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漢末帝國時代

正文 第一章 五年神功成 文 / 狂妄之龍

    日出月落,五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反正它就那麼過去了。

    轉眼來到了公元198年,劉銘也從一個孩童,成長為一名偉男子。二十八歲的他,下巴那邊留了一團絨毛,使得原本就俊俏的他,多了幾分沉穩和成熟。

    此時系統開始升級,那是在今年一月份左右開始的。劉銘佔領了司州和青州,系統升級條件吻合,開始升級。

    不過很奇怪的是,這一次升級卻不是幾天就升級好。它需要一年的升級時間,換言之劉銘需要看到新的升級情況,需要等到199年。

    大漢的年號卻是改變了,早些時候是中平,如今是建安。有趣的是前者是在董卓脅迫下改的年號,後者則是曹操在『徵詢』了漢帝之後,改的年號。

    劉協那小子,改年號改得很痛苦呢……

    五年的休養生息,劉銘麾下數州的百姓都以一個神奇的繁衍速度在增加。這年頭的婦女彷彿都非常喜歡生孩子,五年內她們生下了至少三個孩子,高產的已經有四個了。

    期間劉銘也用一部分的錢幣購買了大概五十萬名村民,裡面一些傑出者也隨著系統的掃瞄陸陸續續進入了他的視線之中。

    系統真的很神奇,這些傑出者的身份都非常隨機。

    有的人是最傑出的發明家,或者說當代最高級的工匠;有的是飽讀詩書,卻不迂腐的學者,當教授卻是不錯;還有的生性放蕩,卻恪守重要底線的美艷女子;更有各種各樣的文臣武將,年紀也從五歲到五十歲。

    年紀老的固然當不了官,不過可以當教官。他們的從軍生涯的經驗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哪怕他們的記憶和體驗都是系統隨機安上去的。

    年紀輕輕的還需要後期培養,難得這幾年治下富裕了許多……嗯,的確是賦予了太多,否則這些百姓婆娘,也不會發了瘋似的生兒子。要知道若是窮困,生孩子才是最大的不幸,畢竟需要丟到糞桶裡溺死。

    百姓富裕了,教育經費上面自然也就要適當投入一下。

    劉銘在各州各郡的主要城市,都開設了一座書院,由系統村民書生作為教書先生,專門教導各州各郡推薦上來的學生。這些學生基本上都是經過考試的,成績都不錯,或者也可以在被判定資質不錯的情況下,特許入學。

    六年後,他們就會參加中央考試,劉銘把那個叫做科考。糊名制、譽寫等手段算是用上了。只求在眾多年輕讀書人之中,選拔出一批新生代官吏,在那些老一輩的歷史名人退休之後,可以替補上去。

    此刻劉銘已經規定,他的治下文武大臣只能幹到六十歲就必須要退休。

    武將有這個功勞和能力的,退休之後到劉氏軍校裡面當教授,為培養新一代的軍官發揮餘熱。

    文臣最頂級的存在可以延遲到七十歲退休,之後安心在家養老也罷,到各大書院當客席教授也罷,甚至自己著書寫傳也罷,劉銘都歡迎。

    沒有人會有太多的意見,人老了容易出問題,這誰都知道。再說為什麼大家會長居高位到老死為止?說穿了就是後續的補給出了問題,諸侯不希望自己被世家把權勢都拿走,那就必須要抓住那些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寒門子弟。

    很不巧,這部分子弟太少!

    或許別的諸侯也可以學習劉銘,大肆開辦教育。不過那顯然同樣不行,大家的地盤不大,而且七成的收入都成為了軍費,剩下的扣除二成的行政預算,一成收入不僅要堅固基建,還要管農業,工業,商業,教育之類亂七八糟的事情,分下來一個部門又能夠得到多少?

    沒看見老曹,都開始用軍屯了,打算借助士卒來彌補農業開發過少的問題。

    西域被打通了,而且已經開始和天竺那邊進行交易。不過劉銘是一個極端種族主義份子,宗教他很不喜歡佛教……有趣的是,大部分的漢人也不喜歡佛教。

    這個時代沒有輪迴,沒有吃素,沒有戒殺生,沒有不能說謊。和尚叫人入教是恐嚇式的,揚言不信佛那就會下地獄被鬼吃了,信佛才能進入極樂世界。結果信徒指了指自己,說:「我還活著!」

    這年頭,佛教就只有少數一小綴人在研習,帶著很濃郁的外國氣息。沒有經歷過一代代的改革,沒有佛教本土化的轉變,佛教根本興盛不起來。

    那麼,乾脆就直接沒落消失便是,這玩意歷朝歷代都不是好東西。

    劉銘全面禁佛,天竺那邊的勢力幾次打算向中原伸爪子,都被無情的斬斷。結果直接惱羞成怒,閉關鎖國,反正不歡迎漢人商人。

    若是無知的人,看到這份國書基本上就覺得這已經沒得商量的事情了。只是劉銘和趙雲看過之後,卻是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天竺,何時只有一個國家和政權過了?

    趙雲多年和西域那些傢伙相處,哪裡不知道天竺是無數個小國家,小部落的聚集地?而劉銘的眼中,卻只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印度』這個政權,還是英國幫它建立的,之前不過是一個傳說。

    結果很簡單,商人繼續經商,天竺的香料,尤其是剛發現的錫蘭島上面的紅藍寶石被不斷運送回來。在經過打磨切割之後,買到了大漢各個地方,被世家大族的女眷們都買瘋了。

    在這玩意成為貢品之後,它的名氣更是響徹大江南北。那些南方的越人土著首領,都忍不住購買一些收藏。

    五年大治,劉銘已經聚集了三十萬大軍。這是在五十萬大軍裡面篩選出來的。時代不同的,修為低的士卒只能充當炮灰,劉銘不需要炮灰。

    五年修煉,劉銘大部分都在修煉和感悟之中渡過,麾下臣子貫徹著他的大方針,在賈詡和張寧的看管,以及最基本的吏治政策下,臣子們的向心力是提升了不少,畢竟誰都喜歡一個分權的主公。

    他們卻是不知道,他們能夠得到更大的權力,還是因為他們的忠誠度一直沒有下降,甚至還穩固上升才有的。若是恃寵而驕,幾個不入流卻被革職查辦的官吏,就是最好的下場。

    他們都是家族的庶支子弟,而本族要攀附其他諸侯,故而希望他們幫忙當內應,最好把劉銘的一切情報,都告訴他們。

    這些子弟都是合格的子弟,所以他們不能夠成為合格的臣子。

    如此,那就乖乖回去當一個家族子弟好了。

    198年夏季,闊別了五年之後,劉銘終於是一反常態的在中午就在聚靈陣裡面走了出來。按照這五年的習慣,上午十二點以後,他就會在那裡呆到晚上十二點多。

    周圍還有不少輪休過來修煉的文臣武將,功法可以延年益壽這點還是受到大家歡迎的。誰都不喜歡死得太早,尤其劉銘帝國還沒建立前,大家都不想死。

    在大家的目光之中,劉銘深深的吸了口氣。

    一團火焰,在周圍凌空出現,轉眼就有了到處氾濫的趨勢。

    所有的文武大臣都在躲避,然而臨近時才發現這火焰並不熱。或者說它彷彿有了自己的意識,並不打算傷害他們。

    至於劉銘需要攻擊的一個對象,不遠處的一張桌子,此刻卻是化為了灰燼。

    「五年修煉,洗煉神魂之境……果然比凝氣成丹階段強大了許多!」劉銘滿意的握緊拳頭,把手中的火焰熄滅。

    劉銘就是那麼一個天賦異稟的存在,別人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有的成就。

    他僅僅花費了五年,就已經達到了這個高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