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四十一章 先下手為強 文 / 無翼蝙蝠

    孟心還沒到,黃鳳已經先來了,殷丞趁著空擋時間把金滿屋發生的事簡單扼要地告訴了黃鳳,聽得黃鳳也頻頻蹙眉。不一會兒,孟心也來了,還沒等殷丞開口呢,孟心就對殷丞說殷丞叫他來的目的他已經知道了。

    孟心告訴殷丞,他們孟家一直很留意周圍發生的一切,也包括殷丞留在瀘水江邊的那些人。孟家發現金滿屋有狀況的時候比撈寨還早,按照時間推斷,那時李夾正在逃回撈寨的路上。撈寨是第二天一早派人趕回別院的,孟家則連夜就有人把消息帶回來了,所以孟心比殷丞要早知道四個時辰。

    這四個時辰裡孟心並沒有來找殷丞,而是去做了另一件事,就是去查找那伙盜匪的資料。孟心把自己手下對朱提盜匪比較熟悉的幾個人召集在了一起,然後根據盜賊撤退的路線,以及周圍盜賊集團分佈的情況來進行推測,已經基本確定了這伙盜賊的身份。

    孟心和他的手下一致認為做下這件事的十有**是謝樂,他的大寨就在和金滿屋相隔兩個山頭的黑巖崖雞腸寨。謝樂綽號謝大牙,是一個標準的亡命之徒,平時對手下就很放縱,在盜賊中的口碑都屬於比較差的那種。

    從各方面情況來看,謝樂犯事的可能性最大,唯一讓孟心覺得奇怪的是,謝樂的勢力其實很小,怎麼會有膽子來招惹明顯和孟家關係不凡的殷丞。謝樂的雞腸寨臣服於臥丁堡,而臥丁堡的勢力又歸屬於朱提三霸之一的西霸--棲霞嶺,是標標準准的孫子輩。這孫子啥時候開始有膽在孟家面前充起大爺來了?

    這時候的殷丞對朱提的情況已經有些瞭解了,對於孟心的疑惑殷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有沒有可能是王家在暗中搗的鬼,大戶人家暗結賊寇這種事沒什麼好奇怪的。不過孟心否定了殷丞的假設,原因很簡單,王家和臥丁堡有仇,就算王家想勾結盜匪也不會選擇雞腸寨。

    知道自己對朱提的瞭解還遠遠比不上孟心,所以殷丞也就不再瞎猜了,隨後又要求孟心繼續介紹雞腸寨和謝樂的情況。由於雞腸寨屬於離景來別院比較近的幾個勢力之一,孟家向來對他就很關心,所以孟心知道的也很詳細。

    雞腸寨的盜賊人數不多,一直沒有超過兩百,通常都在一百五十人上下,他們的實力在朱提百匪中排名倒數前十。而謝樂這個人很不會做人,除了和臥丁堡的二當家關係不錯外,其他的盜匪有一小半都得罪過,為此想要吞併他的人也不在少數。在這種情況下,雞腸寨還能生存下去,有臥丁堡暗中相助的原因,可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險要了。

    如果把黑巖崖看成是一個人,雞腸寨的位置就是在膝蓋這裡,從雞腸寨一直通到崖底的就是有名的雞腸道。雞腸道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一條曲折細長的山道,也是雞腸寨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路。雞腸道的道路並不難走,唯一的特點就是小。曾經有這樣的傳言,謝樂搶了一戶人家的一個漆金浴盆,他對這個浴盆很是喜歡,所以就想把它帶回山裡,可這個浴盆居然過不了雞腸道,最後還得先拆了,上山後再重裝起來,這雞腸道之小就可想而知了。雞腸道的存在給了雞腸寨一個生存的機會,但也有人說,就是因為這個雞腸道才阻礙了雞腸寨的發展,殷丞倒也同意這種觀點。

    正面的雞腸道不容易通過,有人就動起了雞腸寨背後的腦筋,只是都以失敗告終。雞腸寨的背後就是黑巖崖,整個黑巖崖高度足足有五百多米,黑巖崖的背面確實可以攀爬,接近七十度的斜坡還是有辦法上去的。可黑巖崖面對雞腸寨的這面卻全是懸崖,整面崖壁都是光滑的黑巖,黑巖崖也就是因為這些黑巖而得名的。

    也有不怕死的曾經用繩索從黑巖崖上往下墜,最終的結果都是摔死在崖下。懸崖處有過山風,風速很大,往下攀爬的人往往沒到一半就被風吹得四處亂晃,最後只能力盡墜崖。摔死過幾個人後,大家也都確信了雞腸寨只有雞腸道可以出入,再也沒人去爬那個懸崖了。

    雞腸寨離撈寨的直線距離並不遠,如果把擋在中間的兩座山頭挪開,再有一個現代的軍用望遠鏡,待在雞腸寨的寨門口就能看到撈寨。如果從地面走,雞腸寨到撈寨需要半天的時間,雖然半天時間不短,可也不能算長呀。有這麼個近距離對自己虎視眈眈的敵人,殷丞感到有些坐立不安。孟心也只是向殷丞介紹了一下雞腸寨的情況,他也沒有想到該如何對付這些傢伙,殷丞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讓撈寨的那些人一直處於緊急戰備狀態嗎?那肯定不行,時間一長不用雞腸寨來打,自己就先累垮了,畢竟殷丞他們人手有限,經不起這麼消耗。無視雞腸寨的存在那就更不行了,萬一被他們偷襲一下,多日成果將付諸東流。想了半天,殷丞下了個決定,那就是--先下手為強,他打算主動出擊,直接把這個毒瘤切除。

    想從雞腸道強攻雞腸寨,這和找死沒任何區別,連浴盆都通不過的地方,只要上面滾一塊石頭下來就能砸死十好幾個。殷丞當然不會傻到這種程度,他所選擇的通到就是後面的懸崖,別人沒辦法不代表殷丞也沒辦法。只是殷丞想出的辦法只適合他一個人用,也就是說,殷丞打算單人匹馬,不對,是單人無馬解決這伙盜匪。

    殷丞只是神棍,還不是神仙,一挑一百五的壯舉目前還辦不到,當然就需要一些其它條件一起配合。接下來的日子,殷丞就激情滿懷地投入到做這些準備當中去了。

    一對一百五,無論準備地再充分,那也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既然危險,殷丞首先考慮的,當然是如何保住自己小命的問題了。好在殷丞有辦法,他的這個辦法並非臨時想到的,其實這也是殷丞之所以要來雲南的一個很大原因。他的辦法就是籐甲。

    凡是對三國有點瞭解的人都應該知道籐甲是什麼東西,三萬籐甲兵把諸葛亮打得落花流水也屬於三國中的一個亮點。雖然籐甲兵曾經威風八面,但喜歡它的人卻不多,因為籐甲的弱點和它的優點一樣突出。一點就著的東西,誰敢往自己身上穿啊。

    以前在玩三國類遊戲的時候,殷丞也不會選擇籐甲兵這種兵種,它的弱點實在太明顯了。不過那只是遊戲,和現在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殷丞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裡知道了籐甲的弱點並非不能克服的。

    出於對三國的喜愛,殷丞以前也上過不少和三國有關的論壇,他主要是去看看別人發的帖子,也算是一種學習,只是偶爾才冒出來說上幾句。三國論壇自然免不了會談到籐甲,大家對籐甲也都是又愛又恨,論壇上討論的都是該用什麼辦法進行排兵佈陣,以避免籐甲兵被對方火攻,卻很少有人想到要去改變籐甲易燃的特性。

    有一次殷丞意外看到一個帖子,上面寫的很含糊,只是說籐甲其實並不容易著火。看到這個帖子的人也不少,可大家都以為又是一個想出名的傢伙在那裡譁眾取寵,很快這條帖子就被各種雞蛋、番茄和板磚砸得沒影了。也許殷丞是唯一一個想要瞭解帖子真正含義的人,為此他還記下了那個帖主的名稱。

    後來殷丞找了個機會和帖主聯繫上了,慢慢地在網上開始了接觸。帖主是個比較內向的人,所以被大家謾罵後也沒出頭反駁,而他的這種性格和殷丞也有些類似,二人越聊越覺得投機。

    當殷丞問起他說的籐甲不燃的問題時,帖主也很爽快地把實情告訴了殷丞。這個帖主從小就生活在雲南山區,這種用來製作籐甲的籐蔓是他從小玩到大的,而這種籐蔓在當地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燈芯蔓。

    從燈芯蔓這個名字就可以知道,這種籐蔓是可以用來做燈芯的。不僅是做燈芯,這種籐蔓的莖裡含有豐富的植物油,這油和菜油不同,它有毒,是不可以食用的。不過這種油在燃燒時卻不會散發出有毒氣體,所以當地土著把它當作燈油來使用,甚至有些特殊的菜餚還必需用燈芯蔓來烹製才會有味道。

    殷丞記得籐甲的製作需要把籐蔓放在油裡浸泡,然後再曝曬,還得反覆多次才能完成,而許多人就是以為由於油浸才使籐甲易燃的,現在看來並非如此,這個燈芯蔓本身就有油,不是後來浸泡才變成這樣的。可既然可以當燈芯來用,那又為什麼說它『不燃』呢?

    對於殷丞的這樣疑問,帖主也給了他一個答覆。燈芯蔓本身就很堅固,用油反覆浸曝的原因是讓它變得更加有韌性,這樣的籐蔓才能用來制盔甲。燈芯蔓在野生狀態下就極為易燃,如此易燃的植物還能在自然界生存下來是有原因的,它的表皮下有一層很薄的膏狀物體,這層東西有著很好的助燃作用,就是這層東西避免了燈芯蔓在山火中徹底滅絕的命運。

    想要避免籐甲燃燒,只要在籐甲表面塗上這種膏狀物體就行了。塗過的籐甲在猛火中可以堅持十五分鐘而自身不一起燃燒,別看十五分鐘時間不長,作為盔甲已經絕對夠了,有什麼人能在猛火中堅持十五分鐘的,穿籐甲的人都死了,籐甲是否燃燒又有什麼關係呢。

    帖主解釋得很詳細,可殷丞還只是半信半疑,如果籐甲真能克服易燃的缺點,估計諸葛亮要死在南征的途中了。既然這個帖主能知道這些,沒理由兀突骨這傢伙會不知道,他可是籐甲兵的鼻祖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