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正文 第二十八章 :順元災荒 文 / 豐郎

    看衣著這兩人都不是漢人,皆是頭上纏著花布,身穿青色對襟上衣長褲布鞋。大奎不知這是什麼種族,但這兩人壞了自己的好事,便是天王老子族也得拔他兩根毛來。

    這二人穿過民宅區一直向北走,到了一處土地廟。看這小廟不大且甚是破敗,大奎不禁疑惑看著二人的身手不像江湖中人,卻為何出來做賊?眼看兩人推門進了破廟,大奎停步繞到廟後,翻過了廟牆。

    小廟屋角有一棵柳樹,大奎縱身而上,再由柳樹上縱身上了小廟屋頂。這小廟年久失修,屋頂露天。大奎便由屋頂向廟裡觀看,廟裡燃著篝火。篝火上架了口大鍋,不知煮著什麼。

    篝火邊圍了男女老少六七人每人手裡拿著碗筷,都在眼巴巴看著那口大鍋。先前兩個賊人也在其中,所盜兩個大包袱正放在屋角。這些人個個衣著破爛面黃肌瘦,一個中年女人懷裡還抱著一個小女孩。

    這小女孩雖是瘦弱,但一雙大眼睛卻透出幾分靈動。女孩等了半響,抬頭輕輕喚道:「娘,我餓。」孩子的母親撫摸著孩子的頭道:「再等等啊,一會粥就好了。」一圈人中一個年紀最大的老者輕輕咳了一陣發出話來:「哥吉,你去偷了什麼回來?」

    其中一個做賊的小伙子站起身走到牆角打開了一個包袱,裡面是幾隻木匣。這個叫哥吉的小伙子打開一隻木匣,大奎看到裡面是一塊美玉雕成的一對獅子。隨後哥吉又打開一隻木匣,裡面是一副字畫。大奎不禁一驚,雖是押鏢卻不知押送的是什麼。這下見到木匣中的玉獅子及字畫頓時明白,其餘貨物都是綢緞茶磚,木箱裡竟都是古玩玉器等珍寶。

    哥吉將兩個木匣擺在地上,老者見了歎口氣道:「這些都是漢人的寶貝,可憐我們連飯都吃不飽啊。」哥吉道:「明天把這些東西拿去當了買些糧食回來。」老者斥道:「我們這些人連飯都吃不飽,哪來的這些東西啊?漢人最是奸猾,見了這些寶貝必報官捉拿我們。」說罷歎口氣又道:「同來順元的孟阿德就是偷了漢人的東西,被官府活活打死的。」

    哥吉走回來坐下,老者道:「行了,大傢伙快吃吧。」聽到老者發話,哥吉取了一隻木勺去鍋裡舀了粥先給老者盛了一碗,再給在座的每人都舀上兩勺。大奎在房上見到他們的粥只是清湯寡水,卻哪裡有幾粒米。

    大奎悄悄從房上下來,繞到正門推門而入。廟裡眾人聽到動靜一片混亂,大奎走進廟裡見到女人孩子都嚇得縮到了牆角,而其餘的人見到來了一個漢人也都面帶驚恐。

    大奎輕聲道:「你們不要怕,俺不是壞人。」說著從腰上解下自己的布包道:「俺這裡有些銀子,你們拿去買些吃食吧。」說罷將布包打開取出十兩銀子放在地上。老者見到大奎如此便壯起膽子問道:「你不是來抓我們的?」

    大奎笑道:「俺也是窮苦人,只是聽到了你們說話。」接著大奎對老者道:「俺也餓了,能不能讓俺喝點粥啊?」老者聽到大奎如此說這才放下心來:「喝吧喝吧,只要你不嫌棄就行。」說罷指了指地上的粥碗。

    大奎招呼著其他人也來圍坐了,這才端起粥碗喝了一小口又放下,大奎嘗出這粥卻是雜糧熬就。對面的小女孩怯怯的問道:「大叔,這糧食是我們在官府放糧的地方從地上一粒粒撿的,我們熬了好久的,好喝嗎?」大奎聞言對小女孩笑笑道:「好喝。」說罷轉頭疑惑的問老者道:「如今吳王盡取江南各地,這順元城也是旗下所轄,為什麼你們這般窮困?」老人歎道:「我們是仡佬族,世代在順元城周邊以農耕為生。今年遭了蝗災,莊稼顆粒無收,沒辦法才進了順元城以求生計。」

    大奎不解的問:「那官府就不放糧賑災嗎?」老者道:「順元城是依照各處駐民種族劃分管轄,如今災民十餘萬,各族要想在官府領到賑災糧需上供孝敬。我們世代務農溫飽尚不得周全,卻拿什麼去換口糧啊。」

    大奎又問:「這順元城的城主大人是何許人?」老者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大奎站起身道:「如此俺就回去了,這些東西是俺鏢隊的,俺需拿回去。」說著一指牆角的兩個包袱。老者一聽頓時手足無措:「哎呀你看你看,我們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你的,我這……。」

    大奎笑道:「不妨事,權當一場誤會。」說著過去收拾了包袱,一手一個拎著與老者告別。老者叫人送回去,大奎婉言謝絕。

    出了廟門,大奎心裡涼了一半。剛剛建立的大明,轉眼竟是滿目瘡痍。先是見識了湖廣的王福,憑借王親貪贓斂財縱子為禍。在這族群雜居的順元城又見識了受災的難民處於水火。

    回到客棧,大奎將這兩包東西拎進通鋪房,叫趟子手們一一放回原處貼好封條從新落鎖。一屋子人爭相七嘴八舌問東問西,大奎只是默默轉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躺在床上大奎輾轉反側,自己是一直這樣遊蕩還是去做一個百姓需要的好官?自己曾效仿湯和說過:為黎民之苦,千刀萬刃又何妨。如今自己厭倦了軍旅兵戈本想大隱於世,但見到那些貪官污吏紈褲子弟的醜陋行徑每每義憤填膺。是該做些什麼了,飽食終日絕不是大丈夫所為。

    第二日,鏢隊去順元最大的商號德福記交接了文書鏢物。鏢隊當天便取道隆平一路東行回轉,在順元城時大奎打探到這家德福記是順元城知事梁師爺所開。一個小小的八品知事竟開得偌大的商行,而這一批貨物總值近五萬兩白銀。

    大奎還打聽到這個梁師爺借賑災之名剋扣賑災銀兩並收受賄賂,就因為這個每天在順元城不知要餓死多少人,可見貪官污吏之行徑著實可恨。而順元知州孟大人據說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卻為何對手下的不法之行不聞不問?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奧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