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十三章 戰勝不如謀勝 文 / 無翼蝙蝠

    益州南北二軍首度交戰,來敏損兵折將、大敗虧輸,反觀殷丞方,不但贏的漂亮、勝的囂張,而且居然不折一兵一卒、一人一騎。此次大勝不但大漲全軍之銳氣,最主要的是安定了江陽何宗的狐疑之心。何宗是和殷丞暗中有了協議,可面對八萬對四千這種絕對懸殊的差異,何宗壓根就不看好殷丞,一旦殷丞首戰失利,何宗十有**會再次倒向劉焉那邊。現在好了,何宗雖然還不敢確定殷丞能最終戰勝劉焉,但也起碼不會去和劉焉勾勾搭搭,這一點對殷丞來說至關重要。

    儘管順利拔得了頭籌,不過這點損失對劉焉來說實在不關痛癢,離真正的勝利還早的很呢。事實上殷丞對這場戰爭也是毫無把握,客觀條件擺在那裡,八萬對四千,確實是一個很難逾越的高度。

    「諸位,我等與劉焉相持於江陽城外,不知用何策方能全勝?」殷丞聚將議事。

    「主公儘管放心,劉焉手下眾將俱都是無能之輩,兵卒亦缺少操練,莫說八萬,便是八十萬,亦不過是螻蟻耳。」黃忠大發利市後信心爆棚。

    「漢升莫要輕敵,在我朱提鐵騎面前,劉焉確實不足為慮,然我軍糧草不足,不宜與其長期對峙。劉焉兵將非我敵手,若其依寨死守,卻不出戰,我區區四千騎兵斷無攻破營寨的可能。拖延日久,只恐南中有變。」有信心是好事,可黃忠的話根本不解決問題,殷丞只能搖頭苦笑。

    「主公所言甚是,依兩軍實力而言,在這江陽城下,不過是維持個不勝不敗之局。看來這勝負嘛,還需在局外做些文章。」賈詡沒來,作為唯一的隨軍軍師,陳宮知道現在是該他發表建議的時候了。

    「噢,怎麼做?」殷丞有點興趣了。

    「劉焉初定益州,人心未嘗穩定,此時最怕的就是內亂,若益州有變,劉焉必星夜退兵自保。」說道這兒陳宮停頓了一下,拿眼使勁看著殷丞。

    殷丞似有所悟,眼睛一陣發亮,說道:「公台可有詳細計劃?」

    陳宮還沒來得及開口,魏興搶在前面說道:「哈哈,我知道了,張魯!」

    殷丞和陳宮相視一笑,陳宮道:「文錦可試言之。」

    「張魯竊據漢中,以教主自居,每不遵劉焉將令,彼此已有間隙。若我能聯絡張魯共伐劉焉,則劉焉首位失據,難以兩全矣。」魏興很有把握地說道。

    殷丞和陳宮再次相視而笑,殷丞摸了摸魏興的腦袋,頗為愛憐地說道:「小興,你計雖好但不可行。張魯固然早懷二心,但還不敢明目張膽地對抗劉焉,如果我們這裡打敗了劉焉,張魯肯定二話不說就和我們結盟伐劉。可現在劉焉擁兵八萬,而我們只有四千,明顯處於劣勢,張魯是不會同意和我們結盟的。」

    殷丞這麼一解釋,眾將同時瞭然,魏興臉帶愧色地問道:「那該如何處置?」

    「眾將莫急,且聽公台慢慢道來。」殷丞知道陳宮已有定計,故而目視陳宮道。

    「我之計亦在張魯身上,不過不需要他真的騎兵,只需使人前往成都諸地散播謠言,就道張魯欲趁成都空虛起兵犯境。劉焉聞之自然信以為真,待他退兵之時,我等於後掩殺可獲大勝。」

    「不然,漢中至成都多有險要關隘,若只聞謠言,劉焉只需使一將領兵,自成都出發,守住險要即可,未必便會退兵。」聽了陳宮的計策,高順眉頭緊皺,表達了不同意見。

    「治堯所言極是,哈哈……」出人意料的是,陳宮居然對高順的意見深表贊同,「只有張魯遠遠不夠,不過尚有一處乃劉焉心腹大患,若加上他們,劉焉必返!」

    「氐人!!!」殷丞和魏興異口同聲地說道。

    「正是!哈哈哈!!!」陳宮放聲大笑,十分自得。

    這麼一說,諸將紛紛點頭稱是,只趙雲例外:「主公,此計雖然可行,然劉焉有八萬之眾,未必便會全軍撤退,若他留下來敏與我對峙,自領後軍退回成都,如之奈何?即便全軍撤退,畢竟敵眾我寡,若彼緊守輜重緩緩後撤,我軍亦無力趁勢追擊,又該如何是好?」

    陳宮神情一滯,低頭思索起來。不過經由陳宮這麼一提醒,殷丞已經相通了全部關節,十分輕鬆地說道:「無妨,我自有妙計。」

    「請主公教我。」眾將十分配合地讓殷丞得意了一把。

    「先讓人謠傳張魯犯境,過幾天再使人傳言張魯聯合氐人,欲侵掠益州全境,使此劉焉便不全信,亦不敢等閒置之,退兵已是必然。而我等一邊使人流言惑敵,一邊再由諸將領兵於劉焉營外挑戰。劉焉揚言來此復仇,不受重創必不會避而不戰,然益州兵馬如何會是我等敵手,多番失利後則軍心自會大亂,各處郡縣領兵之人亦將各懷鬼胎。若此時謠言傳來,劉焉全軍撤兵,以強擊軍之勇猛,擊兵無鬥志、將懷異心之軍,莫說四千,只需兩千便可全勝。若劉焉只撤後軍卻留下來敏,你來看……」

    殷丞指著掛在身後的簡要地圖,繼續說道:「劉焉營帳依四角分佈,這裡就是劉焉自帶的後軍所在。在其東北二十里處有一山谷,此處遠離官道,通常少有人至,可伏兵耶。當我數敗劉焉軍後,敵必緊守營帳不敢輕易出戰,此時我等可分別前往來敏、張常、任歧、劉焉諸寨討敵罵戰,務必使其四寨無人敢出。而此時我可分兵潛往該處山谷,人不需多,一千兵馬足矣。當劉焉後軍準備撤軍,因有來敏、張常、任歧等人在後相護,劉焉定不會加以提防。等他途經山谷之際,我軍伏兵便可突入陣中,無需過多糾纏,只擊劉焉中軍,若能將之擒殺,自然萬事大吉。就算讓劉焉逃了,來敏等人也會回軍救援,此時我再於後掩殺,安能不勝!」

    「妙!妙!妙!」眾人一起學起了貓叫。

    此計雖妙卻不能速勝,殷丞令人傳書何宗,讓他資助些許糧草應急。何宗接信後欣然應允,當夜便偷運五千石糧草至殷丞營中。

    次日,趙雲領兵一千前去挑戰,來敏被劉焉痛罵,不得已只能點兵五千出營應戰。此時賈龍已死於營中,劉焉正副先鋒俱已亡故,趙雲在陣前挑戰多時,卻無人敢來應戰,也就不再廢話,領著騎兵直撲來敏大軍。益州兵馬如何抵擋朱提騎兵,人馬俱著籐甲的騎兵把來敏殺得大敗,又丟下兩千餘屍首逃回營中。

    來敏又敗,惹得劉焉大怒,欲殺之,諸將哀告後方才免死,杖責四十。再一日,劉焉又令張常出戰,正逢高順引軍前來,張常令其子張翼陣前挑戰,高順催馬交鋒,戰二十餘合,張翼年青不能敵,敗歸本陣。高順趁機全軍突擊,再敗張常。

    張常亦被責四十軍棍,劉焉又讓任歧領兵來戰,此次殷丞軍中卻是魏延出馬。魏延與任歧交鋒,只一會合便斷任歧左臂,後揮軍掩殺,直至寨門方退。

    劉焉軍連連戰敗,已經是將無戰心、士無鬥志。又過一日,恰逢黃忠前來挑戰,劉焉眾將對黃忠刀劈五將、箭斃一十九人之事記憶猶新,如何敢捋他的虎鬚。任你劉焉百般催促,只是無人肯接將令,萬般無奈,劉焉也只得下令緊守寨門,不再出戰。

    此後二十餘日,殷丞每天讓人帶兵去劉焉營前挑戰,雖然劉焉屢次想要親自出戰,但俱被手下勸住。劉焉手下也非全是草包,來敏就清楚的知道,對付殷丞最好的辦法就是拖延時間,所以無論你怎麼謾罵,來敏只當是沒聽見,嚴令軍中眾將士不得離寨。

    殷丞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趁著劉焉龜縮之際,偷偷派人繞過劉焉大寨,隱於事先指定的山谷之中,領兵之人便是高順和魏延。為了避免來敏起疑,殷丞還在軍中找了身形樣貌酷似高順、魏延之人,打著他們的旗號於營中出出入入,用來迷惑對方。

    殷丞和劉焉在江陽城外相拒月餘,成都的謠言終於傳到了劉焉的耳朵裡,聽說張魯聯合氐人犯境,劉焉大驚失色,急召眾將議處。他們現在進不能勝殷丞,若成都再有閃失,只怕要死無葬身之地了,可就這樣撤兵又覺得很不甘心。最後經眾將討論決定,留下來敏繼續和殷丞拼消耗,由劉焉帶領他的後軍退回成都。有這三萬大軍,加上留在成都的兩萬,對付對付張魯等人應該綽綽有餘,實在不行再調來敏回軍。

    劉焉等以為得計,卻不想早在殷丞預料之中。等他後軍拔寨起程行至半道,高順、魏延領軍自谷中殺出直取中軍。劉焉見來勢兇猛,實在難以抵擋,只得丟下眾軍不理,在親軍護衛下向成都方向逃竄。

    來敏聞聽劉焉後軍被襲驚慌失措,急忙分兵增援,卻又被殷丞伏兵擊敗。聽聞敗軍回報,來敏知大勢已去,便下令全軍棄寨,退回成都。途中再被殷丞伏兵偷襲,各郡縣皆無心戀戰,帶著本部人馬逃往各自屬地。一時間,八萬大軍做了個鳥獸散,只有不滿一萬的劉焉親信逃回成都,其餘俱都失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