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四章 魂斷右北平 文 / 無翼蝙蝠

    這幾年袁紹的日子過得相當窩心,想當初,憑借四世三公的名號,連曹操這個聯軍的發起人都不敢和他爭奪盟主的席位。而後,他的日子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先被曹操控制了皇帝,袁紹卻被一腳踢到了青州。與公孫瓚爭奪渤海的失利,使得他的聲望一落千丈,隨後的青州黃巾之亂,又把他所有的家底耗個乾淨。好不容易想和兄弟聯合欺負一下陶謙,最後還是替曹操做了嫁衣。若非曹操見他『可憐』送了點東西,青州只怕早就亂成一鍋粥了。

    現在艱難的日子總算熬出頭了,那些被他收編的黃巾也已整頓就緒,可以說袁紹的實力不但得以恢復,和以前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袁本初雖然沒什麼眼光,可野心還是有的,重現袁家輝煌,也算是他的一大心願。正當他猶豫著該怎麼辦才好,曹操派人遞書道--本初嘗敗於公孫之手,然非戰之過,操頗感惋惜,如今公孫勢弱,操願與君共伐之,與君報仇。瞌睡有人送枕頭,以袁紹的個性當然立刻答應。

    稍事裝備,袁紹以顏良為先鋒,以文丑為後合,親領大軍八萬,一舉突破黃河,然後趁公孫瓚來不及反應,先下樂陵、後圍南皮。

    公孫瓚豈容他人捋其虎鬚,狂怒之下不顧大臣反對,強要獻帝授命其統領二十萬大軍與紹決戰。

    田豐見南皮急切不可下,就進言袁紹先攻德州、平原二縣,等公孫瓚兵至渤海是,二縣已被文丑攻佔。隨後袁紹撤南皮之圍,退兵三十里重新立寨,與公孫相拒。

    此時渤海、南皮之間,公孫瓚用兵二十萬,而袁紹只八萬,公孫瓚有張郃、高覽、沮授,袁紹有顏良、文丑、田豐,二者相較明顯是公孫瓚略佔上風。

    這點優勢很快被曹操抵消掉了,曹操趁公孫瓚和袁紹在渤海、南皮狗咬狗的時機,突然出兵河內,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下牧野、朝歌、鄴城以及魏郡。聽說曹操出兵,公孫瓚大吃一驚,連忙下令田豫引兵五萬進抵廣平、邯鄲,擋住曹操繼續北上的步伐。曹操見公孫分兵來守,也就暫緩了攻擊,卻分出一旅偏師,將甩在身後的黎陽、濮陽一口吞下,然後心滿意足地打了個飽嗝。

    公孫瓚見田豫暫時擋住了曹操,也就不願與他過多糾纏,公孫瓚不是白癡,很清楚兩面作戰對自己不利。按他的意思,是想先集中主要兵力,把袁紹徹底解決,然後再以得勝之師,與曹操一決勝負。

    公孫的計劃並沒有錯,他的兵比袁紹多了一倍,將領也不處下風,而且袁紹的背後還有南皮這顆釘子沒有解決,公孫瓚的勝率還是蠻高的。可惜他沒想到,他的敵人除了袁紹和曹操,還有一個劉備。

    公孫瓚離開范陽沒幾天,劉備就帶著手下偷偷溜回來了。此後,他先是聯合盧植,隨後又和眾多朝中大臣上下串聯。就在曹操拿下黎陽、濮陽不久,漢獻帝突然發了一份檄文,文中怒叱公孫瓚欺君罔上,再列四**罪狀,同時通告宣佈公孫瓚為朝廷叛逆,正告天下仁人志士共討公孫賊子。

    此文一出,廣平田豫立刻響應劉備的號召,宣佈不再附逆,在對公孫宣戰的同時,田豫迅速佔領了陽平、館陶。劉備、田豫的聯手打擊,讓公孫瓚措不及防,渤海軍心頓時大亂,一連數日逃兵不斷。公孫瓚一看,再留在渤海肯定會被劉備、袁紹前後夾擊,只得帶兵退守右北平,希望能依靠遼西、盧龍來了東山再起。不想兵至半道,被麴義伏兵擊敗,張郃、高覽投降袁紹,沮授逃回范陽投了劉備,只有公孫瓚、公孫范二人引數百騎兵逃到了右北平。本以為萬幸得存,哪曾想被太守王門以酒灌醉,兄弟同死。後王門將公孫首級獻於劉備,劉備厚賞之,仍使其為太守。

    經過這番天翻地覆的變幻之後,公孫一脈乾淨利索地消失在了大漢土地之上。公孫死後,好戲並未馬上結束,畢竟劉備和曹操、袁紹分蜀兩個朝廷,就這麼草草了事,與大家臉面上都不好看。

    劉備派張遼領兵守河間、博陵,又使沮授並公孫瓚降將田楷同守信都,隨後劉備共關張二人同至廣平,與曹操相鬥。本來殷丞以為劉備、曹操不過是做一場戲,沒想到他們倆打得還挺熱鬧,最讓殷丞感到意外的是,廣平城下居然上演了三英戰呂布的好戲。劉備以一敵二,大家狠鬥了幾場,最終還是平分秋色,各自罷兵守衛疆土。

    河北大地狼煙四起,殷丞地處偏遠,無力也無意橫插一槓子,只是冷眼旁觀。看著看著,也讓他看出了一些問題來了。曹操不可能不知道劉備要比公孫瓚難對付,可為什麼他要扶植劉備取代公孫瓚呢,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嘛。有他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一個,最終還是徐庶體大家解答了這個問題。

    其實曹操不是不想除掉劉備,只是以目前的格局來看,曹操只能對付公孫瓚而沒辦法對付劉備。曹操若是攻打劉備,劉備只要向公孫瓚服個軟,公孫瓚肯定會發揚老大哥精神,出兵幫助劉備。這樣一來,曹操所要面對的就是二人的聯軍,估計得不到什麼便宜。而對付公孫瓚就完全不一樣了,那時劉備不但不會幫助公孫瓚,只怕還會在後面扯後腿扯得不亦樂乎。事實果然如此,公孫瓚沒了,曹操也得到了冀州大片土地,同時還確保了洛陽右翼再無後患。

    這個問題沒了,可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既然曹操能得到那麼多好處,當時劉備怎麼會同意和他暗中聯合的呢?難道劉備以為吞併了公孫瓚的勢力,他就能獨自抵抗曹操了嗎,好像還沒這個能力吧。

    對於這個問題,依然是徐庶給出了答案。劉備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可只要公孫瓚存在一天,劉備就沒有發展的空間,為此,他是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的。其實,這次交易看上去曹操獲利頗豐,可是劉備得到的好處也不比他少多少,而他付出的代價,也遠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多。

    先說洛陽,劉備並非不想趁洛陽空虛之際將之佔為己有,事實上他就算出兵攻打洛陽,也未必有取勝的把握。洛陽之所以會空虛,不是曹操派不出援兵,而是曹操不願意太早排除援兵至使韓遂覺察。其實,在夏侯惇出兵長安的同時,許昌的援兵已經向洛陽開拔了,劉備可以利用的只有那一點點時間差而已。

    再說對抗曹操的問題,現在曹操實力大增,確實不是劉備能夠抗衡的,可在曹操壯大的同時,袁紹的實力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如今袁紹地盤擴大了近三成,兵力上漲了五成,更關鍵的是,著名的河北四庭柱終於重聚到了袁紹麾下。而袁紹此人絕對不是曹操的看門狗,當曹操有難的時候,他是不會介意趁機咬他一口的。劉備接下來一段時期,肯定會想辦法和袁紹改善關係,只要袁紹不鐵了心站在曹操這邊,曹操還真不一定敢大模大樣的對付劉備。除非他能解決了背後的袁術和劉表,不然他是不會冒險和劉備硬拚的。

    聽完了徐庶的一番闡述,殷丞也是略有所悟。說白了,曹操、劉備、袁紹三人,現在屬於制衡及反制衡的關係,錯綜複雜且牽一髮而動全身,估計河北目前的這種平衡,短時間內是不會被打破的。

    河北亂局與殷丞關係不大,他們看過、說過也就算了。可由河北亂局衍生出來的另一個事件,卻和殷丞有著莫大的牽連,袁術對江東下手了。

    因為徐州而產生的矛盾,使得曹操和袁術交惡,進而一度導致兵戎相見。曹操為了集中全力對付公孫瓚,便由袁紹出面為二人調停,總算把關係緩和了下來。可被曹操『欺負』了這麼一次,袁術心裡相當不樂意的,然後自己實力不足,面對曹操就沒了底氣,這種現狀令袁術不滿。可袁術不再自己身上找原因,卻認為歸根究底這都是劉繇造成的,如果不是劉繇霸佔江東,袁術這個揚州刺史就不會只有這一小塊地盤。可是袁術沒少和劉繇掐架,只是沒能痛痛快快的贏過,這讓袁術很無奈。實在是迫不得已,袁術終於決定起用孫策。

    自從孫策投靠了袁術,袁術就一直不敢輕易相信他,所以很少給孫策發揮的機會。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如果還把孫策束之高閣,袁術這輩子恐怕都沒機會跨過大江了。孫家在江東根深蒂固,孫策有很多族叔、叔伯兄弟還在江東,就連他母親的家族,在江東也是大門大戶。如果讓孫策當先鋒,帶領一支人馬征戰江東,在那些士族的配合下,應該有很大的機會打敗劉繇。只要袁術能佔領江東,那以後他就不用再看曹操的臉色了。

    有了這個覺悟,袁術很爽快地撥給孫策五千兵馬,讓他攻打劉繇所在的曲阿。孫策等的就是這個機會,自然欣然領命,歡天喜地地帶著程普、黃蓋等眾將,渡河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