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三十九章 雛鳳初鳴 文 / 無翼蝙蝠

    「我見主公似甚喜孔明之才,然主公既與其師交厚,又有其兄於帳下效力,為何至今不徵召孔明前來,卻只是與心中牽掛。」

    魯肅的問話讓殷丞哭的心都有了,他哪想到黃月英會給陸遜給拐跑了,本來十拿九穩的事,現在一下子變得迫在眉睫了。

    「子敬所言甚為有理,你可會同諸葛子瑜一起替我將孔明請來,越快越好!」殷丞覺得是時候要有所行動了,當即給魯肅下令。

    「且慢,主公。我聽先生說那孔明已經北上遊學去了,只怕近日不會回轉,這個時候去怕是難以成事。」不等魯肅接令,龐統兜頭給殷丞潑了一大盆冷水。

    「北上?他一個人北上?去了哪裡?」殷丞急問道。

    「聽說他會先去穎川會友,而後渡往河北遊學。至於是單人還是結伴,那我就不清楚了。」龐統答道。

    殷丞點頭表示明瞭,然後歎了口氣,略帶遺憾地對魯肅道:「子敬,你替我告訴子瑜,若是孔明回到家中,讓他立刻通知我便是。」

    「肅記下了,決不耽誤主公之事。」

    諸葛亮的事一旦了結,殷丞的頭腦就清醒了過來。現在龐統剛剛來投,可自己卻當著他的面和下屬討論招募另一個與他齊名的人,好像對龐統很不恭敬呀。

    「哎呀,貪心,我又貪心了!哈哈,今日得士元來投,我當知足才是,何必多言孔明之事,當罰、當罰!我自飲一杯予士元賠罪。」殷丞順手拿起一旁的酒盅,仰頭一飲而盡。

    龐統一愣,口中連稱不敢。

    「士元有經天緯地之才,今日至此當有以教我。」

    「統乃山間野夫,擔不起主公謬讚。」龐統謙虛道,「然主公既已下問,統若有偶得,自然是言無不盡。」

    「士元請講,殷丞洗耳恭聽。」

    「我自主公予伯言的書信中得知,此次與曹操會戰,主公將三路齊發,分取義陽、安陽、新息,然否?」龐統問。

    「正是,我軍屯於江夏,就是在等漢中、永安二路兵馬,一旦兩處兵馬齊至,我便發兵北渡淮河。」殷丞邊回答龐統的問話,一邊還指揮魯肅將荊州、豫州地圖移到他和龐統面前。

    龐統早就猜到殷丞兵馬調度的情況,聽他介紹完後,不假思索地說道:「主公請看。義陽、安陽、新息呈一直線列於安城之南,義陽屬荊州,有劉表兵在那裡把守,而安陽、新息則屬豫州,此二處兵馬皆由徐晃調度。若我是徐晃,守安城必先守安陽、新息,而後讓宛城曹仁出兵襲取義陽。如此一來,曹軍可憑借淮河形成一條連續的防線,只要三城不失,安城穩如磐石,我軍與柳蜚相會之期遙遙矣。」

    淮水?殷丞一聽之下頓時恍然大悟,自己先前的計劃確實有一個很大的漏洞。殷丞和他的手下一直有一個盲點,總認為曹操的水軍和自己沒辦法比。事實也確實如此,孫策訓練的水軍目前確實和呂蒙的水軍還有很大的差距,可呂蒙的水軍在大江,周瑜的海軍在東海,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派到淮河來助陣的。然而孫策的水軍一直在淮河裡訓練,如果徐晃真的守在義陽、安陽、新息一線,曹操很可能讓孫策派水軍前來助戰,那時候殷丞兵馬要渡過淮河就難上加難了。

    見殷丞低頭沉思,魯肅在一旁言道:「我軍已封鎖出兵的消息,徐晃未必會知,該不會增兵安陽新息才是。」

    「不然。」龐統搖頭道,「我軍嚴加盤查江上來往商旅,此舉該當早已驚動徐晃,何況我漢中兵動,又如何瞞過長安的夏侯惇,我軍出兵之事曹操旦夕便知也。」

    「士元言之有理,現該如何行事方為上策?」殷丞肯定了龐統的設想。

    「我意不等兩處兵馬的到來,我江夏軍該盡快先取新息。」說完,龐統一指地圖,又道,「主公請看,義陽、安陽、新息呈一線列於安城之南,此道防線一點有失則各點俱失。我軍襲取新息後,義陽、安陽二處便失去其戰略地位,徐晃兵馬不多,不可能派重兵來與我們爭奪新息,自然也就沒必要分兵守安陽,更不會讓曹仁攻打義陽,只能退保安城、新蔡防線,然後等待曹操的援軍。」

    「好,我立刻整軍出兵攻打新息。」殷丞見龐統已有解決辦法,當即喜出望外。

    「且慢,主公不宜輕動。」龐統抬手阻止道。

    「士元此言何意?」殷丞頗為不解。

    「新息若無徐晃援兵,守城之兵不過一千五百人耳,主公只需差一上將便可輕取,主公只宜在江夏安坐。」龐統說完後見殷丞尚有疑惑,只得補充道,「新息一失徐晃必向許昌求援,若主公親至新息,則曹操自提大軍來戰矣。若只一將領兵取新息,許昌援兵或是夏侯淵領兵,或是李典、樂進之流領兵,未必會是曹操。想來主公當不欲曹操來援如此之速耶。」

    「有理、有理!我軍消息傳遞迅捷,即便曹操親提大軍出許昌,我再前往新息也不為遲。士元思慮滴水不漏,殷丞歎服。子敬可傳我令,令魏延、張秀二人引兵五千攻取新息,即刻起程不得有誤。」

    「肅這便前去通傳。」魯肅答應道。

    「好,士元遠來辛勞,可先隨子敬退下歇息,日後還要仰仗士元多為我出謀劃策。」

    「多謝主公,統告退。」龐統起身施禮,然後隨魯肅一起出了大堂。

    龐統、魯肅二人一走,殷丞的心思又轉到陸遜和黃月英的婚事上了,陸黃二人的事情大出殷丞的預料。不但擔憂諸葛亮的歸屬,同時殷丞也很不看好陸遜和黃月英的結合。

    殷丞不看好陸遜和黃月英的親事,並不是認為有人會反對他們成親,而是擔心成親以後會出問題。原因很簡單,殷丞知道一個黃月英的小秘密,而這個秘密很可能是陸遜難以接受。

    以前殷丞曾很仔細地瞭解過諸葛亮及其後代,因而發現了一個問題,諸葛亮的長子出生於公元227年,當時的諸葛亮已經有四十六歲了。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出道時是二十八歲,當時他已經很黃月英成親了,也就是說,到他長子出生那會兒,他和黃月英起碼成親了近二十年。就算是現代社會,夫婦二人成親二十年後才生子都是很奇怪的事情,何況是在古代,完全沒有道理。

    對於這個問題,殷丞覺得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黃月英本人不能生育,且很可能反對諸葛亮納妾。黃月英聰慧絕倫,可她畢竟還是女子,作為一個女人卻無法生育,這對她來說絕對是種打擊。再加上古時候飲食結構的關係,最終造成黃月英早逝,在她過世之後,諸葛亮才得以納妾生子,有了長子諸葛瞻。

    以諸葛亮之才,他能在隆中隱忍到二十八歲才出山,說明他的耐心是很足的,所以他才能承受可能無後的痛苦。當然,這也和他們諸葛氏人丁興旺不無關係。而陸遜則完全不一樣,作為陸氏一族的族長,他是絕對承受不了絕嗣的風險,一旦發現黃月英不能生育,陸遜必會納妾以續香煙,屆時黃月英會有什麼反應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江東陸家和白水黃家現在是殷丞手下不可或缺的兩大勢力,如果因為陸遜納妾而使得陸、黃反目,這是殷丞不願看到的。同樣,殷丞也不希望陸遜絕後,要說別人絕後也就罷了,可陸遜絕對不行,因為陸遜的兒子是殷丞十分喜愛的一代名將--陸抗。

    熟悉三國的人肯定都知道陸抗,而知道陸抗的人,幾乎沒有不喜歡他的,小陸子簡直是一個完人。像這樣的風流人物,如果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湮滅無形,殷丞是不會原諒自己的。儘管殷丞搶了孫策的老婆,使得陸遜失去了做孫策女婿的可能,同時也使原版的陸抗失去了生產條件。可只要有陸遜這個優良品種在,殷丞有信心在自己的教導、幫助下,培養出一個超越原版的『山寨』版陸抗出來。當然,前提是陸遜有機會製造一個陸抗出來。

    看來一切的關鍵都在黃月英身上,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說服黃月英同意陸遜納妾。實在不行的話,等過兩年自己的二女兒成年後,就把她許給陸遜,黃月英和黃承彥多少要給自己一點面子吧。一想到陸抗有可能成了自己的外孫,殷丞就樂得肝疼。

    這邊殷丞一個人在議事廳yy得忘乎所以,那邊魏延已經奉命提點兵馬北上了。從江夏到淮水這段路程屬於荊州地界,雖然不能排除曹操在這裡布有密探的可能,但是由於沒有驛站,那些密探是不可能把消息很快傳遞回去的,起碼不應該快過魏延的進兵速度,所以倒也不擔心洩密的問題。

    淮水邊已經有人替魏延準備好了渡河的船隻,魏延下令連夜偷渡過河,進兵至新息城外三十里處一個密林中暫時休整。

    容錄是容恢的弟弟,也是早期童子軍的一員,跟著賈詡來中原也有些年頭了,替賈詡完成過不少大事。這次的殷、曹開戰,賈詡也很重視,因此特意派遣容錄前來魏延軍帳,既可以做嚮導,也可以傳遞賈詡的特別指導。比如這次,賈詡已經做好了攻取新息的詳細計劃,魏延只需按計行事就可以了,不必辛辛苦苦地強攻城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