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四章 軍心、士氣、民心 文 / 無翼蝙蝠

    4.軍心、士氣、民心

    繡球和奇跡一樣的聰慧,跟在殷丞身邊沒幾天,它基本已經能夠看懂殷丞的手勢,並且按照他的指示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圓滾滾、毛茸茸的繡球看上去很可愛,王煦、李朵等人經常會去逗它玩,可繡球很不給她們面子,不管王煦她們再怎麼努力,繡球幾乎是無私她們的存在。除了殷丞和奇跡,唯一能和繡球玩到一塊兒去的,就只有殷丞一歲出頭一點的兒子殷商了。

    十幾個月大小的殷商正是好奇好動的時候,雖然剛剛勉強能走幾步,但總是喜歡追著繡球玩鬧。同樣,繡球對殷商也友好,經常在他的身上爬上爬下,最後連睡覺都一定要睡在一起,不然的話,殷商肯定會哭鬧不停,而繡球也會不停地發出嗚嗚的聲音。

    一開始黃鳳和李朵都很擔心殷商接近繡球會有危險,畢竟繡球有那麼多前科擺在那裡,可後來卻發現這兩個小傢伙居然異常的投緣,在殷丞的有意縱容下,不久之後就沒人再表示反對了。

    從實驗中脫身出來的殷丞又有了大把的時間,經過兩年的努力鍛煉,殷丞對自己的騎、射、槍已經有了很大的信心,同時也感到繼續閉門造車般的傻練幾乎很難再有明顯進步了,只有在真正的戰場上才能做進一步的提升。時間已經有了,功夫又不需要繼續苦練,自身實力有了長足進步後,殷丞自然更加關注集團勢力。

    嚴格來說,殷丞現在擁有兩支半軍隊,兩支是指童子軍和藍鷹衛,而半支是指由項書率領的撈寨護衛隊。整整兩年時間,除了撈寨護衛隊招收了一部分當地居民加入,童子軍和藍鷹衛都還是老樣子,人員編制依然還是那些流民。並不是殷丞不希望自己能掌握更多更強的軍隊,事實上他想得都快想瘋了。是他沒實力擴編軍隊數量嗎?那當然更加不是了,且不說那些堆積在庫房的黃金,就光說籐甲,現在殷丞就已經準備好了一萬多套,只要他願意,短短十天就能新組五千以上的籐甲兵。既然想要更多的軍隊,又有能力擴充,可他為什麼不這麼做呢,難道練功把腦子練傻了不成。

    殷丞自然不傻,起碼目前還沒變傻,他之所以不在朱提招收軍隊,其原因只有一個,殷丞根本就不打算在這裡長待。他的計劃一直都沒變,還是希望先在朱提積攢下足夠的實力,然後再回到江東謀求更大的發展。在朱提擴編了軍隊,雖然對覬覦江東會有不小的幫助,可前提是要這只軍隊願意跟隨自己到江東去。士兵可不是孫猴子,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他們也有父母妻兒,在朱提招收的這些士兵,他們的父母妻兒都在朱提,他們會願意拋下親人跟自己背井離鄉遠走江東嗎?關於這個問題,殷丞自己給自己的答案是一個字,不!

    殷丞也算是半個軍事愛好者,以前看書時就很喜歡這方面的書,但他又不僅僅只對血雨腥風的戰場感興趣,因為他很清楚,戰爭的勝負往往在開戰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什麼情況能起到左右戰場勝負的作用呢,很多人會說是民心、是經濟。殷丞當然也認同這樣的說法,不過民心和經濟的作用要在後期才能體現,在一個勢力發展的初期,民心或者經濟帶來的利益要遠遠小於地盤,這是殷丞的觀點。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軍閥熱衷於爭奪地盤,他們只是為了掠奪那裡的物質嗎?當然有一定關係,可物質是有限的,搶來搶去又能搶到多少。爭奪地盤最主要的卻是為了搶奪那裡的人口,有人才會有兵,有了兵才能爭奪更多的地盤。

    人和物質不是一樣的嘛,搶個幾次也就搶完了,為什麼殷丞會加以區別對待呢?表面看來確實是這樣,可人和物質有一個很大的差別,人是長腿的,會跑,物質卻沒有這種功能。不少人可能對殷丞的這個想法很難理解,是的,這個道理很抽像,光說是說不清楚的,想要對殷丞的這個理論有進一步瞭解,請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場戰役吧。

    關老二在劉備的指示下,威風凜凜地帶著荊州精兵強攻樊城、襄陽,直打得曹仁鬼哭狼嚎的,之後更是水淹七軍活捉了於禁、龐德,此時的關羽何曾想到自己的下場會如此淒慘。所有的轉變都出在呂蒙白衣渡江上,當呂蒙輕取荊州後,關羽的結局已經注定。呂蒙為什麼能輕取荊州?那是因為荊州兵馬都被關羽調去攻打樊城了,其實這也說明丟了荊州後的關羽依然握有雄兵,可怎麼就連像樣的仗都沒打一場,關老二就一敗塗地了呢,他的那些荊州精兵都去哪兒了?

    是啊,兵都哪兒去了,當然都逃了啦。荊州精兵顧名思義就是在荊州地區招收的士兵,這些士兵的家人都在荊州,現在荊州被東吳佔了,他們的家人也落到的呂蒙的手裡,這些士兵哪還有心思跟著關老二混,只要一有機會,自然是逃回家去了。如果當時關羽有大軍十萬,估計幾天內就會逃掉八萬,而這八萬人都將逃回他們荊州自己的家裡,其中起碼有五萬人在呂蒙徵兵的時候又變成了東吳兵馬。這還不能看出人和物質的區別嗎?關羽的兵馬會變成了呂蒙的士卒,關鍵的因素就在於呂蒙搶了關羽的地盤。

    搶到地盤的人能得到多大利益要看具體情況而定,但對失去地盤的人來說卻絕對是致命的,連戰神關羽都不能例外。不單單是關羽,比關老二更牛x的曹操也是這樣,不然他又何必在知道呂布夥同陳宮襲取兗州時火急火燎地趕回去呢,難道劉備和陶謙真的能守住徐州,劉、陶二人的實力和當時的曹操比起來就像個嬰兒。

    一支軍隊的強弱,除了要看訓練的好壞,更主要的是看其軍心是否穩定、士氣是否高漲,其中軍心的作用還在士氣之上。軍心穩不穩就牽涉到地盤的問題了,如果你能牢牢地把士兵出生地控制在手裡,你的軍心必然亂不到那裡去。領軍將領能力的強弱和軍心沒太大關係,更多時間是反應在士氣高低上,至於說被人津津樂道的民心,其實只在很小程度上對軍心、士氣有一定的影響,根本起不到關鍵的作用,不然董卓早完蛋了,劉備也不用當那麼長時間的流浪狗。

    一個獨立的勢力,其生存能力看他的軍心,其發展能力看他的民心,至於能不能笑到最後,那就取決於他的經濟,這就是殷丞比較獨特的想法。

    有了這種觀念,殷丞當然不會在朱提擴軍啦,一旦擴軍,不僅得不到任何好處,只怕還得搭上無數套籐甲,估計那些士兵在逃跑前是不會把裝備還給自己的。

    由於沒有大規模組建軍隊,所以需要殷丞操心的事並不多,董和也早就籌建好了一套工作班子,尋常小事應付起來綽綽有餘。說起董和,殷丞對他多少有些愧疚,僅僅兩年時間下來,董和看上去足足老了十歲。殷丞手下實在缺乏理政能手,幾乎是董和裡外一把抓,如果不是有殷丞特意從華佗那裡求來的養生湯在頂著,也許董和早就累病倒了。

    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殷丞曾經想過要用五年的時間在雲南積聚實力,但他在做這種估計的時候根本沒想到會有那麼大一個金礦落到自己手裡,也沒想到自己會和孟家扯上關係,還成了王家的乘龍快婿。有了這些利好因素的幫助,殷丞的發展速度早就超過原先的想像。殷丞給自己這兩年下了一個評語,夠了。

    是的,夠了,已經達到自己的目標了。恰逢此時雞腸寨傳來消息,金礦已經挖掘一空,就是這個消息令殷丞最終下定決心要離開朱提,他要回江東去搶地盤、造大船,然後……

    為了避免引起太大的動靜,殷丞並沒向任何人提及準備離開的事,可從他一系列的安排中,不少人已經看出他將會有大的動作,只是不清楚具體行動而已。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殷丞這個『豬腳』始終是和『豬蹄』有著極大的緣分,想走未必就能走得了。一張名帖徹底打亂了殷丞的計劃,名帖上的落款是這樣的--朱提劉穆。

    從魏興手裡接過這張拜帖的時候,殷丞明顯就是一愣。來朱提兩年多了,殷丞時刻迴避和官方有什麼接觸,三國時期吏治的**殷丞可是太清楚不過了,有了宋乾這個教訓後,凡是必須和官府打交道的事,殷丞都會拐彎抹角地讓王家替自己出面,即便是多次收到劉穆的賀禮,殷丞也都是讓王絳出面表示道謝。兩年間,殷丞從沒出入過府衙一次,也沒和劉老大見過面,這次怎麼會莫名其妙地給自己下了個拜帖。

    見還是不見?當然要見啦。

    要說這個劉穆,他在朱提的口碑還算不錯,和那個宋乾絕對不是一路人。殷丞不和劉穆打交道,除了想避免有些麻煩,還因為劉穆在朱提盜匪面前採用的妥協政策讓殷丞對他有些輕視。一個被貶黜、能力又不咋的的傢伙,殷丞確實對他沒什麼興趣。

    殷丞和劉穆之間又沒有什麼矛盾,別人登門哪能不見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