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正文 第六章 :為民除害 文 / 豐郎

    大奎只盯著那物,眼中滿是驚恐。那竟是一顆人頭,恰巧此時臉面朝上。只見其七竅流血,雙目睜大翻著眼白,死狀甚慘,尤其是斷頸處尚滲著血水。

    湯和轉到大奎面前笑問:「怎麼?怕了?」

    大奎結巴道:「不不不不怕」說完強定心神,站起身來。

    湯和上前拎起人頭走過來,把這顆人頭系與大奎腰間,又將從楊府找到的一捆繩子套於大奎脖頸上道:「天快亮了,我們回去吧」說完當先行去。

    人頭掛在腰上是什麼感覺?大奎此時只想撒尿,但還是抱著扁擔癡呆一般跟著湯和。

    走了一程,湯和見大奎仍是這般無神便道:「此人十惡不赦,死有餘辜。」頓了頓又道:「此次出城恐有麻煩,夜雨已歇必有巡城兵卒,你若能隨我出得濟州城。前後共計白銀六十兩,我分文不會少於你。」

    聽到『銀子』這兩個字,大奎本來滿是驚駭的眼神中漸漸充斥著神光,步伐不由快了許多。正走著,湯和拎起大奎閃至一旁暗影處。

    遠遠只見一隊元兵十餘人轉過街角,向著二人的方向而來。看樣子是避不過了,湯和輕聲道:「待這隊元兵近了,你我二人殺掉這些元兵。不知你可有此膽量?」

    大奎在村裡打小就是個老實孩子,何曾遇過打殺。但如今箭在弦上,況且還有六十兩銀子等著自己,想到這,大奎頓覺膽氣壯了不少,不由得茫然的點點頭,雙手緊緊握住手中的扁擔。許是過於緊張,元兵距離二人藏身之地尚有十幾步遠,大奎不待湯和招呼,竟舉著扁擔一聲怪吼衝了出去。

    這隊兵卒聽見這聲怪吼頓時傻了,這深更半夜的在街上巡邏。忽然暗處『嗷嘮』一聲殺出一人,披頭散髮光著半邊膀子,脖子上套捆繩子,高舉著扁擔。尤其可怖的是這人腰上竟然還懸著一顆人頭!此景此景放到誰身上估計也要害怕。

    這一隊兵卒一失神間已被大奎搶到身前,大奎掄起扁擔照著當先一個元兵,兜頭就是一扁擔。扁擔帶著呼呼破風之聲砸在這元兵頭上,這元兵『啊』一聲摻叫,立時仰面而倒。接著大奎狀若瘋虎一般將手中扁擔一通亂掄,口中不住嘀咕著:「俺的銀子,俺的銀子」。

    可惜大奎未曾習過武藝,來勢雖猛但元兵轉瞬醒過神來。十餘人立馬散開將大奎圍在正中,元兵各舉長槍眼看便要將大奎刺殺於當街。

    這時湯和已如獵豹般衝到近前縱身而起,空中雙腿左右分踢,一式『野馬分鬃』。頓有兩名元兵頭部中招,身子如遭疾風之秋葉飛出一丈開外撲倒於街上。湯和腳一落地便如下山猛虎般撲向另一名元兵。只見其探掌如刀,揮手斬於這名元兵喉間。耳畔傳來『咯』的一聲,這元兵未及反抗已是喉骨碎裂撲倒在街上。

    另一名元兵一見,挺起長槍便刺向湯和前胸。湯和身形一閃繞步而上,左手變抓正擒住元兵持槍的右手,接著向外一擰,右手變掌為拳直搗在元兵胸口,『卡嚓』胸骨碎裂聲清晰可聞。不待元兵倒地,湯和劈手奪過長槍反手拋出,這長槍如離弦之箭般貫穿一名元兵胸口。長槍餘勢未衰,透過元兵屍體飛出十幾步遠釘在一家店面的門框上。

    就在其餘元兵一愣神的功夫,湯和再次蹂身而上,右掌立掌如刀帶出一股勁風斬於一名元兵頭側,這元兵哼都沒哼便委頓於地。其餘元兵紛紛棄了大奎,挺槍來戰湯和。

    大奎嚇得連忙閃到一邊,心中驚懼嘴上嘀咕:「俺那親娘,嚇死個人哦。」大奎此刻已是手腳冰涼,雙腿打顫。

    湯和閃身躲過兩條刺來的長槍,腳上正巧踩到一條槍,卻是死去兵卒丟棄的。湯和右腳踩住槍桿一搓足尖一挑,這條長槍已被挑起,湯和探手抓過長槍,持槍抖出一朵槍花直取帶兵的伍長,曉是這伍長有些功夫,見到湯和長槍刺來連忙側頭去閃躲。湯和抽槍退步縱身躍起,手中長槍以槍為棍怒砸而下。

    如果說真有泰山之勢雷霆之威,那麼湯和這一槍便足以當得。那帶兵的伍長手持腰刀,見到湯和一槍砸來想躲已是不及,慌忙中挺刀去架。只聽『鏜啷啷』一聲響,這伍長被連刀帶人砸翻在地。

    湯和身形一落,手中長槍隨手拋出,長槍帶著尖嘯怒射而去。『噗』一聲竟將一名元兵生生釘在地上。

    大奎驚呆了,知道湯和必有武藝。沒想到如此威猛厲害,一愣神的功夫已有七八名元兵倒斃於地。剩餘的幾名元兵一見湯和如此勇猛,哪裡還敢戀戰?齊齊發聲吶喊,棄了長槍作鳥獸散,轉瞬跑個沒影。

    湯和一拉還在發呆的大奎,兩人迅速奔向城防梯上了城牆。將繩子牢牢繫於城垛上,順繩子爬下了城,轉瞬二人身形消失於夜色中。

    第二日清晨,楊祿吉楊大人府上已是亂成一團。昨夜竟有人趁夜潛入楊府,不盜金不拿銀,偏偏取走了楊大人的腦袋。這下熱鬧了,楊府上下樹倒猢猻散,楊祿吉楊大人幾房女人各自席捲了金銀細軟分道揚鑣。有相好的找相好,沒相好的追小鳥!一時間鬧得烏煙瘴氣雞飛狗跳。

    未至午時,整個濟州城都沸騰了,百姓得知楊祿吉嘎崩死了!哎呦,那可是個個走街串巷奔走相告。更有甚者竟有人青天白日不年不節的燃放爆竹,以此慶祝楊祿吉楊大人歸天。有道是:天理不可違,民心不可欺,想必這就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