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九十二章 分崩離析 文 / 北方三哥

    曹操平復心情之後,留在了高飛的大營之中,而高飛所部,解決了徐榮和呂布的軍隊之後,也不準備再去追擊董卓了,一則路遠且長,二則窮寇莫追,所以高飛所部略微休整,就準備回歸洛陽了。

    正在大軍準備開拔之際,典韋拖著自己的左臂,趕了回來,曹操心中大喜,問典韋曰,「與呂布交戰,情況如何?」。

    典韋的左臂本就有傷,經歷了一番戰鬥之後,傷口撕裂,流血不止,而高飛之軍醫趕緊給瞧了一下,言說,「並無大礙!」。

    典韋叩謝主公,「典韋負主公之意,與那呂布交戰,並未討得半點便宜,反倒是又被其所傷,這才拖著左臂,迤邐而回,卻不想回身所見,主公所部已經支離破碎,典韋心急主公安危,遍尋不至,最後見高大人軍隊在此,方才尋來!典韋不力!」。

    曹操並未說話,不過心中卻感慨不已,只是示意典韋下去療傷,並未責怪!

    敗於呂布之手,從來都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雖然高飛不知道這兩人交手的細節,但還是高看典韋,呂布什麼實力,高飛最清楚,想當初在洛陽的時候,瘋魔之際的高飛尚且敵不過「戰神雙瞳」,而如今這個典韋竟然能在呂布手下保全性命而回,可見其厲害之處,而且,高飛還斷定一點,那就是呂布一定是下死手了!

    高飛與曹操追擊董卓未果,而後返回洛陽之地,而諸路諸侯,也都盡皆匯聚在洛陽,只不過洛陽之地殘敗,令諸多人物,唏噓不已!

    且說曹操與高飛二人回到聯軍設置在洛陽的大營裡,袁紹聽聞曹操兵敗之事,忙做安慰之語,而瞥見高飛,則是瞪著大眼,不屑於顧,高飛算是把袁紹得罪了,不過前次的一番戲弄,倒也有趣,高飛從來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後悔,所以,現在的情況,倒也合情合理!

    眾多諸侯都圍聚在大帳之內,卻有一人闖進,乃是長沙太守孫堅,見得高飛與曹操二人,寒暄了幾句,轉而對袁紹盟主說道,「孫堅患有小疾,不便久在此地,欲即可起身而歸長沙,特來辭別盟主及諸公!」。

    袁紹笑著說道,「我知道孫文台的病在何處,不過就是傳國玉璽搞出來的鬼罷了!」。

    孫堅臉色驟變,反駁道,「盟主此言何來,休要玩笑!」。

    袁紹面對諸位諸侯大聲說道,「現在我等興兵討賊,不過是為了家國除害,這傳國玉璽乃是朝廷之寶物,得到了,也應該交給我這個聯軍總盟主的手裡,等到時候誅殺了董卓,尊駕聖上,再重新歸還給朝廷,才是要緊事,而如今,文台兄弟卻藏匿在自己手裡,意欲何為啊?」。

    孫堅大怒,「盟主休要污蔑,汝既言說傳國玉璽在吾之手,且有什麼證據?」。

    袁紹笑道,「宮中太和殿,一根大梁之下,難道就沒有傳國玉璽嗎?」。

    孫堅道,「本就無之,何故相賴!」。

    「速速拿出傳國玉璽,休要自取災禍!」,袁紹已經不耐煩。

    孫堅突然擎出右手,袁紹大驚,以為其要動手,而之後,孫堅卻以手指指天,發誓道,「吾若得到此等寶物,藏匿不獻,他日必然不得善終,且讓我孫文台死於刀箭之下!」。

    眾諸侯在一旁看得熱鬧,而聽聞孫堅發誓未有傳國玉璽,眾人盡皆勸諫道,「文台發此重誓,必然是沒有傳國玉璽的,想必盟主定然是聽錯了消息!」。

    高飛倒是看的好笑,想必這個孫堅也是實力派啊,演技是槓桿的,要不是事先就知道他藏了傳國玉璽,還真容易被他蒙騙過去!

    袁紹倒是臉色一轉,「文台如此說話了,看來是真的沒有私藏傳國玉璽的!」,隨即叫喚上來了一位軍士,正是孫堅軍中的那個袁紹老鄉,袁紹對其說道,「把你知道的事情都說出來吧!」。

    袁紹的老鄉說道,「某乃是孫堅營中之兵,那日在皇宮廢墟之內,孫將軍在一根倒塌的大梁之下發現一物,命眾人抬起那根大梁,某正在其中,卻見大人撿起一物,乃是一個木盒子,裡面是一個方方正正的東西,卻是玉璽!」。

    孫堅勃然大怒,拔出腰間的佩劍,要斬殺那人。

    袁紹也拔出佩劍,「汝殺此人,乃是欺我也!」,袁紹背後顏良文丑二人,也武器出手,正待發作!

    見此情景,孫堅背後黃蓋,韓當二人也擎出刀劍,一時間,氣氛緊張,隨即都有可能內訌!

    不少人在一旁勸道,「何必動手,何必動手,都是一家兄弟嘛!」。

    被眾人攔住並未發作的孫堅,也不顧雜七雜八,轉身走出大營,拔寨離洛陽而去,當時袁紹大怒,暗中派人給荊州刺史劉表發信,教他在路上截住孫堅,搶回玉璽!

    高飛白看了一場熱鬧,在大營之中看到,那袁術也緊跟著孫堅走了出去,高飛暗中思允,「果然是兩兄弟啊,做事如出一轍!」。

    曹操卻一直在搖頭,對眾人說道,「我孟德發起矯詔,號召各路諸侯起兵反董,本以為憑借眾人之力,可以救出獻帝,誅殺董卓,卻不想諸位皆在洛陽之地,止步不前,白白讓那個董卓老賊,堂而皇之的跑掉了,實在是令天下百姓寒心,曹操蒙羞啊!如此之地,某實在是不忍再呆!」,曹操看破了這幫烏合之眾不能成事,帶領著兵馬投奔揚州去了!

    此時公孫瓚也對劉備說道,「袁紹無能之人,久呆此地,必生變化,還是早早走了最好!」,遂拔營而回,望著北邊行走,並且給劉備安排了一個平原縣令的位置!

    高飛卻並未著急,反而在這大營之內,呆的逍遙快活,且說袁術領著一干兵馬,去追孫堅,問孫堅討要玉璽,他這個兄弟當然瞭解袁紹,所以他也認定玉璽就在孫堅手中,兩方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不過袁術卻沒佔到便宜,半日之後,損兵折馬的奔回聯軍大營,眾人一看皆已明白,所以這個袁術也是沒有面目再待,也領兵回自己的屬地去了。

    數日之後,袞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食,喬瑁推辭不借,而劉岱大怒,當日帶領軍隊殺入喬瑁的大營之中,一刀把喬瑁砍了,盡收其眾,隨即也奔回袞州,不復蹤影。

    聯軍之內,間隙頗多,各有鬼胎,所以臨時拼湊起來的一支隊伍,也壓根成不了什麼大事,那個李儒只是遷都一計,便已經令聯軍自行瓦解了,可見其高明之處,至於那個大梁之下的傳國玉璽,也是李儒故意放下的,聯軍之中就缺少一根導火索,否則一點就著,而那個傳國玉璽就正好是那個點燃導火索的火花!

    高飛詢問賈詡,「先生之計,是借眾路諸侯之力,合戮董卓,繼而天下方才會大亂,我等在從中漁利,現在聯軍已經是一盤散沙,何為?」。

    賈詡道,「先回冀州,再圖天下,三個月之內,董卓必死!」。

    參加十八路聯軍,對於高飛來說也不是一點收穫也沒有,收服華雄,還有其手下的兵馬,最多的時候,高飛手下有六萬人馬,而後雖然諸多折損,卻也留下了將近五萬,想當初高飛帶出來的只有三萬人,如今不少反增,倒是賺到了,也不辭別袁紹,星夜奔回冀州大本營!

    不過高飛還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救出雙兒和惋心兩位姑娘,倒是刺在了高飛的痛處,所以為了此二人,高飛還是打算去一趟長安的,不過這是後話。

    且說各路諸侯最後走的走,跑的跑,這個袁紹成了一個光桿司令,也起兵回屬地去了,咫尺,十八路聯軍徹底解散了,神州大地上,只留下了一個滿目瘡痍的舊都洛陽,和一個百廢待興的新都長安!

    第三卷《十八路諸侯》完,請看下卷《長安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