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七十四章 陳宮說和 文 / 北方三哥

    高飛心思一轉,瞅見眼前的信使正是陳宮,心裡已經料定七八分了,頓時臉上鋪笑,「久別陳公台,不知此番前來冀州,有何貴幹?」。

    只見陳宮風塵僕僕,似乎頗著急的奔赴冀州,而袖子裡鼓囊,想必正是所謂的「矯詔」了。

    陳宮稽首,兩手交合,袖子相接,身子低下三十度角,口中允諾了一句,「在下陳留曹公軍中祭酒,拜會冀州刺史大人!」。

    稽首乃是禮儀,高飛久居三國時期,自然不陌生,而由於身份在上,所以只是低頭回禮,請陳宮化繁就簡,述說緣由。

    其實曹操所發矯詔,他早已事先明瞭,所謂矯詔,不過就是曹操在逃離洛陽之後,身居陳留,招兵買馬,強兵練士,招攬謀臣將領,積累了一定的軍事實力之後,傳檄天下,號召天下英雄起兵反董卓,共同殺入洛陽,砍了董卓這個老匹夫,重新奉尊獻帝,重塑漢庭,當然,這究竟是曹操私心下的政治手段還是正義下的義憤填膺,高飛也說不準,不過英雄好漢,不把天地重新折騰一番,怎麼敢彪炳史書?

    陳宮抬首,面色嚴肅,「公台前來冀州,只為一件事情,那就是止戰!」。

    高飛忍俊不禁,「難道公台想要效仿墨翟?」。

    所謂墨翟,就是墨子,想當年春秋之際,墨家墨子聽聞楚國要攻打宋國,於是連夜奔赴楚國,面見楚王,備言各中厲害,又對峙機械製造大家公輸先生,兩方演繹之後,墨子成功的說服了楚王放棄攻打宋國。

    其實墨子止戰的目的很簡單,因為墨子主張非攻,不喜殺戮,所以墨子本著人道主義信仰,阻止強大的楚國攻打弱小的宋國,而就這一層深意來講,高飛的比喻並不恰當。

    「刺史大人嚴重了,公台不敢比肩墨子,只是冀州與袁紹之戰,不論輸贏,都是得不償失!」。

    「哦,洗耳恭聽!」,高飛瞥見城下,顏良文丑二人,羸戰張頜三人,並一千陷陣營,一時間難以分高下,所以心便放鬆了許多。

    「趁著雙方還未兩敗俱傷,某有一言,請刺史大人斟酌!」,陳宮當然也見得城下狀況,繼續說道,「如今天下大勢,天子被董卓做空,形同虛設,漢室朝堂,有如他董卓一人之內堂,以個人喜惡,生殺予奪朝綱重臣,更敢廢靈帝,新擁獻帝,如此篡權之逆臣,何德何能,敢居朝堂?地方州牧,各個手握重兵,既然他董卓敢揮師入洛陽,我輩怎能安之若素,一城一池之得失,乃是志短之輩,此時,地方十八州牧,更應該合心合力,發兵洛陽,誅殺董卓,恢復漢室正統,怎敢私下爭鬥?」。

    陳宮把「私下爭鬥」四個字,咬的慢條斯理,有意指袁紹和高飛二人。

    高飛一臉苦相,「公台一言,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了,但是奈何此戰,是袁紹起兵打我冀州的主意,君子義戰,我高飛只是守城而已,君此言,應該對袁紹言說!」,高飛把自己的面孔一板,著實以現在的情況來說,高飛的確不願意打這一戰,首先這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戰役,群雄未起,天下未亂,爭個毛啊!

    「這麼說,高刺史肯與袁紹握手言和!」。

    高飛迎著陳宮的台階,就坡下驢,但還是明知故問道,「我能罷兵,他袁紹能嗎?」。

    陳宮面色稍喜,「某從陳留而來,為的就是化解冀州之圍,是曹操曹公尤記當日放行之恩,特派陳宮前來,也請高大人放心,曹公早已安排妥當了!」。

    突然,城外數里,有耗牛角號響起,聲音震耳,而顏良文丑兩人,頓時皺眉,手裡賣了一個破綻,轉身而退,而張頜三人見狀,正在懷疑是否有詐的時候,高飛也命人鳴金收兵。

    罷兵之後,張頜,張遼,高順登上城牆,詢問何意的時候,卻見主公高飛身邊有一個陌生面孔。

    高飛哈哈大笑,引著陳宮,一一引薦相識,而眾位將軍卻莫名其妙,不過高飛卻來了興致,轉而面向陳宮,說道,「怕是公台先生還有一事未說?曹操為我冀州之事擔憂,恐怕還有更大的算盤,請出矯詔!」。

    陳宮倒是面窘,袖子一抽,抽出一張錦繡絲帛,「此乃是曹公的矯詔,昭告四方!」,陳宮雙手遞與高飛。

    錦繡絲帛打開,上書八個大字,「昭告四方,起兵反董」,其下是數行蠅頭小楷,盡書董卓之惡行,言辭激烈,更是號召天下英雄起兵反抗董卓,恢復漢室,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這種蠱惑人心的東西,自然不會打動高飛,野心家的言辭罷了,不過有一點不容置疑,董卓不死,群雄不起,也就是說董卓這個大樹不倒下的話,這三國多少的英雄好漢,都沒有一展拳腳的舞台,而高飛只是淡淡的問了一句,「這矯詔,共有多少人響應?」。

    陳宮答道,「共有十六個州牧回信曹公,願意與曹公一起兵反董卓,共有數十萬人馬,如果算上高刺史,河北袁紹,共有十八路諸侯!」。

    高飛合上了那張矯詔,思允了片刻,突然哈哈大笑,「我知道袁紹為什麼會罷兵了,定然是曹操以十八路諸侯聯軍的總盟主之位,賄賂袁紹,他才肯止戰,是也不是?」。

    「大人智慧,曹公使用的正是此計,不過這個十八路諸侯的總盟主的位置,除了袁紹,恐怕還沒有人適合!」,陳宮緩緩道出。

    袁紹其人,雖然無用,但是名頭太大了,祖上「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在朝廷裡頗有根基,只不過是董卓入京,這個袁紹才跑到了河北,而在早年間的時候,這個袁紹和曹操還是發小呢,所以曹操能夠打動袁紹,也就不意外了。

    不過高飛話頭一轉,面色慍怒,「公台此言差矣,怎麼會是十八路諸侯呢,我高飛何時允諾過參戰?」。

    高飛的立場突變,而身旁的三位將軍,手裡的武器也以出手,對著陳宮,只等主公一聲令下,就可取彼性命。

    陳宮大駭,「大人何出此言?」。

    高飛厲聲喝道,「袁紹攻打我冀州,此仇不可不報,他若是做了聯軍的盟主,我豈會甘居人下,所以我高飛和袁紹的梁子算是結下了,有我沒他,有他沒我,今日之仇,我早晚要報,犯我地盤,雖遠必誅,錙銖恩仇,睚眥必報!」。

    陳宮卻並未怯場,反而想要繼續遊說,卻被高飛示意左右架走了,對著陳宮的背影,高飛喊道,「相識一場,恕不遠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