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美女的交換禮物

第8頁 文 / 深雪

    掛線後,母親送來一句:"BadTaste."

    女孩子追問下去,她母親的意見是,喜歡那名男歌星是壞品味的表現。

    女孩子深深不忿,她明白母親有她自己的品味,但卻斷不可就此判斷她的喜好是壞品味。對女孩子而言,那名男歌星年輕,但有深度,對音樂有認識,這些都比單單英俊的外表更討她歡心。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7節:有些人是很寂寞的

    為著母親對這名男歌星的批評,以及對她的誤解,女孩子徹夜難眠,她為母親不瞭解她而傷心。

    不如這樣理解這件事:母親是另一個個體,她有她的人生經驗、喜好以及角度,就因為人生經驗太豐富,可能比較難接受新事物。母親,正如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她都是與眾不同的,因此,她亦應該與她的女兒有不同的喜好與觀點。

    不要認為,母親瞭解女兒是必然的事,事實上,她未必做到,正如,女孩子亦未必可以豁達地瞭解喜歡京劇、粵曲的人的口味。父母的責任是愛護子女,養育他們。至於能否成為子女的知心友,實在是額外的事,是Bonus.

    母親認為那是壞品味,你只用記著,母親與你擁有不同的品味,別因此而懷恨在心。

    本性難移

    我不相信人會由壞變好。

    如果那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固然要掉頭走,但倘若你愛上的他不是真的很壞,而只是有點兒差,那麼你該怎麼辦?

    他吸煙、喝酒,喝醉之後又會變得凶狠;然而平日的他,尚算是一名稱職的男朋友。你不知怎算好,於是,想盡辦法替他找來出色的治療師,又悉心勸導他,每一天,你都為他費盡心神。

    你認為只要你能改變他,他便會由五十分增值到一百分。

    然而,最可能的結局是:他不會改。其它一切看似易如反掌就能改掉的陋習,譬如雜亂無章、浪費、花心、說粗言穢話、大意……

    你以為憑你的愛心可以令他改變過來,可是,到最後他丁點兒也沒改變。

    與其寄望別人會改,不如嘗試想想,如果你能忍受,就繼續,忍受不到便只好分開。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倘若你有接觸電視上、報章上的科學節目,你會知道,人的特質,很多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天生的;在基因裡,早已植根了一個人的個性,要改就要返回母親的肚裡改變。

    很多年後,人類生產前,可以預先在胚胎中改變一些壞基因,要改就由父母去改,而不是由二十多年後出現的那位女朋友去改。

    她們太寂寞

    有些人是很寂寞的。

    初見面便一五一十把過去半生發生的好事壞事向你傾吐,相交十年的知己也沒知得那麼多。他的目的是,說了出來,好像在這世間上多了一個人瞭解他,他又存活在一個不相熟的人群中;如此這般,存在感增加,他又沒那麼寂寞了。

    有些人,也是不相熟的,自認識一名新追求者開始,便傾心向你透露對方追求有多強烈,以後他送的一枝花,他說的一句甜言蜜語,全部送到你的耳朵中,你不會錯過當中的每一秒美好。與其說是分享心事,不如說成是表演自己的被愛。她從這次被愛中得到她價值,於是便四方八面張揚開去,你再陌生,她還是忍不住告訴你。她太寂寞了,她一定要最多的人羨慕她的好。

    沒有秘密的人都寂寞,把所有傾巢而出,為了博取一點反應,害怕別人不理會他,所以用自己的秘密來交換。

    當我們寂寞時,我們會看電影,與朋友聊天。而有些人,會自爆秘密,會把自己的故事說很多遍。

    朋友變親戚

    當發覺與相識多年的朋友有隔膜時,心情一定難受。

    女孩子自覺最親近的朋友就是中學時代的同學,幾名女孩子立誓生死與共。只是時日漸遠,大家都長大了,一年才可以見數次面,見了面,感覺依然熟絡,但是話題就十分表面。

    大家報告一下自己的近況,結了婚的說說丈夫,有了孩子的說說孩子,而女孩子,她在修讀碩士課程,所以說著她的校園生活。

    也不錯嘛,而且更有人會拿出生活照與大家分享,這幅在富士山拍的,那幅在美國某條大路上留影。

    女孩子在聚會中,忽然寂寞了。曾經心心相印的好朋友,現在見面後,感覺竟像跟親戚拜年一樣,完全沒有內心的交流,真心話也不再講一句。見了面,心靈反而更空虛。

    第三部分第8節:接二連三遇上壞男人

    朋友,如果不是與自己同一個圈子的,多數在時間久遠之後,變得好像親戚。你知道這個人,你們也互相關心,但是,你們已失去走進對方內心的能力。緣分,從此不再相同了。

    我們會為愛情而傷心,亦會為友情而傷心,變了質,總是叫人唏噓的。但你又知否?你在傷感之時,那班朋友當中,必然有一兩個正認為漸淡的友情更覺適合。是的,其實有人早已不覺得,他對你們,還有甚麼感情。

    耶穌死亡年齡

    有個女孩子,一直都好像長不大的。

    長不大,不是指她的外型,而是腦筋。她十年前是憤世嫉俗的少女,事事看不過眼,思想消極;十年後與她重逢,居然一切沒有變,年紀大了十載的她,消極如昔,人生毫無目標,也依然渾噩不滿。

    在場另一名女孩子,忍不住說了一句:"耶穌死的時候年紀剛好與你一樣!"於是,連聲抱怨的女孩子,忽然不敢再說下去。

    是的,耶穌在三十三歲完成拯救人類的使命,偉大地走完他的一生。然而,這個世界上,很多三十三歲的人在浪費地球資源,過著自怨自艾的無謂日子。

    但我看著那個女孩子,心想她大概下半生仍然是本性難移,活在抱怨與不滿當中。我對她說,她大概是基因出現了問題,天生便有消極囉嗦的基因。她想了想,也承認,她的父親就是她的男人版本,一世人也活在埋怨、不安、抱憾之中。

    其實我一直也不能由衷地欣賞她,她的不積極、她的悲觀令她不討人歡心。所以這次聚會原本我不太想去,但因為當中有人提出"耶穌死亡年齡"的論調,忽然,我感受到這次聚會的珍貴。

    以後,我可以這樣打擊活得不知所謂的人,可以令他們自慚形穢。

    請替記憶漂白

    女孩子告訴我她的愛情史有多差勁。

    接二連三遇上壞男人。第一個只貪戀她的美色;第二個瘋狂地花她的金錢;第三個一邊與她同居,一邊與舊情人癡纏。連番打擊下,她就自殺了。

    她想忘記,但又忘記不了,滿腦子是憤恨、傷痛、羞愧……她不原諒這些人,更不原諒自己。

    在苦痛之中的她,便忽然不想活了。其實,重新抬起頭來是有辦法的。你試過對自己洗腦沒有?當我遇上一個傷我心的人之後,我會對自己說:不不不,我從來沒有遇過他,我不認識他,我沒有曾經那樣無知過、蠢過、丟面過……我是清白的,我不曾那樣被傷害過。

    不時這樣想之後,漸漸便變成真。

    變成真有什麼好處?變成真之後,你的自尊沒被降低,你不會憎恨自己,也不會憎恨他,他給你的印象如幻似真,像假人一個。

    替自己漂白了之後,便純潔如昔,可以重新做人。

    他要怎樣想並不要緊,他要怎樣記著你,亦不要緊,你不是活在他的世界裡啊!你是活在你自己的世界裡,你的世界可以有威廉王子、木村拓哉、梁朝偉,但不必有他。

    記憶,從來都可以加添或刪減,只看你願不願意。就在今天告訴自己,你不認識他。

    胡亂傳送真氣的癲婆

    我教訓一名女孩子,她正與一名頗差勁的男人一起;而更差勁的是,她愛那男人,愛得出神。

    我說:"哪有人愛一個人用盡真氣的?"她便反駁:"愛一個人不用真氣,就不快樂!"

    但事實上,我看見的是,用盡真氣的她,不快樂得可以。她以為用真氣去愛人會快樂,但也要視乎對象啊!胡亂對一些根本不值得的人去用真氣,不是神經病又是什麼?

    真氣很寶貴,一個人的真氣,儲存量應該不會太多。我也試過愛一個人愛得出神,差不多連靈魂也不要了,然後,我得到的,是苦戀的痛楚。基於我是一名有正常防衛能力的人,很快,我就因為太痛苦而離開了。

    第三部分第9節:扮豬食老虎

    你令我那麼痛苦,為什麼我還要給你傳送真氣?獨家秘籍的真氣,我就留在心底,到遇上真正值得的人,我就發功傳送給他。練得一身好武功,我是不會浪費的。

    一個胡亂傳授真氣給別人的女人,與在街上發瘋派錢的癲婆沒有分別,收了錢的人佔了便宜,回頭便會恥笑你發瘋。誰叫你為人太慷慨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