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十四章 氣周瑜 文 / 無翼蝙蝠

    殷丞方只有三千兵馬,而孫策則出動了兩萬大軍與其對抗,在人數上兩軍不成比例,可在氣勢和軍容上卻恰恰相反。殷丞的滇軍各個如狼似虎雙目炯炯,身上的裝備雖然只能看到外面罩著的戰袍、布衣,但裡面卻是令人喪膽的無敵籐甲。和滇軍相比,孫策兵馬純粹是群叫花子,而且還是三、五天沒要到吃食、渾身餓得已經疲軟的叫花子。臉上無精打采、滿是懼意不說,身上連最基本的皮甲都幾乎沒有,不少士兵身上的號服竟然打著補丁。更為奇特的是,他們手中的兵器種類煩多、五花八門,如果火鉗、棒杵之類的東西也算武器的話。

    殷丞等人看見自己的對手,忍不住哈哈大笑,典韋更是囂張地說只需五百騎兵就能屠盡這些廢物。孫策也感受到了對方的蔑視,可他卻是有苦說不出來,其實他這次帶來的已經算是手下的『精銳』了,起碼他們還算是青壯之流,守衛其它各城的兵馬中有不少是十四、五歲的伢仔和四、五十歲的大叔。

    「對面可是賊子殷丞?」孫策不忍手下士兵的士氣一降再降,連忙上前問話。

    「正是本官,孫伯符你一小小偏將,見了本官為何不跪!」殷丞大大咧咧地賺著口頭便宜。

    「呔,殷丞賊子休要胡言亂語,你若有膽便與某家戰上幾十回合,讓你知道知道我孫郎的利害。」孫策怒而叫陣。

    「哈哈哈……」孫策的叫陣卻換來對方的一陣譏笑。

    「你若怕死可以不來,速速滾回你的益州去吧,不然這江東便是你的葬身之所。」孫策見殷丞不敢應戰,更加放肆地叫罵著。

    殷丞還是沒有理他,卻對左右言道:「誰言孫郎有勇無謀,起碼還懂激將之法,也算難得。」殷丞現在身份不同了,根本無心與人單挑。

    魏延見孫策在那裡張狂得不可一世,有心讓他難堪,便道:「周瑜小兒,休要躲躲閃閃,你若有膽便與某家戰上幾十回合,讓你知道知道我魏文長的利害。若是怕死可以不來,速速滾回你媽懷裡吃奶去吧,不然這陽羨城下便是你葬身之所。」魏延跟殷丞學得相當惡毒,不向孫策挑戰,卻向周瑜挑戰,而且說的話全是剛才孫策的翻版,分明是在諷刺孫策的幼稚。

    魏延這番話引得益州眾將嬉笑不已,卻把周瑜氣得小臉刷白,孫策更是暴跳如雷:「魏延匹夫,為何如此不知廉恥,公謹賢弟乃聖人弟子,怎會與你廝殺。你若要戰,就來嘗嘗我孫策手中之槍。」

    「哈哈,我家大人也是文官,為何你能向他挑戰,我就不能向周瑜邀鬥,是何道理--哉!」魏延存心氣他,還把那個『哉』字拖了長音。

    「你……你……」孫策不擅辭令,被魏延駁了個啞口無言。

    「殷丞!魏延!爾等莫逞口舌之利。汝目無聖駕、以下犯上,先滅益州劉璋,今又犯我江東,想要造反不成!」文鬥是周瑜的長處,孫策不行了,當然由他頂替。

    「黃口小兒忒也無知,上任揚州刺史乃是劉繇,現任揚州刺史乃是袁術,這江東之地,與你孫郎何干?」殷丞言辭中帶著無限鄙視。

    與袁術翻臉,使得孫策欲佔江東變得師出無名,殷丞的避實擊虛一下子打到周瑜的軟肋,周瑜急不可待地辯解道:「江東之地乃是先文台公髮際之所,如今子承父業,伯符坐擁江東有何不可!」

    「揚州江東乃大漢疆土,怎容你孫氏私相授受,孫策狼子野心,今日大白於天下矣!」殷丞死抓住一點不放,倒也讓周瑜舉止失措。

    周瑜的謀略不可謂不高,就拿赤壁來說,從開始到結束,所有的過程都在他的算計之內,可以說是計中套計、絲絲入扣,絕對是三國謀略之典範。可他有一個很大的弱點,最怕別人和他耍無賴,他輸給諸葛亮就是因為他的臉皮沒豬哥厚。

    這次面對更加無賴的殷丞,周瑜的思路不知不覺就轉進了死胡同:「伯符母舅乃丹陽太守,以甥代舅守土安民有何不可。而你殷丞位在益州,如今遠來犯境,卻是與理不合。」別說,周瑜確實有頭腦,硬是讓他找出了個看似牽強的理由。

    殷丞無意在名份上和他們多做糾纏,故而轉而言道:「孫氏欲霸江東,而我卻無意於此。我今遠涉江東,只為取回我兩位未婚之妻,只要孫伯符將二喬平平安安地送回與我,我便罷兵!」

    「淫賊敢耳!二喬乃是我與公謹之妻,與你這賊人何干,卻在這裡信口雌黃!」孫策見殷丞把偌大一頂綠帽往自己頭上扣,自當大怒。

    「孫策,你休要在此混淆視聽。想當日我差人前往喬府提親,是你仗勢欺人,強逼喬老退我親事而許汝婚約。不但如此,你害怕喬老事後毀約,竟而將他全家綁至丹陽城裡,如今更是生死不知。孫策,你做下這般禽獸不如之事,卻還敢在這裡毀我清譽,當真無恥之尤!!!」殷丞這些話充分說明了,說謊是一定要打草稿的,不然哪能說得這麼順溜。

    「你……你……」孫策又不行了,周瑜,上,「殷丞,伯符與喬公早有前約,二喬也是其真心實意同意許配與我倆,汝休要顛倒黑白胡亂誹謗,要圖江東何必尋此借口。」

    「真心許配與你等?何人可以作證?」殷丞雙手一攤,奸笑著再耍無賴。

    「要人作證,這有何難。我可即刻差人前往丹陽取來喬公,讓其與你當面對質。」周瑜胸有成竹地言道。在他看來,這下殷丞可要進退兩難了,如果他不同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心中有鬼;如果同意,只要喬公一到,殷丞的謊言不攻自破。

    「好,若是喬公能親口告我實情,我便信你。」沒想到殷丞還真的答應了,周瑜一愣之下剛想接口,卻聽殷丞又道,「不過若是喬公有家眷在爾等手裡,他為你所迫而說些心口不一之言,那我是不能信的。想要我盡信喬公之言,需將其全家盡送入我軍大營,等他一家無性命之憂時,他之言我方能全信。」

    周瑜一聽險些氣暈,孫策更是哇哇亂叫,不過他們也必須承認,無恥到了極致,也就上升成了藝術。好比現在,殷丞的無恥,確實不是他們所能對付得了的。

    殷丞笑臉盈盈地看著孫策和周瑜,末了還加上一句:「伯符、公謹,二位何時可去接來喬公一家,切莫讓我苦候啊!」

    「殷丞賊子,百般戲弄於我,納命來!!!」孫策終於想明白了,動口不如動手,嚎叫著衝出陣來。

    以殷丞對三國人物的熟悉,當然不會犯讓低手(比如區星)去單挑高手(比如孫策)這樣的錯誤。在自己這邊能贏孫策的應該不少,趙雲、典韋、黃忠都可以,魏延也有較大的把握。殷丞剛想讓典韋出去滅滅孫策的威風,不料身後一人不及請令就已殺了出去,口中高喊道:「孫策鼠輩,太史慈前來會你!」

    見是太史慈,殷丞把嘴一撇,心中暗道,看來這是宿命之戰啊,就像三英戰呂布一樣,迴避也迴避不了,神亭嶺沒能打上一架,又在陽羨城下給遇上了。

    太史慈初來乍到急於立功,又被趙雲等人的驍勇激起了爭雄之心,這才會不等請令就擅自出戰,殷丞實在不好把他喚回。不過問題不大,他二人本在伯仲之間,如今太史慈身有籐甲相護,以立不敗之地,想必這首戰勝利,依然是益州囊中之物。

    被太史慈搶了機會,典韋等一干人雖然心中不願,卻也只得耐著性子看二人爭鬥。

    孫策和太史慈確實本領相當,這一來二去的,很快就過了五十多個回合,依然不見輸贏。只是這太史慈畢竟有籐甲在身,依靠籐甲的保護,太史慈多次誘孫策來攻,然後不管己身安危反打孫策,妄圖以小傷換全勝。孫策也是知道籐甲的存在,自然不會輕易上當,然而為了避免和太史慈兩敗俱傷,孫策不得不多次將刺出的長槍半道收回,以圖自保。如此一來,孫策的力氣要比太史慈浪費得更多,時間一長這劣勢就會越來越明顯了。

    轉眼已是一百多回合過去,表明看來二人依然難分高下,可殷丞、趙雲等人已經看出,孫策開始氣力不加,太史慈已經掌握了主動,勝負隨時都可能揭曉。

    「治堯,你帶藍鷹翼隨時做好準備,一旦子義得勝,立刻領兵中路突擊,一舉將孫策人馬擊潰。子龍,文長,你二人各領五百騎兵屯於左右,只待子義取勝,便從兩路夾擊孫策後軍。今日乃我軍與孫策首戰,我意趁勝一舉拿下陽羨,還請諸公莫辭勞苦。」殷丞小聲對眾將吩咐道。

    「主公,要想擊敗孫策那是不難,可以騎兵攻城,實在有些冒險,還請主公三思。」陳宮在一旁聽到殷丞說要拿下陽羨,連忙勸阻道。

    「公台勿憂,我自有辦法。」殷丞對陳宮笑了笑,有回頭對魏興道,「小興,過來。你待會兒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我知你身手矯健,所習也非全是馬上之攻,適才所言之事,汝可有把握?」

    「主公請放心,只要有此二物相助,我定能引騎軍入城,不讓主公失望。」魏興邊說邊把小胸脯拍得山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