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十九章 調包計 文 / 無翼蝙蝠

    陳宮沒有馬上回答,先是和徐庶二人相視一笑,這個表情在殷丞看來相當曖昧,然後才不緊不慢地說道:「其實這三條計都是好計,而前兩條計策更是見效極快,但這兩條計策能否成功,則需建立在周瑜是否愚蠢的基礎上,如果他識破我計,破之易也。故而宮請主公施行第三計。」

    殷丞靜下心來想了一會,然後若有所悟地問陳宮道:「若是周瑜欲破我一二計,該當如何行事。」

    陳宮明白殷丞應該是想通了道理,卻有想看看他想的和自己想的是不是相同,所以陳宮也就直言不諱了:「一計是截殺,然後栽贓孫策,此時不怕周瑜否認、為自己辯白,這種事本來就說不清楚,想辯也無從辯起。怕就怕周瑜根本不糾纏於是誰做下此事,而是說他們早就預料到會有人從中作梗,所以派出的人員本就是個幌子,而真二喬還在雲陽,隨後又給我們送兩個來,那時我們可就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了。」

    殷丞點了點頭,陳宮的設想和自己有些出入,但也是一種可能,接著他又做了個手勢,示意陳宮繼續說。

    「這二計嘛,更是行之不通了。孫策若是用假二喬搪塞於我,自然不願讓喬玄返險同來我軍中,他必會先應允了,待到起程之日,隨便尋個藉口將喬玄留下。而我若無喬玄,單靠那二女之一面之詞,根本不足以取信於人,反讓人感覺我等不擇手段。此計只可試出孫策是否送來真二喬,卻無法解決即將面臨的困局,故亦不可取。」

    「公台之言使我頓開茅塞,哈哈。」殷丞笑著對陳宮讚許了一番,不過心中卻任有疑惑。既然這第二計那麼沒用,徐庶為什麼要提呢,他的能力不會犯這麼大錯誤吧。

    殷丞臉上一閃而過的表情,絲毫沒逃過徐庶的眼睛,徐庶自然知道殷丞在想什麼,也該是他為自己正名的時候了:「主公,公台所言絲毫不差。主公若是性急,可施庶之首計。若想緩圖,則可二、計並用,先以二計試孫策虛實,再以三計來個釜底抽薪。」

    徐庶的解釋讓殷丞得到了滿意的結果,大喜道:「那,便依元直之言,二計、三計並行。」

    「報,主公,魏興將軍於門外求見。」突然有人來報。

    「傳。」殷丞急忙傳見。魏興肯定有事前來,這些日子就沒看到他人影,現在突然出現,只怕是賈詡那裡有什麼消息了。

    「主公,三位先生,魏興有禮了。」

    「嗯,坐吧,你來是有什麼事嗎?」殷丞沒問魏興這幾天去了那裡,肯定是跟賈詡折騰去了。

    「是的,我來向主公辭行,文和先生那裡有急事,讓我與容恢大哥即刻趕去。」

    「哦?」殷丞眉頭微皺,但沒問賈詡到底有什麼事,不過從賈詡急調容恢前去就可以看出應該是件大事。容恢是殷丞手下最隱秘的殺手,當年他也是殷丞刻意培養的對象,就像魏興一樣,現在的魏興可以和太史慈打個平手,在殷丞的影響裡,容恢起碼也能和程普之流相仿。最關鍵的是,容恢此人名不見經傳,連益州都沒幾個人知道他的本事,需要他出馬的,肯定是見不得人的事情。

    不過此時殷丞剛向施行徐庶的第三條計策,必須有賈詡進行配合,現在賈詡突然有事,不知道會不會耽誤。

    「是的,主公,這是文和先生給您留的書信,您看了便知。」魏興遞上賈詡的留書。

    殷丞太守接過,隨口又問了句:「你二人此去何處?」

    「文和先生讓我二人去句容縣的茅村待命。」魏興不加隱瞞地回答道。

    句容?一聽這個地名,殷丞顧不上看信,立刻抬頭看向徐等人,從他們的目光中看到了同樣的含義。句容地處秣陵和雲陽之間,此時賈詡調魏興、容恢去句容,難道也是為了二喬之事?看來徐庶等人也同時想到了這種。

    殷丞帶著一絲疑惑,低頭看起了書信,看著看著,他的嘴角翹了起來,最後哈哈大笑道:「文和果然不同凡響,這次孫策必死無疑。」

    「主公何出此言?」

    「你等一觀便知,哈哈哈。」殷丞將書信遞給了徐庶,然後扭頭對魏興道,「你照文和之意行事便是,不必再來稟我。」魏興告退離開,而徐庶等人則圍在一起仔細看著賈詡的留書。

    看完書信,陳宮渾身但覺陰冷無比,略帶恐懼地說道:「盛名之下無虛士,毒士,真的夠毒!!!」

    「若論謀略,文和在我之上,只怕唯有士元可與之相較。」徐庶也感慨道。

    「士元?元直所指,可是龐統龐士元?此人現在何處?」好大的一個boss啊,殷丞留著口水問道。

    「咦,主公也知龐統乎?」

    「啊,呵哈。是的,略有耳聞,略有耳聞矣。」殷丞打了個哈哈。

    「庶與士元有數面之緣,此人學識令庶欽佩萬分,本想早日為主公求此賢士,然士元行蹤不定,庶也不知他此時身在何處,只知此人平素好流連於荊襄一帶。」

    「連水鏡先生亦不知龐統蹤跡嗎?」殷丞不肯放棄,繼續追問道。

    「連其叔龐德公都不知其所蹤。」徐庶的話把殷丞最後的希望給打破了。

    「唉,如此賢士,竟然無緣得見,人生一大憾事啊!」殷丞惋惜地感歎道。

    「主公不必憂慮,只要有士元消息,庶定當為主公引見。」徐庶很誠懇地說道。

    「好好好,殷某也萬分期許與士元一晤。也罷,此時暫且不談。以卿等觀之,文和之謀能成與否?」

    「以庶之見,文和之謀連細微處都已考慮清楚,當是十九能成。唯一所慮之處,在於時間和地點的把握需當謹慎,但有疏忽則滿盤皆輸。」

    「是,宮亦有此意,不過以文和之智,定已成竹在胸,我等只需按他吩咐行事便可。主公宜速回復周瑜,便說我等已答允了他的要求,讓他將二喬送來,主公可親往迎接。」陳宮認為賈詡的已經盡善盡美了,不必再有任何改動。

    「好,那就依計行事吧。我給此次計劃取一個名字,就叫『狸貓計劃』吧。」

    「為何要取此名?」魯肅很不理解。

    「嗯?你沒聽說過嗎,狸貓換太……」呃,他們還真沒聽說過,那是宋朝的事,「沒、沒什麼,這是我恩師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以後再詳細告訴你們吧。」殷丞偷偷地擦了擦汗。

    -------

    幾日後,周瑜接到殷丞回信,說是同意兩家言和,讓孫策派人護送喬玄親將二女送來陽羨,殷丞當親領大軍在陽羨恭候。周瑜大喜,以為計成。便使人前往秣陵取來二喬,並使呂范帶大隊人馬護送二喬前往陽羨。不過在起程前日,喬玄突染風寒無法成行,只能向殷丞表示歉疚,說是等喬玄病體痊癒後再來謝罪。

    喬玄不來,說明二喬肯定有假,不過殷丞也不去說破,假裝十分高興,還讓人送了不少禮物給喬玄,要他安心休養。等到時間差不多了,殷丞讓手下把陽羨城搞得喜氣洋洋,然後還親自帶領兵馬出城迎於野外,只等二喬到來。

    殷丞的一番舉動還真迷惑住了周瑜,讓他放鬆了警惕,等接到密報後方才幡然醒悟自己上了大當,連忙去找孫策商議。

    「什麼!公謹,你說二喬被人劫走,這……這是怎麼回事?!」孫策一聽周瑜所言,立時大驚失色。

    「唉,我等中了殷丞之計了。」周瑜一臉懊惱地說道,「我讓呂范送假二喬去殷丞處,本以為可以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方向,然後再悄悄地把真二喬從秣陵接來雲陽。哪曾想殷丞早已派人於句容設伏,當護送二喬之人經過句容時,被殷丞埋伏人馬截殺得幾乎全家覆沒,連二喬也失了蹤跡。若非一、二有幸逃脫之人前來報信,我等尚不知二喬已為殷丞所獲矣。」

    「唉,我說先把二喬接來雲陽,可你就是不依,如今卻該如何是好啊!!!」孫策急得雙眼冒火,更是埋怨周瑜不該不聽自己的建議。

    「唉,是周瑜無能,有失查之罪,還請主公責罰。」周瑜也只能認罪,雖然早就和孫策說過為什麼不能事先把二喬接來的理由,可現在的孫策顯然聽不進去自己的解釋,還是不說為妙。

    孫策也不是一般人,見周瑜跪地請罪,連忙將他扶起,道:「是策魯莽了,公謹快快請起,你我二人情同手足,不必如此見外。」

    等把周瑜扶起身來,孫策又道:「我知公謹所言不虛,若是先將二喬接來雲陽,只恐殷丞起疑不肯答應我議和之事。卻不料此賊這般狡詐,竟然還是為他所覺察,還將二喬偷偷劫走。事到如今,公謹還有良策否?」

    周瑜苦笑著搖了搖頭,道:「二喬若是到了殷丞手裡,你我二人顏面無存,天下雖大,還有何處可以安身?如今只有趁二喬尚在途中,並未送到殷丞手裡,我等率大軍遁著痕跡於後追趕。只要能先把二喬重新奪回,此後仍可依前計行事。」

    「追回二喬,公謹可有把握?」孫策追問道。

    「我以差人去二喬被劫出探看賊人痕跡,句容尚在我軍控制範圍,賊子不敢全力趕路,只要有所發現,應當能夠追回。」

    「那好啊,還等什麼!」孫策也沒心思繼續裝病了。

    「也罷,我與蔣欽、陳武、周泰三人隨主公同往。」

    「陳……這個……陳武就算了,還是讓黃蓋與我們一起去吧。」孫策聽得陳武這個名字就有些不快。

    「陳武乃忠義之士,主公莫中殷丞離間之計。」周瑜急道。

    「這個……我也素知陳武忠義,然二喬之事不容有失,還是讓黃蓋去吧。」

    「唉,就依主公。」周瑜無奈答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