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漢末帝國時代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群臣勸稱帝 文 / 狂妄之龍

    一場漫長的,蓄謀已久的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長得讓人作嘔,長得讓人抓狂。但不管怎麼樣,好歹現在是徹底結束了。

    司馬懿佔據柴桑、豫章、建業、吳、會稽五郡作為基礎,實際上看得出來這是在苟延殘喘,除非他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否則一切免談。劉銘甚至不需要找他麻煩,曹操會找他聊聊的。

    曹操則是佔據了荊南四郡,交州全境與南中地區。不過這傢伙的胃口還沒有就這樣結束,他開始朝著中南半島殺了過去,開荒建城,似乎打算把領地擴大到整個中南半島,甚至東南亞。

    至於劉銘,佔據長江以北的整個大漢版塊,可以說是天下最大的諸侯。進一步說,若是不計代價的話,司馬懿的勢力甚至可以迅速成為歷史。

    只是這場戰爭打得太久太久,資源和人力消耗得太厲害,再加上如今已經是深冬,已經不適合繼續開戰。所以,劉銘選擇了停戰。

    當然他也沒有那麼輕鬆就結束,他勒索了曹操三十多座各種礦藏,都在曹操現在佔領的地盤裡面。開礦和運輸都由他的商隊負責,當然也會繳納一定的稅務給曹操,不過曹操自然知道,自己是虧大了。

    只是這樣就能換回幾年的和平,他也是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順便的,他把二女兒曹華給送了過去,說是加深雙方的聯姻關係……看著一個可愛的小蘿莉……劉銘表示自己其實已經在蘿莉控中畢業了……但還是收下吧。

    唉,老曹難道就不知道,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可以打醬油了嗎?這個時候給他們添一個那麼年輕的小媽,這是要自己收呢?要是收呢?還是收呢?!

    司馬懿那邊劉銘也沒有客氣,要礦藏那是必須的,另外還要五萬金幣同等價值的各種資源或商品。至於如何還,那是司馬懿的問題,反正劉銘也有大發慈悲,允許他分期付款……但必須要算上利息。

    戰爭結束,後續的重建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尤其如今是大冬天的,如何在深冬季節,讓無家可歸的漢民可以活得好好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於劉銘而言,每一個漢民都是無比珍貴的存在。

    至於已經歸化了的夷民,本來這次復仇軍事件,不少人都要求處罰這幾個夷人民族。不過劉銘卻是以『不知者不罪』的名義,把這件事輕輕的放下。

    當然,完全沒有處罰那是不行的,所有復仇軍的家屬或者親人,必須要接受三年的強制性勞動。主要工作內容,便是在各大城市興建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工作量大而且沒有薪水,吃得也差。三年下來絕對會讓他們****,從此視造反如洪水猛獸。

    若是這樣都不行,那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唯有用鮮血,來告訴他們仁義的背後是需要付出鮮血的代價的。

    「好了,各位辛苦了!如今物資優先用於重建,故而沒什麼好東西,大家將就著便是!不說那些掃興的事情了,大家共飲此杯!干!!」慶功宴上,劉銘舉起了酒杯對大家說道。

    「謝主公!」所有參加慶功宴的文武大臣紛紛舉杯,滿懷欣喜和自豪干了。

    宴會的確沒什麼好東西,先不說好東西都盡量賣掉購買物資支援那些失去家園的難民了。只說這大冬天的,要吃新鮮的東西也沒那麼容易。

    菜主要是菘菜(大白菜)和蘿蔔,而且還是在地窖裡面拿出來的。水果也就一些蘋果和雪梨,也是花了不少的功夫才弄到的。不過肉食方面卻很豐富,羊肉、豬肉和魚肉都有。牛肉就算了,有點耕牛都調出去用了,哪捨得吃啊?

    「主公,聽聞如今曹操已經開始準備稱帝,司馬懿更是一早就已經稱皇。而主公您一直以大漢大將軍的身份自居,豈非挨了他們兩個頭?故而微臣提議,主公也應該稱帝!」田豐出列諫言。

    說是慶功宴,實際上難得這次功臣齊聚首,一些事情也可以在這次宴會上洽談,劉銘可不希望再花時間把大家召集起來開過會。

    田豐再有幾年就要退休,故而他至少希望在退休前,可以看到劉銘稱帝。

    對於大漢滅亡他很惋惜,哪怕早就知道它不會活太久,真正看到它滅亡的時候,心裡還是會很不舒服。不過沒關係,劉銘是正統的大漢皇室後裔,他可以學習光武皇帝劉秀中興大漢。

    「有主公在,大漢不滅。主公乃是大漢正統這自不許多說,但一天不稱帝,多少還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故而臣附議,往主公早日稱帝!」程昱站了出來。

    更多人站了出來,說是希望劉銘稱帝,實際上有點讓劉銘履行承諾的意思。

    畢竟在楚國建立的時候,大家已經有過這樣的提議。不過當時劉銘說是戰爭未平暫不考慮,如今既然戰爭以及結束,那麼自然是劉銘履行承諾的時候。

    「我說,用得著那麼著急嗎……好吧,如今已經是深冬,這個陰氣那麼重卻也不適合稱帝。先成立籌備小組,確定規模……對了,規模不准太大,否則我寧願不舉行儀式,只是單方面宣佈。待到明年春耕完畢的農閒時分,找個黃道吉日再完成整個儀式便是!」劉銘想了想,還是給出了一個准信。

    「屬下這就吩咐下去!」禮部尚書管寧出列領命,這本來就是他分內之事。

    稱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大套的禮儀姑且不說,稱帝后還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漢禮,要像現在這樣優哉游哉卻是不太可能了。除非,自己打算當一個昏君。

    最讓人頭痛的還是其他的方面,具體便是立後和立太子的問題。伏壽算是正妻,但實際上她在劉銘後.宮之中卻是沒什麼威嚴。但若是立最有威嚴的劉華或者何玲那也是不可能的,她們的身份決定她們不能夠出現在前台。

    至於張寧更加不用說,身為大漢動始動的黃巾起義首腦張角的女兒。一旦劉銘迎娶了她,而她的身份被公諸於眾,那麼對於劉銘的聲望是很大的打擊。而楚國和曹操,說不定會趁機好好抹黑一把。

    立後都是一件很鬱悶的事情了,立太子更加鬱悶。

    長子劉希不是嫡出,而且也只能算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現階段表現的最聰明的劉能且不說不是嫡出,而且年紀也比較小;劉望最擅長拉攏人心,能夠和所有臣子的兒孫打成一片,更懂得平衡每個人之間的矛盾,甚至借助大家的矛盾,來抬高自己的威望。人氣方面他最為優越,且他本身能力也差不到哪去。

    女兒暫時不需要考慮,這年頭還沒有女兒當太子(女)的情況。至於剩下幾個年紀太小,具體資質根本看不出來。

    這一切,本來劉銘希望通過時間來慢慢解決。時間過去了,哪個更適合當皇后,自然會表現出她的能耐。哪個適合當太子,也可以慢慢考核出來。

    如今天下未定,卻要開始稱帝了,結果卻是讓這個選擇來得太快了一些……

    只是劉銘知道,若真的到了那一刻,自己卻是必須要選擇。後宮不可一日無後,否則宮斗必然會出現。不僅僅是光明的部分,各種陰暗面也會出現。

    太子也不可一日不立,太子接受的教育是有別於一般皇子的,他接受的是帝皇學,教會他應該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勢力的知識,這種知識其他皇子沒必要學習。

    很多皇朝,太子教育還沒有開始,皇帝掛掉了。結果太子沒有從父親那裡學會帝皇學,按照基礎知識來治理國家,結果某一個臣子的派系過於強大,最終大權旁落的事情,在歷史上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了。一個不好,新皇被廢也是沒什麼好奇怪的。

    算了……現在還是先別考慮那些吧……大概還有半年的時間,讓自己好好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想出一個兩全的手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