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漢末帝國時代

正文 第二章 睚眥必會報 文 / 狂妄之龍

    秘密立儲制其實是一個很操蛋的手段,或許只有最喜歡玩宮斗的滿清會用。

    何也?這制度不僅把兒子當成臣子來處理,讓他們互相鬥爭的同時,自己方便居中平衡限制他們,而他們為了確保能夠被立儲不得不千方百計討好自己。

    大臣那邊就更苦逼了,都不知道太子是誰,要站位都不知道要站在誰那裡好。歷朝歷代大臣總喜歡站位,這下好了,看看誰還敢無視上面的皇帝。

    制定這個制度,需要的就是平衡和方面的勢力,居中調度臣子包括自己的兒子。能夠這樣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的玩政治遊戲的皇帝,劉銘都要給跪了。

    若是可以,他甚至不想用這個制度。

    但為什麼要用?兒子年紀太小,心性還沒有成熟。劉銘可以肯定,自己若是立某一個為儲君,結果其他的兒子會在各種有心人的教唆下,開始試著和自己的這個兄弟競爭一番。良性的話也就罷了,最怕的就是惡性。

    大唐李承乾這廝,摔斷腳那廝都被考古出來可能性被自己的弟弟陷害的。孌童稱心甚至是他老爹李世民那些庶出,卻有著爭位之心的弟弟送給李承乾的。

    這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劉銘可不希望他們因為羨慕嫉妒恨而走上極端。再則他的確沒有確定,哪個兒子,才最符合自己的繼承人標準。沒辦法,皇位就一個,沒辦法分割,除非效仿周朝的分封制。

    現階段用這招,也是無奈之舉,好歹讓他們有一個平等的起點。至於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只能看看政治制度如何改變,還有他們日後的品性如何了。

    秘密立儲制的規則已經說明,首先需要自己的親筆詔書,才能夠讓這三樣東西重見天日;隨後,需要特殊的鑰匙和印章,才能夠打開匣子,否則匣子會自行銷毀,裡面的東西也會隨之毀壞。

    劉銘為了保險,甚至還勒令保護匣子和鑰匙的程昱和高順,只要這兩樣東西丟了,或者出現損壞,那麼他們全家包括三族內的親友,都會被貶到東南亞島嶼那邊,子子孫孫不得返回中土。

    這或許狠了一些,但至少可以讓他們不胡亂動這三樣東西。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解決,讓自己好好看清楚,到底誰才是最合格的繼承人。

    劉銘登基,自然是要大赦天下的,只要沒有犯十惡不赦大罪的,或者明顯是戰爭犯、政治犯的基本上都會放出來。

    隨即,一系列的封賞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程昱封東阿亭侯,張飛為涿縣亭侯,高順為漢縣亭侯……龐統為關內侯。反正只要是跟隨他一起起兵,而且立下赫赫功勞的臣子,悉數封侯。

    追封自己的父母為太祖皇帝,追封自己的爺爺為高祖皇帝。身為別人的子嗣,既然發跡了稱帝了,死去的爹媽爺爺,好歹也得有個榮譽稱號才行。

    追封劉協為孝獻皇帝,劉備為涿縣王,華雄為金城侯,入烈士陵。

    建國初期,再加上紙鈔發放在即,就算是劉銘有心偷懶,也不得不花費大量的心血在政務和軍務上面。忙到極點,甚至三天沒有回家,家中嬌妻前來探望他,少不了一番埋怨。

    劉銘也是忙得一塌糊塗,心中暗暗計較著等時機成熟,至少把內閣制給弄出來。而且還把一些零碎的事情給分配出去,省得什麼事請都來煩自己。

    同時也不由得慶幸,這年頭的士子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不像明清時代的文人,大多都是在開始出仕,才在老前輩那裡一點點的學習如何工作。否則,翰林院的存在,又是為了什麼?

    很多時候,那個時代的文人都只會誇誇而談,引經據典說了一大堆空話。實際上讓他們處理事情,都是直接丟給皇帝親自決斷。地方縣令,處理政務主要依靠各種師爺,為了聘請他們,又不得不貪污,再清廉的官吏,最後都得變成貪官不可。

    在那個時代當皇帝,純粹就是悲催,難怪明末那麼多任皇帝寧願不上朝,或者干其他的事情,也懶得去主持政務了。

    就這樣,劉銘從夏初挨到了秋末初冬時節,這才稍微清閒了一些。主要還是地方的工作已經初步完成,搶修重建工作已經完成了一個大概,剩下只需要細部慢慢處理就好,這完全可以由地方官主持。

    為了今年的秋收工作,劉銘甚至把主戰部隊給調了下去幫忙耕種和收割。如此才能夠保障,秋收的產糧,基本同等於開戰前的水平。不過考慮到還多出了益州、兗州、豫州和荊北等地,其實產糧還是下降了很多。

    所幸夷州和崖州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甚至夷州陸地完全沒有遭受戰火。故而在迅速恢復過來之後,在秋收的時候至少三十船各種物資運回了大陸,對於物資匱乏的北方而言,簡直就是沙漠之中的甘霖。

    至深冬,所有人默然抬起頭來,發現一年居然就是這樣草草的結束。隨即相視一笑,默默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二年,春節剛剛過去,曹操就迫不及待的朝著司馬懿的地盤發動了攻擊。兩人其實沒什麼仇怨,只是誰讓司馬懿曾經佔了他的地盤?老曹那是睚眥必報的人,多人地盤那麼大的仇怨,不滅掉司馬懿三族已經算是仁義了。

    劉銘也沒有閒著,他此刻正在接見一批修士。

    這批修士說穿了都是自己地盤裡面的百姓,不過他們都在各種原因的催促下,進入了第四重境界。這是內弟子級別的實力,有這樣實力的人都是三宗最渴望招攬的存在,畢竟這樣的弟子越多,宗門的實力也就越強。

    而劉銘面見的這一批修士,都是普通的百姓,修煉的甚至是最基礎的功法。饒是這樣,也直接進入了內門弟子級別的境界。他們沒有選擇加入三宗,或者說經過一次次的宣傳和一次次的事實,所有人都對三宗有了深深的怨恨。

    劉銘有系統,自然第一時間派人找到了他們。在詢問他們的意見之後,他們也願意放棄他們原本的生活,加入到道觀之中。

    在那裡,他們得到了最系統的學習,原本境界不穩的穩定了境界。甚至不少人在經過道觀裡面的道士一番提點之後,修為提升一個小境界的。

    劉銘目前已經是四階巔峰,只是遲遲沒有進入五階。

    至於三宗這些年,到底有多少人進入了五階,劉銘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想來能夠進入裡面的,只怕一巴掌都能夠算得過來。饒是這樣,也不是現階段劉銘可以找茬的。

    劉銘已經決定了,在處理好正事之後,就要想辦法把境界提升到五階。配合道觀的勢力,好好找三宗算算總賬!要說睚眥必報,他也算是一個。

    不過在此之前,有一個欠揍的傢伙,卻是需要先好好修理一頓。那傢伙便是在自己出征的過程中,過來添亂的大食國。這年頭還沒有伊斯蘭教,沒有政教合一的大食國,要揍他們其實還是很容易的。

    早些時候分不開身,如今眼看經過一年的休整,王牌士卒的武器已經是飢渴難耐,主戰士卒也憋了一口氣只等發洩。再加上資源匱乏,劉銘急需一個外快來補充一下這個損失,所以大食國甚至已經成為大食國屬國的貴霜帝國,也就成為了自己征討的目標。

    春耕結束之後,超過十萬部隊,在邊境集結。以張飛為帥,黃忠、趙雲、馬超和關羽為副,算是湊齊了五虎神將陣容。以龐統、賈詡和趙真三人為軍師,對大食國正式發動了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