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三卷 俠骨柔情 第一百二十章 全民皆兵 文 / 豐郎

    春秋時期,今順元城屬『柯國』轄地。戰國時屬『夜郎國』範圍,兩漢時期隸屬柯郡。唐宋兩朝,今順元定名為矩州後改為貴州。公元1279年,元庭攻佔貴州全境,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為宣慰司。公元1283年,元庭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也就是今日的順元城了。

    順元城本為各族雜居自治之地,然大夏國與雲南梁王幾經爭奪,一時間順元城戰火焚燃。大明佞臣王福勾結元庭梁王,奏本稱貴州民眾願降大明,其間自然把自己的功勞極盡誇大。太祖欣然派兵駐紮順元城,府尹仍為彝族一脈,以示恩寵。

    如此一來,王福備受太祖皇帝信任,總攬湖廣貴州兩行省大小事務。如此才讓王福有了貪贓斂財的機會,遂將各州府皆安置親信剷除異己,風光一時無兩。王福貪贓一事敗露,太祖皇帝欲將之繩之以法,王福見機不妙便以金蟬脫殼之計私逃,投奔了雲南梁王。

    既然已經撕破臉,梁王自然不會讓明軍繼續駐守順元,順元城一時間十萬元兵壓境,戰火一觸即燃。順元城中的明軍不過三萬,無奈之下將領竇銜唯有帶兵撤離順元城,順元城復歸雲南梁王所有。

    順元城乃是雲貴川三省的中心命脈,梁王為確保東境安危,在順元城屯兵五萬。由此可見順元城的重要地位。大夏國如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今偃旗息鼓,大明太祖皇帝一心北伐。雲南梁王自覺高枕無憂矣,這便給了大奎以可乘之機。

    秋風習習,金秋送爽。眼看要到中秋節了,順元城也變得熱鬧了起來。但數日前在城外有數千亂民突襲元兵之事,讓新任的城主大人阿拉坦倉不得不小心。想當然,他這個城主是自己封的,正式的任命文書還沒有拿到手中。

    節慶雖然熱鬧,但凡有進城的生人,不管男女卻一律要搜身。尤其是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當然這是城兵自定的規矩。城門處來來往往人流不息,四門處各有近百名城兵忙得不可開交。不過還好,進城的人多是帶著糧米或是山貨,倒是不曾有人攜帶違禁物品。

    讓城兵很失望的是,進城的雖多但都是青壯男人,卻連個女人毛都沒見。

    時至午後,西城外行來一支車隊,放眼望去隊伍浩浩蕩蕩足有數十輛馬車。車隊行至城門前元兵才看到,來的都是彝族人。為首的上前說話,聲稱是給軍營送糧的。

    原來元兵佔據順元城後,軍糧一半是自供,一半是由當地的各寨行月納。這已經是慣例,況且這送糧的彝族人城兵也認識,自不見疑。車隊順利進城,城兵並未搜查。

    車隊行至城中僻靜處,只見大街小巷皆奔出各族青壯足有千餘人,每人都背了成袋的糧米,到了車隊前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也不必招呼,爭相解了車上繩索。待將外層的麻包掀開,只見車上裝的皆是兵器。刀槍獵叉樣式極多,各族青壯人手一把,然後將背來的糧米裝到了車上。

    車隊再次行進,各族青壯轉瞬間藏身於街頭巷尾,再無動靜。

    黔靈山下,三百多座新墳前,大奎凝神而立。身後戰旗招展,兩萬各族寨兵列陣等候。

    「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大奎顫聲吟了這一句話,卻已是熱淚盈眶再難一言。多少日夜患難與共,時至今日生死兩隔。

    盤步端了一罈酒來,走到大奎身邊輕聲道:「義父節哀。」

    大奎沒說話,接過酒罈默默開了封,將這罈酒緩緩潑灑在墳前。看著面前的三百六十三座新墳,大奎緩緩道:「列位在天有靈,張大奎在眾位墳前起誓,誓將奪取順元城,以告慰列位在天之靈。」沒有更多的話,也沒有燒紙錢,連招魂幡也沒有。大奎回身便走,來到各族寨兵陣前。

    大奎揚聲道:「今日順元一戰,關乎各族福祉。大道理我不會說,但不論那一寨率先攻入城守府,張大奎即以白銀十萬兩奉送。」此言一出,兩萬兒郎不禁相顧失色。

    十萬兩?那要買多少稻種多少耕牛啊?

    還未等所有人靜下來,大奎又道:「進城以後的事本官無需多說,你們的頭人自會帶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領你們去攻佔各處要地。本官要說的是,你們無論何人陣亡,本官皆會厚加撫恤。此一戰雖有厚賞,但卻是為了你們的骨肉同胞今後不再寄人籬下,不再遭受欺辱。」望著兩萬各族寨兵,大奎斬釘截鐵的喝道「|準備出發。」

    盤步牽來一匹棗紅馬,大奎上馬之前心中不禁有些恍惚:「紅雲已經不在了,還有什麼好馬能一日千里?」上了馬,大奎再次回首看了看那三百多座新墳。然大戰在即,唯有慧劍斬情絲。接下來的將是熱血疆場,馳騁殺伐。

    「駕。」大奎策馬揚鞭當先向順元城的方向疾奔而去,身後二萬寨兵馬步軍混合緊跟其後。各族因為戰馬稀少,故此多是步卒。

    行至一處岔路口,只見路口處人山人海皆是各族寨民,男女老幼可謂人聲鼎沸。這也難怪,家中青壯要出去打仗,身為父母妻兒自然是牽腸掛肚。人之最難離別苦,這也是人之長情。

    大奎情知要耽擱些時辰,故此與盤步兩人甩下各族聯軍大部隊向東行了一段。此地離順元尚有五十餘里,又是隔著一道丘陵。故此不必擔心元兵在城上查探到什麼,一切計劃的天衣無縫,大軍一旦到了城門數里,即會發起衝鋒。

    而元軍見到亂民攻城自然會鳴金示警,城內的一千餘青壯聽到鳴金聲會自發的進攻西城門,一旦裡應外合多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了城門,剩下的便是攻佔城守府,與元兵血戰一場了。

    兩萬寨兵對元軍精兵五萬,若是力敵自然不是對手,大奎的意圖便是擒賊擒王,先將城守府團團圍住佔據,到時候元兵群龍無首不戰自潰。先前已經和各寨的頭人商議完畢,元兵潰逃不必追殺,任其遠去便是。若是逼得急了,反會逼得元兵狗急跳牆。

    大奎向的很周全,但他疏忽了軍令。這些寨兵不是正規軍隊,他們戀家,他們也被親人所掛念。等了小半個時辰,大奎不禁有些心焦,回馬再看。各寨的青壯與家人嘮嘮叨叨的話別,如此下去怕是要黑天。

    大奎無奈之下叫盤步去催一下,盤步領命回馬奔赴各寨兵民。哪成想青壯兩萬,相送的寨民竟有三四萬之多,盤步幾經嘶喊全然無效,想要去找各寨的頭人,可人海茫茫到哪裡去找?

    只聽一名寨兵哭著道:「阿嬤,你回去吧。等打下順元城,我們家就能分到耕牛啦。寨子裡也會有好多好多錢的…嗚嗚嗚…。」親人間淚眼相對,真的是難分難捨。

    另一名寨兵的老父親顫聲問道:「能分水田不?牛家裡有了,就是田不夠種啊…咳咳!」這類的話語此起披伏,議論聲不斷。

    盤步為了穩定軍心,連忙揚聲道:「去攻城的人,都有錢。張大人說了,拿出十萬兩銀子另加撫恤。大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家放心吧。」頓了頓盤步又喊道:「隊伍要出發了,鄉親們都回去吧。」

    這句話立時讓人群炸了鍋。十萬兩銀子啊。去攻城的都有錢?

    這些善良的各族百姓,從來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食,辛苦了一輩子也沒見過十萬兩銀子什麼樣。往往家中女人的頭飾等物也是幾代人辛苦積攢下來的。(南方的少數民族,一到喜慶節日就會盛裝出行,看電視上都是帶著銀飾。估計這個習俗是自古就有的)盤步並不知道,他這句話有什麼後果。人群又是一陣議論紛紛,有個胖女人走出人群來大聲問道:「你剛剛說的可是真話?」

    盤步聞言一愣,當即斬釘截鐵的道:「當然是真話了。」

    胖女人聞言心花怒放,回身向著人群喊道:「去攻城的人,都有錢。我也去!」

    這下好嘛,將近四萬的寨民,除了年紀太小的,年紀太老的,其餘人都要去攻城,人數足有三萬左右。盤步一時間傻了,但又不能說話不算數,只能調轉馬頭帶著各族兵民向西走來。

    大奎正在坡上觀看順元城外地勢,等了半響不見潘步回來,不禁回頭再看。這一看大奎險些嚇得由馬上掉了下來。眼前漫山遍野都是人。人群洶湧如潮,竟是已經分不清那是寨兵那是寨民了。這哪裡是去打仗,這是要去趕廟會啊。

    大奎深知軍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紀不整的嚴重,當下叫盤步去喚來各族的頭人。

    這下苦了盤步,在人海中不住的嘶喊叫喚,廢了好半天的勁才找到了兩個頭人。

    大奎見到兵民渙散如此,不禁有些頭疼。

    這兩個頭人是白族和仡佬族的頭人,大奎將他們二人喚到身前問道:「你們這是為何?難道百姓要送到城牆下?」

    仡佬族的頭人直言道:「他們不是送親人的,他們是去攻城的。」

    「啊?」大奎聞言一聲驚喝,眼都直了。

    仡佬族的頭人又道:「我三叔也來了,他說要是能給銀子,他就不活了。喝出老命也要換些銀錢,漢人不是說老當益壯嗎,他就是了。」

    大奎想破頭也沒想到今日會有這一齣戲,如此渙散的隊伍,如何能打仗?

    大奎心思電轉,當即對兩個頭人道:「你們去告訴大家,殺一名元兵賞銀十兩。本官言出必行。」兩個頭人聞言一驚,對視一眼不禁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驚駭。

    殺一名元兵賞銀十兩?順元城中可是有元兵五萬啊,不對,那不是元兵,是銀子啊。

    話一傳出,民眾沸騰了。五萬男女老少雜牌軍當即向著順元城繼續開進,行進速度快了何止一倍。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