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三十章 喋血長安 文 / 無翼蝙蝠

    這些日子曹操很興奮,他事先沒預料到自己的矯詔會被那麼多諸侯認同,如今已有一十六路人馬響應自己的號召,表示願意結盟。據手下打探到的消息,各路諸侯基本都已上路,比較近的幾個都已經到了。大致清點一下兵馬,十七路大軍加在一起的總數差不多有三十五萬,對外則號稱五十萬。董卓現在能夠調用的兵馬不到二十萬,聯軍兵力明顯佔優。

    這一日,曹操和袁紹在帳中議事,侍衛來報說西涼馬騰有書信送達,曹操自然以為是馬騰終於同意參加聯軍,因而派人送信前來回復,所以曹操連聲下令速將信使請入帳內。馬騰信使態度倨傲地走了進來,也沒多廢話,直接把馬騰的書信轉交給了曹操。

    曹操、袁紹一看書信,簡直肺都要氣炸了,書信上說,董卓專權,人人得而誅之,不過董卓手下的兵馬乃是天下第一騎兵,鐵騎縱橫之下,四下皆無敵手,想要破董卓騎兵,唯有以西涼鐵騎對西涼鐵騎,方有勝算。也就是說,攻打董卓的絕對主力非他馬騰莫屬,因此,馬騰表示願意參加聯軍共討國賊,不過有一個條件,大家必須推舉他做聯軍盟主,這樣馬騰才會發兵。

    看完信後,沒等曹操發話,袁紹就搶先把馬騰書信扔進火盆燒了,然後下令把馬騰信使拖到帳外打了二十軍棍,再將他轟出營去。曹操雖然有些奇怪馬騰的言行,但也沒去阻止袁紹發飆。

    信使逃回西涼向馬騰哭訴,馬騰一聽勃然大怒,即刻對外宣稱與關外聯軍勢不兩立,隨後又上書董卓,極盡獻媚之詞,同時表示自己願聽候董卓調遣,誓與聯軍一決雌雄。董卓正在為關東聯軍的事而煩惱,李儒又不在身邊,沒人可以替他出謀劃策,當收到馬騰的上書時,頓時喜出望外,連忙回信溫言撫慰,並加封馬騰為後將軍、涼州刺史,進爵武威侯,加封韓遂為奮威將軍、并州刺史,進爵晉侯。

    看完董卓回文,馬、韓、殷三大奸人相視大笑,這就是他們的目的,第一階段的計劃進行地很成功。

    馬騰在榆中聚兵五萬,宣稱聯軍乃無君無父之逆賊,西涼兵馬本為手足自當互助,隨後再以『為國除奸』之名,兵進雍州,屯於武功一線。為防止董卓起疑,馬騰在武功按兵不動,再上書董卓,表示只要洛陽戰事稍有不利,自己願提兵出關,為太師前鋒。董卓愈加歡喜,賞賜金珠錦帛無數。

    馬騰出兵之時,關外諸侯也已聚齊,數十萬大軍連營二百餘里,聲勢浩大。眾人推舉袁紹為聯軍盟主,行盟約,兵發汜水。

    有了馬騰的加盟,董卓已無後顧之憂,所以他暗中抽調兩萬長安守軍來洛陽候命,加上前些日子強征的新兵,董卓在洛陽也有了二十一萬人馬。聯軍一動,董卓立刻命令華雄攜李肅、胡軫、趙岑領三萬騎兵、兩萬新軍,趕赴汜水禦敵,而後董卓親領大軍十萬,守禦虎牢關,留郭汜統兵五萬駐紮洛陽。

    華雄在西涼諸將中也算首屈一指,可惜他的對手是三國戰神、江東猛虎--孫堅,儘管華雄首戰既殺了鮑忠,但當他遇上孫堅時卻一敗塗地,連腦袋都沒保住。

    華雄一掛,董卓只能讓他的金牌大手呂布出場,呂布還真不含糊,『叮呤噹啷』拿回了一串腦袋,讓董卓著實歡喜了一陣子。

    呂布是個逆天級的人物,不過聯軍裡面也有非人類,袁紹手下有『良子』,曹操手下有『惇子』,他們倆雖然還贏不了呂布,百會合之內打成平手還是可以的。

    連日來顏良和夏侯惇輪番與呂布交手,一直維持著不勝不敗的局面,誰都奈何不了誰。這樣的結果董卓還是能接受的,只要把聯軍拖在虎牢關下,董卓就能取得主動,來個不戰而勝。原因很簡單,快要入冬了,聯軍的糧草補給很快就會跟不上。

    雖然聯軍中人才濟濟,可面對雄關虎牢,也都一籌莫展。撇開呂布不談,就光關內的十萬兵士,聯軍想強攻虎牢關,也幾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在聯軍被阻關下,一籌莫展之際,局勢的平衡卻在不經意間被打破了,不過不是在虎牢關下,而是在河內。

    當曹操會盟之時,并州丁會自然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但他並沒有帶兵前來與諸侯會合,而是繼續加緊攻擊河內。由於有了河內這個戰場,冀州刺史韓馥也只是帶了五千人馬前來裝裝樣子,只是想輕輕鬆鬆地混點活動積分,而他的重點也在河內。韓馥命手下大將張郃、麴義領兵兩萬加入了河內戰場,張郃、麴義也是當世猛將,比李傕、樊綢起碼要高兩個等級,有了他們的加入,張遼更是如虎添翼。

    張遼、張郃、麴義三人分別攻擊北、東、西三門,連攻十餘天後,李傕等人終於擋不住了,在李儒的許可下,連夜從南門撤出了河內逃回洛陽。守禦河內的五萬大軍,在渡過黃河後只剩下兩萬。

    河內一失,洛陽的屁股就暴露在空氣當中了,死守虎牢關也就失去了意義。董卓接到河內失守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撤離了虎牢,甚至連一兵一卒都沒留下。驚慌失措逃回洛陽的董卓,很快就接受了李儒的建議,遷都長安。

    遷都長安?會像他們想像的那麼順利嗎?馬騰、韓遂二人在殷丞的挑唆下,對長安可是垂涎很久了。

    殷丞在得知河內易主之時就開始行動了,他們等的就是這個時候。馬騰出兵了,他將五萬人馬分為三部,自領二萬五千人為一隊,韓遂領二萬人為一隊,還有五千人馬交給馬超,作為馬騰、韓遂的接應。

    馬騰先給長安的牛輔去了封信,大意是驚聞河內失守,虎牢關又僵持不下,他願意剋日發兵前往洛陽相助,或去虎牢關下斗聯軍,或渡過黃河收復河內,只要董太師上命所指,他馬騰萬死不遲。這當然只是殷丞想到的借口,所以不等牛輔回話,馬騰等人就兵進咸陽,渡渭水,直逼長安。

    這種形勢下,不管牛輔相不相信馬騰是來幫忙的,都不可能主動和他翻臉。雖然牛輔對馬騰擅自驅兵來到長安十分不滿,但還是給馬騰回了封信,信中對馬騰的忠心大加讚賞,同時又隱諱的表示不希望馬騰進入長安,他要求馬騰經由青泥隘口繞道前往弘農,然後再去洛陽。

    馬騰當然也想到牛輔不會讓他輕易進入長安,所以對牛輔的要求也是一口答應,不過提了個附加條件,希望大軍經過長安之時,牛輔能支援自己一些糧草,由於需要繞路,自己攜帶的糧草根本到不了洛陽。牛輔也是毫不含糊地答應了下來,並且和馬騰約定好了時間和地點,還表示屆時自己會親自領兵押運糧草交給馬騰。

    收到牛輔這樣的答覆,馬騰、韓遂和殷丞都是喜不自禁,沒想到牛輔竟會吵著要求自投落網,這份大禮沒理由不要啊。

    按照殷丞的設計,由馬騰出面接收糧草,而韓遂則帶兵埋伏在長安左近,先讓楊秋假扮西涼兵馬騙開長安城門。一旦得手,韓遂立刻帶兵強行闖入長安城中,同時趙雲和高順帶領藍鷹翼和藍鷹衛一部由內向外進行配合,等馬騰解決了押送糧草的董卓兵馬後,也兼程趕來與韓遂回合,一起控制長安。殷丞本人留在馬超軍中,帶著區星、魏延、魏興及剩餘的藍鷹衛,隨時準備應對意外狀況和支援馬、韓二人。現在牛輔要親自押送糧草,這會使事情變得簡單很多,只要馬騰那裡能解決牛輔,長安城就會變得群龍無首,攻下它自然不需要費太大力氣了。

    事情正如殷丞所料的一樣,一早牛輔就親自帶著五千人馬出城趕往與馬騰約定的地點。他一出城,韓遂立刻帶兵悄悄地接近長安,埋伏好後就讓楊秋帶著一千換上董卓衣甲旗號的兵卒前去叫門,自稱是牛輔手下,說馬騰居心不良,竟然背信棄義,突然下手攻擊送糧部隊,他們是奉了牛輔之命回來搬取救兵的。而此時韓遂也帶兵殺向長安,裝著在是追殺楊秋等人的樣子。

    守城人一見事發突然,也顧不上核實楊秋等人的身份,急忙下令開門放人,見城門洞開,楊秋大喝一聲,帶著手下就強闖進去。韓遂遠遠看見楊秋帶兵進城,連忙下令加快速度,希望能趁長安守軍慌亂之際徹底控制住城門。可惜離得有些遠,他沒能看到城上的守衛一點慌亂的表情都沒有。

    等韓遂衝進城門,這才發現裡面甕城城門緊閉,四周城牆上站滿了手拿弓箭的守軍,而楊秋等人皆已身亡,一時之間大驚失色,連聲下令速速撤退。韓遂帶人慌亂地後撤,而長安城中卻突然城門打開,一支兵馬高喊著活抓馬騰、韓遂的口號衝了出來,同時,埋伏在城外的兵馬也一起發動了攻擊。韓遂根本無心戀戰,胡亂抵擋了幾下就徹底潰退了下去。

    逃到半路,韓遂遇上了同樣慘敗的馬騰。原來馬騰和牛輔見面之後,牛輔立刻讓手下把糧車運往馬騰軍中,雖然馬騰很想馬上結果了牛輔,可送上門的糧草沒理由不要,因此他打算先接收了糧草後再動手。不想糧車上裝的根本不是糧車,而是柴草,當糧車接近馬騰軍陣時,押送糧車的兵士突然點燃了車上的柴草,然後推著糧車衝入了馬騰陣中。

    馬騰一下子被打懵了,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牛輔埋伏下的其他兵馬也從三面殺到,此時馬騰除了逃跑已經無事可做了。

    蓄謀已久的計劃居然會是這種結果,當殷丞知道前方慘敗的消息時,險些墜落馬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