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漢末帝國時代

正文 第十六章 曹操初發飆 文 / 狂妄之龍

    殘垣斷壁,昔日大漢首都,如今可以算是徹底毀容了。

    諸侯們在洛陽又翻找了一整天,只是這裡稍微有點價值的,不是被董卓搜刮走,就是被藏起來的百姓迅速拿走,哪裡還會留下?

    說真的,大家聯合攻打董卓,最初的打算一個自然是為了揚名,另外一個則是貪婪靈帝留下的巨額身家!那麼多年,領地賣官鬻爵,百般經營收刮起來的私庫,再加上大漢國庫,就算平分也足夠他們領地三四年的財政收入。

    有那麼多錢,在這個注定要掀起戰火的大漢土地,就相當於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甚至可以說有了向外擴張的家底!

    然而諸侯們投入了那麼多,結果得到的卻是什麼都沒有。想到那些被董卓害死的家人親屬,想到那些陣亡的士卒和部將,諸侯們都已經心灰意冷。

    大家已經不想繼續前進,只想著如何回去。

    所有人在洛陽休整了三天,袁紹終於的召集了大家議事。

    其實很多人都已經預料得到,袁紹那廝應該是打算解散聯盟,各走各路了。

    沒有酒菜,這是很正常的,既然沒辦法在洛陽得到金錢的補給,那麼糧食什麼的,能省則省。若非受道義的限制,只怕都打算停止供應了。

    「各位,今天請各位前來,就打算商量一件事情!」袁紹見大家已經落席,當著大家的面前高呼一聲。

    「盟主請講!」所有人都很乖巧的表達著自己的恭順。

    「各位應該知道,先帝駕崩,新帝本是王子劉辯,然而董卓為了更好控制新君,廢除並鳩殺了王子辯,改立王子協為新君。從先帝的角度來看,實際上王子協成為新君這點,並不符合大漢的法理!」袁紹沒有進入正題,只是先稍微說明了一下兩位王子的正統性與合法性。

    說完,他沒有繼續說,他知道所有的諸侯需要些時間消化這個論點。

    實際上很多人都知道,先帝留下遺詔,要冊立劉協為新君。只是董卓剛來,被十常侍的情報誤導,結果把劉辯給扶上了位。後來知道自己錯了,索性直接廢了劉辨改立劉協為帝。

    只是這種大家心裡有數,卻沒有任何證據的事情,要怎麼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只要大家肯幫忙,那原本合法合理的劉協,也可以變成偽君!

    好吧,那問題就出來了!

    既然長安那個可以是偽君,那麼誰是合法的君主?換句話說,上邊那個到底打算扶植誰來擔當新的君主?

    當得上諸侯的都不是傻瓜,只聽袁紹說那麼幾句話,大家已經猜得差不多。只是心中有了眾多人選,卻是不知道應該選誰才好。

    「據我所知,魯恭王后人劉跬恭謙有禮,血統純正,這些年潛心做學問,教書育人也培養了不少士子,為大漢或可擔大任!」袁紹沒說話,倒是袁術率先發話。

    在座的諸侯本來打算推薦幾個人才,不管是有利於自己的也好,還是有利於袁紹,打算借此獻媚的也罷,此刻都果斷閉上了嘴巴。

    誰都看得出來,這兩兄弟又較勁上了。

    只看劉跬這人,典型的書獃子,而且性格軟弱那是天下周知的。而他培養出來的弟子,也是兢兢業業,膽小如鼠的廢物,最多當上縣令就頂天了。

    難得的是這劉跬就是一個應聲筒,別人說什麼他就說什麼,完全沒主見,被冊立為君只怕朝廷的話事權都得落在袁術手中。

    為什麼不是袁紹,還不是因為劉跬如今就在南陽的關係?那裡,如今就是袁術的勢力範圍,劉跬如今就在袁術的碗裡面。

    進一步引申,可以推斷得出,袁術或許早就有了另立新君的想法。否則為何在這個時候,就突然把劉跬推了出來?

    「我等乃是大漢臣子,難道要坐看大漢的帝位再次落入一個傀儡手中?我推薦劉銘擔任新君,他乃大漢宗親,先帝承認的皇弟。更是幽州刺史,綏遠將軍,此番討董也出了不少力,他若為帝,大漢當興!」袁紹卻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把劉銘推了出來。

    劉銘本來在角落喝著小酒,這狗屁倒灶的事情最後落在誰身上和他都沒關係。只是他沒想到的是,袁紹這沒良心的居然把自己拿出來烤!

    索性,繼續喝著自己的小酒,彷彿之前自己什麼都沒聽到。

    嗯,或許這才是最佳的應對方式……

    「劉銘心胸狹隘,並非人君之才!劉跬心懷大漢,多年教書育人為大漢培養人才,兢兢業業恪守宗親道德不敢擅越,如此才是中興大漢之才!再說了,劉銘的血統問題,似乎至今多少還有些疑議吧?」袁術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劉銘成為新君,也不管袁紹為什麼推薦他,直接高聲反駁到。

    實際上這話已經有點犯規了,都說打人不打臉。劉銘的身份那是經過宗正核實,同時靈帝承認的。換言之不管是不是,他如今就得是大漢宗親!

    袁術質疑劉銘的血統,相當於質疑漢室的決斷,質疑先帝的詔令!若是大漢盛世,憑著這句話,袁術就可以族誅了。

    「別吵了,不若考慮別人如何?」袁遺是這兩位的堂兄,立刻出面勸阻到。

    「不知道山陽太守又心屬何人?」袁紹笑瞇瞇的問到。

    袁遺在心中白了袁紹一眼,暗道:得,原來就等著我來推薦一個啊?!

    「汝陽侯劉規如何?」袁遺眼睛轉了幾圈,直接報出了一個人名。

    嗯,是袁家地盤附近,而且也是一個傳聲筒,沒問題!

    聽到袁遺的意見,袁紹幾乎立刻就想答應了下來。

    「夠了!」一聲咆哮傳了出來。

    大家朝著聲源看了過去,結果才發現說話的居然並非孫堅或者劉銘,居然是一直很少攙和到議題之中,經常兼職背景的曹某人!

    「怎麼,孟德你有人選?」袁紹表情很自然,但語氣卻有些不善。

    「夠了,如今天子被董賊擄掠到長安,爾等不思把陛下救出,居然在這裡商議另立新君,你們究竟還是不是大漢臣子?!」曹操發飆了,真正的火大了。

    當然,不是!!

    若是可以,誰都會那麼說,實際上到了這地步誰不知道這天下是有德者居之。若非顧慮到大漢在百姓的心中還有一定的市場,在不少士人的心中也有一定的市場,只怕稱帝的人早就多得海了去。

    在表面上,大家卻依然是大漢子民,大漢臣子。大家此番前來討董,那都是以大漢臣子的身份進行的,誰敢破壞這個規矩?

    故而,誰也沒辦法反駁曹操,只能看他接下來怎麼出招!

    「先帝有遺詔,立王子協為新君!在孟德心中,王子協就是最合法也最正統的皇帝!如今陛下深陷董賊手中,我等身為臣子,自當奮不顧身,殺入長安把陛下解救出來。如此在這裡唉聲歎氣,怨天尤人,甚至妄立新君算啥意思?

    各位若是還有血性,若是還有忠義,且隨我殺向潼關,繼而殺入長安才是!」曹操總算是把自己憋在心中的忠義,全部展露給了大家。

    只是,所有人不是低頭迴避他的提議,就是一副哂笑的模樣看著他。

    顯然,沒什麼人打算出征。

    「哼,豎子不足與謀!你們不去,我去!」曹操火大了,直接朝著營外走去。

    「算我一個……」劉銘站了起來。

    「如此盛事,也算我一個!」孫堅隨之也站了起來。

    「多謝兩位!」曹操心中不由得感動,這年頭,大漢還是有忠臣的。

    再回頭看看,各路諸侯端坐在那裡,依然沒有要起來的意思。

    「我們出發!」曹操不再對他們抱有希望,直接走出了營帳。

    「立刻,按照計劃行事!」劉銘出了營帳,朝著身邊的斥候隊長說到。

    「喏!」斥候隊長欣然領命,迅速離開了營地。

    在劉銘等人出發第三天,天下開始傳出小道消息:諸侯畏懼董卓,不打算繼續西進,並且打算廢掉劉協另立新君。

    同時也傳出,有曹操、劉銘和孫堅三人,怒斥諸侯不忠,率軍殺向潼關。

    自此曹操三人,隨著消息的傳播而變得偉大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