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三十七章 運籌 文 / 無翼蝙蝠

    說心裡話,殷丞比那些武將更想和曹操干一仗,沒和曹操交過手就永遠不知道他的強大,而殷丞又迫切需要知道曹操究竟出色在哪裡。然而,現在的時機明顯不對,除了感到有些突然,需要倉促用兵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殷丞此時手裡沒兵。

    殷丞很早就把自己的戰略重點轉移到了漢中,他手下那群能征慣戰的外軍也都在漢中演練攻城戰。為了能順利獲得長安戰役的最後勝利,殷丞必須克服長安城牆給自己帶來的麻煩。長安城在夏侯惇精心修築下,現在的城牆足足高達二十丈,城牆上寬得可以跑馬車。想要攻佔這樣的堅城,事先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絕對不行的。

    殷丞讓人在漢中僻靜的所在,仿照長安城牆的高度和厚度修建了一段城牆,這段城牆是專門給士兵們演練攻城戰的。在這段城牆下,聚集著十萬大軍,在張任、高順、法正、嚴顏的帶領下,演練著各種攻城戰術。投石機、攻城弩、沖車、井欄、雲梯應有盡有;步兵的攀牆、弓弩手的掩護射擊、輕騎兵的游弋封門各施手段;還有正攻、強攻、佯攻、虛攻、夜襲五花八門,總之是熱鬧非凡。

    殷丞手下最有戰鬥力的就是那幾路外軍,雖然那些被稱為城衛軍的內軍,經過這幾年的訓練,其戰鬥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可相對外軍而言,還是弱了不少。可現在殷丞的外軍都在漢中,只依靠從江東各地抽調的內軍,想要和曹操的精兵較量,顯然是有些勉為其難。

    殷丞和曹操都已息養多年,軍容鼎盛,二者之間要麼不打,一旦開戰就是大仗。僅靠江東各處抽調的四五萬內軍,絕對無法對曹操戰而勝之,必須從漢中調外軍前來參戰。調動軍馬並不麻煩,殷丞有強大的水軍,漢中兵馬由漢水順流而下直至襄陽,李嚴的巴州兵馬也可以由大江運至江陵,唯一要顧慮的是時間的問題。

    殷、曹開戰的地點,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在安城附近。巴州、梁州離安城路途遙遠,只要兩處兵馬一動,曹操在許昌或者宛城的援兵肯定比他們先到。萬一曹操的援兵來了,殷丞就失去了速戰速決的機會。而此時孫策的軍隊已經開始在新陽集結,隨時都有可能對柳斐的固始發動攻擊,柳斐的五千兵馬能守到殷丞來源嗎?好像很懸!

    柳斐被困危在旦夕,殷丞和曹操之間的這場仗必須得打,現在要考慮的是怎麼打才有把握。排兵佈陣、調兵遣將這種事向來不是殷丞的強項,如果由他來做決定,絕對會出紕漏,還是老辦法,集思廣益來得穩妥。開會咯!!!

    「主公!先鋒,先鋒!我沒有別的要求,這個先鋒一定要給我!!!」接到殷丞議事的命令,典韋第一個衝了進來,並視先鋒大印為自己囊中之物。

    「哈,你先坐下吧,急什麼。」殷丞笑著一旁賜座。

    隨後不多時,眾人先後來到,有獨自一人、也有三二結伴同至的,進了議事庭後,各自落座,也不多言,只等殷丞發話。

    「咦,你們好像都已經知道我叫你們來是為了什麼?消息好靈通啊!」殷丞突然想起自中午接到柳斐書信至今,也不過才兩個多時辰,期間自己只把書信給陳宮、徐庶和魏延三人看過,怎麼現在大家好像都知道了。

    「是這樣,主公。庶午時看過柳廷然書信之後,便已差人通傳了諸將,好讓他們提早有個準備。」徐庶恭敬地解答了殷丞的疑惑。

    「主公,何時向北用兵?今晚,還是明晨?請主公示下!」太史慈看起來比典韋還心急。

    「子義稍安,此事魯莽不得,還需從長計議。」殷丞先安撫一下那些好戰分子,隨後轉頭問徐庶道,「元直,調兵遣將我不如公,請為我計。」

    「敢不效死!」徐庶受寵若驚地說道,「不知主公是欲與操一決生死?抑或只是想迎回柳廷然?」

    「嗯,決一死戰時機未到,當以柳蜚為主。不過若能殺一殺曹操銳氣,我心甚喜也。」殷丞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無論決戰曹操還是迎接柳蜚軍,單只江東一部定然難以如願,若無張任、李嚴二位將軍的援兵,則不足以成事。」徐庶低聲敘述著,眉間有一絲憂色。

    殷丞也是微微蹙眉,卻沒說話。

    「主公,我有兩江之利,張、李二將的援軍不過十幾、二十日便能至此,當不會誤事才對。」陳宮出聲開導道。

    殷丞先點了點頭,又問:「元直,公台,我軍出兵淮北之際,公等以為曹操會否親至?」

    聽殷丞這麼一問,在座之人都沉默了下來。此次出兵能不能順利,就看梁州、巴州的援兵來得是不是及時,可援兵的速度和援兵的數量有著直接的關係。數量越多速度越慢,出兵多少是個大問題。

    如果曹操不親自帶兵前來,宛城和許昌的援兵不會超過十萬,加上徐晃駐軍,總兵力至多也就十五萬。若是曹操親自來找麻煩,說不準光許昌的兵馬就超過十五萬,其它雜七雜八的加在一起,殷丞所要面對的曹兵將會達到三十萬這個恐怖的數字。

    要和三十萬曹軍相拒與安城,殷丞的兵馬少說也得有十五到二十萬。目前江東可以抽調三、四萬兵馬,其它不足之數就得從巴、粱二州調派。如許多的兵馬調度、糧草籌措,沒一、兩個月肯定沒戲,柳蜚的五千兵馬能抵擋孫策這麼長時間嗎?

    兵,殷丞不缺。當初讓李嚴組建巴州的時候還需要防備荊州劉表,現在已經沒這個必要了,不過李嚴手下的六萬大軍並沒有解散,而是作為漢中的預備隊被保留了下來,這些兵馬可全數來援。漢中張任自組了十萬漢中軍,預防長安的夏侯惇完全夠了,六萬在漢中演習的外軍也可以全部調來荊州,兩者相加就有十二萬。如果讓馬騰給長安增加點壓力,張任那些還可以調五萬兵馬來荊州,這樣總兵力就能達到二十萬強,還不算劉表二十萬荊州水陸大軍。

    唯一的問題就是時間!

    殷丞手下的文臣武將都是久歷戰陣,這樣的問題不說也都明白,只是誰都不敢保證曹操會不會來,所以只能沉默。

    發現氣氛有點沉悶,趙雲的豪氣驟然勃發:「曹操,一奸徒耳,何懼之有!來與不來,我只手中一桿槍,誓將他殺得落荒而逃。」

    眾將聽聞,頓時面露喜色,暗中慚愧剛才自己太過示弱,只有殷丞難以釋懷。曹操來不來不僅關係當曹軍兵是不是多,也關係到曹將是不是廣。曹操一來,呂布、許褚肯定也會來,這倆傢伙可是硬茬,殷丞手下除了趙雲、典韋、黃忠有把握與之一戰,其他眾將都要差了一線。只要曹操不來,呂布是不是來還不好說,作為親衛的許褚肯定會留在許昌陪曹操,只剩呂布一人,那就好對付多了。如果在將領方面有很大的優勢,那麼兵少一點也不是不可以,也許殷丞派三、五萬精兵就能完成任務了。總之一句話,曹操來不來差別太大了。

    「主公。」魯肅一番沉凝後道,「以肅之意,可先調少量精銳搶過淮河北岸,而後視、軍動態再定。可令張、李二將整頓兵馬,收集糧秣,但有所需便星夜來援。」

    「如何佈兵?」殷丞問。

    徐庶搶先說道:「可令高順將軍率強擊軍籐甲步騎及藍鷹翼先由漢水東來,經襄陽、入新野、屯兵義陽,威脅安城徐晃和宛城曹仁之間的聯繫。令李嚴、文聘二將率一萬步、弓延大江入江陵,隨後渡淮河佔據安陽。主公可率三萬江東子弟,由江夏出兵攻佔新息,與安陽的李嚴將軍遙相呼應。之後可尋機突破徐晃佈置在安城、新蔡一帶的防線,與柳廷然匯合。」

    「此計可行!」陳宮撫掌笑道,「宮雖不才,也想狗尾續貂。」

    「公台過歉矣,願聞高見。」徐庶道。

    「此次出兵乃源於固始之變,為防我軍迎出柳蜚,徐晃必將重兵沿河佈於安城至新蔡一線,不會防備身後的汝南。我籐甲騎兵速度冠絕天下、無人可及,高順將軍至義陽後,可率騎兵於汝南、陽安、宜春一帶多做襲擾,即可威脅徐晃側翼、後方,又可尋機直插平輿,繞道固始與柳蜚合兵。如此一來,我軍可前後夾擊徐晃安城、新蔡的防線,接回柳廷然。」陳宮不緊不慢地說道。

    「好計!我軍有鷹候傳遞消息,兩軍協同不是問題。請主公依計行事。」徐庶、魯肅同時歎道。

    「好。」殷丞一拍大腿,就此議定。

    確實沒什麼可以再議的了,此時法正在漢中,張松在永安,呂蒙、周瑜各自在操練水軍和海軍,殷丞帳下能出謀劃策的只有徐庶、陳宮、魯肅三人,現在他們已經達成共識,當然不需要再討論了。

    隨後,殷丞下令項書召集江東兵馬,再差人分往永安、漢中通傳,令高順、李嚴提兵來援。最後親自寫信給劉表和陸遜,給劉表的信是希望他能先替自己準備一些糧草,給陸遜的信是讓他在高順兵馬至後,隨軍一起去義陽,參贊軍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