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圖馬 文 / 無翼蝙蝠

    中原、河北血流沃野,此誠非殷丞本意。儘管曹操、劉備的實力被極大的削弱,但受苦的終究是老百姓,殷丞還不至於如此無良。

    江東和益州在種植棉花伊始,董和、孫邵就已經留意到了種植規模的問題。在殷丞看來,曹操和劉備的手下也不應該是吃乾飯的,他們不可能不留意到呀,怎麼會出現現在這種局面呢?

    事實上,田豫和荀彧也很早就這個問題提醒過劉備和曹操,而且曹操、劉備二人也是相當重視,甚至特意下令要求各地控制棉花的種植規模。在接到命令後,各地士族也都暗自合計該當種植多少數量的棉花為好。士族中人才輩出,不可能看不到過度種植棉花將引發什麼樣的後果,因此曹、劉二人都沒在這方面進行強行規定,而是讓個人自己斟酌處置。這一想法不能說有太大的失誤,只是低估了人性的貪婪。

    由於棉花的經濟效益極高,種植一畝棉花相當於種植三至五糧食作物,其差距顯而易見。眾士族在盤算自己該種植多少棉花的同時,也在紛紛打聽別家準備種植多少。當知道其他士族棉花的種植範圍都控制在三成以下時,原本謹慎的心態便被利益帶來的貪慾所左右了。既然別人種的都不多,那麼自己多種點應該沒什麼關係吧!

    在利益的驅動下,各家棉花的種植數量,最終幾乎都接近或超過五成。朝廷有令,要求各家控制棉花的種植規模,為了防止別家因種的比自己少而眼紅,並將之上報官府,各家士族對自己的種植情況都採取了不少保密的措施,也使得糧荒的問題沒能被盡早發覺。

    糧食減產的數量之大,完全超過大家的預料。要知道,農作物產量的高低,不僅僅取決於種植面積,還和土地的肥沃程度有直接關係。雖然各家為了防止多種棉花的情況過早洩露,一般都只把自己名下的土地拿出一半種植棉花,可為了保證棉花的產量,用以種植棉花的土地都是良田,而以劣質地塊耕作糧食作物,因而直接導致糧食作物的產量不足往年的三成。

    此次糧荒造成的動亂雖然被血腥鎮壓了下去,但動亂帶來的嚴重後果卻持續了很多年。由於殷丞的關係,西涼和荊州幾乎沒什麼影響;二袁的青州和揚州,簡直成了人間地獄,袁紹和袁術也因此一蹶不振;和二袁相比,劉備的境況要稍好一些。不過,因為羌族的南下,劉備苦心經營的精銳部隊損失頗大,將有很長一段時間無力進行對外擴張。曹操的損失最小,那些饑民組成的所謂『義軍』,其軍事實力很難對曹操的精兵造成多大的威脅。當總數號稱五十萬的義軍被曹操全部剿滅的時候,曹操手下的軍隊僅有五千左右的傷亡,雙方的戰損比為一百比一。這一戰損比,令殷丞很是心驚肉跳了一番。

    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殷丞手下已經稱得上是兵強馬壯了,而他卻依然只能偏安於江東、益州。並不是說殷丞胸無大志、小富即安,關鍵是這段時間裡,曹操和劉備的軍力發展得更快,令他不敢輕舉妄動。

    暴亂之前,劉備手握三十萬訓練有素的并州鐵騎,當真可以睥睨天下、傲視群雄。暴亂之後,特別是和羌族血戰半年,劉備著實傷筋動骨了一番,可還有二十萬疲兵,足以自保。而曹操的實力更強,足足有五十萬精銳將士,其中最讓殷丞頭痛的是兩支部隊,數量為一萬五千的虎豹騎和數量為三萬的近衛重甲步兵隊。

    曹操擁有虎豹騎,這點殷丞並不感到意外,令他意外的是虎豹騎的數量。在殷丞的記憶裡,曹操的虎豹騎人數應該是三千,現在居然多出了五倍,實在想不到曹操居然富成這樣。像虎豹騎這樣的特殊戰隊,基本上都是用金錢堆出來的。以普通城防兵為例,組建一個虎豹騎所需費用,足夠招募上百城防兵。一萬五千的虎豹騎,等同於一百五十萬城防兵。奶奶個熊!!!真有錢啊!!!還有重甲近衛隊,重甲、巨盾、長鋼槍,哪個不需要大筆、大筆花錢啊。和曹操相比,殷丞就是一乞丐。

    殷丞不是嫉妒曹操有錢,只是一萬五千名虎豹騎給了他太大的心理壓力。在他的手下,和虎豹騎處於同等地位的部隊也是有的,相比較而言,強擊軍的籐甲騎兵和虎豹騎相差彷彿,甚至可以說籐甲騎兵就是殷丞效仿『前世』所知的虎豹騎而組建的。二者綜合實力在同一水平線上,防禦力基本相同,攻擊力虎豹騎略勝一籌,在機動力和靈活性上籐甲騎兵優勢明顯。這兩支部隊在同等數量的情況下交手,自然是勝負難料,可一萬五對三千,連懸念都沒有。

    殷丞手下唯一一支可以和虎豹騎進行混戰的部隊就是藍鷹衛,狼牙棒可不在乎你鎧甲有多厚,一棒下去都變成一個『坨坨』。可惜的是,藍鷹衛的數量更少,才一千人,只能聊以**。

    虎豹騎令殷丞頭痛不已,重甲近衛隊也是殷丞的一大心病,這種烏龜**了刺蝟後生下的怪物,怎麼看都不是輕易能夠對付的。用騎兵沖,那得有變身肉串的心理準備;用步兵沖,巨大的鐵盾就像城牆般難以逾越,而且還要時刻提防後面的弩箭。

    對於虎豹騎和重甲近衛,殷丞和手下眾臣都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每當想起這兩個攔路虎,殷丞就不得不感慨--『有錢就是好啊』。

    此次暴亂對曹操的軍事力量打擊很小,可對他的經濟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這讓殷丞做夢都會笑醒。現在連一萬五千的虎豹騎都無法應付,殷丞可不希望再過幾年去面對三萬虎豹騎,然後再是五萬、十萬……如果真讓曹操搞出十萬虎豹騎來,也許殷丞該考慮怎麼投降才夠體面了。

    對於殷丞而言,曹操的虎豹騎和重甲近衛隊確實是兩塊難啃的骨頭,但是殷丞也有自己獨特的部隊,只要協調得當,完全具備和曹操一較高下的實力。這是從軍事角度來進行分析,可要是從經濟角度出發進行比較的話,殷丞和曹操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殷丞想要在這方面追上曹操,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還要看機遇。現在,機會來了。

    暴亂使得曹操領地內百姓流離失所、田園荒蕪,經濟基礎破壞殆盡,正是殷丞努力追趕甚至超越曹操的最好時機。因此,儘管曹操和劉備糧草奇缺,陳宮、蔡瑁力勸殷丞趁此北伐中原,可殷丞依然決定按兵不動,一門心思發展江東、益州。

    為了以後能更好的對抗曹操,除了努力在自己領地裡開荒、修路、發展經濟外,再找一個可靠的盟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自從三年前殷丞和蔡氏的長子出生後,殷、蔡、劉三家的同盟關係就正式進入了蜜月期,起碼在外人看來殷丞和劉表二人是牢不可破的盟友。

    然而,光有劉表這個盟友殷丞還不滿足,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馬騰。殷丞和馬騰的關係一直很好,但還稱不上是忠實的同盟,也就算是趣味相投的友好勢力罷了。殷丞的戰略重點是在漢中、長安一線,如果能把馬騰拉到自己的勢力範圍裡來,對於將來的長安攻略有著舉足輕重的巨大意義。

    馬騰此人沒太大的野心,為人也算仗義,這就有了合作的基礎,如果換成韓遂主政,殷丞還真要掂量著辦呢。殷丞和馬騰關係不錯,和馬超也有交情,和他們談結盟,甚至最終把他納入自己的陣營,並非全無可能,只要讓馬氏覺得和自己合作有利可圖、而且又沒有什麼損失,那就很可能成功。問題是,馬騰和殷丞合作,利從何來?

    合力對抗曹操,這固然是一個方面,可同力抗曹那是屬於互惠互利,並不是馬騰有求於殷丞。僅靠這點,結盟或許可以,如果想把馬騰納入自己勢力,那就明顯不夠份量了,還需要找一個更好的理由才行。

    馬騰所在的西涼,由於地域的關係,其農業和商業都不是很發達,相對來說其經濟也比較落後,如果能替馬騰把西涼的經濟發展上去,然後再像對賈詡那樣許下重諾,也許西涼就能姓殷了。

    當絲綢之路興旺之際,西涼的商業也曾輝煌,然而西涼的商業極大程度上受遊牧民族的制約,一旦外族興兵作亂,涼州商業也就斷了哺乳。馬騰入主西涼之後,由於馬家軍驍勇善戰,西羌各部俱其威名,鮮有作亂者。不過,自從韓遂敗亡、馬曹反目後,不少西羌部落在曹操、夏侯惇的暗中攛掇下,明裡暗裡地和馬騰作對,令馬超、馬岱等人四處救火,根本無心也無力發展經濟。

    對於這些搗亂的外族,馬騰除了四處征剿外,幾乎沒有其它好的辦法。然而殷丞在這個時代堪稱民族問題專家,無亂益州還是江東都有大量異族在那裡生後,殷丞控制主這兩個地區後,鮮有民族矛盾被激化,近幾年更是徹底杜絕了外族暴亂的情況。只要能把涼州的西羌給擺平,涼州的經濟興旺自然是指日可待,這點殷丞還是很有信心的。

    (事情還沒結束,不定期更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