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漢末帝國時代

正文 第十章 大秦的善意 文 / 狂妄之龍

    天下太平,在一場浩大的戰鬥之後必然會有這樣的情況。

    歷史上各諸侯也不是每年每天都在打架,他們也會按照農時來作息,甚至也會休息一兩年再發動進攻。隨著領地的擴大,甚至會出現輪換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把作為二線的部隊,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線部隊調到一線戰鬥,同時把原本的一線部隊轉移到二線陣地防守。部隊並不會因為防線調換,就失寵,相反正是因為可以休息一年半載再打,可以有效緩解士卒的厭戰情緒,同時把傷兵的身體養好,疲兵也能夠迅速恢復過來。

    這也是,為什麼地盤越大,得到天下的速度就越快,而領地越小,滅亡的速度就越快的原因。小勢力到處都是一線,根本沒有輪休的可能,而且地盤小也意味著能夠徵集的部隊也少,於是就更難抵抗大勢力的部隊。

    說到底,以少勝多的戰役,永遠都是非常稀少的存在。正因為稀少,所以才有機會成為了傳說。

    曹操這邊有資格實行輪休制度,司馬懿姑且也可以,就是人數少一些。劉銘這邊就需要廢話了,萬里疆域可以招募多少士卒輪換?若是另外一個時空,曹操說不定還要面對胡人的襲擊,但是在這個時空,只有劉銘去欺負胡人。

    也正是因為要外出探險,要對胡人的土地進行治理,要對陸地接壤國家進行戒備,這一樁樁一件件,拖累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劉銘可以立刻平定天下。

    當然,也不是沒人勸過他:「為什麼不平定天下,再慢慢去做這些事情?」

    劉銘會這樣回答:「我並非是不想立刻平定天下,只是正因為知道不能夠立刻平定天下,所以才不得找點別的事情做做,總是沒辦法平復心中的躁動。」

    於是又有人問:「為什麼不能夠立刻平定天下?」

    劉銘則會這樣回答:「帶著侵佔全境為目的的戰鬥,唯一的結果就是對方拼盡全力的抵抗。在這個官本位的年代,諸侯唯一需要對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負責的年代裡面,諸侯為了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可以讓所有的百姓都投入到戰鬥之中。為了應付這樣的情況,自己這邊卻也不得不加大投入士卒的使用。

    最糟糕的是,用計方面不僅僅有埋伏,還有水淹火攻。都說水火無情,在大火滔天大水漫野的情況下,又有多少百姓可以活下來?

    我需要的是一個最大限度保存元氣的大漢,而不是萬里無人的鬼蜮。故而,以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一步步蠶食,一步步壓搾敵人的底線,進而讓對方一步步放棄手中的利益,直至完成最後的目的。屆時,就算再出現上述的問題,好歹人可以少死幾個。」

    這算不算是聖明仁德,只能說劉銘太重視華夏的人氣了。

    初步審計,漢末黃巾起義前,大漢有五千七百萬人左右。但是黃巾起義之後,大漢只有四千萬左右的人口。至三國歸晉,天下只有百來萬人口。

    那個時候,異族的人口都比華夏的人口要多。華夏人民從多數民族,變成了所謂的少數民族,保守五胡欺壓。若非民族戰士為了保存華夏不斷反抗,或許華夏民族早已成為歷史。

    但饒是這樣,經過五胡亂華之後的華夏,不僅多出了很多的少數民族,就連還倖存的華夏人,也不是純種的華夏出品。舉例的說,就算是大唐皇帝李世民他們一家,也混了一些鮮卑的血統。

    二戰時期某島國敢說自己代表的是正統,因為他們主要的混血成分就是華夏血統。他們說經歷一次次混血之後的華夏,血統純度還沒有他們的高,所以能夠代表華夏民族正統的是他們,而不是中國人本身。

    同時還表示華夏自大清已經亡國,而他們則是幫助華夏恢復正統的友人。實際上,在當時的有識之士普遍對滿清失望的情況下,這種說法很有市場。

    可以說當時不少所謂的漢奸,本質上或許他們也曾經是在為中國的出路問題而苦苦探索的愛國人士,只是他們選錯的方法。

    離題了,且回到正文。

    諸侯們在休養生息,唯一就是劉銘在不斷對外戰爭。不過或許劉銘麾下的人,都不把這看成是戰爭,而是一場遊戲,一場殺人遊戲。

    一方面是全民修煉,而且還有王牌軍的漢軍。一方面則是野蠻的,沒有修煉過,而且身體素質也差的可以的蠻夷軍隊。

    以前劉銘帶著王牌軍,明明還沒有一次次升級,就已經用數百人打得上萬胡人大軍屁滾尿流,如今大軍突入敵軍境內,卻是出現了一人當關萬夫莫當的局勢。

    有一份軍報就明確的指出:在攻入敵軍城市的時候,對方組織抵抗,我方一個士卒身先士卒殺入敵陣之中。明明只是孤身一人,卻彷彿進入了羊群的獅子,在裡面大殺四方,敵人居然沒有任何抵抗的能力。他們的武器被無情的摧毀,他們的生命被迅速的收割,僅一人就把上千守軍嚇得四散而逃,而戰士本身只是有些累。

    這不奇怪,貴霜帝國和大食國的守城士卒,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百姓那裡徵調上陣的民兵。主戰部隊劉銘大軍都未必放在眼裡,更別說民兵級別的部隊。基本上殺死個數十人,其他人看著那戰士的凶樣,差不多也就四散而逃了。

    或許,他們還會邊逃邊喊:惡魔來了,上帝你快下來收了他吧!

    好吧,誰讓這年頭基督教早已存在上百年,教徒在歐羅巴大陸到處都有。再說,各國都有本來也有屬於他們的神系,故而最高的神祇稱之為『上帝』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大家從貴霜帝國殺入大食國,大量的奴隸就這樣通過佔領區源源不斷運回大漢。劉銘本來不想佔領這裡,居住條件不好,而且還靠近大秦。

    故而這裡就成為最好的搶劫區域,劉銘要當強盜,要在這裡不斷的把人口和物資給搶劫回華夏!別說什麼以德報怨,華夏當了那麼久好客的主人,劉銘既然回來了,就要徹頭徹尾當一次強盜!

    至於這兩個帝國,作為劉銘對大秦國的緩衝地區還是不錯的。省得雙方交戰起來,又把大部分的士卒給拖到這裡。

    不過劉銘也不是徹底放棄對這裡的統治,他還是每年一百里的速度,一點點的推進邊境。一步步的蠶食這裡,一步步逼迫這裡的百姓投靠自己。還是那句話,既然來了,那麼大漢民族就必須要征服這個世界。在這個過程,大漢民族就不會害怕任何人!任何國家!

    劉銘並不打算那麼快和大秦戰鬥,大秦似乎也開始從對土地的渴望,開始朝著對奢侈品的渴望那邊轉變。如今還是羅馬比較清廉強大的時代,但已經和平了一段時間的羅馬,對奢侈品的愛好已經有了很高的基礎。

    以前,東方的奢侈品,必須要經過貴霜帝國和大食的層層壓搾才到他們,原本在大漢一石糧食就能夠買到的瓷器,經過貴霜帝國和大食國來到大秦這邊的時候,價格居然需要用同等重量的黃金才能夠換取。

    該死的,利潤至少提高到了400%有木有?

    對於大食人的貪婪,大秦本來已經做好了武力征討的準備。只是還沒有開始打,甚至還沒有軍事動員,已經傳來消息,說是大漢帝國的人已經打到了大食國。

    對於大漢人戰鬥的迅猛和勇猛,大秦帝國,也就是羅馬帝國的皇帝還是表示非常欣賞。畏懼卻還算不上,在他的眼裡羅馬帝國才是最厲害的國家,至始至終在他的眼裡,大漢只是一個偏局東部大荒漠的一個小國家而已。

    只是當他知道漢人軍隊的數目,他開始把這個國家看成和大食國和貴霜帝國差不多大小的國家,但對於大漢還是沒什麼直觀的印象。最多就是絲綢和瓷器。

    不過這沒什麼,最重要的是,一則必須要小心漢人打進大秦。二則既然漢人已經打到了這裡,那麼為什麼不和他們談談,讓他們直接把絲綢和瓷器賣到這裡?相信到時候,這價格方面,會便宜許多。

    帶著這樣的本意,國皇派出了使者接觸了漢軍的統領。有趣的是這個使者原本就是一個商人,因為大量販賣漢朝的商品,而且價格不貴,才一步步走到了現在的地位。不過也正是如此,這位使者才能夠聽得懂並且說得清楚漢話。

    雙方的勾通沒什麼問題,皇帝的需要,張飛也可以答應,畢竟劉銘已經告訴過他,戰爭僅到大秦這邊的國境前面為止。

    有了初步的磋商之後,羅馬皇帝帶著友好的態度,派人帶上了許多商品,帶著國書,在漢軍的帶領下,第一次登上了前往華夏的路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