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三卷 俠骨柔情 第十章 太原會師 文 / 豐郎

    三日後,同為徐達帳下的藍玉將軍部將孫震州帶兵進駐濟州城,龐黑虎與前來接防的孫震州做了城池交接。龐黑虎作為湯和部下的先鋒,在整個左路軍中的是不可或缺的。短短一月的修整後便離開了濟州,趕赴山西行省太原府。

    大奎騎在馬上,龐黑虎與之並鬃而行。

    「大奎兄弟,傷勢好些了吧?」龐黑虎言語間頗為關切,以他的性格能如此關心一個人,實數難能可貴。

    「不妨事了,連日來胸口不悶了。」大奎笑著答道。

    「湯大哥要是知道你來了,不知道會有多高興咧。呵呵呵,要是你願意,我可將這先鋒之位讓給你做,我來做副的!」龐黑虎說了這句話,倒是把大奎驚了一跳。

    「龐大哥何出此言?左軍先鋒乃是朝廷所賜,豈能隨意收受?」大奎一頓又道:「況且小弟才疏學淺,怎能當此大任?」

    「屁話,老子……。」龐黑虎爆句粗口,轉瞬老臉一紅:「兄弟莫怪啊,我就是粗俗慣了,不是有意說你。」大奎笑了笑,沒說話。

    龐黑虎粗聲續道:「這行軍打仗,又不是講什麼學問,誰能打就該是誰做先鋒,你說是不?朝廷又不知道那個不怕死,這個……。」龐黑虎想了半天又道:「湯大哥說的一句話,叫什麼來著?」大奎只是望著他笑,過了半晌龐黑虎才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道:「哦,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大奎笑著搖了搖頭道:「身之所繫,君命難違啊。」轉瞬大奎又問道:「不是說好了等先鋒軍招募兵勇,待到建制齊全再行開拔嗎?如今為何這般急切開拔?」

    龐黑虎聞言,禁不住破口大罵:「他奶奶的,張良弼這個老小子,假意投誠。如今佔據慶陽,仗著城防堅固與我軍對峙。擴廓帖木兒那小子竟是遠遠趕來解圍,徐元帥大怒,說是三月內拿下慶陽,活捉張良弼。」

    「張良弼又反明瞭?」大奎聞言吃驚不小。

    「可不是嗎,當初薛大哥…哦,就是薛顯。元帥叫薛大哥去接收慶陽,臨行之時告誡薛大哥恐防有詐,薛大哥去了以後沒進城,只是屯兵於城外。白天還好,那張良臣就跟個乖孫子一般,誰知到了晚上張良臣竟率軍偷襲薛大哥。虧是薛大哥留個心眼,在營寨與城池間步了多處暗哨,這才保的周全。」龐黑虎說著,已是氣憤之極。

    大奎聽著有些頭大,不禁問道:「張良臣又是哪一個?」

    龐黑虎氣道:「張良臣是張良弼的弟弟,其人武藝高強善於詭計,元帥對之很是頭疼。如今元帥親自帶兵將慶陽團團圍困,湯大哥叫我等火速趕回太原與之會合,一併發兵慶陽。」

    大奎點了點頭道:「既如此,我們須再快些。」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龐黑虎不僅關切的問道:「大奎兄弟,你的身子骨受得了嗎?」

    「哈哈哈哈。」大奎未言先笑,隨後才道:「打起仗來就什麼都忘了,我這是心病。這些日子也想開了,走吧!」

    大約在公元前497年前古晉陽城問世,歷經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十數個朝代,太原一直是華夏的一個軍事重鎮。從公元979年趙宋毀太原,新興的太原又先後在宋,金,元,等數朝中崛起,不僅是軍事重鎮,且又是通往西域的門戶,故此歷代商賈雲集。

    在華夏的歷史長河中,太原城有許多值得記載的傳說和大事:從「台駘降龍」變龍山,夏禹治水改龍頭山為系舟山的神話傳說;從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其子燮父改唐為晉,到公元前497年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予創建晉陽城;從公元前453年趙、韓、魏瓜分了晉國領地,「三分其晉」,定晉陽成為趙國都城,到公元前180年劉恆在晉陽「龍潛」16年後即位漢文帝;從公元304年東晉并州刺史劉琨為抵禦匈奴入侵9年喋血保衛晉陽,到550年北魏高歡、高洋父子定晉陽為「霸府」、「別都」;從公元617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起興晉陽奪取天下,稱晉陽為「龍興」之地,把晉陽定為「北都」、「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北京」,到公元923年——960年李存勖、石敬搪、劉知遠和劉崇兄弟憑借晉陽爭奪天下,走馬稱帝建立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稱晉陽為「龍城」;從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到趙氏兄弟經「三下河東」,於公元979年攻下晉陽,為「釘」、破「龍脈」,火燒水灌,徹底摧毀晉陽;從公元982年趙宋派潘美在唐明鎮重建太原城,到金元狼煙,又遭天災**,日漸蕭條。太原,可謂幾度興衰,歷經滄桑。

    大奎隨著龐黑虎的先鋒軍歷經一月有餘方到了太原城,城分東城中城西城,湯和部如今在西城駐紮,龐黑虎率軍到了西城,令隊伍駐紮於城南軍營,這才帶著大奎到了中軍大帳。此刻的西路大軍得到徐達元帥的帥令,整兵秣馬全軍備戰,隨處可見忙碌的兵士奔走往來。

    龐黑虎與大奎來到中軍帳前,由於大奎的身份不便入內,故此龐黑虎笑道:「大奎兄弟在此稍候,我去通報一聲。」說著龐黑虎進了帳,只留大奎一人在帳外等候。

    不多時,帳中走出數名將領,許是得了將領,一個個頭也不抬的出帳而去。

    「大奎兄弟,哈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湯和在龐黑虎的陪同下迎出帳來。

    「湯大哥,許久不見。小弟甚是掛懷。」大奎向著湯和抱拳施禮。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如今的湯和已近而立之年,一路行來仰首闊步甲冑鏗鏘。

    「來來來,隨我進帳敘話。」湯和說著,走過來拉著大奎的手,三人一道回到帳中。

    待分賓主落座,湯和便噓寒問暖一派長兄風範,大奎一一作答沒有絲毫隱瞞。龐黑虎笑道:「湯大哥,小弟有個主意,不知當說不當說。」

    湯和笑問:「有話直說無妨,現下已散了帳,不礙事的。」

    龐黑虎笑著看了看大奎,這才道:「對大奎兄弟的武藝,我龐黑虎佩服的五體投地。現在大奎兄弟到了軍中,我想讓出先鋒將軍之職,讓大奎兄弟來做將軍,我做副的。」

    大奎急忙道:「龐大哥萬萬不可。」龐黑虎卻是一味謙讓。

    湯和臉上帶著為難之色,龐黑虎見到不僅急問:「行不行你倒是說句話啊。」

    湯和苦澀一笑道:「大奎兄弟的事情,我已盡知。」說著歎息一聲道:「你看看這個吧。」說著湯和起身到帳邊,由一口大箱中取了一封信函。

    龐黑虎不明所以,走過去接了信函。抽出信箋打開來看了看,不由目瞪口呆。

    大奎不僅問道:「龐大哥,怎麼了?」

    龐黑虎將信箋遞給大奎道:「你自己看吧。」

    大奎接過信簽看了一眼,只見信簽上以草就十五個字:『張大奎待罪從軍,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只為伙頭,不得為將』。若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倒還罷了,關鍵落款乃是大明樞密院,並蓋著朱漆大印。原來但凡兵部的文書,皆有樞密院經手。而太祖皇帝調兵遣將,也都經過樞密院代為籌措。故此樞密院的意思,便是太祖皇帝的意思。

    大奎看了這文書,已是啞口無言。湯和卻道:「大奎兄弟好糊塗啊。」

    望著湯和一臉的惋惜,大奎卻是心知肚明,當下道:「我本想辭官隱退,哪成想弄巧成拙!卻不知今後我當如何?還望湯大哥教我。」

    湯和歎道:「既然是深入官門,又豈能是你想退便退的?」望著大奎一臉的懊悔,湯和又道:「若是沒有這封書信,你來我軍中當可成就一番功業,但皇上的意思我等豈敢忤逆?做伙夫便做伙夫吧。掛個名字而已。」

    龐黑虎急聲問道:「以大奎兄弟的本事,做伙夫豈不是大材小用了?湯大哥,你再想想辦法啊。」

    湯和想了又想才道:「當務之急是盡快帶兵趕到慶陽,大奎兄弟的事情,需從長計議。」

    「既如此,一切聽從湯大哥安排。」大奎一頓問道:「怎麼不見小虎?」

    湯和聞言笑道:「小虎機靈過人,現在徐元帥帳前任參軍。」

    「哦,這倒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大奎喜色溢於言表。

    湯和道:「這幾日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稍作整備,即刻會前往慶陽。時間倉促,你我兄弟連喝酒敘舊的功夫都欠奉,呵呵呵。」

    「湯大哥說哪裡話,來日方長。」大奎說著站起身道:「小弟回去安頓伙頭軍,就不打擾了,告辭!」

    湯和一點頭道:「那好,兄弟即是有軍務在身,那麼我也不留你,請便。」

    大奎向著湯和及龐黑虎一拱手,轉身出了中軍大帳。

    太原駐地屯兵五萬,城南連營十餘里。如今中原各地城池皆有駐軍,原本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如今大明軍分佈中原各處,能帶走的也僅僅只有五萬兵馬。

    與老霍等會齊,大奎身為伙頭軍校尉,自然是要做好校尉的差事。查點糧米,檢驗鍋灶……,等到忙完已是後半晌。

    如此過了兩日,大軍正式開拔。一時間錦旗招展兵甲鏗鏘,馬步軍五萬浩浩蕩蕩向西開進。所有營帳及糧草給養都在隊伍最後的輜重營,百餘輛馬車隨在隊伍後面,大奎自然也是與伙頭軍一起跟在隊伍的最後。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