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正文 第八十四章 :鴛鴦劍 文 / 豐郎

    鎮住了,黃鶯及兩個丫鬟完全被鎮住了。大奎對這樣的結果很滿意,連鞘長劍在手上瀟灑的轉了兩圈,持劍的手悠然背到身後。大奎仰天長歎,卻是一副高處不勝寒的姿態。

    黃鶯羞答答的端著茶杯走了過來,雙手遞上並微笑著道:「夫君喝茶。」大奎只手接過茶盞,慢慢品了一口道:「夫人在此繼續練劍吧,為夫還要去前宅看看小虎的功課。」說罷舉步欲走,黃鶯柳眉一豎嬌喝道:「不許走,教我練劍。」說著雙手抱住大奎的手臂再不撒手,大奎不禁搖頭歎道:「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話音一落,大奎立即引頸高歌。「啊~~~!」其聲調之高,直追怕瓦落地。原來黃鶯伸出素手掐住大奎腰間軟肉擰了整整一個圈。大奎這一叫,引得兩個丫鬟掩嘴直笑。

    「教不教?」黃鶯絲毫沒有手軟的意思。

    「教,一定教。誰敢攔著,我跟他沒完!」大奎連忙告饒,都說女人是老虎,今天大奎才算真正見識到了。黃鶯聞言這才鬆手,接過大奎手中的茶杯道:「那還不開始?」……。

    大奎緩了好久這才問道:「你既要學劍,可知劍的來源?」大奎故意有此一問,心想必能難住黃鶯。

    誰知黃鶯輕笑道:「劍被譽為兵器中的君子。劍術源於商周卻興於唐宋,吳越春秋中便有記載: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

    大奎認字不足一籮筐,哪裡知道什麼吳越春秋?不過聽黃鶯說的井井有條,不由心中歎服,而口中卻道:「夫人學通古今,即然已經知曉了劍道,為夫怎麼還敢獻醜。」說罷乾咳一聲便要走。

    黃鶯連忙再次拉住大奎道:「奴家只會背書,劍術上自然不及夫君,你快教教我嗎!」說著抓住大奎手臂撒著嬌搖晃著大奎的胳膊。

    大奎只覺骨酥筋軟,連忙舉手投降道:「既如此,我便教你。」黃鶯聞言高興的跑去放下杯子取了長劍回來。

    大奎這才正色言道:「內家劍法講究的是剛柔並濟,陰陽相合。」說罷再次抽出長劍緩緩而動道:「柔則緩如綿軟抽絲,以順,帶,勾,纏,化五法而借力化力。」說著輕輕轉腕一一演示。

    隨之大奎動作加快,口中卻是不停言道:「剛則動如雷霆萬鈞,以刺,點,劈,掛,撩,雲,崩,壓八法隨心而動。力由腰發,慣臂抖腕。」說著大奎隨意使了幾勢太極劍法。接言道:「擊劍互搏,首要的是善護己身。所以要以柔為主,以剛為輔。即是所謂的剛柔並濟。」說著,緩緩停身收勢。

    黃鶯不禁問道:「這就叫太極劍啊?」言下之意竟有些沮喪,她心中所想的武當劍,太極劍那都是武林的不傳之秘。哪有大奎說的這麼簡單!

    大奎微微一笑道:「所謂太極劍,步伐上走的是陰陽魚太極圖。劍式我已經說過了,現在就說說這個太極圖吧。」大奎略一沉吟道:「兩人互搏,相鬥時的範圍略為一步,身周的一步便是一圈。相鬥的兩人便是陰陽陣眼,斗時有強弱即可分為陰陽。綜上所論便是太極的技擊概述。」

    黃鶯不禁杏眼圓瞪啞口無言,大奎笑問:「你怎麼了?」

    黃鶯愣了半響不信的問道:「這麼簡單?」大奎想當然的點點頭。

    「怎麼能夠啊?太極劍與武當劍很繁雜的,怎麼你三言兩語便說完了?」黃鶯有些不解,更是不信。

    大奎呵呵笑道:「繁雜的是招式,而不是道理。實際世上很多東西都是簡簡單單,看待任何事情都要處在旁觀者的位置去看,因為旁觀者清嘛。而處事便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苟,這既是所謂的出世的眼看世,入世的心做事。」

    黃鶯聞此言不僅對大奎刮目相看,大奎笑著道:「我生來就傻,所以看什麼都簡單。很多人生來就聰明,所以看什麼都繁雜。懂了嗎?」大奎似笑非笑的看著黃鶯,眼中滿是戲謔之意。

    黃鶯想了一下,撒嬌道:「你笑我傻,我不依!」說著揚起粉拳便來追打。大奎哈哈笑著,急忙閃到一邊。夫妻二人在這諾大的廳堂裡嬉戲打鬧,引得兩個丫鬟在一邊一直偷著笑……。

    其後的幾日,大奎依照太極劍理自創一套劍法,名為『鴛鴦劍』。每日大奎與黃鶯在這廳堂中習練,倒也其樂融融情意綿綿。

    鴛鴦劍者一陰一陽,非男女二人聯使不能達到妙處。男者劍路剛猛,女者劍路陰柔。攻防進退之間互為馳援,陰陽相合剛柔並濟。每每黃鶯劍式中有錯處,大奎皆是手把手的教授,雖是短短數日,黃鶯武功劍術皆是突飛猛進。

    大奎不禁教授了黃鶯劍術,還教授黃鶯拳術。因為黃鶯是女子,力小體弱。故此大奎針對女子的柔弱創出一套拳法,名曰:纏絲掌。纏絲掌以陰柔為主,防守中以撥,順,帶,壓,閃,退為守勢,其中並無格擋。卻以內勁發力為輔助,攻擊便以,拳,掌,拳指這三種手法專打人身大穴要害。可謂不動則已,一擊致命。

    大奎愛煞黃鶯,生怕黃鶯武功弱了遇事不好應對。故此督促黃鶯練功格外的認真小心,黃鶯也是刻苦習練毫不放鬆。大奎與黃鶯在這後廳中,每日習拳練劍。轉眼過了五日,黃鶯已經將所習技法一一牢記心中,大奎這才有閒暇去前院。

    不知楊小虎這五日的功課如何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