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三卷 俠骨柔情 第一百二十四章 :攔路鳴冤 文 / 豐郎

    坐轎子走遠路特別容易犯困,大奎迷迷糊糊的便睡了過去。此去隆平路途尚遠,如此這般走法怕是要走數日。

    大奎決定等到天黑便在青牛縣落腳,青牛縣位於鎮江府與常州府交匯處,歸於常州府治下,人口三萬餘。雖是人口稀少的荒僻小縣,好在不必驚動鎮江府與常州府兩地的官府。大奎已經婉拒了兩府地方官的邀宴,若是到了常州府卻是不好答覆。畢竟身為同僚,這般不給面子卻不是好事,還是找個僻靜地方落腳最好。

    大奎正在睡夢中,卻被隨行的周凱喚醒。大奎睜開眼來芳才發覺轎子已經停了,大奎揭開轎幔問道:「何故不走了?」

    周凱騎在馬上回稟道:「大人,前方有人攔轎鳴冤!」

    「什麼人?去問清楚。」大奎揉著惺忪睡眼吩咐道,周凱領命自去了前隊。

    當下正值陽春三月,江南多雨,雨後的官道上頗為泥濘。

    一名灰衣老者與一個青衣漢子便跪在泥水裡攔在隊伍正前,開道的軍兵正呵斥著卻不好動手將二人拉開。

    周凱到了隊前吩咐那開路的軍兵道:「你且退下,大人有事要問這老伯。」軍兵領命退到一旁,周凱這才走到老者身前伸手相扶道:「老伯快快請起!」

    老者此刻淚流滿面,見到周凱來扶不因大放悲聲:「大人要給我們做主啊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說著不顧地上泥濘骯髒,俯身地上磕下頭去。

    周凱連忙將老者扶起,緒而溫言勸慰道:「老人家有什麼話不妨直說,我家大人愛民如子,你若有冤屈他定會跟你撐腰。」說著向那個跪在地上的青衣漢子道:「你也起來吧。」

    跪在地上的漢子只是悶聲跪著,臉上流著淚卻不言語。

    老者歎道:「這是我的兒子,小時受了病害,雙耳是聾的。官爺勿要見怪!」

    周凱道:「你且叫他起來與我一起去見我家大人吧。」老者應了,轉身招呼青衣漢子起身,隨著周凱向隊伍中的紅頂大轎走去。

    到了轎前,周凱向轎子裡躬身抱拳稟道:「大人,百姓攔路喊冤,是一位老者帶著自己的兒子。」

    大奎並非好擺架子的人,聞言下了軟轎。老者見到大奎一身紅袍,心知必是大官。連忙拉著自己的兒子再次跪倒地上,老者哽咽哭道:「大人,救命啊!」

    大奎連忙伸手來扶,那老者手臂上,身上沾滿了泥漿,大奎這般相扶也不免沾了一身。但大奎並不以為意,只是問道:「老伯有話但講無妨,本官力所能及定當為你主持公道。」

    老者流著淚,這才將自己的冤屈娓娓道來。

    老者姓周,祖居青牛縣世代務農為生。周老漢膝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周定方,小兒子周定元。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周定元自幼患有耳疾,雙耳失聰不能聞事。但心地善良踏實能幹,除了聽不見聲音,田間諸事倒也是個行家裡手。

    周老漢省吃儉用積攢了大半生,倒也讚了些銀錢,準備給大兒子娶個媳婦。誰料夜半遭賊,竟將周老漢的積蓄偷盜一空。當時周老漢的兒子周定方發覺賊人並與之搏命,扭打中認出這賊人卻是鎮上的一個名喚葛三的地痞。周姓父子三人合力將葛三扭至官府,縣老爺隨之審案將葛三押下大牢並將葛三所盜銀錢盡數歸還。

    周老漢本以為此事就此作罷,誰料當天夜裡周老漢的房子就被人縱火燒了。

    原來縣老爺收了葛三的朋友交的保銀,當天就被開釋。周老漢的房子被人燒了,自然要去報官,縣老爺查了三天也查不到眉目。料想此事便一定是葛三縱的火,誰知縣老爺收了葛三的銀子竟一口咬定周老漢是惡意誣陷。

    周老漢無奈只能帶著二個兒子去了親戚家裡暫住,哪裡想到那葛三沒過幾日便被人殺死在家裡。官府來人拿了周老漢的大兒子周定方,說他報復殺人現在已經押在死牢,再過幾日便要問斬了。

    老漢聽人說及江南通政使將要路過青牛縣,這才趕到官道上攔截,指望著通政使大人能還大兒子周定方一個清白。

    大奎聽到這裡不禁問道:「老伯,那葛三燒你的房子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你可有證據?」

    老者搖搖頭,大奎又問:「葛三死的案發當日,你大兒子在哪裡?」

    老者道:「他在外做工。」

    大奎不禁問道:「你說他是冤枉的,可有證據?」老者再次搖頭。

    大奎不禁犯難,那青牛縣的縣令如此判案倒也是合情合法。

    偷盜者被拿獲後,若有人交保銀擔保是可以開釋的。如今老者無憑無據卻如何翻案?

    見到大奎一臉的為難,老者十分肯定的道:「我大兒子為人老實,他是不會殺人的。請大人替小民做主啊。」

    事到如今大奎也沒辦法,只得安慰老者道:「老伯請稍安勿躁,本官正要前去青牛縣,此案本官定會過問一番,若你兒子真是冤枉的,本官定會給你主持公道。」

    周老漢千恩萬謝,大奎吩咐人讓出一匹馬來叫周老漢騎了,這才上轎吩咐繼續向青牛縣行進。

    此地距離青牛縣已不遠,行了不到半個時辰即到了縣城外。

    這青牛縣雖稱為縣城,卻是連城牆都沒有。如果說成是一個大鎮子倒還恰如其分,許是百姓都是散居縣城左近,故此這小縣並不十分繁華熱鬧。

    青牛縣縣令聽聞江南通政使到了青牛縣,早早帶了數名衙役迎出縣城。

    大奎就在縣城外下了轎,走到隊前與這青牛縣縣令會了面。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大奎身為二品朝官,竟親自下轎來與一個七品縣令會面,這縣令受寵若驚,連忙迎上來一揖到底:「青牛縣縣令李元,見過通政使大人!」

    大奎呵呵笑著伸手相扶道:「李縣令不必多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縣令李元剛起身不由一愣,這通政使大人手上及衣袖上竟沾有泥漿。隨時心中疑惑,但卻不敢多問。

    大奎笑道:「本官初來貴地多有打擾,還望李縣令莫要見怪才是。」

    縣令李元心中不由打鼓,堂堂二品朝官下轎與自己會面不說,說話還這般客氣,這卻是何故?

    青牛縣令李元面臉堆笑道:「大人請上轎,下官頭前帶路便是。」

    大奎呵呵笑著道:「李縣令身為這青牛縣父母官,勞苦功高啊。本官只是路過這裡,多有叨擾。呵呵呵!」大奎滿是客套,李元一時不知所以。

    大奎續道:「李縣令不必見外,你我二人聯袂而行步行入城,正好看看這青牛鎮的民情也好。」

    李元聞言伸手做請,與大奎步行入了青牛鎮。大奎的隨行隊伍緊跟其後,與李元同來的數名衙差當先開道,一路去了縣衙門。

    街上百姓頓足候在長街兩旁,對著街上行進的隊伍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原來隊伍中周老漢依然坐在馬上,其子跟在一旁。軍馬嚴整,周老漢夾雜其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中倒是顯得頗為顯眼。田風策馬來到周老漢身邊低聲道:「周老伯,你且在此下馬。找個先生寫一份狀紙,隨後到衙門擊鼓鳴冤,我家大人才好借勢問案。」

    周老漢恍然大悟,連忙依言下馬與兒子周定元一道離開隊伍按著田風指點去尋先生了。(古時百姓多不識字,若要寫文書寫信,需要找識字的人代筆。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一個行當,叫做代筆先生。)大奎與李元來到衙門後堂,李元將大奎讓道正位上座了,又吩咐上了茶這才在一旁陪著坐了。大奎臉上帶著微笑讚道:「青牛鎮一派昇平景象,這多虧了李縣令治理有方啊。」

    李元拱手謙卑的回話道:「通政使大人謬讚了,下關不過是盡本分罷了。」

    大奎笑道:「李大人過謙了……,」大奎漫無邊際的與李縣令閒聊,東一頭西一頭的問話,李元只得一一作答。李元本已著人在酒樓設了酒宴,此刻眼看天黑,本想請通政使大人赴宴,但這位通政使大人好像談興正濃,李元又不好敗了興致,只得陪同大奎繼續閒聊。

    大奎與李縣令正談到興處,遠遠聽到外面竟有人擊鼓。

    大奎不由問道:「哎呦,本官初來貴地便有人擊鼓鳴冤。李縣令,你我不妨一同前去問案如何?」

    李縣令不敢違逆,起身作請道:「如此,張大人先請。」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大奎呵呵笑著起身,當先向前堂行去。李元跟在身後心中不禁嘀咕:『何人如此不長眼?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來告狀!』……。

    「升堂,威武!」縣衙大堂兩班衙役站定,唱著堂威。

    大奎與李元來到大堂,李元陪著笑道:「大人請上座,下官這便開堂問案了。」

    早有衙差搬了椅子來,大奎便在正堂一側落座。他心裡清楚是誰在擊鼓告狀,但卻不知事情的詳細情景如何,此刻正好旁聽以便探知究竟。

    不多時,周老漢被帶上堂來。進了大堂,周老漢手捧著狀紙屈膝跪倒,口中大呼:「青天大老爺,我冤枉啊。」

    李元坐在堂上不禁皺眉道:「周老漢,你兒子的案子已經落案,你卻為何又來告狀?你有何冤情從實講來吧!」

    周老漢不禁悲聲道:「我兒子是冤枉的,請青天大老爺明察,替小民做主啊。」說著伏在地上痛哭不止。

    李元不禁擺擺手道:「你且先止住悲聲,今日通政使大人來本縣視察,本官便從審此案也好叫你心服口服。」說著示意衙差過去接了狀紙拿到面前。

    提示:您有1條新通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