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三卷 俠骨柔情 第十二章 據險而守 文 / 豐郎

    左路軍三軍整備完畢,湯和來到中軍大帳請命,如此才正式的立了軍令狀。

    如今在蘭州以東阻擊擴廓帖木兒的是大將李文忠的五萬人馬,據探馬來報雙方廝殺極其慘烈。李文忠五萬人馬僅僅半月間已是十去其二,此刻正在關川河一帶據險而守。

    徐達叮囑道:「此去蘭州,與李文忠的人馬匯合只守不攻,若有變故則退至葫蘆河以東的六盤山一帶。若是元兵衝過了六盤山,那麼我軍勢必腹背受敵,大事去矣。」

    湯和領命,帶著先鋒龐黑虎轉身便走,徐達帶領眾將親自送到了大帳外。營帳外錦旗招展戰馬輕嘶,五萬甲士早已整裝待發。

    湯和來到軍前翻鞍上馬,向著徐達及眾將一拱手:「湯和去了!」徐達及眾將紛紛拱手回禮相送。湯和策馬揚鞭,五萬馬步軍緊緊跟隨其後,大隊人馬浩浩蕩蕩揚起一路風塵向西去了。大奎帶領百餘名兵士趕著數百輛大車尾隨在隊伍的後面,臨出寨門大奎向著徐達等眾將揮了揮手,徐達只是微微一笑眾將皆是愛搭不理。

    如此一來,大奎頓覺無趣。想當初自己身為江南通政使,與黃鶯完婚之際。這裡許多人也都曾一起喝過酒,如今自己成了伙頭校尉,他們竟是如此的冷漠,真真世態炎涼啊。

    車隊皆是騾子和驢子拉車,故此走得比大軍要慢些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如今李文忠部在蘭州左近與擴廓帖木兒相持半月,想必糧草帶的不多,故此軍中撥付糧草隨湯和大軍一併出發。糧草隊伍雖是落在隊伍的最後,但仍有兩千騎兵護衛。

    老霍趕著車,大奎坐在一邊,左手抓著兩張大餅,右手拿著一塊大肉,吃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可惜的是湯和軍中禁止飲酒,不然再有兩口燒刀子下肚,那才叫一個美。兩側的騎兵看著大奎這通吃,不僅有些羨慕。此去蘭州無異於赴險,卻不知這伙頭校尉為何如此悠閒,,吃得這般痛快?

    又行近半月,隊伍過了葫蘆河臨近關川河以東的石峽灣,這裡正是李文忠將軍的安營之處。營寨南北而捨,蜿蜒數十里。雖是戰線綿長,但卻正處在一處長坡上。河灘據此長坡尚有數里之遙,元兵就在關川河對岸安營。若是強攻,元兵勢必要先過河,李文忠卻正可在元兵過河未半之時率兵擊之。

    曉是如此,李文忠的部下也是損失慘重,元兵的騎射本事比之明軍卻是高明了些。每每元兵來犯,必是以騎兵為先鋒。渡河之際便是漫天箭雨之時,雙方皆是數輪齊射,然後才是短兵相接。本是明軍的優勢,在元兵的騎射之下竟是兩敗俱傷之局。

    放眼灘涂之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曉是如此,元兵每日皆是要發起數次不計傷亡的衝鋒。湯和與李文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忠並肩站在瞭望台上,看著蜿蜒的河灘。

    「湯將軍,元兵攻勢如此兇猛,怕是未到一月我那幾萬兵馬便拼光了,幸虧有湯將軍前來增援,文忠在此拜謝。」李文忠說的卻是由衷之言。

    湯和正色道:「你我同為大明效力,文忠何出此言?」

    李文忠乃是太祖皇上的外甥,其身世頗為淒苦,太祖在其少年時收為養子。軍中皆稱其為皇子,唯獨湯和喚之文忠,如此倒也顯得親近。

    李文忠望著關川河道:「如今在關川河西岸的乃是擴廓帖木兒手下大將虎林赤。」

    「哦?卻不知元兵有多少人馬?」湯和極目遠望,卻是開口問道。

    李文忠道:「據探馬來報,虎林赤所率精兵五萬有餘,其後便是擴廓帖木兒的十萬大軍。」

    湯和輕輕一笑道:「如今李思齊屯兵於蘭州,擴廓帖木兒過門而不入,看來他二人尚有嫌隙。若是擴廓帖木兒全力攻打,我等勢必難以抵擋。」

    「如此說來,擴廓帖木兒並不急著去為張良臣解圍?」李文忠有些摸不著頭腦。

    「呵呵呵,歷年來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張良弼三人相互攻伐,如今元庭氣數已盡,三人割據城池妄圖苟延殘喘,如此使盡心計何謂聯盟?」湯和不禁笑道:「如此一來元帥大事成矣。」

    正當此時,河對岸響起一片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號角聲。『嗚嗚』聲響中,對岸的高坡上現出黑壓壓一片元兵來。元軍在河對岸的高坡後駐紮,如此卻可擋住明軍視線,令明軍看不到虛實,這也是敵將的過人之處。

    李文忠凝神望著對岸,緩緩言道:「今日這是元兵最後一次衝鋒了,太陽落山之前便會終止攻勢。」李文忠說著向前遙指道:「湯將軍請看,那隊列最前的便是元軍中的精騎兵,這些騎兵裝備精良,戰馬及馬上的兵士皆有鐵甲護衛,刀槍既不能傷。」

    湯和只是點點頭,李文忠又道:「其後是刀盾兵,掩護長槍兵在後。不論是強渡搶灘還是陸地作戰,其隊列卻是十分的嚴整。」

    二人就這樣看著元兵到了河岸前開始渡河,河水並不深剛及馬腹處。隨後便見元軍的後方竟有數千兵士推了百餘架火炮架設在對岸。其目的很明顯,就是要趁大軍渡河之時,以火炮加以掩護。這樣一來,明軍要想在元兵渡河之時攻殺,便會付出血的代價。

    戰鼓聲起,明軍大寨於南北各開一道寨門,兩處寨門各有一萬精騎嚴陣以待。河對岸角號聲急元兵正加緊渡河,此刻明軍並沒有動作。慢慢的元兵以後數千騎兵到了岸上,隨後約兩萬刀盾手及長槍兵也過了河。

    經過半月來的血戰,雙方皆有了經驗。明軍寨前便是緩衝地帶,一旦元軍進入明軍的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火炮射程,那時便是開戰之時。元軍在灘涂前列陣,整齊的三個方陣呈品字形配置。騎兵在前,左右各有一個萬人方隊護在側翼。

    『轟』一聲號炮聲響,近三萬元兵嘶喊著向明軍大寨發起了衝鋒。

    李文忠冷冷望著衝來的元兵對湯和道:「此乃是元兵敢死之師,一旦其衝入軍帳前一箭之地,其後續便會有大軍渡河。生死存亡皆在百丈處。」湯和聞言並不言語,只是與李文忠站在瞭望塔上觀戰。

    元兵沖的極其兇猛,騎兵在前揚起漫天沙塵,短短五里之遙轉瞬間已沖了一半。又過了盞茶時間,元騎兵已衝到了大寨前兩箭之地。

    無需李文忠下令,早有旗手揮舞了赤紅戰旗。明軍大寨一時間炮聲隆隆硝煙大作,數百門火炮依次開火,只見遠處的元騎兵陣中轟鳴陣陣現出一片火光,轉瞬便是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如此猛烈的炮擊,絲毫沒有抵擋住元騎兵的攻勢。炮聲未歇之際,元騎兵已衝到了百丈之地。明軍旗手又是揮舞了一下戰旗,明軍大寨的柵欄處便有數不清的箭頭探伸出來,柵欄內的明軍弓弩手張弓搭箭只等號令。

    瞭望台上十餘兵士手持圓盾護在李文忠及湯和身前,李文忠道:「元兵的甲冑堅固異常,我方的弩箭收效甚微。」湯和點了點頭道:「如此尚需再圖良策,若是硬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拼怕是兩敗俱傷。」

    果不其然,一輪箭雨射去,對元兵來說便如隔靴搔癢。一陣急切的戰鼓聲中,兩萬大明精騎兵由南北兩道寨門順著斜坡借勢急衝而下,一時間蹄聲隆隆刀光生輝。雙方的騎兵便如兩道洪流一般激烈碰撞,元兵騎兵充其量有八千,明軍卻是足有兩萬。如此懸殊的兵力,竟是勢均力敵之勢。

    兩雙人馬絞殺在一處,一時間喊殺聲兵器交鳴聲戰馬悲嘶聲響徹天地,明軍營寨處再次衝殺出兩萬步卒,這已是李文忠的全部兵力。

    望著緩緩渡河的元兵,湯和冷冷一笑。隨後道:「待我派遣兩路騎兵左右夾擊,在敵援兵未到之時給予其痛擊。」說著回首向瞭望台下的龐黑虎喝道:「你與孟齊各帶一萬精騎參戰,勿要在敵元兵到來之前將其擊敗。」龐黑虎拱手領命,轉身去整備軍馬,一時間明軍大寨一片忙碌。雖是湯和臨時起意,但只短短盞茶時候,龐黑虎及湯和部將孟奇便帶著兩萬騎兵殺出大寨直奔戰場。

    虎林赤萬萬想不到,明軍的援兵會來得如此快。本以為今日擴廓帖木兒的大軍到來便可決出勝負,誰知明軍竟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增兵防守於東岸。對於元兵來說,湯和部的參戰無異於給元兵雪上加霜。其帶兵的將領見事不好,忙下令鳴金。隨後帶著不足五千的騎兵向西敗退。其還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未趕到的步卒也是掉頭後撤。明軍趁勢掩殺,放眼處元兵屍橫遍地,旗幟兵甲散落各處。

    李文忠見到元兵敗退,不禁疾呼道:「窮寇莫追。」

    湯和哈哈大笑道:「此刻我方勝券在握,為何不將元兵剿殺於東岸?」

    李文忠急道:「一旦靠近河岸,元兵即會不分敵我開炮轟擊,我手下近一萬將士就是這樣沒的。」

    湯和聞言不禁一驚:「那虎林赤用兵如此狠辣?如此豈不是不顧部下的生死?」

    李文忠哪裡還有心與湯和閒談,連忙號令鳴金收兵。豈料命令還未下達,已遠遠見到明軍追了一程便即停止了追殺。

    「咦,你的兵馬為何止步了?」李文忠大為不解。

    湯和哈哈大笑道:「臨行時元帥有令,不得進擊只能防守。湯某怎能違抗軍令?」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