臣共同抵禦董卓,而高飛也確實是事先小看了這個董卓,如此狠辣迅猛,完全不給長安城裡反應的時間,便兵貴神速的把長安包圍起來,而且圍而不打,似乎吃定了長安城。

    呂布在朝中的一席話,卻一石激起千層浪,眾說紛紜,有老臣說,「該當抵禦董卓,不可再讓其進京!」。

    有臣子乃是董卓派系,對眾人道,「此言差矣,董卓相國乃在三公之列,是獻帝親自分封,豈是亂臣賊子可以比擬的,當大開城門,放相國進城!」。

    呂布聽聞此言大怒,手持方天畫戟便把朝中數十位此種言論之人,盡皆斬殺,並且大喝道,「我呂布乃是漢臣,雖然認董卓為義父,實乃被其蒙蔽,董卓之心實乃虎狼,今日我呂布便率長安之地,舉兵反他董卓,保全漢庭宗室!」。

    當時朝中隱現一人,正是司徒王允大人,舉著呂布之手臂,「有溫侯助我漢庭,必能殺戮董卓,還劉氏天下大安!」。

    朝廷震盪,一時間,守舊老臣和擁護劉姓者,重新掌握了長安之大權。

    掃清了董卓在長安裡的嫡系,贏回了少量的主動權。

    孫子兵法有雲,「兩軍對峙,十倍於敵,可以圍之」,也就是說這種圍城戰術的前提是,你的軍力必須超過敵人的十倍,才又可能把對方圍起來,而不被突破開,董卓用的就是這種戰術,九萬西北軍把兵力不足一萬的長安城困的跟一個死城一樣,而且長安城裡也的確堅持不多時間,而董卓千算萬算,還是少算到一個地方,十倍圍敵還有一個前提,那就對方沒有外援,而高飛身在長安,他的冀州背景不會有所干預嗎?而正是因為還有這個底牌,這呂布才會有信心起來反抗他義父董卓。

    卻原來在董卓的九萬西北軍圍城之前,高飛便通知了冀州方面,而且囑咐一定要讓賈詡帶領兵馬前來長安,因為高飛要一擊必勝,長安的事情已經耽擱了太久,而且高飛最迫不及待的事情便是離開長安這個鬼地方,他還有他的溫柔鄉沒有享受到,有三國第一美女貂蟬在心中,高飛的心思怎麼可能不會亂呢,所以速戰速決,才是王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